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桑弘羊帮助汉武帝创造了巨额财富,却为何惨遭灭族?

桑弘羊帮助汉武帝创造了巨额财富,却为何惨遭灭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哥侃文史 访问量:3789 更新时间:2024/1/26 23:09:18

深挖历史,解读文字背后的真人真事

大家好,我是葩姐。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历史,走进人物背后的故事。

在如今的社会里,只要你肯努力,一步步地打拼之后,大概是能获得成功的,要是再加上那么一点点的天赋,并且在生活中不违法犯罪,那你基本就可以衣食无忧了。社会竞争虽然残酷,但只要肯努力并找对方向,总能获得立身之处,更不必为自己的性命担忧。

可是,在封建王权统治里的古代,你就没那么好命了,即便是文韬武略才智过人,或者身居高位位高权重,你也避免不了有随时掉脑袋的危险。

桑弘羊就是一个这样不幸的人。他与汉武帝关系非同一般,不但是幕僚,更是财政智囊,放在今天,相当于财政部长,可以算得上是财富巨鳄了,他为汉武帝创造了倾国财富,但最终的结局却是惨遭灭族。

那么,桑弘羊到底做了什么,为何能落得如此悲惨的境地呢?

富商之子,自幼精于心算,却心存高远

(桑)弘羊,洛阳贾人子,以心计,年十三侍中

这是《史记.平淮书》、《汉书.食货志》中关于桑弘羊的记载。

桑弘羊是西汉时期的金融巨鳄,是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一把好手,而他这种能力的养成,与家庭和童年所处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的出生地是洛阳。西汉时期的洛阳是国家的第一大商业都会,这里商贾云集,自古就有深厚的商业传统。桑弘羊的父亲,就是行商的一把好手,也是当时有名的一个富商。生长在这样的氛围中,桑弘羊从小就被家风民风浸润着,更常常帮助父亲算账理财,成了一把好手。

13岁的时候,桑弘羊因为精于心算而远近闻名。不过,终日里和钱财打交道,并未腐蚀了他的心智,让他成为一个彻头彻尾只讲利益的商人。相反,他的潜意识里却是心存高远,志在拜官封侯,以一技之长去报效国家,为百姓谋福祉。

成为汉武帝的心腹智囊

很快,这个机会就到来了。桑弘羊精算的名声传到了朝廷中,当朝天子一纸诏书就把他宣进了宫廷,就这样,他成了汉宫中的一名侍中,接近了权力的中心,完成了实现伟大志向的第一步。

此后的60多年间,桑弘羊一直陪伴在汉武帝身边。先是直接做了汉武帝的侍读,长期接触下来之后,两人交情愈发亲密,桑弘羊也开始一步步成为汉武帝的心腹智囊。

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是一位野心很大的君主,他不断地对外发动战争,一方面是为了开疆拓土,扩展汉朝的版图,另一方面也是想要成就自己的功业,让自己的名字亘古长存。不过,这样做既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弊端:打仗必然要消耗国库巨额钱财,所造成的巨大亏空是一个难以填补的财政漏洞,如何去修补这个漏洞呢?这可需要理财高人施展种种计谋才能获得结果的麻烦事。

当时,汉武帝的第一人选并不是桑弘羊,而是另外一位大臣郑当时。他听从了郑当时的建议,把盐和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由官方来垄断经营。盐和铁在当时的利润相当于如今的石油。掌握了其经营权,就等于把握了经济命脉,从此源源不断的黄金开始哗啦啦流进国库。

桑弘羊也参与了这套盐铁官营计划。虽然只是助手和配角,但无论怎样,他还是迈出了接近经济中心的第一步,接下来的路就要好走许多了。

5年之后,桑弘羊开始步步高升,从原本的侍中慢慢做上大司丞,再做到大司农,尽管有一次被犯了法的大弟子牵连遭到了贬官,但并未影响他的仕途之路。就这样,桑弘羊渐渐推举属于自己的盐铁治理之法,一点点地补上了汉朝经济的漏洞。

统一货币,创造倾国财富

在秦朝时,国家流通的是半两钱,到了汉朝,国家没有对钱币实行统一管理,造成了民间私自铸钱之风盛行。汉文帝在位时,更是放开了私人铸钱的禁令,这直接导致了整个国家货币混乱,尤其是许多地方诸侯,凭借财力开始与朝廷抗衡。

在这种状况下,汉武帝采纳了桑弘羊等人的进谏,收回了民间造币的权力,并废除了当时流通的所有货币,统一使用官方铸造的五铢钱作为唯一的流通货币。

此番改革成为中国有史以来首次由官方统一造币的创意之举,在此后的700多年里,历朝历代一直沿用这套方案。可以说,桑弘羊的理念深深地影响整个中国经济历史。

此外,桑弘羊还完善了盐铁官营制度,并改革了原本的诸侯纳贡制度。此前,各地诸侯要定期向朝廷纳贡,贡品通过运输送到汉宫。一路上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汉宫处理这批量的贡品也要耗费同样的人力物力。经桑弘羊改革后,诸侯们按照须纳贡金额,兑换成当地的土特产,统一交给官方负责人,由负责人把这些特产运送到异地去卖高价,所得利润返交给朝廷。这样,既节省了汉宫和诸侯们大量的运输支出,又给朝廷创造了巨额财富。

另外,如今的酒类专卖,也是桑弘羊首先提出的创意。通过以上种种策略,桑弘羊既为国家创造了财富,又让自己成为了国家不可或缺的财政智囊,终于做了自己当初真正想做的事。

逐渐偏离汉武帝的意愿

作为一名经济推手,桑弘羊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忽略了皇帝的思想转变。要知道,一个经济学家要有最为敏锐的洞察力,才能保护好自己的资产。而一个朝夕陪伴皇帝的财政要员,第一个要关注的目标,就是皇帝。

晚年的汉武帝,已经不像当初那样心怀天下,志向高远了。他不但倦政,甚至还开始肆无忌惮地收揽老百姓的钱财。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脑袋里想的,只有如何让刘氏江山长久延续下去。

不过,汉武帝不愧是一代帝王,无论如何老朽,他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想要江山稳固,首先就要安抚民心,于是,他颁布了《罪己诏》,承认自己以前的苛政,表达了悔过的意思,还推举一些有利于群众的经济举措。

此举达到了目的,即将走向极端对抗的民众恢复了昔日的平和,刘氏江山也固若金汤。可是,桑弘羊却没有很好地领会汉武帝的意思,他依然沉浸在自己政策的成功里,继续推行从前的那一套。

惨遭灭族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他颁布遗诏,由8岁的儿子刘弗陵继位,并托孤给几位顾命大臣霍光金日磾、上官和桑弘羊。

汉昭帝刘弗陵时期,霍光成了首席权臣。桑弘羊的资历、功绩远远高于霍光,并且他原本推行的财政政策也依然在实施,甚至贯彻得更加彻底了。此时,已经老迈的桑弘羊常常居功自傲,甚至还为他人谋官。此举遭到了霍光的拒绝。两人之间矛盾越来越激化。

后来,桑弘羊联手上官桀共同对付霍光。他们密奏昭帝,假称霍光谋反。不料,却被昭帝识破了真相。一计不成,上官桀等人又实施了另一计。他们密谋准备杀掉霍光,并废除汉昭帝,扶燕王刘旦上位。可是,这一次,又失败了。

冬十月,诏曰:“左将军安阳侯桀、票骑将军桑乐侯安、御史大夫弘羊皆数以邪枉干辅政,大将军不听,而怀怨望,与燕王通谋......伏兵杀大将军光,征立燕王为天子,大逆毋道......皆已伏诛

这是《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录。

谋反集团骨干的结局自然是诛连九族。就这样,曾经帮助汉武帝创造了倾国财富的桑弘羊以惨遭灭族结束了自己风光的一生。

有天赋有谋略是寻常人所无法企及的先天优势,可是,它也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它会福荫后代;用不好,它会斩杀一切。

参考资料

《汉书》

《史记》

《资治通鉴》

标签: 桑弘羊

更多文章

  • 为何何进自己不直接铲除宦官,而是引狼入室,导致汉室名存实亡?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圈瓜王标签:何进

    何进同父异母的妹妹“金帛贿赂高手”何氏以贿选入宫。除了她的美貌,她还有七英尺一英寸的身高。刘备,三国三巨头之一,身高七尺五寸,按现在的身长约168cm,也算是高挑美人,深受灵帝宠爱。光和三年(180年),立她为皇后,是少帝刘辩的生母。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社会底层的家族,原本在南阳从事屠杀

  • 袁绍和曹操只是何进的小弟,董卓才是手握重权的军阀,他想做霍光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何进

    十常侍作乱,杀掉了大将军何进。如果只是十个宦官的话,大家觉得能够办成这件事吗?事实上,宦官手里掌握着一定的军权。当然了,十常侍手里的军权,远不及大将军何进手里的西园军,所以他们要想自保,那就得骗何进入宫,随后再实行他们的计划。那个时候,袁绍远没有董卓的实战能力强。袁绍一直都是何进的跟班,跟曹操类似,

  • 何进兵权在握,诛杀十常侍为何还要引董卓进京?原来另有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夜秦灵标签:何进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一个时代之一,汉末三国被许多人所熟知。无论是腹黑的曹老板、虚伪的刘皇叔还是众多的谋臣武将,都通过《三国演义》被后世所熟知。两汉四百年的基业,为何在这个时代彻底崩溃了呢?导致天下大乱的根源究竟是那场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还是后来的董卓之乱呢?应该说,这二者缺一不可。首先,声势浩

  • 大将军何进原来是袁家的一枚棋子;乱汉者,名为董氏,其实袁氏也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何进

    速度与激情——无双吕布的悲喜人生(2)公元189年3月11日,汉灵帝驾崩于洛阳嘉德殿,享年才三十四岁,太突然了,所以在生前并未确定太子——这简直就是在诱惑野心家犯罪。在东汉末年,全国出现了很多通过镇压黄巾起义起家的大军阀,他们最怕的就是宦官借皇帝之手夺他们的兵权。所以总体来说,军阀与士族是利益共同体

  • 曹爽:我是三国唯一呆蠢萌大将军,何进:我才是,网友:你俩都是

    历史人物编辑:大嘴聊历史标签:何进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英雄遍地的年代,将近一个世纪的激烈争夺,为那个过去的时空划下了一道浓墨重彩的、永不暗淡的光芒。在英雄满地的对立面,也折射出了太多太多的“呆蠢萌”式的人物。例如衣带诏事件的人物董承、伏完等人,一介书生,从未经历风霜的历练和摧残且又资质平庸之辈,坐而论道,靠着想当然的一腔孤勇,就

  • 何进召董卓入京协助铲除十常侍,这个方案有错吗?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何进

    东汉帝国大将军何进为了提升家族名望,答应与汝南袁氏(太傅袁隗,及袁绍、袁术兄弟)合作,除掉朝廷中的宦官。何后不从在这场政治密谋过程中,何进先去找妹妹何太后商量,何太后犹豫不决,因为母亲舞阳君和另外一个哥哥车骑将军何苗与宦官们的关系不错,她也实在不清楚,长兄何进为什么要把政治斗争目标指向曾经的恩人们。

  • 只因何进一个错误决定,三国争霸成了亲戚打架,打来打去都是亲家

    历史人物编辑:王嘉兴标签:何进

    三国时期,曾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在这个时期,名臣猛士辈出,掀起了一场又一场影响国家命数和势力格局的战争。而历史也在这帮人的推动下,进入了一个战乱连年的时代。但是你知道么,我们所看到的三国争霸,其实根本就是他们和亲戚之间的一场战争!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从何进邀请董卓入京勤王时开始的。正是他的这一举动

  • 曹操曾大胆预言,能够祸乱天下的人非何进不可,曹操何出此言?

    历史人物编辑:锋哥说乡村标签:何进

    “此事重大,请慎重。”这是年轻时的曹操第一次和何进之间的博弈。何进听了之后竟然直接指着曹操的鼻子吐槽道:“你个小辈,懂什么?”最后曹操预言如果天下大乱,那必然是何进引起的,果不其然,正如曹操所说,这一切都一一应验。何进原本就是一个杀猪的,只不过他的妹妹被当时汉灵帝所宠爱,还生下了太子刘辩,因此他才能

  • 何进是杀猪的,但不是猪,如果他不死董卓没那么容易掌权!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何进

    何进和袁绍为了诛除宦官,把董卓召进洛阳,历来被视为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何进犹豫不决被宦官杀死,袁绍杀入宫中诛宦官,董卓带兵入洛阳掌握了朝政,也从此开启了三国的乱世。所以很多人就评价何进是“猪脑子”,何进是杀猪的,但他不是猪,如果他不死,没董卓什么事!先说一下东汉的政治格局,东汉中后期皇帝大多短命,所

  • 何进身为大将军,手握兵权,为什么非要召董卓入京铲除区区宦官?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何进

    东汉末年,此时的东汉皇室已经是名存实亡,在这时候,朝廷中的危机开始显现。先是黄巾起义的出现,之后董卓之乱,再后来就是四分五裂了。从黄巾之乱开始,东汉皇室的地位就开始大大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逐渐成为了傀儡。值得一提的是,东汉末年时期,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宦官干政。正因如此,东汉皇室开启了铲除宦官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