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作为汉朝使臣同样被俘后宁死不降,为何张骞封侯而苏武却没有?

作为汉朝使臣同样被俘后宁死不降,为何张骞封侯而苏武却没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在笑牛 访问量:1046 更新时间:2024/2/12 12:00:49

导读:似乎答过类似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说明的张骞的封侯绝对不止是因为出使西域这一件事(文中详述)。同样苏武出使匈奴的功劳也就是个典属国,而最终的爵位-关内侯也是其他原因册封的。但是苏武一点也不逊色,入选麒麟阁十一功臣就是为表彰他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享受国家供奉。至于苏武的待遇被先抑后扬,实在是错综复杂的朝局动荡造成的。英雄总不会被忘记,张骞和苏武作为大汉朝难得的外交人才会永远计入史册被后人铭记。下面我们分几个层面来叙述张骞和苏武的待遇差别。

当然从直接的结果看似乎张骞直接被封了博望侯,而苏武仅仅被封了一个典属国(负责少数民族的冷门衙门的官员)。这个对比和差别似乎比较大,这是由于复杂的朝局造成的这种结果。但是最后两位都是侯爵,苏武受封关内侯(汉宣帝册封)。我们来简述一下原因:

张骞和苏武出使目的的重要程度不同

汉武帝刘彻继位以后,汉朝已经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人们安居乐业,国家兴旺发达。汉武帝早就打算反击匈奴,所以派张骞出使西域打算联络与匈奴有世仇的大月氏夹击匈奴。也就是说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出于国家战略的需要才出发的。这个从大里说甚至是涉及到汉朝的生死存亡,这是何等的重要。况且被拘押10年后张骞继续西进凿穿了西域,探索出当时西部未知的地理知识,为反击匈奴和后期设置西域都护府奠定了宝贵的基础。所以张骞也被称为中国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东方哥伦布。

我们再来看苏武出使匈奴目的是什么?公元前100年匈奴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带着丰厚的礼物出使匈奴,以答谢单于。说白了就是恭贺对方新君上台这么一个简单的外交礼仪。不能说可有可无,但是对于汉朝来说确实意义不太大。苏武除了表现出了民族气节,其他的对汉朝来说实质意义不大。再说不光苏武忍受了十几年没有变节,人家张骞也这样坚持了十多年依然完成了任务。

所以从出使的目的和重要性上,苏武确实不如张骞。

张骞和苏武和皇帝的亲疏远近关系不同

张骞在汉武帝刘彻时期担任过名为“郎”的侍从官。看到没有,这是贴身的秘书的角色能不是心腹吗?况且当时汉武帝即位不久,20多岁正值风华正茂对于兄弟情义非常看重的时候。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武帝出于对兄弟的信任,能力的认可。张骞出使的那个时候,汉武帝刘彻还不到30岁。所以在《汉武大帝》中张骞出使回到长安,汉武帝刘彻的激动、兴奋溢于言表。

“我的天,朕要更衣,在承明殿见他”“通知两千石以上官员通通到场,准备礼乐”“朕想了你十三年,你去哪儿了”

汉武帝和众位朝臣眼含热泪,这种君臣之情谊让人动容。而且刘彻是走下品级台以朋友的口吻诉说离别情谊。

而苏武和汉武帝并无私交,即使工作方面交集也不太多。且苏武作为中郎将出使匈奴的时候,汉武帝已经年老、老于世故很难为私交打动。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并且当苏武回国的时候,汉武帝已经去世汉昭帝当政。不能说人走茶凉,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是必须的。况且本来苏武在汉武帝的时候也不是什么炙手可热的人物,所以到汉昭帝时期就更加凉凉了。

张骞和苏武受封的时机不同

张骞回国的时候,正是西汉王朝反击匈奴的开始阶段。所以张骞虽然没有完成任务,但是带回来的西域的地理细节以及其后人文都对汉朝攻击匈奴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而张骞这正是因为熟悉西域的地理环境,在元狩六年因为协助汉军北伐因熟悉地形解决了北伐大军的水源才综合受封博望侯。张骞用他的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侯爵之位实至名归。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记载: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

而苏武出使匈奴是在公元前100年,西汉王朝已经经过漠南、河西、漠北三场重大战役严重地削弱了匈奴的势力。使得其从此 无力大举南下,造成了“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的局面。所以说苏武此时的出使匈奴对于汉朝的意义要小了很多。并且汉昭帝时期,由于桑弘羊等和霍光争权苏武被夹在其中也吃了瓜落。所以说苏武回国赶的时机不对,所以官员只能是两千石的典属国了。

坚持民族气节的二人历史待遇相同

虽然张骞和苏武都曾被匈奴威逼利诱,都曾在饱受长期的羁押。但是两位英雄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让我们感动,这就是民族的脊梁和希望。我们华夏文明之所以在漫长的五千年中如同凤凰涅槃,始终保持和传承下来就是因为这些原因。

张骞的家乡在博望村,所以他被册封博望侯。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和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苏武虽然在汉昭帝时期没有受到重用,但是因为拥立汉宣帝有功被册封关内侯也算是获得了应有的官职。苏武因民族气被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享受国家的供奉,永远被后人铭记。

《汉书 苏武传》记载: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标签: 苏武

更多文章

  • 跟我们想的很不同,被扣押的苏武娶娇妻,被俘的宋徽宗生儿女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苏武

    毫无疑问,苏武是一个英雄人物。与苏武同时代的李陵曾敬仰无限地对苏武说:“足下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史册所载,丹青所画,无人可以与卿相提并论。”唐朝大诗人李白赋诗赞美:“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同样是坚贞不屈的英雄人物文天祥也称赞苏武:“独伴羝羊海上游,相逢血泪向天流。忠贞已向生前定,老节须从死后

  • 清朝“苏武”,被英国人俘虏到印度,囚在笼子里展览,咸丰:真该死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苏武

    公道在人心,虽然十载深思,难禁流涕;灵魂归海外,想见一腔孤愤,化作洪涛。士可杀不可辱!古人对于自己的气节看的非常重,他们宁愿站着死,也不愿意跪着生,因为气节在心中,他们跪不下去。中国历史上宁死不屈的人不计其数,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苏武了。汉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结果他被

  • 苏武被困匈奴19年,只是在每天放羊吗?连老婆孩子都有了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苏武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个悠久的历史上,涌出了很多的时代英雄,就像是开辟古代丝绸之路的张骞,或是在北海牧羊十余载的苏武。这些英雄都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我们时代的印记。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个人物就是汉朝在北海牧羊十余载的苏武。即使是在最恶劣的情况下,苏武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国家,还是没有向匈奴人屈服,这样的

  • 此公被誉是宋之苏武,因得罪奸臣被贬,父子一门三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苏武

    洪皓,生于内忧外患的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卒于国破山河碎的南宋高宗绍兴年代,在国家民族艰难之际,以天下为己任,怀康国济民之志,秉忠孝节义之风,积极入仕,谱写了人生和家族的光辉篇章。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忠臣。二十七岁中进士,殿试中“北宋六贼”王黼左丞相、朱勔宁远军节度使,见洪皓器宇轩昂、仪表堂堂、文才超群、答

  • 苏武:被匈奴人流放北海19年,诠释什么是忠君爱国的民族气节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苏武

    苏武是继张骞之后,又一个从长安出使西域的汉人,他被匈奴单于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独自放牧整整十九年。在这漫长的十九年里,苏武是如何度过的呢?关注我,一起走近苏武,探寻历史背后的故事。苏武是陕西西安人,西汉武帝时期的大臣,天汉元年,苏武被封为中郎将,授旌节出使匈奴。苏武此次之行有两个任务,一是将匈

  • 苏武被流放拜两人所赐,起因却是匈奴单于认了武帝为爹

    历史人物编辑:星君读史标签:苏武

    话说西汉武帝时,与匈奴之间的战斗经常是时而休战,时而大战。当大将军李广利平西域诸国后,匈奴的战略补给线被彻底击垮,而后乌孙等西域强国与汉朝结盟,彻底断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念想。武帝这时甚是欢喜:“没有了西域的阻隔,我可以放手与匈奴大干一场了。”可事情偏偏就是那么巧,匈奴的啕犁湖单于病死了,继任单于的是

  • 南宋苏武羁留金国15年,归来后为何会被秦桧陷害,凄凉离世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李白标签:苏武

    洪皓:折巾咨暑雨,持节栉回风近日读博友赵工所赠南宋洪迈《容斋随笔》之《汉重苏子卿》文,颇有感触,作者借苏武之事而为其父鸣冤叫屈,读来觉得甚是有理,想那二人同是被扣十数年,然归来后的待遇缘何有天壤之别,直让人扼腕叹息。其言曰:“先公絷留绝漠十五年,能致显仁皇太后音书,蒙高宗皇帝有“苏武不能过”之语。而

  • 苏武从籍籍无名到太守一职,他的人生经历有多么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苏武

    历史上名人名事甚多,然而有这样一位英雄,他的事迹,他的壮歌在一直传颂,他的人生充满着不可思议。这位英雄叫苏武,生在强盛的汉武帝时代,但早年还籍籍无名,他的父亲做过太守一职;后来他应为父亲的原因也做了个官。汉武帝时代,奴经常骚扰边境百姓,于是卫青、霍去病等大将三次大举进攻匈奴,使汉朝国威远扬、威名赫赫

  • 苏武北海牧羊19年,是否娶了匈奴女子?汉宣帝将他的儿子赎回

    历史人物编辑:史雨豪标签:苏武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汉书·传·李广苏建传》这是《汉书》中对西汉名臣苏武北海牧羊的记述。苏武出使匈奴汉书中把苏建和李广记录在一起,绝非偶然。苏建的儿子苏武,李广的孙子李陵都曾被匈奴所俘,但是他们做了不同的选择?一个安然接受高官厚禄,归降了匈奴,另一个抵死不从,在北海苦寒

  • 大明王朝的活苏武——羁留帖木儿汗国十三年不辱使命的傅安

    历史人物编辑:超超搞笑观察汇标签:苏武

    朱元璋派徐达领军北伐蒙元、收复大都,逐顺帝妥懽帖睦尔于塞外,创立起了最后一个汉家大一统王朝。不过虽然退出了汉地,蒙古人的世界帝国却并未完全瓦解,黄金家族的后裔们仍然控制着从中亚直到东欧的庞大疆域。但随着其衰颓之势日趋明显,一位后起的枭雄却试图代替铁木真子孙的地位,用铁与血重现蒙古人当初的辉煌,此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