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嘉靖朝,北京再陷被围险境,徐阶利用一细节巧妙退敌,张居正佩服

嘉靖朝,北京再陷被围险境,徐阶利用一细节巧妙退敌,张居正佩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涛爱历史 访问量:4866 更新时间:2023/12/15 9:11:00

徐阶

嘉靖年间,蒙古与明朝的“贡市”时断时续,明朝流入蒙古的丝绸、瓷器和众多农作物,无论在品种还是数量上都远远无法满足蒙古各部落的需要,当时蒙古俺答一部,为了统率盟下各部更好地对付瓦剌一部,急需明朝加大边贸规模。但大明王朝始终担心土木堡之变会再次重演,因此大明不仅斩杀蒙古来使,更是多次拒绝蒙古的边贸要求。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以贡市不遂为由,率领大军侵入明境,兵犯大同。大同总兵张达和副总兵林椿皆战死殉国,因贿赂严嵩之子严世藩得任宣大总兵的仇鸾面对蒙古铁骑惶恐无策,他重金贿赂俺答,央求俺答移师他塞,不要进攻大同。八月,俺答挥兵东去,攻入北古口,进而在怀柔、顺义一带烧杀抢掠,明军因为长期疏于战事,一触即溃,此后俺答率兵一路长驱直入,很快,大明京城北京再次陷入被蒙古铁骑包围的险境。

此时的北京,百年无警,守城兵力极度空虚,禁军仅有四五万人,其中半数为老弱病残,半数为内外提督臣僚的家役。除此之外,当时的大明王朝更无于谦这样具有忧患意识,提前布局北京城防的实干将才。面对如此危局,明世宗朱厚熜除了飞檄急招各路勤王兵马,并无其他良策,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俺答在向大明王朝送达逼降书后,扬言限定期限内,如不投降将血洗北京城。

当时,把持朝政的权臣严嵩认为:蒙古俺答兵临城下实为抢劫财物,开城投降满足其提出的条件,北京之围自可解除。礼部尚书许阶则认为:俺答在城下烧杀抢劫,如果无条件投降,蒙古俺答的要求将会没完没了,开城投降不仅让大明颜面丢尽,日后更会陷入长久被动。他的意思是想办法拖延,等勤王大军赶来,是战是和,到时候朝廷都将掌握主动权。然而该如何施出这一让蒙古人就范的拖延之计呢?

严嵩

此时的张居正只是一名七品翰林侍讲,国难之际,他很想能献出救大明于危难的良策,可除了守城抵抗,他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这次北京之危不仅是大明王朝的一个重要时点,也是张居正仕途生涯的一个关键时点,这涉及他的选择。是投向严嵩,还是投向徐阶,这个选择在考验着张居正!投向严嵩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自己发挥才华的机会可能更大,投向徐阶,这可能更符合自己的为官信仰。一番思想争斗后,张居正作出了他一生中很重要的一次选择,去徐阶那里。

而当张居正找到徐阶时,徐阶已向明世宗朱厚熜献出了他的解围妙计,这个妙计来自于他从蒙古逼降书上发现的一处细节。徐阶问张居正,北京之围该如何应对?张居正说:自当据城抗敌,誓死保国。许阶说: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百姓被屠,京城被毁。张居正问:难道真要执行严嵩的降敌之策?徐阶说:拖延之计为上策。张居正问徐阶如何拖延,许阶答他说:我在俺答的逼降书上发现了一处不寻常的细节,按照惯例,这种书信他们应用蒙文书写,但他们却用了汉文。我们可以告诉俺答,用汉文逼降有损蒙古威严,不如先退兵到长城外,重提和谈条件。听完徐阶的所谓解围妙计,张居正很是疑惑,他问徐阶:这样就能解北京之围,俺答会因此退兵?徐阶说:大难之时,细查人事细微之处,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俺答目光短浅,虚荣蛮横,丢面子的事他是忍不了的,况且此次兴兵来犯,他要的是利益,不是社稷,给他一个台阶下,再在台阶上摆好他要的东西,相信他会就范。即便他看出这是拖延之计,他也不会顾及,赶到的勤王兵马正是他见好退兵的理由。

果不其然,蒙古俺答接受了徐阶的说法,北京之围竟在兵不血刃间达到了于谦曾经的守城效果。张居正事后细细思量徐阶这一简单到并无高明味道的计策,越想越对徐阶佩服之至。

张居正

大难之时,提出疑问容易,讲出论调简单,难的是在束手无策时提出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徐阶让张居正看到了细节的厉害之处,更重要的是让他看到了细节里可能蕴含的性格人心。

其次,当问题来临时,解决之道是真正为领导分忧,仅从自身利益出发,办法往往就是狭隘的,经不起推敲的,难以服众的,徐阶的办法,举重若轻间却能真正解决关键之人的关键利益关键思虑,这种办法看似简单,实则玄机重重。

另外,最好的解决之道是无锋芒无棱角不尖锐的,当时当权者除了皇帝,更多的实权掌握在严嵩手里,徐阶的办法实质上与严嵩的投降不是一回事,但形式上他的办法却与严嵩的主张一点不冲突,这才是既解决问题又不树立敌的高明之处,而事实上,徐阶也正是靠这种眼力心机与严嵩共朝十余年无事,并最终扳倒了这个最大的敌人。

庚戌之变后,张居正真正融入了徐阶阵营,这不仅是他为官信仰的选择,更意味着他对徐阶智慧的由衷钦佩!

标签: 徐阶

更多文章

  • 此人功劳不输张居正,把严嵩,徐阶踩在脚下,为大明唤醒第二春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徐阶

    嘉靖皇帝去世的时候,明朝内外已经混乱不堪,以至于当时的朝鲜国王,在派使臣参加明朝国丧的时候,都说此去小心,明朝可能生乱,多亏了内阁首辅徐阶的多方打点,终于确保了皇位顺利交接,大明终于传到了隆庆皇帝朱载垕,此人性格低调淡泊,加上徐阶擅长的只是修修补补,并不能在全国推行强有力的改革,于是大明极其期待一个

  • 徐阶的手腕,略施小计,就将学生张居正拉回到自己的阵营中来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徐阶

    嘉靖作为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其统治时间应该说是整个明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间段,这期间,精彩纷呈、能人辈出,徐阶、高拱、张居正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客观来说,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不世出的治世之臣,三人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三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相爱相杀,其中,徐阶应

  • 大明王朝:嘉靖皇帝,到底为何勾决了海瑞?徐阶帮忙,越帮越忙

    历史人物编辑:隐真历史标签:徐阶

    嘉靖四十五年秋,海瑞行刑的日子到了,“内阁”在焦急等待嘉靖皇帝的“勾决”结果,黄锦在想尽办法拖延时间,陈洪则在精舍外望眼欲穿,等待嘉靖皇帝的最终命令。而嘉靖皇帝呢,又看了一遍《治安疏》,迟迟没有决定。嘉靖皇帝,在等什么?别忘了“猜字谜”的活动中,嘉靖皇帝有着两个目的,一是让“内阁”为海瑞定罪判刑;二

  • 城府深的人,头脑多厉害?看徐阶智斗严嵩的故事,思维大提升

    历史人物编辑:老虫侃历史标签:徐阶

    嘉靖四十一年,严嵩被邹应龙弹劾倒台,徐阶取代严嵩成为首辅。这天,严嵩跪求徐阶:“老夫命不久矣,希望徐阁老关照我的子孙。”徐阶慌忙跪下,哭着感谢严嵩的提拔之恩,满口答应了严嵩父子的请求。等徐阶走后,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感慨道:”徐老对我们没有坏心。“至此,严嵩、严世蕃还被徐阶蒙在鼓里,因为他们父子之所以被

  • 聪明绝顶的徐阶,在与严嵩的斗争中为何要隐忍长达十余年?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徐阶

    前面文章已经说到,徐阶在与严嵩的斗争当中,隐忍十余年,最终将严氏父子一竿子打翻,登上首辅宝座,达到权力巅峰。那么,作为聪明绝顶的徐阶,为何要隐忍十余年的时间,才最终击垮严氏父子呢?首先,严嵩拥有一名同样绝顶聪明的得力干将,那就是他的儿子严世蕃。据记载,作为严党骨干成员的严世蕃,拥有着超高的智慧,简直

  • 嘉靖政治高手徐阶,从愤青到官场大神晋级之路,曾经一度死里逃生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徐阶

    明朝嘉靖年间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挖掘的历史时代。在明嘉靖一朝,无论从皇帝,还是到大臣,都不是省油的灯。要说玩政治玩手段,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但是嘉靖一朝也是明代历史当中有名的黑暗时刻,大家政治手段玩得很溜,但是处理政务,运筹国家方面就大打折扣。导致国家民生凋敝,贪腐成风。尤其是嘉靖迷上修道之后不理朝政,

  • 老子无耻儿子嚣张,看严氏父子倒台后,徐阶怎么耍尽心机定罪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小二说历史标签:徐阶

    严嵩在明朝嘉靖年间当了近20年的内阁首辅大学士,是出了名的大奸臣。如果把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奸臣按臭名卓著的程度排一下名次,严嵩绝对是名列前茅。在民间传说和影视剧中,严嵩是个大白脸,长得也很猥琐,从长相上一看就是个大坏蛋。但实际上,《明史·严嵩传》记载,他身材修长、样貌俊秀,完全称得上仪表堂堂。可见,一

  • 大明王朝:徐阶的智慧到底属于什么级别?这场御前对话,说明一切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初心标签:徐阶

    嘉靖皇帝闭关十五天以后,杨金水进京了,海瑞三审浙江贪墨案的案卷也一同送抵朝廷,胡宗宪于台州抗倭的第八次大胜捷报也几乎同时被送到了内阁。半个月来,嘉靖潜伏在玉熙宫,严嵩潜伏在自己府里,徐阶潜伏在内阁值房,裕王府更是一直大门紧闭,杨金水被押进宫,浙江重审的供词如何,都像一块巨石沉重地压在每个人心头。杨金

  • 徐阶与张居正同为内阁首辅,为何两人结局却大相径庭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徐阶

    徐阶与张居正都是明朝中后期权倾一时的首辅,而徐阶其实也为张居正的老师,两人有很多的共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总的来说,两人都是明朝最顶尖的政治家,可为何两人最后的结局大相径庭呢 ?两人同为首辅,自身都不干净,晚年的徐阶纵容自己的儿子在家乡大肆侵占别人土地,张居正被抄家后,从家里也搜出十几万两白银,以及

  • 一世英名的徐阶,只因错用了两个人,最终晚节不保

    历史人物编辑:元小二说历史标签:徐阶

    前面文章已经说到,徐阶在与以严嵩为首的严党经过十余年的明争暗斗,最终取代严嵩登上首辅宝座,登上权力巅峰,连皇帝都要看他脸色行事,风头一时无两。然而,作为一世英名的徐阶,却因为错用了两个人,导致了他最终晚节不保。这两个人分别是高拱和海瑞。首先是高拱。说起高拱这个人,也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虽然也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