唐朝大诗人李商隐,曾经有诗曰: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里批评的是汉文帝放着贾谊这样的大才不用,反而跟他谈论一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太史公司马迁也有同感,要知道司马迁写《史记》那可是惜墨如金的,就连韩国灭亡这种事情都只写了十七个字,可是在屈原贾生列传里却给了不下千字。看得出来他对这两位怀才不遇的才子情有独钟。
那么汉文帝是不是真的有眼不识金镶玉?贾谊没有被重用,真的是汉文帝的错吗?
黄老床边,不容法家酣睡
公元前180年,西汉都城长安发生了流血政变,杀红了眼的功臣集团选择让没有什么后台势力,在诛杀吕氏家族的过程中也没功劳的代王刘恒当皇帝。汉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周边都是如狼似虎的功臣集团,刚刚上位没有多久就让各地举荐贤良方正之士来朝廷掺沙子。当时河南有一个市长叫做吴公,被誉为治平天下第一。
这位吴公来历非同小可,他是当年秦朝丞相李斯的弟子。但是由于法家学说在大汉不受欢迎,就算本事很高也只能在地方混。汉文帝登基后就把他提拔为司法部长廷尉。吴公顺带手把自己欣赏的贾谊推荐给汉文帝。
当年贾谊只有21岁,就能得到这位高人的欣赏,可见才华横溢。我们读过他的过秦论,里头都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可你千万不要以为他是一个单纯的儒生,儒法两家势同水火,他能得到法家吴公的赏识,肯定也有相当深厚的法家功底。
儒法不容只是表象,其实儒家走到极致就是法家,要不然的话荀子又怎么可能会教出李斯韩非。正是贾谊身上的法家色彩让他在大汉朝廷上注定寸步难行。当时汉朝搞的是无为而治,不要折腾就不会有新的功勋贵族出现,开国功臣的地位就可以千秋万世永流传。而法家偏偏是最喜欢折腾的。
刀刀见血,开罪勋贵
贾谊对汉朝的问题看得非常清晰透彻:大臣太重,诸侯太强。
用他的话来说汉朝看起来蒸蒸日上繁华似锦,但是犹如睡在干柴上只要有一点火星就会把自己烧得灰飞烟灭。
他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也非常果决狠辣,十足的法家色彩。针对功臣集团在首都扎堆的现象,他给出的办法就是:列侯就国。都回到你们的封地去。你这不就是要人家的命吗?一旦远离了权力中枢,以后在朝廷利益分配上还有什么话语权?
于是功臣集团灌婴,周勃,东阳侯张相如,冯敬联名反对,要求皇帝赶紧把贾谊赶走。理由是: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你让汉文帝怎么选择,汉文帝可以没有贾谊,但绝对不可以没有功臣集团,如果一味地袒护他,估计晚上就会有兵变。
汉初有三股势力互相制衡,外戚功臣诸侯王,自从诛杀吕家之后,外戚已经被打垮了。现在最重要的两股势力就是功臣跟诸侯王。贾谊不仅仅得罪了老功臣,还得罪了刘家的凤子龙孙。针对诸侯王势力他给出的办法是:众建诸侯以少其力。
这个办法好吗?当然好,后来汉武帝的推恩令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个办法看起来没有第一个那么激进,至少比晁错的削藩策要温和许多,但是这种事情私下里跟皇帝说说就行了,你怎么能够明目张胆上书告诉皇帝要这么做呢?你这不是要告诉诸侯王:皇上要动你们了。
后来的汉武帝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这个政策,那是因为在中央政府取得了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诸侯王明明知道这是慢性死亡也无可奈何,可是汉文帝登基的时候诸侯王势力异常强大,再加上汉文帝在诛杀吕家时并没有什么功劳,都是因为功臣集团强势支持才上的位。
要是在这个时候敢明目张胆对兄弟们动手,早就已经不满的诸侯王肯定会联合在一起,恐怕要提前清君侧,诛贾谊了。
良策皆行,何来怀才不遇?
看清楚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两码子事,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人他们能够把问题看得清清楚楚,直透本质,比如跟贾谊一起在屈原贾生列传里头的那个屈原,他就看得很清楚啊,他清清楚楚地知道秦国是楚国最大的敌人也是天下最大的敌人,所以他一味要楚怀王抗秦。
楚国不是就你一个明白人,可问题是国家外交并不是非黑即白,比如二战时期,二战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战后苏联跟美国肯定是最大的敌人,可你能说二战还没有打完美国就要抗苏吗?
贾谊也犯了一样的错误,他看出功臣集团尾大不掉就直接让人家走,凭什么?人家刚刚灭了吕家,手上的血还没干呢!请问汉文帝有什么能力让他们走。很多人都说汉文帝没有采取贾谊的建议,太可惜了,说这话的人那可就真的没有看历史了,等到功臣集团的智囊陈平死了之后,汉文帝就让丞相周勃起带头作用,让大家回家。
给出的理由非常的冠冕堂皇:丞相你是我的肱骨之臣,难道不应该起个带头作用吗?至于你们,你们看丞相这么大的功劳都走了,你们还有什么脸赖在这里?
齐王刘襄死了之后,汉文帝就借口说齐王的兄弟们都在诛吕的时候立下大功劳,应该让他们都过一把国王的瘾。于是就把当时最大的诸侯国齐国一分为五,淮南王刘长死了之后,汉文帝把淮南国一分为三。这不就是众建诸侯以少其力吗?
至于说汉文帝不重用贾谊那就更是鬼扯,周勃灌婴刚死,他就把贾谊喊了回来。不过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突然就决定在拜神的地方跟贾谊彻夜密谈,很有可能是受到了功臣集团的压力不得不改变主意。这就是所谓的不问苍生问鬼神。
之后他又让贾谊当梁王刘胜的老师,当时很多人都看出来汉文帝想要刘胜继承他的王位,这就是想让未来的领导实现贾谊的抱负,可是梁王突然间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死了。有人说贾谊郁郁而终,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梁王。其实这更多的是理想的破灭啊!
惜哉贾谊,生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