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嘉靖评价“徐阶小人,永不叙用”,为何自食其言任用他内阁首辅?

嘉靖评价“徐阶小人,永不叙用”,为何自食其言任用他内阁首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艳爱历史 访问量:3494 更新时间:2023/12/29 17:25:49

在明嘉靖时期,严嵩和陆炳相互勾结,导致内阁首辅夏言的处境日益危机。终于,因为“河套之议”的持续发酵,嘉靖皇帝彻底不再信任夏言,不仅罢黜了他的首辅之职,还下旨处斩,使其成为第一个被处死的大明首辅。据《明史演义》记载:

复套之议,曾铣创之于先,夏言赞之于后,固筹边之胜算也。世宗初从铣议,后入嵩言,杀道济而自坏长城,死得臣而遂亡晋毒,一误再误,何其昏愦若此?

那么,何为“河套之议”?

河套地区是指黄河流域的“几”字形弯及其周边地带,基本涵盖了宁夏、陕西、内蒙和山西的部分地区,是极其难得的一片肥沃土壤,民间素来就流传着“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谚语。

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兵建立明朝,北伐元廷后占领了元大都(北京),蒙元的残余势力只得向北逃遁。数次交战后,河套地区逐渐被明朝完全掌控,成为了重要的粮食供应基地。

靖难之役发生后,中原一带兵荒马乱,导致了人口的大幅度减少。朱棣登基后,明廷不得不从山西、陕西等地迁出人口补充中原,使得河套地区出现了人口的锐减。于是,蒙古人趁机蚕食,再次侵占了河套地区的大片土地。

作为陕西总督,曾铣历来就主张朝廷出兵收复河套地区,得到了首辅夏言的支持。本来,这“一文一武”相得益彰,都主张收复失地是典型的忠君爱国,应该得到嘉靖的褒奖才对。可是,严嵩和陆炳却使用了鬼魅伎俩,导致猜忌心十足的嘉靖皇帝怀疑文臣武将相互勾结,将曾铣、夏言相继处死。

在夏言死后,严嵩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大明王朝的下一任内阁首辅。从此以后,他开始了把持朝政二十年的历程,极大地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随着年龄越来越老迈,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严嵩已经难以继续胜任内阁的工作。而且,他对于嘉靖的很多旨意也难以完全领会,使得朱皇帝意识到该“换人了”。

期间,以徐阶为首的一批后进阁臣不断成长,已经在内阁中承担了非常多的职责。而且,为了讨好嘉靖,徐阶也在积极效仿前任首辅夏言和顾鼎臣,青词造诣得到了突飞猛进,越来越获得认可。据《明史·严嵩传》记载:

豁握权久,遍引私人居要地。帝亦浸厌之,而渐亲徐阶。

徐阶(1503年10月——1583年6月),字子升,号少湖,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大明王朝第三十三位内阁首辅,累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和建极殿大学士,在任期间担得起“贤良宰辅”的赞誉,晚年被子弟和族亲拖累而晚节不保。

徐阶出生于官宦人家,父亲曾担任宣平县的县令。继承了南方人的聪明伶俐,他从小就表现得与众不同,成为了所有人口中的小神童,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

五岁时,徐阶随父路经括苍山,意外从山岭上摔落,幸运地被挂在了悬崖的树枝上而幸免于难。这种经历更加令人称奇,甚至被赞为是神人降世,未来定然贵不可言。

开蒙读书后,徐阶完全对得起自己的“种种不凡”,一路绿灯通过了科举考试。从秀才到举人,从举人到进士,他一路走来都显得波澜不惊。

1523年,年仅20岁的徐阶就在会试中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原本,他被评定为头名,可由于文章的观点和内容太过于新颖超前,反而引起了阅卷官们的纷争,最后均了一个第三名给他,算是相互妥协的结果。

此后,徐阶按照大明王朝的惯例被授予了翰林院编修的职务,开始在此苦熬资历和等候空缺。这段时期,年纪轻轻的他就知道收敛锋芒,就知道沉下心来继续读书,就知道引而不发修身养性。

当时,大明王朝刚刚经历了“大礼议之争”的硝烟,嘉靖皇帝朱厚熜通过“左顺门事件”勉强取得了惨胜。从此以后,他彻底打服了满朝的文臣,也彻底稳固了自己的皇位。

这位以“小宗继大宗”的朱皇帝,就像是绝世高手一样,通过“华山论剑”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从此选择“退隐江湖”。嘉靖帝极少过问具体朝政,腾出手来去修仙悟道,去敬天祭地,去占卜炼丹……。总而言之,他显得很忙,根本没工夫治理天下。

嘉靖帝虽然政绩寥寥,但又向来都自视甚高,自诩仙人降世。所以,他对于以往的传统礼制总表现得不屑一顾,总希望按照自己的“套路”进行修改。就以祭祀为例,他认为将天和地合祭是非常不妥的,应该分开祭祀以示区分。

对于这种“创新”,大多数朝臣都坚决反对,双方谁也不肯退让,一度闹得非常僵持。

当时,夏言尚未起势,还是一个人微言轻的翰林。不过,他富有创造性地提出皇帝亲耕于城南,皇后亲蚕于城北,以示“天与地”和“阳与阴”的不同。据《明史·夏言传》记载:

会言上疏请帝亲耕南郊,后亲蚕北郊,为天下倡。帝以南北郊之说,与分建二郊合,令孚敬谕旨,言乃请分祀天地。

从此以后,嘉靖帝开始关注这个名叫“夏言”的聪明人。

在成功取得“天地分祭”的胜利后,嘉靖帝又对“孔圣人”的尊号产生了异议,准备降低祭祀孔子的标准,引起了“孔子尊号”的争论。对此,时任首辅的张璁也毫无底线,竟然支持朱皇帝的意见。

在此背景下,早就被“大礼议之争”和“天地分祭之争”搞得灰头土脸的朝臣们虽然极力反对降低孔子尊号。但是,由于首辅张璁的妥协退让,大家也基本上都是敢怒不敢言。

结果,上次在“天地分祭之争”中支持嘉靖帝的徐阶却出手了。他率先上疏,表明孔子是天下读书人的始祖,是儒家思想的始祖,不应该被降低尊号。

嘉靖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试想,一个区区的翰林院编修就敢带头“造反”,就敢成为“出头鸟”,必须给他以颜色。于是,徐阶被剥夺了在翰林院继续排队的机会,贬到地方任职去了,成了福建延平府的一名基层推官。

即便这样了,首辅张璁还不解气,继续在嘉靖面前诋毁徐阶。盛怒之下,嘉靖还在大殿的柱子上刻下八个字——“徐阶小人,永不叙用”。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那段时期的徐阶可谓跌到了人生的谷底。被贬官下放后不久,结婚仅仅六年的妻子就一病亡故了,只留下了两岁的孩子无人照料。

面对人生的如此困境,徐阶没有灰心丧气,更没有就此沉沦。他迅速调整了心态,走出了阴霾,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的人生,在基层工作中干得如火如荼,干得有声有色。

首辅张璁致仕后,徐阶的人生也迎来了触底反弹。新上任的首辅李时,对他的印象非常好,之前被贬的种种隐情也完全知悉,所以提拔他升任为浙江学政,后又改任为江西按察副使。

到了1539年,已经在基层各地锻炼了十年的徐阶,终于又回到了权力的中心地带北京,担任太子朱载垕的侍读学士。这是一个虚职,相当于皇帝家的家庭教师,但却充满机会。因为,这里是人才的集中地,也是明朝首辅的摇篮,之前的太多首辅们都以此为起点。

1543年,徐阶因为教师干得好,升任了国子监祭酒,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副部长。在这里,他赢得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契机,得到了未来首辅夏言的青睐。

李时之后,夏言成为了大明首辅。在他的举荐下,徐阶终于时来运转,先是升任侍郎,后又成为礼部尚书。对于夏言的提携,徐阶自然心知肚明,时时处处都以他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学习榜样。

1548年,次辅严嵩联手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在“河套之议”中设计陷害了夏言。当嘉靖帝下旨要处斩夏言时,所有朝臣都纷纷上疏求情,唯独夏言选择一言不发,被很多人痛骂为无情无义的小人。

事实上,徐阶在表面风平浪静的同时,内心却早已五内俱焚。他经历了年轻时的鲁莽和无畏,早已经洞察时局,深知今日的严嵩要比昔日的张璁更难对付,自己绝不可重蹈覆辙,负责再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夏言被处斩后,徐阶偷偷在家中设立了长生牌位,暗暗立誓:

夏尊首辅,您的冤屈我不会忘记,发誓一定扳倒严嵩!

严嵩接任首辅后,自然瞧不上徐阶这种前任提拔的官员,把他打发到翰林院继续担任闲职去了。徐阶平静的接受了这个结果,甚至假意向严嵩献媚和靠拢,使他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和防备。

与此同时,徐阶也开始专研青词。因为,这是讨好嘉靖皇帝的不二法门,可谓是屡试不爽。那么,究竟何谓青词?据《翰林志》记载:

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

说白了,青词就是道士在祈神祝祷时焚烧的一种文字,因为大都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而得名“青词”。

事实上,对于饱读诗书的这些个大学士们而言,写出上佳的青词并不难。但是,这不是写自己的感受,而是写嘉靖的感受,相当于秘书给领导写材料,不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表达领导的观点。

一句话,你得在青词中引起嘉靖的共鸣才算成功,否则一切都是白费功夫。经过长期的潜心修炼,徐阶终于走进了嘉靖的内心世界,所以青词是写得越来越好,甚至超越了前人。据《明史·徐阶传》记载: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

徐阶的青词没有白写,终于被嘉靖授予了少保头衔和文渊阁大学士,正式获准入阁参预机务。入阁后,他虽然距离成功近了一步,但危险也多了一分,因为首辅依然还是严嵩。

徐阶不但没有骄傲,反而更加低调,凡事都以严嵩的马首是瞻,处处维护他的首辅权威。终于,老奸巨猾的严嵩放心了,认为徐阶没有太大的野心,从而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使他一步步成为了内阁的次辅。

在蛰伏多年后,徐阶终于有了可以和严嵩直接掰手腕的底气。他暗中联络御史林润和邹应龙等人,准备将严嵩和严世藩父子彻底铲除。

经过御史林润等人收集证据,终于掌握了严嵩父子贪赃枉法、陷害忠良和排斥异己等罪证,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弹劾奏疏。但是,这些御史果真都是些无用书生,完全不了解嘉靖这位昏君的所思所想,徐阶小失望了。

对于严嵩父子的贪赃枉法和专权乱政,嘉靖皇帝其实心知肚明。在他看来,贪点钱财都是小意思,只要你能任劳任怨替我的昏庸统治“背黑锅”,那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1562年,面对倭寇不断蹂躏和袭扰东南沿海,嘉靖帝终于下严旨进行抵抗。不过,由于军备不足,由于准备不力,抗倭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只有戚继光一支形成了战斗力。

这次,徐阶没有安排御史们撰写弹劾疏,因为他已经领教过一回。他亲自上阵,索性提前写好了奏疏,交给御史们参阅和抄录,形成了《贪横荫臣欺君蠹国疏》。

奏疏中,徐阶只字未提夏言、沈练等人的冤案,甚至还将严嵩父子的贪墨之事也寥寥几笔带过。不过,他在奏疏的结尾处却直击要害,影射了严嵩父子私下通倭,意图取而代之的迹象。

这下,嘉靖帝没有犹豫,干脆利落下旨罢免了严嵩的首辅之职,还逮捕严世蕃入狱并下旨处斩。不过,由于多年来任劳任怨“背黑锅”,充当天下人痛骂的“活靶子”,严嵩罢职后被准许回乡养老。

在严嵩倒台后,徐阶终于出任了大明王朝的第三十三位内阁首辅。从此,他一改之前“低眉顺目”的形象,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尽力补救严嵩时期的施政不足。

1566年,嘉靖帝朱厚熜终于“成仙归天”了,起草遗诏的大事自然由首辅徐阶来负责。关于这点没什么稀奇的,明朝不像清朝那样“隆重”,又是秘匣,又是“正大光明”匾。明朝皇帝生前就会指定好继位的太子,其余诸事都按照惯例即可。

在起草遗诏时,徐阶秘密通知了张居正赶到西苑商议,以嘉靖皇帝自己的口吻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引用《嘉靖遗诏》其中的一段内容:

朕以宗人入继大统,获奉宗庙四十五年。乃兹弗起,夫复何恨!但念朕远奉列圣之家法,近承皇考之身教,本惟敬天助民是务,过求长生,遂致奸人乘机诳惑,祷是日举,土木岁兴,郊庙之祀不亲,明讲之仪久废,既违成宪,亦负初心。

《嘉靖遗诏》篇幅很长,骂得很重,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是一个误国误民的大昏君,愧对列祖列宗”。

在明穆宗朱载垕登基后,他虽然停止了父亲嘉靖帝的斋醮和炼丹等工程。但是,他同样不是一个明君,属于唯唯诺诺和毫无主见的无能君主。

替夏言报仇后,徐阶的大愿得偿。而且,他眼见明穆宗也实非有为君主,因而显得有些失望。加之,高拱又不断从中作梗,已经身心疲惫的徐阶萌生了退意,向明穆宗上疏乞退并得到准许。

明朝官员的俸禄非常微薄,但个个都家资不菲。尤其是京官,他们的隐性收入非常多,徐阶也不例外,当然,“隐性收入”和“贪污受贿”在那时并不一样。

徐阶退休回乡后,徐家的子弟和族人开始横行乡里,大量兼并土地和田产,占地甚至达到了十八万亩。而且,他的家奴和佣人也仗势欺人,致使状告的案件堆积如山,而府衙却都不敢受理。据《皇明史概》记载:

徐在事久家富,传言有田十八万亩,诸子嗜利,奴仆多藉势纵横。

高拱复出担任首辅后,开始对徐阶反攻倒算。在他的推波助澜下,海瑞这个刚直不阿的“愣头青”出面硬杠,搞得徐阶徐阁老声名狼藉,不仅退还了所有的田地,两个儿子还被发配。据《明史》记载:

拱再出,扼阶不遗余力。郡邑有司希拱指,争齮晷阶,尽夺其田,戍其二子。会拱复为居正所倾而罢,事乃解。

1583年,晚节不保的徐阶在家过世,享年八十一岁。万历皇帝闻讯,特旨追赠其为太师,赐谥号“文贞”。有人认为,徐阶虽然强于严嵩,但似乎也并非典型的封建臣子,世人对他的评价过高了。但《明史》还是这样做出了盖棺定论:

嘉隆之政,多所匡救。间有委蛇,亦不失大节。

标签: 徐阶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的功勋首辅徐阶因为教子无方而在晚年蒙羞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徐阶

    在嘉靖帝的庇护下,严嵩担任首辅二十年并长期把持朝政。不过,随着越来越老迈,八十多岁的严嵩已经难以继续胜任首辅的工作,对于嘉靖的很多旨意也难以完全领会。于是,以徐阶为首的一批后进阁臣在内阁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职责,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历练,迅速的成长起来。而且,徐阶也在积极效仿前任的首辅们,比如夏言、顾鼎

  • 徐阶才学出众,声誉颇佳,为何却选择依附权臣严嵩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徐阶

    严嵩是明朝中期权臣,他专擅国政近十五年之久,《明史》更是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朝中正义之士,皆对严嵩深恶痛绝,但大家又不敢站出来反对他。一些官职低微,或是摇摆不定的大臣,便选择依附严嵩,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礼部尚书徐阶,是嘉靖二年的探花出身。他曾经跟随王阳明交游于

  • 徐阶的隐忍有多可怕?1件事可见端倪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徐阶

    徐阶少年时就才华横溢,文采出众,年纪轻轻高中进士,少年得志。为官之初,也心怀天下,除暴安良,志存高远。但经历一系列官场打击后,尤其是恩师夏言被严嵩设计陷害后,就开始变得隐忍寡言,唯唯诺诺,不敢出头。尤其是身为次辅大臣,本身也位高权重,但是他对身为首辅的严嵩百依百顺,唯命是从,非但当时天下人瞧不起他,

  • 接替严嵩的徐阶也不是善茬

    历史人物编辑:毛姐说历史标签:徐阶

    1522年,徐阶同学参加明朝公务员考试,本来应该得第一名,结果在《申论》的阐述中,观点或许新颖,引起两位阅卷老师的矛盾,最后均了个第三名,被授以翰林院编修的职务。当时,大明的天下,虽然是在嘉靖时期,但由于嘉靖同志忙,忙着炼丹,忙着修道,忙着祈天,忙着敬地。所以说,明朝的事儿,基本上是由内阁大学士张璁

  • 周钧韬 |​ 徐阶的谢世,为“万历说”敲响了丧钟(上)

    历史人物编辑:金学界公众号标签:徐阶

    第一节 “万历说”的十二条主要论据统统不能成立《金瓶梅》成书年代“万历说”由郑振铎、吴晗先生提出,赵景深、魏子云等大家力倡,几十年来信奉者甚多,已成定论,影响可谓大矣。1987年笔者提出了《金瓶梅》成书年代“隆庆说”,其上限不过嘉靖四十年,下限不过万历十一年。“隆庆说”提出,实际上已彻底.否定了“万

  • 徐阶:一直身处黑暗的人,心能否始终保持光明

    历史人物编辑:久伴成隐标签:徐阶

    01徐阶,作为明嘉靖时期的最后一任首辅 ,他在历史上最大的功绩就是扳倒了大奸臣严嵩,计杀其子严世蕃。在他45年的为官生涯中,有差不多15年的时间都在严嵩的排挤与打压中侥幸图存。他总是摆出一副做小伏低的姿态,以柔克刚地徐徐展布他的策略,他也不介意在非常之时采取非常之法,他像一个在黑暗中蛰伏的忍者,一个

  • 严嵩和徐阶同是贪官,后世评价为何会截然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徐阶

    严嵩与徐阶都是大贪官,但为何严嵩是遗臭万年,而徐阶却是青史留名。这事情在进入看来简单,就是最后徐阶赢了,就贪污而言,徐阶比严嵩还要贪。严嵩被称为明朝第一奸相,官居首辅二十余年,被人骂为奸臣的原因就是把持朝政、残害忠良、大肆敛财,相反的,徐阶无论在朝堂和民间乃至史书名声极好,但他贪污的财富却是严嵩数倍

  • 严嵩死前长叹,都是徐阶害我,徐阶:没有严嵩就没有我的今天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徐阶

    1566年大奸臣严嵩被贬为庶民后最终死于墓舍,死前仰天长叹说:都是徐阶害了我才有现在下场。徐阶听说后说,如果没有严嵩,哪有我的今天?徐阶虽然斗垮了严嵩,但对严嵩也有一定感恩戴德之情。如果不是岩嵩这个完美的踏脚石,徐阶怎么可能一步一步走向首辅位置,执掌如此庞大的帝国。徐阶是夏言的门下,从严嵩害死夏言那

  • 古代怎么骂人最狠?徐阶、司马懿都被骂过,诸葛亮骂过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野风信子标签:徐阶

    先说说明朝的一段故事。徐阶跟严嵩斗了二十多年,各种尔虞我诈,笑里藏刀、绵里藏针,最终徐阶赢了,扳倒了严嵩,为恩师夏言报了仇。不过这个过程不仅漫长,而且十分危险、痛苦,危险自然不必多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严嵩干掉,痛苦在哪呢?痛苦在于没人理解,甚至违心迎合,为了让严嵩能够放松警惕,相信自己,徐阶做了一

  • 无懈可击的严嵩为何败给徐阶?关键有三,一点体现徐阶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徐阶

    严嵩和徐阶都是嘉靖时期重要阁臣,其中,严嵩担任首辅前后近二十年,长期保持大明朝政,深得嘉靖皇帝信任,但是最终还是败给了自己的老搭档,也是老对手,内阁次辅徐阶,落得个罢官抄家,子孙流放的下场。其中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有三点,其中一点,是击中严嵩的真正杀招,体现了徐阶的智慧。严嵩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