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守仁为一代忠臣,为何嘉靖帝不喜欢他,甚至有些厌恶他

王守仁为一代忠臣,为何嘉靖帝不喜欢他,甚至有些厌恶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朱朋 访问量:2964 更新时间:2024/1/25 14:05:51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他的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我想不需要笔者过多的吹嘘,相信只要提到王阳明,你总会多多少少听过他的名字或事迹。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明武宗朱厚照决定御驾亲征。可是军队走到涿州的时候,就传来消息,说宁王叛乱已被王守仁平定。此时距离宁王叛乱,仅仅过去43天。

然而宁王之乱结束后,王守仁就遭到奸佞的陷害,还好保住了性命,不过之后再没有受到明武宗重用。正德十六年,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即位,是为明世宗,改年号为嘉靖。

这时候就有人站出来举荐王守仁,而朱厚熜也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于是就决定将王守仁召回京,准备重用他。

可是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对王守仁并不看好,因为王守仁是王琼所重用的人,而这个王琼,正是杨廷和的政敌。有杨廷和在,加上恰好这时王守仁的父亲去世,他便请假回乡守制。就这样,直到嘉靖三年,他才正式与嘉靖帝见面。

但这个时候,嘉靖帝对王守仁的态度显然变了。不少朝臣都请求,让王守仁进入内阁辅政,可是嘉靖帝都置之不理。之后广西发生动乱,在大学士张璁的推荐下,嘉靖帝才让王守仁总督两广军务。可是平定动乱之后,嘉靖帝并没有特意表彰王守仁,只是让他兼任巡抚。

嘉靖七年,王守仁病逝,嘉靖帝知道消息后,竟然令“廷议”王守仁的功过。最终的结果就是功没有,全都是在数王守仁的罪过。由此可见,王守仁虽为一代忠臣,可是嘉靖帝并不喜欢他,甚至有些厌恶他,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嘉靖帝受人影响

之前嘉靖帝想要召回王守仁时,杨廷和就诸多阻拦,后来杨廷和罢官,费宏、杨一清继任内阁首辅,可是他们对王守仁的态度,仍然是“不用”。费宏针对他的原因,也是因为王琼。

而杨一清本来与王家交好,王守仁父亲去世时,墓志铭就是杨一清写的。可是当初在“大礼议”时,杨一清遭到赞礼派的攻击,可是王守仁却与许多赞礼派的人交好。如此一来,这两位内阁首辅都不会举荐王守仁。

内阁首辅在朝中地位举足轻重,所以他们的态度,对嘉靖帝不可能不产生影响。加上嘉靖帝只是听说过王守仁,并不了解他真实为人,久而久之,他对王守仁的印象就变坏了。

二、王守仁得罪嘉靖帝

王守仁是一代忠臣,他又怎么会得罪皇帝呢?

众所周知,嘉靖帝一即位,就来个“大礼议”事件。在这件事中,嘉靖帝基本确定了他的拥护者。当时王守仁与赞礼派很多人有交情,但是反对派也有他不少弟子,因此这件事,王守仁始终保持中立态度。

正是因为这种态度,引发嘉靖帝不满。毕竟他在两边都有朋友,只要他为赞礼派说句话,“大礼议”就不用持续三年的时间。可是王守仁一直不表态,嘉靖帝便疑心他是反对派,只是为了明哲保身不敢说话罢了。

三、嘉靖帝认为王守仁“伪”

王守仁在宁王之乱后遭到陷害,头上多了“私通宁王”、“逆党”、“冒滥军功”等等罪名,一直没能平反。当他在广西平乱立功后,杨一清还趁机进谗言,说王守仁向来喜欢夸诈,嘉靖帝便对其人品产生质疑。

出了这些事,王守仁的声誉受到一定影响,嘉靖帝甚至认为,王阳明心学是伪学。加上他不在大礼议中表态,又有费宏、杨一清等人在旁边吹风,嘉靖帝对王守仁便愈发不喜欢。

王守仁去世后,嘉靖帝不但没有论其功绩,反而降旨怪罪,说王阳明“学术不端、聚众惑乱。”于是停了王守仁的爵位,并将阳明心学定为禁学。由此可见,嘉靖帝不仅不喜欢王守仁,甚至有些厌恶他。

(参考文献《明史》)

标签: 王守仁

更多文章

  • 王守仁被庭杖隐含政治阴谋,父亲与他共同进退,成就千古佳话

    历史人物编辑:张秀权标签:王守仁

    王守仁是公认的明朝第一人,他头上的名号既多又很夺目:文学家、书法家、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甚至还有响彻世间的圣人名头。他一生功业彪炳,军事上平定赣南、广西两处匪患,还曾经白手起家,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剿灭。他所发展的心学一派,在中国的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影响深远。然而,圣人不

  • 明代奇人王守仁,前半生让父亲焦躁不已,后半生却让父亲无比自豪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王守仁

    他生于富庶之家,祖父曾做到四品,父亲是成化十七年的科举状元。他自小聪明,但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喜欢静坐读书,倒喜欢舞枪弄棍,而且还经常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十二岁时,他曾做过一首《蔽月山房》的诗,父亲从中得出一个结论:这孩子非同寻常,小小的书房容纳不下他。为了儿子能更好的成长,父亲决定,带他去开开

  • 太监刘瑾想要杀死王守仁,后来为什么没有得逞?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王守仁

    明朝有个很厉害的思想家,诗人,教育家,他的名字叫做王守仁。太子朱厚照在十五岁继位以后,被人们称为明武宗。这个年纪的孩子是比较叛逆的,小皇帝也是一个很叛逆的人,对于他来说吃喝玩乐是比处理国家政事要重要得多的。当时他非常宠信身边的八个太监,几乎对他们是有求必应,尤其是东厂提督刘瑾,这个人更是仗着皇帝的宠

  • 名留青史的好官王守仁,看他做官以前的奇葩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王守仁

    小编今天要说的一位历史人物就是明朝的王守仁,他出身于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在当时也是朝廷的一个大官。而据说他的母亲怀上他的时候曾梦见一个神仙给她送来一个孩子,他的祖父也因此给他取名叫云。一般古代稍微有才华,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名人,通常就有不同常人的说法。比如说他的母亲怀了他十个月才生下他,还

  • 明朝支援王京的这场战役存疑?李如松突破埋伏,三国记录均不相同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李如松

    碧蹄馆战役,在中日朝三国历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局很简单,李如松突围成功,日本和明朝两败俱伤,最终谁也不敢轻敌冒进。但是对于这次战役的整个过程,明朝、朝鲜和日本三国都有不同的记载。你们始终相信史书的真实性吗?至少我认为,史书是那个年代,规避龌龊行径、耻辱形象,最好的遮羞布。为什么同一场战役,在

  • 一代文豪握手一代名将:从金瓶梅里的铁岭卫,想到徐渭李如松交往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李如松

    诗解金瓶梅30回7、从铁岭卫,想到徐渭李如松的交往除貂皮外,《金瓶梅》中反复提到了“铁岭卫”和“清河左右卫”。词话本第三十回,特意提到,来保担任铁岭卫校尉。铁岭原为"铁岭卫"的简称,如同天津原为天津卫、沈阳原为沈阳卫一样,原来都是明朝军事组织的名称。明朝的军事建制比较特殊, 它没有采用前朝如《水浒传

  • 他是绍兴最杰出师爷,还是疑似金瓶梅作者,却教出一代名将李如松

    历史人物编辑:笑读古今书标签:李如松

    大明王朝享国276年,近三百年间有三人被公认为大明最有才华的三大才子,分别是解缙、杨慎、徐渭。说起大明的才子,可能大伙对唐伯虎、祝枝山等江南四大才子更为熟悉,可惜所谓的江南四大才子大多是野史趣闻,正史公认的三大才子就这三位。三大才子名头不响,但作品却举世震惊,解缙主持修订《永乐大典》,杨慎著有传世名

  • 武将实力大比拼:壬辰倭乱中,李如松和李舜臣谁能力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孤舟独钓夜相思标签:李如松

    现在很多人喜欢拿关公和秦琼做对比,比如硬要评价历史上十大名将等等。平心而论,这种跨越时空的选择,往往是非常不客观的。但是,如果是在同一个时代,同一场战争中,对比起来又会怎样呢?比如日军侵略临津时,明军统帅李如松,还是朝鲜海军将领李舜臣,谁更厉害?首先,这个问题不好比较,因为一个是陆军总司令,一个是海

  • 这一战,让日本消停了300年!大明抗日名将李如松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达人不凡标签:李如松

    将门虎子李如松说起抗倭英雄,真正的第一人不是戚继光,也不是俞大猷,而是明朝大将李如松,李如松将门之后,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少年跟随父亲在军营,熟悉军师指挥,武艺高强,胆大勇猛,屡立战功不断升迁。李如松剧照明军跨过鸭绿江,抗日援朝打响万历20年(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集结了20万倭军及战舰百艘从朝鲜

  • 李如松的后裔流落韩国,曾经万人敬仰,如今变成多余

    历史人物编辑:晚星文史斋标签:李如松

    核心提示:不足两月,掠地千里,横扫半岛,取得了平壤大捷1592年4月,丰臣秀吉侵略朝鲜,6月,朝鲜全国仅剩平安道以北尚未沦陷,朝鲜宣祖出逃,并派出十几批使臣向宗主明朝告急,希望明朝尽快出兵。12月,李如松率领四万六千明军,兵分三路,开赴朝鲜,不足两月,掠地千里,横扫半岛,取得了平壤大捷,以其抗倭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