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袁绍为什么要杀田丰?如果田丰不死,历史没有三国!

袁绍为什么要杀田丰?如果田丰不死,历史没有三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上的拐点 访问量:864 更新时间:2024/1/26 20:59:20

袁绍谋士田丰怎么死的?袁绍为什么要杀田丰

田丰是东汉末年钜鹿郡人,从小就天资聪颖,博学多才,在当地很有名望。入朝做官后因不满朝政腐败宦官专权而辞职回乡。在韩馥(fù)做了冀州牧后,田丰又在韩馥手下做官,但却因为刚直不阿不会拍马屁而不被重用。韩馥后来被袁绍赶走,袁绍倒是很器重田丰,“卑辞厚币以招致丰”,而田丰也“以王室多难,志存匡救,乃应绍命”。就是说袁绍以谦逊的言辞厚重的礼物请田丰出山,而田丰也因为志在匡扶多灾多难的汉朝皇室就接受了袁绍的邀请。

先来说说袁绍这个人。袁绍出身名门望族,号称“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就是说他的家族有四代人都担任相当于宰相级别的高官,各地官员有很多都是袁家的故旧门生,这在那个非常讲究门第出身的年代可是一笔极为难得的政治资本,袁绍之所以还能够称雄于一时基本上靠得就是祖宗的这份基业。就其本人来说,只能说是资质平平,没有什么过人的才干,反倒是毛病一大堆。这样的世家子弟在天下太平的时候靠着祖宗的基业也能平步青云,平日里到处检查检查工作,开会的时候照着秘书写好的稿子念一念,遇到事情了说些绝对正确的废话也能将就着混日子。可到了天下大乱,要拿出真本事的时候就傻眼了,立刻就会被打回原形!偏偏袁绍所处的就是个“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年代,三国英雄人物纷纷登场,袁绍也就只好给这些英雄做个陪衬,然后被一脚踢出历史的舞台了。《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给他的评价是:“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意思就是说袁绍为人外表看起来很宽厚其实却心胸狭窄,喜欢计谋却不能做出决断,有才能的人他不用,听到了好的建议却不能采纳,这个评价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十分中肯。

还在曹操把汉献帝迎接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前,袁绍手下就有个叫郭图的谋士建议袁绍把汉献帝接到袁绍所控制的邺城来,可袁绍却觉得天子来了以后自己的行动就会受到限制,拒绝了这个建议。等到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昌之后,“绍每得诏书,患有不便于己”这才后悔了,借口许昌地势低洼潮湿,又想把汉献帝接来,可曹操那里会答应,这就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过袁绍却没有从这次失策中得到哪怕一点点的教训,又错失了一次彻底消灭曹操、迎接天子的大好机会!

当时袁绍已经据有冀、幽、并、青四州的广大地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山西、山东三省,“众数十万”,成为当时天下最为强大的力量,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成为袁绍统一天下最大的障碍,二者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就在此时上天给了袁绍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彻底消灭曹操的机会!

一直以种菜而韬光养晦的刘备占据沛城反叛曹操,并且打败了曹操派来讨伐的军队。曹操不得已,亲率主力出征刘备,这就使得许昌的防御空虚。田丰闻报连忙劝说袁绍趁机进攻许昌,“与公争天下者,曹操也。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兵以几动,斯其时也。”可以与您争夺天下的就是曹操,现在曹操东征刘备,一时半会儿肯定回不来。现在兴兵袭击曹操的后方可以一举而定,出兵要讲究时机,现在时机到了!田丰更进一步指出,一旦攻下许昌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从此取天下就要容易多了!

袁绍当然拒绝了这个绝对正确的建议,要不然他就不是袁绍了!这两天袁绍的小儿子生病了,他老人家正因为这个事情愁得茶不思饭不想,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军国大计啊?田丰气的拿拐杖往地上敲,“嗟乎,事去矣!夫遭难遇之几,而以婴儿病失其会,惜哉!”哎呀,大事已去!碰到这么好的机会竟然因为小孩子得病就错过了,可惜呀!“绍闻而怒之,从此遂疏焉”,袁绍一听很生气,田丰啊田丰你也太不理解我啦!那里还有比我儿子得病让我更操心的事情呢?对这样一个不能理解领导,不能领会领导意图的家伙不把你砍了就不错了,竟然还拿拐棍儿敲?敲什么敲?这不是对俺有意见吗?你让俺的脸面往哪儿搁?这样的家伙怎么能重用?

等曹操从从容容的把刘备打败,估计袁绍儿子的病也好了,袁绍这才着急了,要亲帅主力精兵十万,战马万匹进攻曹操。田丰知道机会已经错过,于是就劝谏袁绍不要出兵,“曹操已经打败了刘备,许昌也不再空虚了。况且曹操善于用兵,多出奇计,虽然部队不多但却万万不可轻敌!现在不如和他打持久战。您据有黄河、太行山的天险,拥有四个州的土地人民,在外部我们多结盟友,在内部我们发展农耕,操练军队,然后选择精锐部队作为奇兵,趁曹操不备不断发动进攻袭扰河南。他救这边我们就攻击那边,他救那边我们就攻击这边,让曹操疲于奔命,人人都不能安居乐业,这样一来我们没有什么损失而曹操就已经困顿了,不出三年便可以轻轻松松的消灭他!现在您放着必胜的策略不用而把国运押在决战上,万一失败后悔都来不及了!”

田丰所讲的这一席话就是《孙子》中所说的庙算,在战略上打败敌人!田丰指出袁绍的优势在于地盘大,军队多,粮饷供应充足,而这都是曹操的劣势;曹操的优势在于善于用兵,所以田丰建议不要和曹操展开决战,而要打持久战,不断的消耗敌人,直到把曹操拖垮!袁绍占有天险优势不怕曹操袭扰;军队多,就算是分出精锐派去袭扰曹操照样可以保障本土安全;地盘大,粮饷充足,不怕消耗!而曹操就不同了,他所占据的河南之地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无险可守,袁绍的军队说到就到;军队少,救了这边就顾不上那边了;地盘小,粮食供应紧张,一旦战争变成了持久战消耗战,必定要被拖垮拖死!

田丰的战略就建立在“以大制小”的基础上,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把曹操拖垮压倒!避免决战,让曹操善于用兵的长处无从施展,以不战为战,最终彻底消灭曹操!面对田丰的这一战略,曹操根本就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完蛋却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其实既然袁绍的军力强大而且粮饷供应充足,按理说就算是决战袁绍的胜算也应该远远大于曹操才是,可为什么田丰却坚决反对决战呢?这就是田丰没有说出来但却是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和曹操比起来袁绍根本就是一只猪!田丰知道就袁绍的这两下子根本就不是曹操的对手,决战肯定完蛋!而他持久战的战略基础正是建立在“袁绍是头猪”的基础之上的!假如田丰追随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话,他根本就不会说什么“持久战、消耗战”,那一定是“歼灭战”了!

但这个话田丰怎么说得出口?偏偏袁绍还自命不凡,总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还做梦要统一天下当开国皇帝呢!历史反反复复向我们证明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组织,只要它的领导人是头猪,那么不管他手底下的人有多能干也没用,什么老虎呀、狮子呀、豹子呀、狼呀要么滚蛋,要么和领导一起变成猪!一只猪率领的永远都只能是些猪兵猪将!

袁绍当然还是没有听从田丰的建议,田丰知道此战乃是国运所系,“强谏”,袁绍大怒,指责田丰扰乱军心,下令把田丰逮捕下狱。此战的结果我们大家都知道,袁绍在官渡惨败,十万大军跟着袁绍逃回河北的只有八百骑兵!袁绍军队的主力全部被歼,袁绍的完蛋也就此注定!溃败的袁军士兵拍着胸膛哭着说:“假如田丰在的话我们就不会落得个如此下场了!”面对如此惨局袁绍羞愧难当,对一个叫逢纪的人说:“冀州人士知道我失败了还是应当同情我的,就是田丰以前竭力劝谏,与众不同,我怕是没脸见他!”逢纪说:“田丰听说您失败了竟然高兴的抚掌大笑,他高兴的是被他言中了!”袁绍一听便有了杀掉田丰的想法。

听到袁绍惨败的消息,大牢里便有人对田丰说:“您这下可要被重用了!”田丰笑道:“袁绍外表宽厚其实心胸狭窄。如果他得胜而归心里一高兴肯定就把我放了,如今打了败仗心里肯定很恼火,他心胸狭窄的一面就要表现出来了!他要是打了胜仗我还能活,如今既然惨败而归,我怕是活不了了!”袁绍带着八百残兵逃回冀州之后说:“我没有听从田丰的建议果然被他耻笑。”随即杀掉了田丰。

在官渡之战前,曹操非常忌惮田丰,听说田丰没有跟着袁绍一起来到前线,曹操高兴的说:“绍必败矣!”等到袁绍战败逃跑后,曹操又说:“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要是袁绍采纳了田丰的计策,事情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呢!其实,来自敌人的评价往往才是最正确的!曹操的谋士荀彧(yù)对田丰的评价是“刚而犯上”,就是坚持己见而不怕得罪上级,这正是田丰最鲜明的性格特征,为了让上级接受自己的正确建议,田丰不惜“强谏”,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我们再想想魏征和唐太宗的故事,这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有时候比人和禽兽之间的差别还要大!田丰唯一的错误,也是他最大的错误就是选择了袁绍这个“外宽内忌”的混蛋!著名的东晋史学家孙盛曾评价田丰“虽良、平何以过之”,田丰的计谋就算是张良陈平也不能超过他;对于田丰的悲剧他说:“臣奉闇(àn)后,则覆亡之祸至”,意思是说大臣如果追随一位昏君那么肯定会招致杀身大祸;他更引用《诗经》中的两句诗,“逝将去汝,适彼乐土”来说田丰应该离开袁绍另择明君!

标签: 田丰

更多文章

  • 汉武帝经济大臣桑弘羊,经济辩论会上舌战群儒,受争议却被肯定

    历史人物编辑:刘中华标签:桑弘羊

    据史书上记载,汉武帝刘彻是个雄才大略又好大喜功的皇帝,在位50年期间基本上40年的对外发动战争。那么。这几十年的战争耗费财力巨大,特别的烧钱。又是谁在背后提供浩大的财政支持的呢?他开疆拓土,北逐匈奴,南服滇越,开通西域,建立了规模空前的大帝国,当时的热血青年很是扬眉吐气,纷纷赞叹:厉害了我的国!自汉

  • 桑弘羊:鲸吞天下之财的超级大管家

    历史人物编辑:丁汉军标签:桑弘羊

    出生在大富之家,未必是坏事。那时候的孩子没有沾染上富二代的恶习,都是以追逐功名为业,什么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美女在他们眼里,还不如青史留名来的实在。桑弘羊就是这样的人。前155年,桑弘羊投胎投得好,出生于洛阳一户富商之家。洛阳是什么地方?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在这里,商业大鳄云集,各种各样的商业手段权谋眼

  • 河南历史名人 一百一十五 桑弘羊

    历史人物编辑:小徐视角标签:桑弘羊

    桑弘羊(约公元前155年—公元前80年),河南洛阳人,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网络图片,侵权联删汉景帝时,桑弘羊出生于洛阳的一户富商家庭。洛阳是西汉一大商业都会,悠久的商业传统对洛阳的民俗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少年时期的桑弘羊就能帮助家庭进行一些理财活动。另一

  • 西汉时期的桑弘羊之死,谁是幕后的推手?

    历史人物编辑:朱云山标签:桑弘羊

    公元前81年,汉武帝死后的第六年,在西汉王朝首都长安,曾经爆发过一次名垂千古的盐铁会议,会议的正方是代表民间大资本家利益的贤良文学,反方代表者是大汉帝国财政部长,官僚资本利益集团代言人桑弘羊。会议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争议不休,贤良文学不停指责国企贪污腐败效率低,扼杀民间经济增长的活力,这都几千年了,

  • 桑弘羊帮助汉武帝创造了巨额财富,却为何惨遭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张哥侃文史标签:桑弘羊

    深挖历史,解读文字背后的真人真事大家好,我是葩姐。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历史,走进人物背后的故事。在如今的社会里,只要你肯努力,一步步地打拼之后,大概是能获得成功的,要是再加上那么一点点的天赋,并且在生活中不违法犯罪,那你基本就可以衣食无忧了。社会竞争虽然残酷,但只要肯努力并找对方向,总能获得立身之处

  • 为何何进自己不直接铲除宦官,而是引狼入室,导致汉室名存实亡?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圈瓜王标签:何进

    何进同父异母的妹妹“金帛贿赂高手”何氏以贿选入宫。除了她的美貌,她还有七英尺一英寸的身高。刘备,三国三巨头之一,身高七尺五寸,按现在的身长约168cm,也算是高挑美人,深受灵帝宠爱。光和三年(180年),立她为皇后,是少帝刘辩的生母。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社会底层的家族,原本在南阳从事屠杀

  • 袁绍和曹操只是何进的小弟,董卓才是手握重权的军阀,他想做霍光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何进

    十常侍作乱,杀掉了大将军何进。如果只是十个宦官的话,大家觉得能够办成这件事吗?事实上,宦官手里掌握着一定的军权。当然了,十常侍手里的军权,远不及大将军何进手里的西园军,所以他们要想自保,那就得骗何进入宫,随后再实行他们的计划。那个时候,袁绍远没有董卓的实战能力强。袁绍一直都是何进的跟班,跟曹操类似,

  • 何进兵权在握,诛杀十常侍为何还要引董卓进京?原来另有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夜秦灵标签:何进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一个时代之一,汉末三国被许多人所熟知。无论是腹黑的曹老板、虚伪的刘皇叔还是众多的谋臣武将,都通过《三国演义》被后世所熟知。两汉四百年的基业,为何在这个时代彻底崩溃了呢?导致天下大乱的根源究竟是那场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还是后来的董卓之乱呢?应该说,这二者缺一不可。首先,声势浩

  • 大将军何进原来是袁家的一枚棋子;乱汉者,名为董氏,其实袁氏也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何进

    速度与激情——无双吕布的悲喜人生(2)公元189年3月11日,汉灵帝驾崩于洛阳嘉德殿,享年才三十四岁,太突然了,所以在生前并未确定太子——这简直就是在诱惑野心家犯罪。在东汉末年,全国出现了很多通过镇压黄巾起义起家的大军阀,他们最怕的就是宦官借皇帝之手夺他们的兵权。所以总体来说,军阀与士族是利益共同体

  • 曹爽:我是三国唯一呆蠢萌大将军,何进:我才是,网友:你俩都是

    历史人物编辑:大嘴聊历史标签:何进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英雄遍地的年代,将近一个世纪的激烈争夺,为那个过去的时空划下了一道浓墨重彩的、永不暗淡的光芒。在英雄满地的对立面,也折射出了太多太多的“呆蠢萌”式的人物。例如衣带诏事件的人物董承、伏完等人,一介书生,从未经历风霜的历练和摧残且又资质平庸之辈,坐而论道,靠着想当然的一腔孤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