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这一段时间智谋之士众多,曹操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刘备有庞统、法正、诸葛亮;孙权有张昭、鲁肃、顾雍,吕布有陈宫,袁绍有田丰、沮授、许攸、郭图等。
田丰和沮授是袁绍谋士的代表人物,可以称之为谋主。田丰是袁绍占据冀州后,花重金礼遇请出山的,并拜为别驾,可以说袁绍在前期对他是非常倚重和信任的。
田丰给袁绍在与曹操的对决中提出过不少好的建议,只是袁绍没有采纳,加上田丰性格“刚而犯上”,袁绍后来不得不杀了他。
那么如果袁绍听取了田丰的建议,袁绍会发展到怎样的一个局面呢?
田丰向袁绍提哪些建议?
1,奇袭许昌,迎接汉献帝。曹操挟持天子之后,每每以天子名义发号施令,让袁绍在政治上处于劣势,袁绍后悔当初没有听取沮授的意见先一步迎接天子,田丰表示事已至此,应该想着派兵早点图谋许昌,把天子迎接过来,但袁绍并没有听从。
2.衣带诏事件后,刘备趁机脱离曹操,并斩杀徐州刺史车胄,重新占据徐州,曹操率军讨伐的过程中,田丰提议袁绍出奇兵偷袭许昌,当时许昌空虚,是个大好时机。然而袁绍以小儿子生病为由,拒绝出兵,为此田丰感慨大事不成。
3.官渡之战前后,刘备被曹操击败,袁绍想要出兵攻打许昌,被田丰否决。田丰的建议是长期坚守,与曹操打持久战,对内积极发展生产,积蓄钱粮兵马,对外出奇兵袭扰曹操的驻地,使曹操疲于奔命,不用三年实行拖字诀就可以拖垮曹操。但袁绍想与曹操决战,一战定胜负,田丰极力劝阻,袁绍不听,大怒之下把田丰关进大牢。
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於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田丰的谋略操作性有多强?
1.针对兵偷袭许昌,用兵贵在料敌先机,出奇制胜,虽然不能说偷袭许昌一定可以成功,但可以减轻盟友刘备的压力,有一定成功的可能性,袁绍错过了。等到刘备被击败后,袁绍再想出兵已经错过了时机。
2.用持久战来消耗曹操是否可行。我觉得是可行的,当时曹操面对的不止袁绍,还有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西凉的马腾韩遂等军阀,曹操分身乏术,形势是不容乐观的。袁绍占有冀、青、并、幽四州之地,并拉拢乌桓,实力比曹操强大。数年的时间发展,曹操是发展不过袁绍的,而且不断派兵袭扰曹操的后方,足以拖垮当时刚崛起的曹操。
3.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内部有很多人与袁绍书信来往。曹操内部的不稳,说明想要依附袁绍的大有人在,袁绍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人从内部瓦解曹操,让曹操不战自败。
结语:田丰是基于形势提出的持久战战略,理论和实际上操作性还是比较强的,但袁绍不肯听取,决意与曹操发动决战,结果在官渡之战中失利。加上后期冀州多处的叛乱,让袁绍疲于平叛,最后病死在邺城,而袁绍诸子内讧争权,让曹操占据了优势,最终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