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一生反清,300年后却被剃发留辫子

《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一生反清,300年后却被剃发留辫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篮球大舞台 访问量:618 更新时间:2024/1/14 15:47:04

因此,对这样一个坚守民族气节、拒绝屈服于清朝统治的明代遗民,综艺节目给他“剃发留辫”的做法,引起了许多网友的争议。

此事恰恰证明了:该节目组的历史顾问,也就是学术界对明清易代历史的态度,依旧与广大网友的朴素正义认知,截然不同。

长期以来,涉及明末清初的历史剧,所聘请的那些历史顾问,也就是专研这段“民族痛史”的专家学者们,一直秉承着他们自行发明、并师徒传承多年的奇葩理论:「清朝入关是代表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正义战争,反清复明是搞分裂,抗拒大一统」。

2004年,某地所谓纪念“清朝平南亲王尚可喜诞辰40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上,大批所谓“清史专家”云集一堂,宣布要给尚可喜这个长期和吴三桂齐名为“三藩”之一的清朝藩王正名。他们声称:

【尚可喜能认清大局,顺应潮流和民心,既能与时同进,又能把握机会,明哲自保,急流勇退。这是一位在历史转折关头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历史人物,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006年,又举办了所谓“纪念尚可喜逝世330周年”的祭祀大典:

比如某地的“洪承畴纪念活动”:

同样是一群“清史专家”,鼓吹:

【从历史的大局着眼,清军入关和清王朝的建立,是应该肯定的。而洪承畴则有功于清之开国与清初的统一。】

某位清初史学界的“学术泰斗”,更公开声称:

【洪承畴顺应历史大势,弃暗投明,把他的才能献给了新的统一事业,并为此做了不懈的努力,是功不是过,更与投降外来侵略者的“汉奸”风马牛不相及。时代已经变了,旧的史学观念也在变。只有抛弃那种以华夷之分的标准评价历史人物,才能对洪承畴及其他降清的人做出科学的评价。】

所以,《康熙王朝》电视剧中,把康熙帝的满清朝廷当做正面主角,把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和他留着华夏衣冠的南明东宁政权,丑化成“抗拒祖国统一”的小丑反派,剧中清朝君臣甚至“大义凛然状”教育观众,「剃发易服才代表举国一致,代表大一统。」

几乎是唯一全面描写了南明历史的《长河东流》电视剧,压剧整整四年,裁掉八集,出场所有南明重要人物,皆被迫强行改名,如李定国改名李长生,何腾蛟改名何令嘉,王夫之改名万扶梓,沐天波改名沐仙坡,高一功改名高文通等等,方才勉强在地面频道播出。

所谓的正剧尚且如此,传奇剧戏说剧更不消说,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电视剧的反清义士、大侠英雄们,提及满清朝廷,都得一口一个“大清”的尊称,唯独不能说“鞑子”“满清”等台词,完全不论“大清”一词从他们口中说出,何等滑稽。

2014版《鹿鼎记》陈近南

2020版《鹿鼎记》陈近南VS1992电影《鹿鼎记》陈近南

对这些电视剧的制片方来说,遵从历史顾问们鼓吹的“大一统”“政治正确”,不留下任何被认为是影射“抗拒大一统,鼓吹分裂”的纰漏,可能带来相关的风险,影响自己钱途,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这些电视剧中,陈近南这样的反清英雄,就必须要和鳌拜韦小宝这些满清奴才一样被剃头留辫,至于真正历史和合理性则完全丢在一边。

所以,在这种长此以往、约定俗成的电视剧创作环境中,当然就出现了电视剧《龙珠传奇》里,一生反清、至死不休的民族英雄、大明晋王李定国,也被剧方强行剃发留辫的咄咄怪事。

更不用说,这本身就是一部让明朝永历帝公主,去爱上满清康熙帝,将家国情仇变成男女情爱背景的奇葩电视剧了。

至于妄图挑战这一铁律、非要去“用现代知识匡扶大清江山”的个别写手,无不在广大网文读者的愤怒声讨与唾骂下,碰得头破血流,被读者们永久性拉入黑名单,钱途与前途尽毁!

——这就是人心所向,这就是大势所趋!

至于那些依旧秉承陈腐落后观念、非要抗拒华夏民族复兴崛起大势的那些“历史顾问”们,

那些拒绝改悔,依旧视公众民族感情为愚氓的"专家学者"们,就送他们一句话:

苟利国者,虽草民亦国士。徒善言者,虽大儒亦祸胎!——耗子尾汁!

标签: 宋应星

更多文章

  • 写下《天工开物》的宋应星,却被安上了辫子头,这不是贻笑大方?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宋应星

    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位人物,他的科学成就在当时无人能及,农业、天文、地理、声学等等无所不知,无所不通,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可以说他的出现让中国科技前进了一大步。而他就是写下那部著名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在那个充斥怪力乱神的时代,他率先提出了类似“相信科学”的主

  • 写下《天工开物》的宋应星,却被安上了辫子头,岂不是贻笑大方?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宋应星

    引言在中国历史上,你很少能见到像宋应星这样的人物。他是科学家,所研究涉猎的范围涵盖了农学、天文学、声学甚至于对于工艺制造他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他的著作《天工开物》更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他本人也成为了李约瑟口中“狄德罗”一样的百科全书式人物。他还是思想家、哲学家,在中国古代迷信盛行

  • 杨溥:传奇“三杨”之一,被朱棣关入诏狱10年,辅佐大明三代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娱美人娱记凌云标签:杨溥

    明朝内阁制度起源于明成祖朱棣时期,由于其皇位是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来的,因此朱棣对皇权的重视程度高于明代任何一位皇帝,再加上朱棣喜欢御驾亲征,朝中无人监政可不行,于是朱棣更加注重在朝中培养亲信,这也就形成了早期的内阁。此后内阁逐渐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机构,而明朝早期内阁成员中,最突出的人物当属仁宗、宣宗

  • 杨溥十岁能应对救父,成年后又辅佐三朝,为何晚年却独木难支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杨溥

    杨溥,是明朝初年政治家,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他十岁时就能以应对的方式救助父亲;成年后又与另外“二杨”共同辅佐了明仁宗、宣宗、英宗三位皇帝,但是到了晚年,他却独木难支,没能挽救明朝的颓势。下面就来分享杨溥的故事,并探讨一下他晚年独木难支的原因。一、从小聪明好学,机智应对救父明朝洪武五

  • 大明王朝“三杨内阁”中的最后一位——杨溥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杨溥

    今天,将要登场的大明第六位内阁首辅,名叫杨溥,也就是“三杨”中的最后一位。正是在他和杨荣、杨士奇的合力辅佐下,开启了明朝的“仁宣之治”,打造出了有明一朝最鼎盛的时期。据《明史》记载:明称贤相,必首三杨。杨溥(1372年——1446年),字弘济,湖北石首人。他与杨荣的交集非常多,两人是建文帝初期的同年

  • 太子朱高炽犯错,恩师杨溥被关押,谁料却因祸得福

    历史人物编辑:小宇和他的边牧标签:杨溥

    永乐十二年,因太子朱高炽犯错,其老师杨溥受牵连,被朱棣押入大牢。谁料,这一关,反而让他因祸得福,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杨溥,湖北石首人,从小天赋异禀,勤奋好学。28岁时被授为翰林编修(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永乐初年,因才学显著,被提拔为太子洗马(老师),成为太子朱高炽的属官。谁料,这一官职差点要了他的命

  • 5代老臣李东阳:皇帝都躲着走,一个徒手击溃宦官刘瑾集团的狠人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李东阳

    历经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五朝的明朝首辅大学士李东阳,在阁18年,从政50余载。身处政治漩涡中的他,曾在刘瑾一手遮天的黑暗朝堂之中幸存下来,并蛰伏数年最后徒手粉碎了刘瑾为首的宦官集团。君子如水,巧用机智的他是如何扳倒以刘瑾为首祸乱朝政的宦官集团呢?一、山雨欲来、独善其身古代给皇帝进谏的方式大抵

  • 李东阳贵为首辅,却没有丝毫架子,即使被人当面讥讽也不在意

    历史人物编辑:梁娜标签:李东阳

    在古代,那些朝廷重臣的架子是很大的,许多人出行都是前呼后拥的,让人见了心生畏惧。但是李东阳却是一个例外,他虽然是首辅,按理说是朝廷里最大的官,但是却没有丝毫架子,反倒是很平易近人。而且他的脾气也很好,曾经有人当面讥讽他,他却毫不在意,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胸襟。别看李东阳看起来很平凡,其实他的经历是很显

  • 正德首辅李东阳退休后的岁月:充满了矛盾和伤感

    历史人物编辑:刘玉奎标签:李东阳

    “老夫本色是诗人,入仕做官真是误入歧途!”大明正德年间的内阁首辅李东阳在人生最后的时刻给了自己这么一个评价。这位弘治八年直文渊阁的两朝重臣骨子里还是认为自己是一个诗人。正德元年内阁三辅臣谢迁,刘健和李东阳请求致仕,结果正德皇帝,最后只同意内阁首辅和次辅辞职,留下了李东阳,李东阳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正德朝

  • 李东阳狂草书法冠绝有明一代

    历史人物编辑:小时悟史标签:李东阳

    提起明朝草书,大家首先想到的董其昌、王铎、徐渭、刘钰甚至祝枝山,还有很多人说祝枝山的草书是明朝第一。这是不对的,祝枝山的草书江湖气太重,浮躁。缺乏张旭、怀素、黄庭坚那样的沉雄和笔笔见功底。和唐宋名家的草书比,祝枝山的草书没有内涵没有古意,有些不堪入目。属于半江湖瞎写。明朝徐渭的草书虽然疯乱,但是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