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忠贤和客氏关系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说魏忠贤“秽乱宫闱”?

魏忠贤和客氏关系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说魏忠贤“秽乱宫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黄静圆 访问量:1050 更新时间:2023/12/10 11:30:24

魏忠贤是太监大家都知道,但是他有一个“妻子”,倒是很少有人知道。

有的人说,一个宦官,身体残缺不完整,心理更是成为了帝王的奴仆,怎么可能有老婆,要知道,彼时的世界里,还有着很多壮年男子准备着孤独终老的。

可事实上,魏忠贤就是有,只是这个“妻子”,和传统意义上的不一样。

当年明神宗有个“倒霉儿子”,叫做朱常洛,也就是后来的泰昌皇帝,朱常洛母亲早逝,受尽了屈辱,父亲万历皇帝对他毫无宠爱,反而天天对小儿子百般顺从,在世人眼中看来,朱常洛这倒霉太子皇位保不住了。

但天衍四九,遁去其一,凡事有一线生机,在明末“梃击案”后,朱常洛出乎意料地保住皇位,成为了明神宗之后的大明皇帝。

朱常洛有着雄心壮志,谁料这一线生机没能给他带来昌盛,竟半道再次衰落,朱常洛登基一个多月后,因为“红丸案”无故去世,只留下了幼小的儿子在人世,任由谁也想不到,朱常洛倒在了冠军台上。

可这个故事里,朱常洛不是主角!

朱常洛有俩儿子,后世人皆知,一个叫朱由校,一个叫朱由检,或者换个角度来说,一个叫天皇帝,一个叫崇祯皇帝。

对于儿子,朱常洛说不上很用心,当年他父亲明神宗动不动就暗算他,他自己防老爹都来不及,也是因此,儿子对自己的乳母建立了一种扭曲的感情。

朱由校的乳母就是“客氏”,也是魏忠贤那个名义上的“妻子”。

客氏说是朱由校的奶娘,可两人年纪相差并不大,客氏早年生孩子,因为大明朝的种种政策因素,她很幸运被选进来当皇家之人的御用奶娘,更幸运的是,她直接当了当朝皇帝长孙的奶娘,不说比三宫六院,但地位是真的水涨船高。

父亲的不怎么关心,朝堂的扭曲,奶娘的温柔,朱由校彻底走上了人生的歪道,后世充满着他和客氏的绯闻,虽无正史记载,但一切不可能是空穴来风。

朱常洛去世后,朱由校很“懵”地登上皇位,这一年他十六岁,正是青春期,说起玩,他肯定很厉害,但要上班当皇帝,大明那么多比他年纪大的祖辈们都玩不熟,他更是不可能了。

果不其然,朱由校没有丢大明朱家的脸,一上位就先不干正事,先把一些让人看了恼火的事情干一干,譬如把自己的乳母封为“奉圣夫人”,除了不让乳母拿刀卡自己脖子上,其他的事情一律当自己瞎了处理。

早在万历年间,他的乳母客氏就已经和姓魏的太监结为“夫妻”了,时人称之为“对食”,俩人搭伙过日子,但是没有夫妻之实,有的是夫妻之情。

可这个最早的姓魏的太监,却不是魏忠贤。

而是魏忠贤的好兄弟:魏朝。

只是后来客氏喜新厌旧,喜欢上了魏忠贤,才对魏朝冷暴力,而这两个人最后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不约而同地拿到了属于大明最顶尖的权力,最后又不约而同地把控朝政。

朱由校即位,是大明在摇摇欲坠之下的一个无奈之举,朝堂此时很乱,因为万历时代的懒政,留下来的问题很多,国内的小冰河期导致的灾情逐渐扩散,东北女真又已经崛起,内忧外患显露无疑。

魏忠贤虽是宦官,而且把控朝政,可多多少少有点能力,不能说做的事情都是错的,也有一些事情是对的,可惜这样的人物,终究有一些瑕疵,那就是为了继续掌控皇帝,几乎没有了底线。

客氏是朱由校名义上的母亲,地位很高,可她却和朱由校有着不明不白的关系,关于朱由校娶妻纳妾,客氏百般阻挠,其中朱由校的张皇后张嫣就是这么一个悲情人物。

张嫣乃是当朝皇后,却因为客氏的嫉妒屡屡下毒手,明明张嫣怀上了朱由校的孩子,却是始终保不住,客氏和魏忠贤就是这个时候不断让人破坏张嫣的身体,最终导致张嫣流产,谋杀皇嗣,这可以说是滔天大罪,可朱由校却是无动于衷。

也许是不知道,也许是不在意,反正客氏和魏忠贤就这样在朱由校的后宫里成为了一块阴影,所谓魏忠贤秽乱宫闱正是这样来的,并不是说魏忠贤对皇帝的妻妾们做了什么不伦之事,说的仅是他和客氏对后宫的残害。

魏忠贤之所以这样做,其实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帮助客氏扫清对手,虽然客氏不可能当皇后,但可以一直掌控朱由校的感情,从而实现朱由校,只有这样,魏忠贤和客氏才能一直把控权力,而事实上,他们这件事一直做得很好。

这样的行动换来的回报也是可观的,比起客氏的权势,魏忠贤的权势更是体现在朝堂上,和一众明朝文臣强烈对抗,人家把魏忠贤称之为“九千岁”,就是这个原因,而魏忠贤和客氏结为“对食”,逐渐也成为了另外一种功利性。

有趣的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客氏却是要比魏忠贤在朱由校的心目中重要得多。

前文说到的朱由校因为特殊的生长环境,对乳母产生了极其强烈的依恋,按道理说,皇帝的乳母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被送走,但是客氏不同,一直在朱由校的身边,特别是当了皇帝后,几乎都离不开他。

在后宫里能看到她,比起朱由校自己的妻妾,客氏表现得像一个“宠儿狂魔”,起床时照顾朱由校起床,做饭给朱由校吃,也许是客氏抓住了朱由校的心理缺陷,打开了朱由校的心扉,别的皇帝都讨厌的事情,朱由校却是感动得不得了。

所以朱由校也把客氏“宠”上了天,在政治上,他把大部分权力交给了客氏,而魏忠贤的权力,正是从客氏这里转让过来的,朱由校还允许她参政,平时那些王公大臣,几乎看到客氏都要下跪拍马屁,场面让人震惊。

若说魏忠贤一个宦官捣乱后宫显得夸张,那么客氏乃是一个非皇帝生母,和前皇帝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女性奇迹。

就靠着朱由校的恩宠,客氏把一众大臣拿捏得服服帖帖的,大臣们不得不巴结客氏,朝廷风气也被客氏搞得一团糟,什么“九千岁老太太”、“圣夫人”这一系列称呼,客氏都拥有着,她也在享受着这在以前看来不切实际的权势幸福。

一切来得很快,也过得很快,明熹宗时期,大明没有好转,在内耗中不断陷入泥潭,内部的客氏、魏忠贤等人,挥霍的终究是一个气数将尽的伟大王朝,在天启七年,登基数年尚且年轻的朱由校因为嗑仙丹和之前落水一事造成的旧疾病亡。

在位数年,乳母和宦官把控了朝政,而他过上了声色犬马的生活,他的下场和自古以来的昏君没有太大的不同,而且最后连自己的儿子都没留下,不是他想不想生的问题,而是他的孩子,都已经被他最信任的客氏与魏忠贤分别弄死了。

所以他没有儿子即位,只能是弟弟朱由检上,朱由检登基后,很快对魏忠贤、客氏做出了处罚,二人说是罪大恶极不为过,特别是心狠手辣的客氏,朱由检早已经看她不顺眼了,后来魏忠贤也自尽而死。

大明积重难返,正如张居正所说,不是杀两个人,做一两件事就能解决的,这是个漫长的自律过程,但很可惜,结果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自律,随着魏忠贤的逝去,大明更快步入了尾声,女真的铁骑,已经纷至沓来。

标签: 客氏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魏忠贤秽乱宫闱?魏忠贤与客氏得罪了谁?皇帝都压不住

    历史人物编辑:史笔似尘钩标签:客氏

    魏忠贤到底有没有后宫,其实并不好说。因为魏忠贤和客氏是对食的关系,多是出自野史。编者觉得魏忠贤秽乱后宫的罪名,是张皇后出于恨意给他定下的罪名。编者为何要如此说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太监入宫需要净身,魏忠贤净身后不可能不干净。要知道净身的执行者并不是一个人,三人以上不便于保守秘密。一旦发现假太监入宫,执行

  • 魏忠贤自杀后,他老婆客氏去哪了?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客氏

    魏忠贤是太监,太监怎么会有老婆呢?确实如此,太监是可以有老婆的,而且还有一个专用的名词来表示“对食”顾名思义,对食的意思就是两人一起吃饭,可是要知道,只有一个愿意和你一起吃饭的人才叫对食,偌大的皇宫只有一个男人,皇帝,宫女们也是只能找像男人的太监一起过日子,一起吃饭,这就叫对食。客氏是天启皇帝的乳母

  • 太监魏忠贤与乳母客氏逾越雷池,皇帝是什么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鉴史御今标签:客氏

    魏忠贤是明朝太监,而客氏是皇帝乳母,同在皇帝身边服侍的两人暗地里却是“对食”关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来说说魏忠贤此人。能去做太监的人家庭出身都不会好,魏忠贤也是如此,挣扎着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魏忠贤身染恶习,比如赌博、喝酒,除此之外,史料中明确记载魏忠贤“好色”,这些都将在未来的道路上看出端倪。

  • 《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一生反清,300年后却被剃发留辫子

    历史人物编辑:篮球大舞台标签:宋应星

    因此,对这样一个坚守民族气节、拒绝屈服于清朝统治的明代遗民,综艺节目给他“剃发留辫”的做法,引起了许多网友的争议。此事恰恰证明了:该节目组的历史顾问,也就是学术界对明清易代历史的态度,依旧与广大网友的朴素正义认知,截然不同。长期以来,涉及明末清初的历史剧,所聘请的那些历史顾问,也就是专研这段“民族痛

  • 写下《天工开物》的宋应星,却被安上了辫子头,这不是贻笑大方?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宋应星

    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位人物,他的科学成就在当时无人能及,农业、天文、地理、声学等等无所不知,无所不通,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可以说他的出现让中国科技前进了一大步。而他就是写下那部著名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在那个充斥怪力乱神的时代,他率先提出了类似“相信科学”的主

  • 写下《天工开物》的宋应星,却被安上了辫子头,岂不是贻笑大方?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宋应星

    引言在中国历史上,你很少能见到像宋应星这样的人物。他是科学家,所研究涉猎的范围涵盖了农学、天文学、声学甚至于对于工艺制造他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他的著作《天工开物》更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他本人也成为了李约瑟口中“狄德罗”一样的百科全书式人物。他还是思想家、哲学家,在中国古代迷信盛行

  • 杨溥:传奇“三杨”之一,被朱棣关入诏狱10年,辅佐大明三代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娱美人娱记凌云标签:杨溥

    明朝内阁制度起源于明成祖朱棣时期,由于其皇位是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来的,因此朱棣对皇权的重视程度高于明代任何一位皇帝,再加上朱棣喜欢御驾亲征,朝中无人监政可不行,于是朱棣更加注重在朝中培养亲信,这也就形成了早期的内阁。此后内阁逐渐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机构,而明朝早期内阁成员中,最突出的人物当属仁宗、宣宗

  • 杨溥十岁能应对救父,成年后又辅佐三朝,为何晚年却独木难支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杨溥

    杨溥,是明朝初年政治家,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他十岁时就能以应对的方式救助父亲;成年后又与另外“二杨”共同辅佐了明仁宗、宣宗、英宗三位皇帝,但是到了晚年,他却独木难支,没能挽救明朝的颓势。下面就来分享杨溥的故事,并探讨一下他晚年独木难支的原因。一、从小聪明好学,机智应对救父明朝洪武五

  • 大明王朝“三杨内阁”中的最后一位——杨溥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杨溥

    今天,将要登场的大明第六位内阁首辅,名叫杨溥,也就是“三杨”中的最后一位。正是在他和杨荣、杨士奇的合力辅佐下,开启了明朝的“仁宣之治”,打造出了有明一朝最鼎盛的时期。据《明史》记载:明称贤相,必首三杨。杨溥(1372年——1446年),字弘济,湖北石首人。他与杨荣的交集非常多,两人是建文帝初期的同年

  • 太子朱高炽犯错,恩师杨溥被关押,谁料却因祸得福

    历史人物编辑:小宇和他的边牧标签:杨溥

    永乐十二年,因太子朱高炽犯错,其老师杨溥受牵连,被朱棣押入大牢。谁料,这一关,反而让他因祸得福,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杨溥,湖北石首人,从小天赋异禀,勤奋好学。28岁时被授为翰林编修(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永乐初年,因才学显著,被提拔为太子洗马(老师),成为太子朱高炽的属官。谁料,这一官职差点要了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