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是沮授,也不是毛玠,而是管仲!

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是沮授,也不是毛玠,而是管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读古今书 访问量:3658 更新时间:2024/1/8 15:14:08

诸葛亮在《隆中对》分析天下大势时候,对刘备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是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和刘备的对话,而曹操是在公元196年迎汉献帝,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那么是谁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呢?有人会说是毛玠,也有人说是沮授,还有人说是贾诩。其实都不是,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一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发展进程。

管仲才是“始作俑者”

据《左传》载,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帅师伐楚,当时楚成王就派人去问:“君在北海,寡人在南海,风马牛不相及,为何讨伐我们呢?”管仲回答说:“当年召公奭对我先君大公(姜太公)曰:五侯九伯(音霸),女(汝)实征之,以夹(音挟)辅周室。”

管仲的回答其实就是在扯皮,他的意思是说当年周灭商之后,齐国的先祖姜太公被封在齐地,和周公地位一般的召公曾经对姜子牙说:“所有分封的五侯九霸,如果不服从管理,你们都可以征讨,以此来挟辅周天子。”这才是真正“挟天子”的由来,秦以后改称皇帝,所以“挟天子”是从这儿来的。

齐国为啥要讨伐出国呢?管仲为何又非得找出这么不靠谱的理由呢?一切都是为了争霸!我们都知道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九合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当时的周天子已经没落,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凭借强大实力开始轮番称霸,还得打着“挟辅”周天子的名义,实在是为后世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贾诩——“奉国家以征天下”

其实三国正史中最早出现的说法是“毒士”贾诩向凉州军后期首领李傕提出的“奉国家以征天下”。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其部将李傕等人便遣使诣长安求赦。当时掌权的司徒王允为人刚直,没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惧,不知所为,准备各自解散,逃回归乡里。

贾诩当时因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在李傕军中任职,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们,对李傕等人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此计为李傕等人采纳,于是李傕等以替董卓报仇为名,联络西凉军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后击败吕布,杀死王允,挟持了汉献帝,控制了东汉政府。董卓死后,汉献帝刚喘了口气,又重新落入西凉军阀控制之下,所以当时关东士人才会想起迎接汉献帝东归。

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

毛玠年轻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他本想到荆州躲避战乱,尚未到达,听说刘表政令不严明,于是改往鲁阳县。曹操入主兖州,征召他为治中从事。毛玠对曹操说:“现今国家分裂,君主流离,民众失业,饥饿流亡,公家没有能维持一年的储备,百姓没有安定的心思,这种状况是难于持久的。”

“袁绍、刘表虽然兵民众多,力量强盛,却都没有长远的考虑,没有树立基础、建设根本的人。用兵之事,合乎正义的才能取胜,保守权位需要财力,因此,应当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曹操郑重地采纳了他的意见,转任他为幕府功曹。

曹操入主兖州是公元192年,因此曹操征召毛玠必然是在192年之后的事情,毛玠可以说是为曹操规划了长远大计。一方面“奉天子以令不臣”,另一方面“修耕植,蓄军资”,这两条是曹操能够在乱世中崛起的基础。

沮授——挟天子而令诸侯

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辗转流亡到河东等地,沮授进谏建议袁绍迎献帝,迁都至邺城,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袁绍听后打算听从沮授的建议,但淳于琼等人认为要复兴汉室太难,而且迎立汉帝会削弱自己的权力,劝袁绍不要用此计策,袁绍于是放弃。第二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县,袁绍大为后悔。

沮授是一个很有远见卓识之人,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曾经评价说“沮授、荀彧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而为《资治通鉴》作注的宋元之际的大学问家胡三省评价说“使绍能用授言,曹其殆乎!”如果袁绍能够采纳沮授的建议,天下争夺就没有曹操什么事了。

不管是贾诩、毛玠还是沮授,尽管他们对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说法不同,但意思都是控制皇帝,占据政治大义,以此来征伐其他诸侯,平定天下。而且,他们提出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并非原创,都是来自于管仲。管仲有“华夏第一相”之称,自然是天下士人的楷模,向诸葛亮就“自比于管仲乐毅”,他们知道管仲曾经以“挟辅周室”的理由伐楚就不奇怪了。

其实,在天下大乱,汉献帝颠沛流离的情形之下,很多阵营的有识之士都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只不过毛玠、沮授等人的观点被明确记载了下来。有想法很重要,但落实到位更重要,只有曹操真正的把汉献帝迎接到了许昌,所以曹操更胜一筹!

吕思勉是近代著名的史学大师,和钱穆、陈演恪、陈垣并称史学四大家。他的这部小册子《三国史话》向来有史实版《三国演义》之称,勘正了《三国演义》中很多改写的史实,非常值得一读。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

标签: 沮授

更多文章

  • 沮授这四个计谋,本来能把曹操逼入绝境,袁绍却全没采用!

    历史人物编辑:趣评读史标签:沮授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人才在出仕之前,必然会先挑选一个靠谱的君主,这样才能更容易达成自己的志向。东汉末年,袁绍是十八路诸侯中实力最强、名誉最好的诸侯,袁绍凭借他的身份地位,自然能吸引到最优等的人才来投奔。袁绍帐下人才济济,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这是他能迅速称霸北方的原因所在。袁绍帐下也有很多

  •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袁绍的手下沮授和田丰?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沮授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沮授和田丰都是三国时期非常优秀的谋士和内政型人才,也曾经在袁绍麾下大放光彩。但是以史为鉴认为他们二人都不算是三国顶级的谋士。如此评价理由也就是二人的最终身死的悲哀之处在于下面三点:一、沮授田丰没有识人之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一些有识之士早已提前准备。比如戏志才、荀彧、荀攸、

  • 从历史的蛛丝马迹,探寻沮授悲剧根源,袁绍为何突然对他不再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沮授

    #三国风云录#袁绍是三国时期的割据势力君主,他曾经统一了河北地区,拥有冀、并、青、幽四州,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君主。但是,由于官渡之战一战的失败,使得袁绍的势力从此一蹶不振。袁绍在和曹操交锋失败后,也因忧病交集而去世。在他死后,由于他废长立幼,又让儿子们各种掌管一州。这使得他的儿子们互相争斗,让曹操坐拥

  • 三国顶级谋士沮授——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沮授

    今天小编来和大家了解一下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三国顶级谋士——沮(ju)授。沮授是袁绍手下的谋士,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曾经评价说“沮授、荀彧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而为《资治通鉴》作注的宋元之际的大学问家胡三省评价说“使绍能用授言,曹其殆乎!”如果袁绍能够采纳沮授的建议,天下争夺就没有

  • 三国袁绍有个谋士比诸葛亮还强?被世人遗忘的超级智囊沮授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沮授

    沮授,是三国时代袁绍阵营的一位谋士。据史料记载,他曾经为袁绍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并为整个袁绍集团制定了战略发展大计。也正是在他的战略计划实施之下,袁绍才能以冀州为基础起家,逐步夺取青州、并州、幽州等地,进而攻占和统一,整个河北的地盘…… 然而在整个集团的事业达到巅峰以后,袁

  • 良禽择木而栖,沮授为何不投降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沮授

    沮授可以说是袁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在袁绍入主冀州后,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帮助袁绍夺取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河北。沮授曾对袁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反对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战略,但袁绍并不听从。纵观沮授提出的各个计谋,可以说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可惜袁绍不采纳。官渡之战后,袁绍狼狈逃回河北,沮授被

  • 沮授、鲁肃、法正在战略上真的能吊打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沮授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凭借隆中对,诸葛亮成为三国时期最伟大的战略家之一。然而现在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经常听到有人说沮授、鲁肃、法正在战略能力上能够吊打诸葛亮。他们认为袁绍谋士沮授曾提出疲蔽曹操的战略如果得以实施,袁绍将一统天下,就没有曹操刘备什么事了。他们认为

  • 陈宫、沮授、审配、张任,盘点汉末三国时期那些宁死不降的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沮授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便曾经表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他的思想影响下,我国古代涌现出了许多宁愿奉献出生命也要保全自己的气节,贯彻“忠义”二字的人物。举例来说,南宋末年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仍然拒绝投降蒙元,并创作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

  • 官渡之战前,袁绍谋士分两派,袁绍如采纳沮授田丰的建议能胜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沮授

    #三国风云录#在官渡之战中,袁绍败给了曹操。因为这场战役,袁绍备受非议。大家对袁绍的战略、战术横加指责,认为他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接受沮授和田丰的良言相劝造成的。似乎袁绍只要接受了沮授和田丰的建议,就能够打败曹操一样。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看历史上,袁绍和曹操其实是一对发小。他两个人气味相投,都是不

  • 河北多英豪-沮授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沮授

    如果是袁绍帐下的谋士中,田丰是一头倔驴,不达目的不罢休,不管袁绍是什么态度,他都会直言不讳地指出袁绍的错误,希望他可以改进,那沮授,就更像是一位严格的典军之才,又或者说,军师一样的人物,毕竟统帅三军除了谋略,还需要治军严明,进退有据,安营扎寨等一系列安排,自然需要一位经验丰富而又不偏不倚的人来做,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