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名将李广自杀,儿子李敢为其报仇被杀,孙子李陵更是客死他乡

名将李广自杀,儿子李敢为其报仇被杀,孙子李陵更是客死他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桑成阳 访问量:1239 更新时间:2023/12/6 18:08:19

引言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鼎盛的时代,不仅完成大一统制度的定型与确定,更是对于北部最大的威胁,匈奴展开长达半个世纪的大规模反击,开始强汉帝国的模式,为这个古老民族打出自己的尊严与性格。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其中有无数将门,因军功而兴盛一时。但也有将门也是无奈陨落。今天就说说其中比较有名,也比较有悲剧性色彩的家族兴衰史。那就是陇西李氏将门,一门三英才,却难有善终,让人叹息!

陇西李氏将门奠基期

陇西李氏世代镇守秦国西北边疆,长期与羌人与匈奴人作战,因此而被封功,在此地是以将门家族立足。后来秦国逐步成势,已有吞并天下之力,李氏也开始自己的扩张期,随历代秦王进行征战,逐步建立自己的影响力。

秦时名将而崛起

一直到秦始皇,李氏先祖出现个李信这个将才,才有李氏一门崛起之路。李信是始皇帝信任的将领,曾两次进行平楚之战。第一次因叛徒出卖而惨败,但始皇帝给予他信任,又跟随王翦进行二次平楚,被封侯。这就是李氏成为陇西一流家族势力的缘由。

始皇帝成功统一六国之后,李氏也受到重用,只不过李信知道进退,因自己的大意而导致二十万秦军被楚人攻破,心中有愧。自愿申请回祖地镇守,而退出权力中心,镇守一方。成为当地的豪族。

秦末而退隐

只是好景不长,始皇帝在位时,对于将门功臣都是善待而终。可是继任者秦二世胡亥,却是不同,很是残暴。不但在皇族大开杀戒,就是功臣之家也是不放过,可谓残忍之极。为避免家族遭难,李氏选择放下权力,避开政治迫害。

因其本身就不在权力中心,而且知进退,就没有被秦二世列入必杀黑名单,逃过一劫。但是二世暴政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天下大乱。最后进入乱世争霸战。为自身家族安全,李氏还是保持中立,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但也不站队。直到汉朝成立,天下稳定,才开始出世。

汉代之三代奋斗史

天下大定,李氏出山。但是汉朝的国策,对于秦朝旧贵族也是打压态度。加之秦二世乱政,导致将门势力被消灭的不少。这两样双重打击,使得陇西李氏将门也是遭到迫害。但李氏之后,李广与儿子李敢孙子李陵,并没有被打击到,反倒是祖孙三代人,为恢复先祖荣誉,而不断奋斗,只是结局凄凉!

李广难封,不堪受辱而自杀

李广是个人才,以良家子的身份从军,却能够快速脱颖而出,对于匈奴作战很是勇敢,身先士卒,有先祖遗风,将门家族的风范。在其不断立战功的情况下,很快就被封为郎中将。且是汉文帝与汉景帝时期,知名的将领,深得皇帝重视,却不重用。

可以说是生错了时代,因为当时的国家正处于大治时期,北疆无战事,是帝王追求的。而李广却是屡屡打败这种平衡,挑战帝王的容忍度。最后总是被不断地调离封地,但还是没有挡住李广立功的决心。

但可能是命运不济吧,大环境如此,且他的战绩与武力实在太耀眼,匈奴人对于他都是避而远之。即使其曾为景帝护驾有功,对文帝有利,但还是没有受到太大的重用。空有报国心,难有施展志。

直到汉武帝时期,开始对匈奴展开对决,才有他出头之日。只是这时的他,一时迟暮之年,只是为了实现封侯之愿,愿意拼一把。结果两次出战都是无功,一次被敌军包围,虽然击杀数倍于己的敌人,只是自身却差点全军覆没的结果,最终只是个无功无过的处置。这对于他是不公平的,但又不能说不对。

而第二次更惨,为了实现封侯夙愿,打算最后一搏,请命再战。最终汉武帝还是同意了,却没想到是最后的绝唱。李广还是没有逃脱上一次北伐的命运,只不过这次没有遇到敌人,却是迷了路。两次都吃了这个亏。

这也有大将卫青的原因,只是为了替朋友捞功劳,重新封侯。却忽视了老将李广的难处,结果战斗结束,李广才姗姗来迟,赶到已经结束的战场。却被卫青责备,想起这一世征战,不是自己没有能力,而是实在是命运不济,总是赶不到正确的时机,立一军功。未免辱没先祖,自杀成仁已告先祖之灵。令人遗憾又敬重的人。

李敢受封,却因复仇而被冤杀

他的心愿虽然自己没有完成,却由他的三子李敢完成。当时李敢跟随霍去病,千里奔袭,取得漠北之战大胜。因功被封侯,也算是圆满他的心愿。只是这样的结局并没有结束。因为父亲的死,使得李敢大闹卫青,把卫青暴揍一顿。卫青心里有愧,并没有声张,且极力掩饰这事。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平息,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舅舅能忍,不代表脾气火爆的霍去病能忍。最终在一次狩猎场中,霍去病就把李敢射杀,李氏家族第二代人才就此陨落。汉武帝虽然大怒,但并没有责罚霍去病,再说李敢封侯,也是因为对于李广的愧疚,而做的一点补偿。这也就导致事件不了了之,李氏因此只是短暂复兴之后,又再次衰落。

李陵大才,却因为人背锅而有家难归

但上天对于李氏还是公平的,第三代还是出来一位能人,那就是李陵。汉武帝晚期,人才凋零,名将已逝。但还是有人才的,李陵就是其中最有能力的一个。汉武帝为解决西北边患问题,还是决定进行主动出击。

任命李广利为主帅,李陵为偏军,统帅五千步兵,出击匈奴。只是命运实在不好,李陵碰到匈奴右贤王主力,八万骑兵的围堵。但李陵不愧是将门之后,有统兵之才。不仅没有慌张,还主动出击,与匈奴骑兵进行死战。这一战打了八天八夜,自身伤亡过半,弹尽粮绝,援兵久久不至,只能无奈突围而出,最终自己也兵败被俘。

但是战绩却是相当彪悍,击杀一万余匈奴骑兵。这是步兵对骑兵的战果,可以说是1:4的战损比,这是一个奇迹。如果没有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也不至于失败。而且是八天八夜的不间断接战,就算李广利是头猪,也应该支援到了。可以说对于汉庭,他已经站到最后了。

匈奴人崇拜强者,尤其是知道他是李广“飞将军”的孙子,对于他更是厚待。甚至把自己的公主下嫁给他,封其领地。可以说待遇很优厚,只是他的心还是向往汉的。只是汉武帝的做法令他心寒。当听到他投降匈奴时,大怒。把他的亲族全被羁押,但没有处死。

等事情调查清楚之后,才知道其实是被迫无奈投降的。就派人打探李陵的境况,结果被告知李陵为匈奴人练兵,结果一怒之下,就把李陵三族尽诛。这个结果让李陵意难平。事情的真相是他并没有背叛,而是另有其人,也被他斩杀。但事情已经成定局,亲人没有,自己是家族的罪人,再难有回去之想。当新帝继位,有人劝其回汉,而他相对无语,死不回汉朝,终老异地他乡。

兴衰成败皆有因

李广祖孙三人的奋斗史,是一个将门家族的兴衰史。不是自身能力问题,而是尤其时势的不允许,以及帝王的用人水准不一,导致他们各自的悲剧。也造成这个家族的无奈与悲剧收场。

帝王用人水准不同,有才难展

李广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代帝王,前期有武力,也能立功,却没有摊上好时候。大时代“文景之治”,总体对外国政策就是与匈奴和好,其中“和亲”就是明证。汉朝以屈服换得国力恢复期。这就使得李广有功难封。

且汉文帝喜欢重用老臣,而当时他正年轻。汉景帝却喜欢用年轻人,只是他已经不如老年人。这整得就是错位,他的命实在没法说,点太背。好不容易熬到汉武帝,终于迎来大反攻,可是汉武帝却喜欢用外戚,这就让他更悲催了。

李广难封,在于帝王用人方略不一,注定他的悲哀。而他的儿子李敢。孙子李陵,都是败于外戚与汉武帝的不信任上,再有才也只能遗憾终生。不是帝王亲近之人,有功难立。

性格原因,待遇结局不同

李广的性格是过于耿直,不懂得经营人脉关系,使得自己寸步难行。李敢则是不懂得忍忍,因复仇得罪外戚,最终难逃被射杀的命运。李陵则是败于遇人不淑,替人背黑锅。都很不幸,结局也是一个比一个惨。

结语

将门李氏,三代皆有英才,但结局各有不同。因匈奴之战而李广难封,因父仇而与外戚结怨,终被冤杀。因匈奴之围而李陵被俘,汉武帝夷其三族,而终生难回,后代留存异地他族,终难回故土。

先祖李信因战功而兴被封侯,秦末因远离政治权力中心而保全,在乱世之中,保持中立。汉代稳定而出山,却因匈奴之战而三代皆惨败于此。一人身死,一人因得罪外戚而难逃一死,另一人则被迫投降而终生难回故土,真是令人惋惜。

标签: 李敢

更多文章

  • 李敢:西汉名将,死后736年,他的后代建立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小金达人部落标签:李敢

    前118年,霍去病射死李敢。736年后,史书记载:李敢的后代建立唐朝,这是一个强大王朝,延续289年,开创盛世。李敢,“飞将军”李广第三子,骁勇善战,是汉朝一颗将星。前123年,李敢追随李广征讨匈奴,因“西域通”张骞迷路延误战机,导致李广陷入重围。左贤王的4万骑兵包抄而来,与汉军展开搏杀。李敢率几十

  • 霍去病为什么要杀掉李敢?霍去病杀了李敢有什么后果吗?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李敢

    霍去病是西汉大将,而李敢在当时是霍去病的部下,可是霍去病却在李敢没有违规违纪的情况下将其杀死,还是在汉武帝狩猎的时候当着汉武帝的面前杀的,在古代这可真的是很大胆呀,但是当时霍去病正是最风光最受宠的阶段,而且霍去病的性格一向都是这样的。霍去病为什么要杀掉李敢?李敢是西汉著名的将领,飞将军李广的幼子。曾

  • 霍去病杀了李敢,汉武帝为何明目张胆的包庇?

    历史人物编辑:哆啦小哲标签:李敢

    公元前118年23岁的霍去病一箭射中了李广的幼子李敢,李敢被爆头当场而亡。事发后,汉武帝却明目张胆的包庇,传下去,他是被鹿角插死的。不料司马迁却无情的揭露了真相,凶手是霍去病,汉武帝包庇。按理说,汉武帝金口玉言,他选择了包庇,无人敢质疑。那么李敢的死因在历史上很明确,就是一头鹿。图片来自网络可司马迁

  • 霍去病为何要杀李广的儿子李敢?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李敢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有好几个辉煌的朝代。时至今日,人们回想起来,仍然会对其感到向往,其中一个就是汉朝。俗话说:“一汉敌五胡”,这句话表示汉朝军事实力之强盛,丝毫不怕匈奴的来犯。汉朝的军队终结了秦朝时,士兵们使用青铜武器的传统。更加锋利的铁制武器、盔甲、强弩和战车,让汉军的实力更上一层楼。凭借着这些

  • 一代名将霍去病,当众射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后,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李敢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铮铮誓言响彻天地,出自于二十出头的霍去病。因为他对匈奴作战勇猛,打仗也非常有章法,因此深受汉武帝的喜爱。之所以说汉武帝十分器重他,是因为他当众射杀李广的儿子李敢后,汉武帝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包庇他所犯下的“罪刑”。而霍去病为何要除掉李敢呢?在除掉李敢之后,他又迎来了怎么

  • 霍去病杀了李广剩余的独子李敢,第二年他就死了,死得蹊跷?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李敢

    霍去病杀了李广唯一剩存的儿子李敢,第二年他病死了,死的很蹊跷,对于他的死,两千多年来争议不断,据说在漠北之战中,他是喝了病死的牛羊污染的生水,得了瘟疫而死的。霍去病去世时年仅23岁,“绝无后”。“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

  • 霍去病狩猎时一箭射杀李敢,汉武帝却传旨“李敢触鹿角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月月烧川菜标签:李敢

    公元前118年,漠北之战后,李敢跟随汉武帝和霍去病狩猎。哪知他刚跑了百步,霍去病突然弯弓搭箭,“嗖”一声射杀了李敢。汉武帝见状竟宣告,“李敢触鹿角而亡!”漠北之战,汉军损失10000余人,歼灭匈奴90000余人,不仅匈奴单于本部受重创,左贤王部几乎全部被歼。此战后危害汉朝100多年的匈奴边患基本解决

  • 霍去病为什么要射杀李敢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李敢

    公元前118年,霍去病陪汉武帝打猎。刚到甘泉宫,他突然拉弓搭箭,一箭射死部将李敢。事后,汉武帝却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霍去病、汉武帝剧照霍去病与李敢都是汉武帝的爱将,但霍去病与汉武帝的关系更近,因为他的姨妈卫子夫正是当朝皇后。李敢是汉朝名将李广之子,一直在霍去病麾下效力。霍去病为什么要杀李敢呢?故事还

  • 霍去病射杀李敢的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驿站V标签:李敢

    霍去病是西汉武帝时期最璀璨的明星,然而在光辉的人生道路上却有一个抹不去的污点。那就是射杀了名将李广的儿子李敢。对于这件事情,霍去病是无法否认的!不过他为什么射杀李敢?他杀了李敢之后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我们今天重点讨论这两个问题。霍去病雕像霍去病射杀李敢来龙去脉其实这件事情要说到另外两个关键的人物。卫

  • 霍去病射杀李敢,汉武帝却对众人说:李敢被野鹿顶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李敢

    公元前118年,猎场上,霍去病突然把弓箭瞄准李敢,“嗖”的一声箭矢飞出,正中李敢身体,李敢随机倒下,面对此情景,汉武却帝对众人说:李敢被鹿角顶死了!李敢是大将李广的儿子,又跟随霍去病击杀匈奴,屡立战功,霍去病为何射杀李敢,而汉武帝为何还要帮他隐瞒呢?这就要从李广之死说起了。在漠北之战中,汉武帝打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