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文帝宠爱慎夫人,窦皇后为何不吃醋

汉文帝宠爱慎夫人,窦皇后为何不吃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旅游小队 访问量:3229 更新时间:2024/1/7 19:52:01

汉文帝似乎是不好女色的,《史记》中司马迁记载与汉文帝有关的女人屈指可数:代王后、窦太后、慎夫人、尹姬,有据可查的仅是这四位。

先说代王后,她为汉文帝刘恒生育四子。可惜,“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刘恒在代国时代王后便去世了。“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等到代王刘恒被拥立为皇帝时,代王后所生四子又相继病死。

代王后以及所生四子之死成了历史之谜。

据推测代王后死在窦太后受宠之后,“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窦太后到了代国之后,代王只宠爱她自己,代王后或许因失宠导致抑郁而亡。

而代王后所生四子可能有吕氏血脉而被逼“夭折”,吕后在位时强制“刘吕”配。

至于尹姬,司马迁着墨也不多,估计连慎夫人具有歌舞特长都不具备,只是作为配角偶尔被提及。

按照《梁孝王世家》记述推测汉文帝应该至少还有两位夫人。

“孝文帝凡四男,长子曰太子,是为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参;次子胜”,孝景帝刘与梁孝王刘武均为窦太后所生,而刘参与刘胜应该是其他夫人所生。

这句话表明刘参、刘胜既非一奶同胞,也非窦皇后所生,又非慎夫人、尹姬所生,以此推断汉文帝应该至少还有两位不知名的夫人。

我们所要重点关注的是窦太后和慎夫人的关系,他们像吕后与戚夫人一样也是皇后与宠妃的关系,但是慎夫人的结局却不像吕后处置戚夫人那么悲惨。

跟随 一起从《史记》中看看司马迁是如何记录的……

01从宫女到代王妃

“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窦太后出身农耕之家,吕太后时被召入宫侍奉,说白了就是吕太后身边的宫女。“良家”指家庭从事非工商等行业,而是以农耕为主。

“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吕太后遣送宫女出宫,每个诸侯王五人。这其实是吕后在诸侯王身边安插耳目亲信。“窦姬与在行中”,窦姬也在被遣返的名单当中。从这点来看,窦宫女比较受吕太后信任。

也许有人奇怪吕太后大搞“刘吕配”,诸侯王王后都是吕姓女,还有必要安插亲信吗?

窦皇后的好命运。

“太后以吕产女为赵王后。王后从宫皆诸吕,擅权,微伺赵王”,《吕太后本纪》中明确梁王刘恢调任赵王,吕太后把吕产的女儿许配给刘恢,随从宫女都是吕氏一门,她们专权跋扈,暗中监视刘恢。由此可见,眼线多一些,方便全方位监控。

“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窦姬老家在清河县,想要趁这次出宫到赵国去,这样子距离老家近一些。所以窦姬疏通关系,跟负责遣返宫女的宦官头目说:“把我写进派往赵国名册上。”

“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宦官竟然把这事给忘记了,由此窦姬的名册错放到了代国的行列中。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如果宦官将窦姬放在赵国行列中,那么也就没有后来窦太后,更不会存在汉文帝刘恒了。大汉朝的历史或许就此改写。毕竟,赵隐王刘如意、淮阳王刘友、梁王刘恢接连三任赵王被吕后杀害。

02窦姬意外受恩宠

“当行,窦姬泣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当安排下来之后,窦姬哭泣不愿意前往代国。在威逼之下,窦姬才启程前往代国。

“至代,代王独幸窦姬”,到了代国之后,代王刘恒唯独宠爱窦姬。这个“独幸”应该有三层意思:其一,吕后赏赐五人,唯有窦姬受代王宠爱;其二,代王王后由此受冷落;其三,代王将窦宫女彻底征服了,吕后的“眼线”成了自己人。

“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起初,代王刘恒没有被拥立为帝,王后就已经死了。这个时间有点模糊,甚至时间跨度有点大。

再参照《孝景帝本纪》中记述,“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汉文帝在代国时,前后(代王后)生育了三个男孩,等到窦太后受到宠幸之后,前后便死了。

汉景帝生卒年为前188年~前141年,而汉文帝于前180年称帝,窦太后跟汉文帝还育有长公主刘嫖。由此推算,窦太后从宫女入代为妃到汉文帝称帝至少十年。

而这十年里,窦太后受代王刘恒的独宠,代王后又突然死亡,“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一系列巧合无疑都指向了窦太后。

当然,各位看客不必纠结于代王后所生三子还是四子,反正都是死于非命,司马迁故意错乱无非提醒读者慢下来去思考。

通过以上来看,比较吕太后的“暴戾”,窦太后应该是“阴狠”。然而,窦太后对待汉文帝的宠姬——慎夫人,却不像吕太后处置戚姬一样那么凶残。《史记》中司马迁给了慎夫人四次短暂的出场亮相机会。

03尊卑有别知退让

上行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

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史记·列传第四十一 袁盎 晁错》

汉文帝游玩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陪同前往。由于慎夫人是汉文帝的宠妾,在宫中常与皇后平起平坐。

古代社会凡事都讲究等级秩序和礼仪规矩。皇后和一般妃子平起平坐,慎夫人受宠可想而知了。司马迁交代这句话给人觉得窦皇后脾气好,不计较尊卑差别,堪称贤后楷模。

上林郎官按照惯例,把慎夫人坐的座位也安排在与皇后对等的上席。中郎将袁盎见到,把慎夫人坐的座位撤至下席,慎夫人大怒,不肯入下席就坐。汉文帝也怒气冲天,拉着慎夫人乘辇回宫。

汉文帝画像。

小故事的高潮部分,袁盎撤席惹怒了慎夫人,汉文帝由此大为光火。这本是《袁盎列传》用来突出袁盎坚持大义原则,却侧面反映了慎夫人备受荣宠。

袁盎追上去向文帝解释原因。他说:“皇帝您已经立了皇后,慎夫人只是妾。妾怎么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呢?您现在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给慎夫人招来祸患,‘人彘’一事就是前车之鉴啊!”

袁盎所说的“人彘”是指戚夫人。戚夫人仰仗高祖的宠爱,和吕后争宠,还想换掉太子刘盈。在高祖死后,吕后残忍地将戚夫人剁掉四肢,熏瞎眼睛,弄聋耳朵,又灌了哑药,最后把她扔进厕所里,后来又将她杀掉。

“人彘”事件不过是汉文帝继位前十几年的事情,经袁盎一分析,汉文帝立马心惊肉跳。“上乃说”估计是汉文帝冷静之后的表示,对袁盎的提醒感到欣慰。他马上将袁盎的话告诉慎夫人。

“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慎夫人赏赐袁盎黄金五十斤。司马迁仅用几个字既说明慎夫人的聪慧,她领悟了袁盎的进谏意思;赏赐袁盎又表示了慎夫人向窦皇后“服软”。

文帝在位时,窦皇后在政治上无所作为,但在景帝和武帝两朝,窦太后对权力的把控毫不逊色于吕太后。汉武帝继位之后,任用窦婴、田蚡、赵绾、王臧,推崇儒术放弃道家,岂料被窦太后轻松全部清空。可以说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不动则已,一动惊天动地。

可想而知,如果慎夫人也像戚夫人逾越雷池,或者有更多想法,那么下场肯定会更惨。

04慎夫人擅长歌舞

倾之,至中郎将。从行至霸陵,居北临厕。是时慎夫人从,上指示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道也。”使慎夫人鼓瑟而歌,意惨凄悲怀。——《史记·列传第四十二 张释之 冯唐》

又过了一阵,张释之升任中郎将。跟随汉文帝到了霸陵,文帝站在霸陵的北面眺望。当时慎夫人也陪同随行,文帝用手指示着通往新丰的道路给她看,并且说:“这便是通往邯郸的道路啊。”接着,让慎夫人弹瑟,汉文帝自己合着瑟的曲调而唱,心里很凄惨悲伤。

在《张释之列传》中这部分内容颇让人费解, 前后对比也至今没有琢磨透其中深意。或许特别点出慎夫人相对尹姬、窦皇后擅长歌舞。

前面承接的内容是“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汉景帝刘启与梁孝王刘武两兄弟共同乘坐一辆车上朝,到了司马门没有下车步行,遭到张释之的阻止和弹劾。汉文帝求情未能饶恕,最后薄太后下诏赦免才算完事。

后面续接的是汉文帝感慨死后如何保证不被盗墓,张释之说“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假如里面没有什么引起人欲望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棺,又有什么忧虑的呢?

所以, 将此段权且理解为汉文帝直到晚年依然保持了对慎夫人的宠爱,只能说慎夫人确实招汉文帝喜欢。

05慎夫人受宠原因

慎夫人既然如此受汉文帝宠爱,而又没遭到窦皇后嫉妒和迫害,这是难能可贵的。据 分析其中原因大概如下:

第一,慎夫人为人谦逊。

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史记·本纪第十 孝文帝》

“绨衣”为材质粗糙的衣服。“曳地”为拖到地面。“文绣”为刺绣华美的丝织品或衣服。“帷帐”为帷幕,床帐。

汉文帝平时穿着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

这句话虽然用于表现汉文帝的俭朴。从另一方面也证明慎夫人很知趣地配合汉文帝,与其同甘共苦。虽然也是以色事人,会猜测文帝的心思,所以才得到文帝的宠爱。

第二,慎夫人没有子嗣。

“文帝幸邯郸慎夫人、尹姬,皆毋子。”——《史记·世家第十九 外戚》

对比戚夫人,慎夫人对窦皇后构不成威胁。

戚夫人生赵隐王如意,仅仅因为高祖的一句“如意类我”,戚夫人“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而且“几代太子者数矣”。这让吕后总是提心吊胆,后来在张良的策划下,才算是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母凭子贵”,吕后也总算是保住了皇后之位。

而慎夫人无子注定与窦皇后的关系,不至于像戚夫人与吕后那样恶化。

第三,慎夫人与窦皇后同乡之谊。

在《外戚世家》中,对窦太后集中介绍比较多。“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说明窦皇后是赵国清河郡观津人。

“窦皇后病,失明。文帝幸邯郸慎夫人、尹姬,皆毋子”,这句话一则明确慎夫人、尹姬为邯郸人,邯郸也属于赵国;二是窦皇后因病失明,而慎夫人、尹姬才得以受宠。

慎夫人、尹姬与窦皇后除了同乡之谊,或许还有更深的交情。或许慎夫人还是窦皇后主动引荐给汉文帝的,不然没有生育怎么理解呢?

第四,窦皇后联手抗衡“中宠臣”。

《佞幸列传》中开篇点题,“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不仅仅是女性以色谄媚,士人、官宦的男性也有如此的。

从子嗣数量来看,汉文帝确实不好女色的。司马迁给汉文帝罗列的“中宠臣”较多,“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北宫伯子”。

其中,汉文帝对邓通的宠爱,套用周星驰的一句台词,“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有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用现在的词语来说,邓通简直就是汉文帝的梦中情人。你还不得不承认,但凡看过司马迁的记述都会如此认为。

“邓通无伎能(才能)”,但是“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啥游戏呢?起卧随时陪伴左右。)”,“独自谨其身以媚上”,所以汉文帝赏赐邓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

通常大家都认为汉文帝对慎夫人宠爱有加,而且非常俭朴。其实不然,从汉文帝赏赐给邓通,以及授权邓通铸造钱币来看,在后宫节俭的财富不够浪费在邓通身上的。

窦皇后人老色衰加上眼瞎了,对汉文帝的另类爱情无能为力,便引荐了慎夫人意图挽回文帝,这个推测并非不可能。

邓通画像。

以上种种,这就是为何慎夫人受到汉文帝的宠爱,而没有遭到窦皇后迫害的原因。不知道各位看客是否认同呢?欢迎关注 互动评论,一起探讨《史记》隐藏的秘密。

标签: 慎夫人

更多文章

  • 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的邓禹,在关中的时候为什么老打败仗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邓禹

    记得大文学家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曾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大鹏没有迅哥儿那水平,但是在读《资治通鉴》的时候,也发现了一条真理: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这不仅仅是因为大鹏读过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而是因为大鹏在读西汉末年

  • 为啥东汉的邓禹可以私封降臣,参照惯例而行的邓艾却被诬告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月月烧川菜标签:邓禹

    邓艾进成都后,为啥敢于私自对蜀汉的官员进行册封,擅自任命魏军将领官职呢?邓艾并不是大老粗,他也算的上熟读历史(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他参照的对象就是东汉开国功臣邓禹(辄依邓禹故事)但是你能和邓禹比嘛?邓禹:南

  • 战绩垫底的邓禹,凭什么荣登东汉功臣榜榜首

    历史人物编辑:青莲简史标签:邓禹

    两汉之交,是一个堪比三国和五代的乱世。王莽不得人心的改革,先是引爆了绿林赤眉的炸弹,而后陇西隗嚣、蜀中公孙述等纷纷割据一方,华夏大地再度陷入了战火纷飞的局面。但不同于后世,新朝末年的乱局仅用了十数年便得以终结,而一统之功则归属于光武帝刘秀和他的功臣集团。为了追感功臣,刘秀之子明帝刘庄命人在洛阳南宫云

  • 邓禹西征赤眉军,从天之骄子到功败垂成,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邓禹

    邓禹是个聪明人,二十四岁就官至大司徒,典型的天之骄子。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刘秀对这位老同学肯定是百分之百认可。但是,西征赤眉军的惨败又让刘秀怎么也满意不起来。从两万精兵到百万之众再到只剩二十四人的狼狈结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失利?一、成功的预测却为后来失败种下了祸根建武元年,赤眉军入关开始进攻驻扎

  • 刘秀真相信冯异?作为王莽的重要大将,为何在刘玄和刘秀之中徘徊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冯异

    西汉刘邦打天下的时候,有贤良谋士张良为其出谋划策。东汉刘秀打天下的时候,则有文武全才冯异为其出生入死。这两个人身上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说张良和冯异原先都在其他人手下做事,后期才遇到了各自的明主。那么冯异为什么被称之为大树将军呢?01冯异原本是王莽手下官员。冯异就是冯公孙,早年就在王莽手下为官,虽然不是

  • 解析东汉战争:赤眉军撤离长安,冯异引兵出击,收降8万赤眉军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冯异

    公元26年,九月。关中政局大动荡,东汉军统帅邓禹被赤眉军击溃,更始残部延岑统领大军击溃十万赤眉军,屯军于蓝田一带。赤眉军经此浩劫,准备全军撤离长安。关中即将易主,在洛阳的刘秀颇为着急,关中可是祖宗的立业根基,这玩意被别人夺走,自己老刘家的脸面也没有了。更何况,延岑这家伙自从在关中大败赤眉军后,关中的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云台二十八将-“大树将军”冯异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冯异

    自古乱世英豪,总有人乘风而起,携百万兵安定乱世,毫无疑问,王莽建立的新朝不得人心,四处叛乱而民不聊生,强大的刘汉宗室还在各地有着很强大的吸引力,最终赤眉军拥立更始帝刘玄,刘秀,刘縯等刘姓子弟也纷纷甫从,一时间天下风雨飘摇,最终光武帝刘秀定鼎天下,而这其中,除了河北世家大族的支持,就是战功显赫的云台二

  • 《美人心计》即便栗姬生下了皇长子她在皇帝心中依旧是一个跳舞的

    历史人物编辑:戏太汽车标签:栗姬

    《美人心计》即便栗姬生下了皇长子她在皇帝心中依旧是一个跳舞的栗姬一个从宫女上位的女人,她的儿子最后还成了太子,妥妥的人生赢家,若不是因为她自己太作死了,她原本有母仪天下的命的,只可惜她终究是上不得台面,太过斤斤计较,最终儿子丢了太子之位,她也远离了至尊之位。栗姬很得皇帝喜欢,至少在刘启是太子的时候是

  • 汉景帝你要善待我的11个儿子,栗姬我不管 然后亲儿子皇位没了

    历史人物编辑:陈悦时尚搭配标签:栗姬

    公元前150年,38岁的刘启病逝,临终前叮嘱宠妃栗姬,“朕死后,你可要照顾好朕的那11个儿子呀”!没想到,栗姬直接不屑一顾的说道,“她们又不是我的儿子,我凭什么管那么多,跟我有什么关系”?刘启只是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没再说什么。栗姬以为自己说得对极了,却不知道,这正是她噩梦的开始。栗姬受宠,母子风光无

  • 汉武帝登上帝位中很重要的一个女人,栗姬

    历史人物编辑:小鹏说穿衣搭配标签:栗姬

    汉武帝刘彻在他的父辈文景之治之后迎来了大汉盛世,除了他自己的文韬武略之外还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栗姬。金屋藏娇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武帝的姑姑馆陶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刘彻当媳妇,当时年少的武帝立即表示只要阿娇嫁给自己,他就会砌一座金制的房子让阿娇住进来。听的馆陶公主是笑逐颜开,于是在他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