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半日谈】贾谊论政

【半日谈】贾谊论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运营之窗 访问量:3928 更新时间:2023/12/15 22:08:18

晨起,阅读贾谊《过秦论》,感悟颇深。贾谊是西汉时期杰出的辞赋家和政论家,洛阳人,18岁即能诵诗属文,精通儒家经典,22岁任博士,同年升为太中大夫,撰《过秦论》、上《论积贮疏》,提出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改革国家政治的方略,极为汉文帝赏识,数度欲让贾任公卿高位,因权臣不容,改任长沙王太傅。贾谊故居位于长沙市太平街,贾谊故居有一口井,相传是贾谊所凿,称太傅井。“宅藏汉室千秋策,门对湘山万古流。”贾谊的赋写得云蒸雨降、回肠荡气,以《鸟赋》《吊屈原赋》最负盛名;政论写得峻拔锋利、语警词工,以《论积贮疏》《陈政事疏》为世所重。《过秦论》则兼及辞赋的文采辉耀、语势腾纵和政论的见解精辟、雄辩有力,以汪洋恣肆之文表拯世救民之意,别具一格,流芳千古。

古代共商国是有一种“谏议”制度。所谓“谏”本义就是规劝君主,谏议自然就是给皇帝行为和决策提意见,专挑毛病和不足。贾谊在《论积贮疏》中提出的重农抑商主张,深深影响了汉文帝;在《谏铸钱疏》中提出的禁止私人铸钱、由中央统一铸钱的主张和《治安策》中提出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虽然没有被汉文帝采纳,但被汉武帝所采纳,对于造就“大汉雄风”、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过秦论》肯定了秦王国和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认为秦顺应了春秋战国之际民心要求和历史潮流,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而后贾谊对秦王朝后期腐败和暴政导致天下灭亡感到叹息,同时回应西汉王朝如何避免重蹈秦朝覆辙、巩固政权的问题。《过秦论》中所描写的秦王朝的发展变化,其中深藏着仁政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同时,贾谊着重强调了不能随心所欲的去变革、去顺应时势,而要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既要有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又要有符合时代潮流的新的东西。在贾谊看来,与时俱进还表现在同一王朝不同君主交替后要有不同的治国理政手段。这当然不是简单地改变前任君主的所有做法,而是要坚持好的正确的方略,纠正错的不合时宜的做法。

贾谊继承并发展了黄老学派和韩非的唯物主义思想。他认为,德有六理,“道、德、性、神、明、命”。道的特点就是无形,道的无形就像一面镜子,看起来是空洞的,但是正因为如此,才能入者即见。古本《周易》曰:“道有大恒,是生两檥。两檥生四马,四马生八卦。”德是从道中分化出来的,开始从无形到有形。道是原本的“无形”,德是道的凝聚,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道德经》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世间万物都有其道,化而成理,并载于德。性者,道德造物,物有形而道德之神专而为一气。道凝而成德,德化而成形,赋寓在这个成形的物体中的道德就形成了这个物体的性。神者,道、德、神、气发于性也,也就是说神是性所发出来的变化作为。明者,神、气在内则无光而为知,明则有辉于外矣。命者,就是说在一个物体的结构和形体确定之后,不以物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受自身形成过程的客观情况决定,这就是命。《周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贾谊认为万物都是气,是由阴阳二气组成的,而这二气也经常在变化之中。亦如周敦颐《太极图说》所言:“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贾谊《过秦论》结语点睛:“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贾谊“仁政、唯物、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于中国政治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贾谊的政论思想示我们,昂首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要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吸收古今中外先进思想的精华,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时俱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行进在万里长城十三关,我们惟有从宽阔的历史视野来考虑问题,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来谋划此时此刻的行动,中国的现代化巨轮才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绘就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多彩画卷。

标签: 贾谊

更多文章

  • 贾谊:超越时代的智者,他真的怀才不遇?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贾谊

    唐朝大诗人李商隐,曾经有诗曰: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里批评的是汉文帝放着贾谊这样的大才不用,反而跟他谈论一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太史公司马迁也有同感,要知道司马迁写《史记》那可是惜墨如金的,就连韩国灭亡这种事情都只写了十七个字,可是在屈原贾生列传里却给了不下千

  • 本为将相之选的大汉才子贾谊,却英年早逝,早早就被埋没了

    历史人物编辑:畅享欢乐标签:贾谊

    历史上著名的短命人物还是挺多的,大多都是初露才华便英年早逝。而且,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也低得可怜,能活到今天七老八十这个岁数的屈指可数。如果细数短命的英才,怕是可以列出一长串儿闪光的名字。比如:甘罗、贾谊、霍去病、曹子建等等,都是青史流芳的一世英杰。以他们在世时的表现,如若能再给他们一段人生时光,必将

  • 从贾谊官场经历破解司马迁未透露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贾谊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贾生》。李商隐因被卷入了牛李党争,而屡受排挤,深感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诗歌《贾生》通过讽刺汉文帝的求贤之举,来暗喻晚唐帝王的昏聩无能。李商隐的诗歌《贾生》在《史记》中有相关记叙。李商隐

  • 娶妻当娶贤,娶妻不贤毁三代,霍显是如何把霍氏家族毁于一旦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纪念汇标签:霍显

    饭可以乱吃,但老婆不能乱娶,大家千万不要把这句话当成玩笑话。老祖宗说“娶妻娶贤,纳妾纳色”,那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后总结出来的经验,绝对是相当有道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古往今来,那些贵族子弟在外面可以花天酒地,但是在“娶妻”这件事情上从来都是不敢乱来的。因为你娶错一个老婆,确实可以分分钟毁了你整个家

  • 其实霍英东最中意的接班人,并非霍启刚,而是三房儿子霍显璇

    历史人物编辑:佳琪侃娱乐标签:霍显

    如果不是郭晶晶,霍启刚或许难成霍家接班人?5月10日,霍启刚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照片,照片中,其与父亲及两个弟弟一同出席活动, 霍英东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活动。 霍家四父子同台实属罕见,而身为接班人的霍启刚近几年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2021年,更是当选香港立法委员。这也是奠定了他在霍家的稳固地位

  • 一代战神霍去病,敢在皇家猎场射杀皇帝的保安司令李敢,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忆三线标签:李敢

    霍去病,汉族,河东平阳人,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霍去病这个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说是站在历史的舞台上最耀眼的那一批人也没有错。李广、霍去病和卫青,是

  • 霍去病公然射杀李敢,汉武帝不予追求:血亲复仇,这事儿不归我管

    历史人物编辑:朱哥爱民标签:李敢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遣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两人,分别率领5万骑兵和数万步兵深入漠北,兵分两路和匈奴展开大决战,史称“漠北之战”。这次战争的目标,是深入敌人腹地,全歼匈奴主力部队。大将军卫青这边,手下有前将军李广,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校尉公孙敖,都是大汉朝敢拼敢打的一代名将。

  • 霍去病为何要射杀李广的儿子李敢?霍去病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李敢

    霍去病是汉朝的天降紫薇星,他为汉武帝解决了匈奴的心头大患。人人都说,如果霍去病可以多活两年,说不定就能把匈奴彻底消灭。然后,他还可以为汉朝开疆拓土,说不定我们现在都不用学习英语了。当然,这只是现在人们的一个玩笑话。不过这也足以说明,霍去病在中国人民心目当中的地位是有多高。不过,人无完人这句话从来不是

  • 霍去病射杀李敢并非为卫青出气,是为安刘彻之心

    历史人物编辑:民间故事会标签:李敢

    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最为著名的将领之一,他在讨伐匈奴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与卫青并称为西汉武力巅峰的代表人物。后世的史学家和军事家们很推崇霍去病,也使得他的各种传奇故事广为流传,在网络上形成了相当大的粉丝群体。在霍去病的故事中,有一段射杀关内侯李敢的故事让历史爱好者们感到难以置信,引发后世文人的讨论和

  • 名将李广自杀,儿子李敢为其报仇被杀,孙子李陵更是客死他乡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李敢

    引言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鼎盛的时代,不仅完成大一统制度的定型与确定,更是对于北部最大的威胁,匈奴展开长达半个世纪的大规模反击,开始强汉帝国的模式,为这个古老民族打出自己的尊严与性格。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其中有无数将门,因军功而兴盛一时。但也有将门也是无奈陨落。今天就说说其中比较有名,也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