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连明神宗都十分害怕的太监冯保,因为什么事遭到了皇上的忌恨?

连明神宗都十分害怕的太监冯保,因为什么事遭到了皇上的忌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甲午敲钟人 访问量:2735 更新时间:2023/12/6 13:09:12

在古代的封建朝,皇帝是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是整个国家的统治者,皇帝作为天子,拥有整个国家当中数一数二的权利,是任何人都十分畏惧的。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由于皇帝年幼,不懂政事,这些皇帝同样有着自己害怕的人,在明代的时候,明神宗朱翊钧在10岁的时候就继承了皇位,他一共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朱翊钧刚刚即位的时候,由于他年纪太小,国家的朝政都由内阁首辅张居正来主持。

年幼的皇帝不懂朝政,自然手中的权力也就少了很多,可能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的是当时年幼的明神宗不仅对朝中的大臣十分尊重,而且还十分畏惧后宫当中的一个宦官,名叫冯保

冯保在嘉靖年间就已经入宫当太监了,在隆庆初年,他就总揽东厂的一切事务,而且还管理御马监。在朱翊钧的父亲朱载垕驾崩的时候,还特意将他任命为顾命大臣,足以可见当时冯保在宫中的地位十分高。

朱翊钧的母亲和冯保都十分喜欢书法,朱翊钧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冯保要求每天练字,因此明神宗从小的字迹就十分工整,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冯保对皇帝的影响。

除了对皇帝进行一些文化上的教育之外,冯保还十分关注皇帝的成长,明神宗将太监冯保称为“大伴”和“伴伴”,在小皇帝和一些小太监玩耍的时候,只要是看见冯保过去了,小皇帝都会立刻正襟危坐起来,告诉身边的人大伴来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明神宗对于太监冯保还是十分尊敬和畏惧的。虽然明朝的太监干政乱政的十分多,但是太监冯保却是为数不多的一位贤宦,在万历初年的时候,正是由于他和张居正的配合,张居正的新政才能够得以实现。

冯保是张居正十分重要的一位政治伙伴,张居正和冯保一起,在万历初年为国家的新政推行做出了十分重要的努力,也正是由于在他们的努力下,明朝在万历初年的时候,国家才能够得以平稳有效的运行。

但是由于太监冯保为人太过刚直,有时候常常会冒犯了明神宗。比如在皇帝年幼的时候,张居正常常会将内阁产的一些白莲花和双白燕弄来给皇帝把玩,冯保就派人对张居正说过,皇帝现在还年幼,应该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学习上,而不应该给他这些奇怪的东西让他贪玩。

冯保的这些举动的确称得上是一代贤臣,但是明神宗在知道了这些事情之后,虽然仍十分的畏惧他,但也对他产生了一些忌恨心理。但是这些都是小事情,真正让明神宗产生了除掉冯保的念头的,是在明神宗18岁时候的一件事情。

在神宗18岁的时候,有一次在醉酒之后,他曾经调戏过宫中的宫女,目睹了这一现象的冯保之后向太后告状,太后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也是十分气愤,她对明神宗进行了狠狠的责罚,在盛怒之下,明神宗险些丢掉了帝位。

后来明神宗还在太后的要求下还发布了罪己诏,并且在慈宁宫跪了六个小时之多,在经过了这一件事情之后,明神宗便产生了除掉太监冯保的念头。在明神宗20岁的时候,他逐渐在朝中确立了自己地位,就开始实行了对冯保的惩治。

恰逢当时的江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弹劾冯保,给他列出了12条罪状,此时的明神宗已经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并且冯保在朝中失去了太后这一个倚靠,于是后来明神宗就将冯保的家产全部抄没,将他发配到了南京的孝陵种菜,最终冯保在南京因病而死,一代贤臣,因为仗义执言得到皇帝的忌恨,实在是让人感慨万千。

标签: 冯保

更多文章

  • 成都淫父李文忠,她9岁那年就成了父亲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迟来的爱爱不完标签:李文忠

    她9岁的时候,就成了父亲的“老婆”,经常和女儿亲热,持续了8年时间,这个男人名字叫李文忠,这个名字是父亲给他起的,也是父母的希望,可是李文忠是一个人渣,这是让父母万万没想到的事情。李文忠1956年,出生在成都市成华区的一个山村,他学习不好,却没有上进心,小学没毕业就不愿上学了,经常混吃等伤,结婚后他

  • 朱元璋为什么重用外甥李文忠,却将侄子朱文正囚禁至死

    历史人物编辑:南海风云谈标签:李文忠

    引言:中国数千年历史中,大部分的皇帝都出身显赫,家学渊源。但是朱元璋却是一个例外,从一名处于社会底层的穷小子,发展到一个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激励了许多人不断砥砺前行。朱元璋的童年饱尝社会的艰辛,在他年幼的时候,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差不多都离开了人世。与其他家庭完整的孩子相比,朱元璋十分

  • 《烈火军校》之李文忠:从人人讨厌的李怂怂变成大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李伟爱猫咪标签:李文忠

    《烈火军校》中的李文忠竟然大结局洗白了,真是小编没有想到的,更厉害的是还有点心疼这个坏坏的男孩子!从开始上场李文忠就欺负黄松,各种搞破坏,经常欺负谢襄,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经常装有钱,小编实在不喜欢,一次还故意把水关掉,逼的谢襄不得不去公共浴室,不过阴差阳错增加了谢襄和顾燕帧的感情,而他有所改变还是

  • 病人死了,医生全家被杀:大明功臣李文忠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写乎标签:李文忠

    作者:小螃蟹看过古代影视剧和小说的人都清楚,其中死亡率最高的职业,最心惊胆战的职业就是太医。毕竟太医所面对的病人,职业都压上一头,每一个人不是人中龙凤,就是皇亲国戚,最差也是王公贵族。如果在圈进后宫的争斗,更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脑袋搬家。影视剧和小说毕竟有一定的戏剧性,可是在历史上,确实有一个病人死了,

  • 一个月前他孤身一人,一个月后他平定宁王十万叛军,他叫王守仁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王守仁

    明朝中期,武宗在位时,朝政混乱,民兵四起,远在南昌的宁王,为报先祖之仇,毅然造反,造反前他曾洋洋大论,并且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这是战争开始前的最后一幕。宁王朱宸濠在府中宴请江西巡抚孙隧和王守仁,开始了他的表演,第一句就令人惊叹不已,他说“皇上总是四处游玩,国事也不管,国家怎么可以这样下去”孙隧和王

  • 一次简单谈话,却令王守仁放弃最初信仰,独自开辟自己一番新天地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王守仁

    时间:1502年(明弘治十五年)坐标地点:九华山一座寺院主角:阳明先生王守仁、寺内高僧一直以来,王守仁都在追寻成圣之道,可却始终摸不到法门,陷入了无尽苦恼之中。偶然一次和朋友间,朋友向他推荐了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存天理、去人欲”的方法,王守仁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近乎疯狂地“格物”,静坐在自家院

  • 王守仁为一代忠臣,为何嘉靖帝不喜欢他,甚至有些厌恶他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他的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我想不需要笔者过多的吹嘘,相信只要提到王阳明,你总会多多少少听过他的名字或事迹。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明武宗朱厚照决定御驾亲征。可是军队走到涿州的时候,就传来消息,说宁王叛乱已被王守仁平定

  • 王守仁被庭杖隐含政治阴谋,父亲与他共同进退,成就千古佳话

    历史人物编辑:张秀权标签:王守仁

    王守仁是公认的明朝第一人,他头上的名号既多又很夺目:文学家、书法家、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甚至还有响彻世间的圣人名头。他一生功业彪炳,军事上平定赣南、广西两处匪患,还曾经白手起家,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剿灭。他所发展的心学一派,在中国的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影响深远。然而,圣人不

  • 明代奇人王守仁,前半生让父亲焦躁不已,后半生却让父亲无比自豪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王守仁

    他生于富庶之家,祖父曾做到四品,父亲是成化十七年的科举状元。他自小聪明,但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喜欢静坐读书,倒喜欢舞枪弄棍,而且还经常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十二岁时,他曾做过一首《蔽月山房》的诗,父亲从中得出一个结论:这孩子非同寻常,小小的书房容纳不下他。为了儿子能更好的成长,父亲决定,带他去开开

  • 太监刘瑾想要杀死王守仁,后来为什么没有得逞?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王守仁

    明朝有个很厉害的思想家,诗人,教育家,他的名字叫做王守仁。太子朱厚照在十五岁继位以后,被人们称为明武宗。这个年纪的孩子是比较叛逆的,小皇帝也是一个很叛逆的人,对于他来说吃喝玩乐是比处理国家政事要重要得多的。当时他非常宠信身边的八个太监,几乎对他们是有求必应,尤其是东厂提督刘瑾,这个人更是仗着皇帝的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