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中国传统工艺品,团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种有柄的扇子,被人们赋予团员友善、吉祥如意的含义。圆圆的扇子如同明月一般,加上扇坠、流苏、玉器等装饰品,它不仅仅是一件能够驱除炎热的工具,更是古人生活态度的展现。
然而团扇毕竟有时令性,每当炎夏来临的时候,它就成了人人手中必备的工具;而等到秋凉来临,人们又将它弃在一旁,收入箱底。可能有感于此,古代妇女便将自己的命运与团扇进行类比,从而感叹自己如同团扇一般,需要的时候很重要,不需要的时候就被丢在一旁。
王昌龄在《长信怨》里写道: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王建在《调笑令》里说: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古代妇女将自身明月与团扇类比后的感慨。而之所以有此类比,皆来源于西汉班婕妤的《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 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 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 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 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 恩情中道绝。
用齐地上好的丝绢布料,新做成合欢团扇,它洁白如霜,仿佛天上的圆月一般。伴随在你的身旁,摇曳生风,为你带去清凉。可是啊,团扇也时常感到担忧,担忧夏去秋来,炎热不再。此时它便被丢进竹箱,往日的情义也随之断绝。
这首诗很容易读懂,但要理解其中要义,还需了解作者班婕妤的经历。
班婕妤,西汉才女,班超、班固的祖姑,具体的名字已经不知道了,她是汉成帝元年被选入宫中的。不但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还有着举世无争的才华,因此被汉成帝宠爱,被封为婕妤。后来赵飞燕姐妹入宫,嫉妒班婕妤受宠,用计陷害于班婕妤。班婕妤从此不受宠幸,为了生命安全,她自请供养太后于长信宫。在冷宫里过着寂寞的生活,心中有所感伤,写下了这首《怨歌行》,也称《团扇诗》。
从她的经历可以知道,她是想用团扇来表现自己的命运。其实,她所表现的,不只是自己的命运,古达大多数的妇女,和她的遭遇不过是殊途同归罢了。
纨和素是十分精美的丝绸,且产自齐地,又是新出的,可见其精美绝伦。这前两句,诗人说团扇的制作材料的好,其实是在告诉读者自己出身名门,品质纯洁,不但外在华美,内在也是无比高贵的。
“合欢”是一种对称的图案,用那么好的材料做成精美的团扇,就像天上的圆月,皎洁动人。明月不但比喻女子的美丽动人,更是对未来永远团团圆圆的生活的热烈想往。
古人的衣袖宽大,所以很多东西都放在袖子里。将扇子放在袖子里,天气热的时候就拿出来扇。那习习微风,令人舒爽。这里所暗示的,是嫔妃被帝王宠幸,常伴身侧。可是,有伴随在身边的时候,就会有离开的时候。
“常恐”是一种担心,更是一份警觉,不是等到事情发生了再去惋惜,由此可见班婕妤的预见性很强。她知道,自己被汉成帝宠幸,就会有人老珠黄被嫌弃的那一天。所以她一直都怀着这样一种警惕,才会免去了生命危险。
当新的、好的来到的时候,旧的就会被丢弃,往日的情分,又有什么值得一提呢?
班婕妤以团扇自比,写出自己的遭遇、感伤,可是这团扇只是她自己吗?古代的妇女,又有几个不是这样的呢?红颜薄命、佳人失时是社会的常态,也是一把团扇道出来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