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老子无耻儿子嚣张,看严氏父子倒台后,徐阶怎么耍尽心机定罪的?

老子无耻儿子嚣张,看严氏父子倒台后,徐阶怎么耍尽心机定罪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小二说历史 访问量:1228 更新时间:2023/12/7 13:03:38

严嵩在明朝嘉靖年间当了近20年的内阁首辅大学士,是出了名的大奸臣。如果把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奸臣按臭名卓著的程度排一下名次,严嵩绝对是名列前茅。

在民间传说和影视剧中,严嵩是个大白脸,长得也很猥琐,从长相上一看就是个大坏蛋。但实际上,《明史·严嵩传》记载,他身材修长、样貌俊秀,完全称得上仪表堂堂。

可见,一个人的外表和本质不一定是一致的。

大器晚成,靠谄媚入阁

严嵩博闻强记,书法也很好,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但此后二十多年仕途并不顺利,可以说他在明朝的官场历程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一个人在困境中的表现,最能体现他的本性。前半生官路的坎坷,让他不择手段的选择攀附和谄媚升官。

为了巴结当时的内阁大学士夏言,为了请他赏脸吃顿饭不惜下跪,在得到夏言的推荐下,终于可以在嘉靖皇帝面前露脸了,结果做出的事更过分。

嘉靖皇帝迷信道教,赐给了朝廷重臣每人一顶道冠,希望他们公开场合戴上,以引领贵族士大夫阶层信仰道教的风气。

其他大臣对皇帝把大量的财力和时间浪费在虚无缥缈的修道活动上很不满,再说大臣的朝服穿戴都有规定,用道冠搭配朝服不伦不类,所以都拒绝戴皇帝给的道冠。

第二天,只有严嵩公开戴了道冠上朝,而且还在外面罩了一层纱,跟皇帝说是怕御赐之物蒙尘。这么虔诚,又听话的臣子怎能不用呢?

在严嵩一心一意的取悦皇帝不久,夏言倒台,严嵩成为武英殿大学士,入阁执政,从此,开始了二十多年的揽权干政生涯。

只手遮天引猜忌

明史记载,御史王宗茂曾弹劾严嵩“久持国炳,作福作威”。吏部、兵部选拔官员都要孝敬他数百两银子。对于不屈服、不听话的官员,严嵩就陷害、打压,毫不留情。

严世蕃和他老子长得一点也不像,“短项肥体,妙一目”,也就是说他是短脖子、大胖子,还是瞎了一只眼。但在干坏事的方面,他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点也没给他老子“丢脸”。

《明史》用了四个字形容严世蕃的性格:“剽悍阴贼”。说明他做起事来很凶悍,但也很有心机,喜欢来阴的。

严嵩专权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十几年之后,他的体力和精力已经跟不上了。各衙门送上来的文件、各级官员前来汇报和请示,严嵩顾不过来,就让严世蕃来处理。

严嵩欺瞒哄骗,架空了嘉靖皇帝;严世蕃狐假虎威,又占了严嵩的大权。因此,朝堂上又有“小阁老”一说。

有了权利后,严世蕃把聪明才智都用在两个方面:

1、捞钱。

2、整人。

严世蕃心中有本帐,他把官员每年要送给自己多少银子,按照级别都算好了,只要没收到或者送少了,他就把人往死里整。他还有一个嗜好,就是他看上的东西,不拿到手他誓不罢休。

嘉靖皇帝的三子,也就是以后的隆庆皇帝,因为没给严家送礼,严世蕃就命令户部三年没给岁赐(每年皇室的补贴),未来的皇帝之家实在穷的揭不开锅了,不得不东拼西凑了1500两银子送给严世蕃,才恢复了岁赐。

有一次,严世蕃带着严嵩查看自家的财产,当严嵩看到一个又一个装满金银的房间时,都目瞪口呆半天没回过神来。当严世蕃跟老爹炫耀“天底下还有谁比咱家有钱”时,年老体弱的严嵩隐隐觉得严家可能会毁在严世蕃手中,开始担忧起来。

绝大多数官员对严嵩父子的暴行敢怒不敢言,但也有几个硬骨头为人刚直,开始犯颜直谏。最有名的就是沈炼、杨继盛二人。

沈炼的《十罪疏》、杨继盛的《请诛贼臣疏》虽然被严氏父子残酷镇压了,二人也被处死。但民间舆论开始同情忠臣,厌恶严嵩父子。民心所向,严嵩离倒台也就不远了。

徐阶入阁惩奸臣

嘉靖皇帝虽然是个“甩手掌柜”,但他不是白痴,有着无与伦比的帝王权术。严嵩二十多年来操纵朝政,安插党羽,终于触动了嘉靖皇帝敏感的神经。就在这时,他提拔了徐阶入阁成为次辅。

徐阶能够青云直上,有两个原因:

1、有文彩,青词写得特别好,很顺嘉靖皇帝的心意。

2、为人处世很老到稳重,城府很深。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严嵩逐渐跟不上嘉靖皇帝的想法和心意,出现的纰漏也越来越多,徐阶抓住机会开始顶替严嵩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这时,正好赶上万寿宫起火。严嵩奏请皇帝迁到南城离宫居住。所谓的离宫是“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放归回朝后囚禁的地方,在嘉靖帝看来是非常不吉利的,甚至一度怀疑严嵩的提议别有用心。一件万寿宫失火事件,让严嵩彻底失势。

徐阶此时,收买了皇帝身边的道士,让他在皇帝身边说:“朝中有奸臣当道”。就这样在众口铄金的情形下,嘉靖皇帝还算照顾严嵩,让他回家养老去了。严世蕃因有人弹劾其母丧期间淫乐,判发配雷州充军。

但严世蕃嚣张惯了,还没到雷州,就收买了看押他的衙役和地方官,自己溜回了老家高调地享起福来。

定罪的学问

严嵩父子没了实权,原来得罪过的朝臣们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要抓紧时间置二人于死地。

1564年,御史弹劾严世蕃胡作非为,并给其按上了通倭谋反的大罪。嘉靖皇帝大怒,令三法司会审。

经过几番审查,三法司官员没有找到严世蕃谋反的证据,但根据实际情况,给严世蕃定了把持朝政、财产不明、陷害忠良等罪行,上报到徐阶这里。徐阶看完后,回了一句:“你们是想杀他,还是想替他脱罪呢?”

徐阶为什么这么说?根据历史背景,我们分析一下:

1、说严世蕃把持朝政,就是指责嘉靖皇帝不理朝政、不务正业,他绝不会承认自己大权旁落的。

2、追究严世蕃财产来源,势必会牵扯朝中无数官员,想要秋后算账,谁会答应?阻力必然很大。

3、陷害忠良更不能提,虽说证据确凿,但也要给皇帝留脸面,如果这个罪名成立,不是在骂嘉靖帝昏君吗?

那严世蕃的案子最后怎么判的?徐阶给出了主意:

1、严世蕃归家后,据说挑了块有“王者”之气的土地建府邸,明显地居心不良。

2、严世蕃的亲信罗文龙与大倭寇汪直有亲戚关系,企图里通外国,投奔倭国。

3、严世蕃与宗室交往密切,招募死士,私藏武器,密谋造反。

严世蕃在狱中听说了此事后,只说了两个字“死矣”。果不其然,嘉靖皇帝看到奏报,大笔一挥,严世蕃斩首,严家抄家,严嵩被扫地出门,在墓舍寄食而死。

严世蕃案让我们看到了徐阶的老辣和智慧,也让我们知道了权利因素对司法审判的重大影响。在封建王朝时期,皇帝占据绝对核心地位,集最高立法权、司法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司法判案的结果必须符合皇帝的利益和想法才行。

所以,官员们在审案时,往往会揣摩皇帝的意思,而不是忠于事实的真相。

标签: 徐阶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徐阶的智慧到底属于什么级别?这场御前对话,说明一切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初心标签:徐阶

    嘉靖皇帝闭关十五天以后,杨金水进京了,海瑞三审浙江贪墨案的案卷也一同送抵朝廷,胡宗宪于台州抗倭的第八次大胜捷报也几乎同时被送到了内阁。半个月来,嘉靖潜伏在玉熙宫,严嵩潜伏在自己府里,徐阶潜伏在内阁值房,裕王府更是一直大门紧闭,杨金水被押进宫,浙江重审的供词如何,都像一块巨石沉重地压在每个人心头。杨金

  • 徐阶与张居正同为内阁首辅,为何两人结局却大相径庭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徐阶

    徐阶与张居正都是明朝中后期权倾一时的首辅,而徐阶其实也为张居正的老师,两人有很多的共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总的来说,两人都是明朝最顶尖的政治家,可为何两人最后的结局大相径庭呢 ?两人同为首辅,自身都不干净,晚年的徐阶纵容自己的儿子在家乡大肆侵占别人土地,张居正被抄家后,从家里也搜出十几万两白银,以及

  • 一世英名的徐阶,只因错用了两个人,最终晚节不保

    历史人物编辑:元小二说历史标签:徐阶

    前面文章已经说到,徐阶在与以严嵩为首的严党经过十余年的明争暗斗,最终取代严嵩登上首辅宝座,登上权力巅峰,连皇帝都要看他脸色行事,风头一时无两。然而,作为一世英名的徐阶,却因为错用了两个人,导致了他最终晚节不保。这两个人分别是高拱和海瑞。首先是高拱。说起高拱这个人,也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虽然也有很大

  • 大明王朝:嘉靖究竟妖怪到了什么地步?吕芳、徐阶联手应对也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丹宝星辰标签:徐阶

    “严党”倒台,抄家款多达千万两之巨,以徐阶为代表的内阁制定了较为妥善的分配方案,用以补偿军队欠饷、百官欠俸和退还百姓赋税。奈何一心想要修筑宫观的嘉靖皇帝并不满意,只是不便发作而已。于是,嘉靖皇帝阴不阴、阳不阳地给出了这样的旨意:“百姓们常说的一句话,破财消灾。朕把这些钱都分了,上天也应该让朕的病好了

  • 大明王朝:海瑞上疏,重头戏并非嘉靖,徐阶、赵贞吉的反应才经典

    历史人物编辑:茶煮历史标签:徐阶

    焦急等待百官“贺表”,以便心安理得迁居新宫的嘉靖皇帝,最终等来了海瑞的“天下第一疏”,《治安疏》上的那些工楷,一笔一画已经不是文字,而像一把一把锥子从他的眼中直刺向五脏六腑。嘉靖皇帝震怒了,较之自己的钱被“严党”贪占更甚。只是,在嘉靖皇帝震怒的整个过程中,因为宝国大叔的演技超神,代入感太强,以至于我

  • 投身黑暗的徐阶,后又战胜了黑暗:他是大明王朝的“无间道”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徐阶

    提起明朝时期的肱骨重臣,大家肯定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于谦、张居正这样的为国为民,居功至伟的栋梁之才。他们为明朝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不知是过刚易折,还是功高盖主,这些忠直之臣到最后却没有什么好的结局。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官员,与他们不同,是一位圆滑隐忍的忠臣,不仅为国为民,死后仍被朝

  • 徐阶:资历最深首辅,却败给了自己门下,学者:张居正确实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徐阶

    徐阶画像徐阶内阁的办公墙壁上写了三句规箴“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刑舍赏还公论”,表达了其作为嘉靖和隆庆时代衔接内阁首辅的处事原则和为政风格。简明概括就是全力维护明朝皇帝的威严,并将政务按照规范下发给相关部门,同时注重赏罚分明,强调公平正义。在刚刚成为内阁首辅不久,他便要求袁炜一起与其商量处

  • 魔幻的徐阶:性格复杂,经历传奇,争议极大,这位仁兄凭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徐阶

    《斩明》——用人之得失,用权之道路,为你描绘大明王朝的权谋长卷(37)上一章:正邪两殊途:后来的严嵩有多耀武扬威,原来的严嵩就有多狼狈不堪(严嵩 画像)严嵩的仕途顺风顺水,甚至有点大放异彩的意味,就免不了另外一个人在仕途上的落寞,这个人,就是当年得罪了张璁而被贬到了福建南平当推官的徐阶。徐阶,字子升

  • 徐阶帮助海瑞当上应天巡抚,海瑞却“恩将仇报”,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徐阶

    1569年,徐阶暗中出力,让海瑞当上应天巡抚,但海瑞却“恩将仇报”,将徐阶斗得家破人亡,让徐阶悔不当初。海瑞35岁中举后,连续三次会试都落榜,5年后才去福建南平县学校里当了个老师,8年后才被任用为淳安知县。按说,干个十来年平稳退休,也能拿一份朝廷俸禄养活自己,但是海瑞这时才开始“折腾”。他打击贪赃枉

  • 严嵩与徐阶在历史上的名声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徐阶

    前面的文章已经说到,严嵩与徐阶经过长达十多年的明争暗斗,最终以徐阶的全面胜利告终,严嵩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严嵩与徐阶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名声。严嵩被列为明朝六大奸臣之一,其奸臣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反观徐阶,在历史上却留下了一个好名声。客观来说,严嵩和徐阶作为官员来说,都不能算是清官,两个都是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