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谁也救不了皮岛,毛文龙、袁崇焕相继被杀后,孙承宗也失去了希望

谁也救不了皮岛,毛文龙、袁崇焕相继被杀后,孙承宗也失去了希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彩虹文史 访问量:901 更新时间:2023/12/7 22:53:37

谁也想不到,一个毛文龙的死,居然给大明王朝带来了如此重大的损失。作为盘踞在辽南的重要势力,东江军的存在,一直都是满清不敢全军扑向山海关的主要原因。因为辽南地区就在满清大军的大后方,这样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可遇不可求。这就要追述到多年以前,这片地盘还是满清将领的地盘,那个时候的毛文龙就发现了此处的战略地位。他在从朝鲜回国的途中,索性就斩杀了这里的守将,夺取了这片地盘。

从这个时候开始,满清的噩梦便开始了。东江军逐渐形成规模,毛文龙不仅重用自己带来的人马,而且还大量从地方上招兵买马,为此他向朝廷申请了一大笔款项。当时的天皇帝知道这件事以后,非常高兴,认为毛文龙是个人才,索性给他提拔了上来,让他在那个地方有底气地干事业。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毛文龙这个人的性格里是有放荡不羁的东西在里面的,所以他索性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大量募兵,虚报数量。自己只招募了两三万人马,却跟朝廷说是二十万。如此巨大的贪污,天启皇帝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对毛文龙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也不是只贪污,他确确实实在这里做了很多事情。比如说他手下有一多半的人马都是当地人,这就是一件非常有作为的事情,让当地人跟当地人自己打。其次他不断派人到辽东去,煽动当地人造反,搞得满清内部一片混乱。这才是努尔哈赤没办法全身心地进攻大明的主要原因。当努尔哈赤来对付毛文龙的时候,他又会受到两面夹击的风险,更加得不偿失。

这个困扰在袁崇焕上台以后,基本上就被解决了,因为袁崇焕上任没多久,便亲自来了皮岛一趟,来了就来了吧,大家都是一品大员,难道毛文龙在自己的地盘上还能怕了你?他果真是要怕了,因为袁崇焕带来了崇祯皇帝的圣旨,他用尚方宝剑赐死了毛文龙。其实圣旨是假的,不过尚方宝剑是真的。崇祯知道以后,心里咯噔一声,说不出的滋味。没多久的时间,袁崇焕就被处死了。但是皮岛上毕竟还有几万的东江军,他们的未来该找谁负责呢?最初袁崇焕是想要接管这片地盘的,为此他还想着法地讨好当地的军士,给他们多发了不少军饷。可是效果并不明显,毛文龙的死显然给他们太大的震慑了。

后来袁崇焕被杀了以后,整个皮岛都乱成了一锅粥。崇祯皇帝压根就没有想到现在的皮岛必须要有人来维持才行。五个月的时间,一两银子都没有送到皮岛,这几万人马几乎成了没有头狼的狼群,只能等着被人宰割。无奈之下,崇祯皇帝只好请孙承宗再次出山,希望他能够想出什么办法来管理皮岛。孙承宗上台以后,也是想要重振雄风,压根不想管皮岛这边的破事儿,他只关心自己的关宁锦防线。再次修筑这么一条防线才是当今最重要的事情,所以皮岛的军士基本上都溃散了。这对满清来说是天大的喜事,对崇祯来说,那就是干了一件十足的蠢事。

标签: 孙承宗

更多文章

  • 孙承宗督师辽东为何最终无功而返?本来大明可以不亡,真相太可惜

    历史人物编辑:猫史天下标签:孙承宗

    撰文|赵能静孙承宗的悲凉或许源自于那个时代的痼疾与局限。万历三十二年,孙承宗以出色的才华高中进士,此后先后任职翰林院和充日讲官,礼部右侍郎等职务。由于操守极好,因此在其身后依旧被概括为“公为史官,不造请权要,不征逐游宴,厚自贵重。”既是赞美又是由衷钦佩,然而从某种意义来讲,这样的操守恰恰为他日后出任

  • 明末邱禾嘉延误战机,导致吴襄战败,孙承宗修筑旧城却成了背锅侠

    历史人物编辑:刘纪亮标签:孙承宗

    这是一件非常无奈的事情,当时的战况是比较凶险的。邱禾嘉作为辽东二把手,当然是责无旁贷。在崇祯的命令中,所有人都听出了他的想法,这一战必须要打赢,否则谁都不要回来。当时的宁锦这一带的防线已经消失了,几座城池基本都被毁掉了,这对崇祯来说是一件非常心酸的事情,要想守住这一带,必须要重建城池。刚刚重新上任的

  • 战略上能匹敌清军的唯一高手:他是孙承宗弟子,袁崇焕师兄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孙承宗

    在清人修的《明史》中,袁崇焕获得的官方评价非常高:“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明史·袁崇焕传》)当然,袁崇焕对自己的评价更高,他曾经向崇祯皇帝许诺,“计五年,全辽可复”的承诺,声称在五年时间,就能恢复辽东,彻底解决皇太极。

  • 戚继光、王阳明、张居正、孙承宗,谁能挽救走向末日的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孙承宗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于煤山自缢,标志着这个传承了276年的帝国在风雨飘摇中落下了帷幕!十七岁登基的崇祯,面临的是内忧外患、时局动荡。内部,腐朽庞大的文官集团内斗不断、把持朝政,外部,游牧民族虎视眈眈、农民军起义此起彼伏!尽管崇祯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意图复兴明室,却无力回

  • 崇祯皇帝性格犹豫不决,最终酿成了大祸,大将卢象升孙承宗战死

    历史人物编辑:郭飞龙标签:孙承宗

    我们看古代封建社会,皇帝作为至高无上的独裁者,自然成为诸多老百姓敬仰的对象。特别是在王朝末年,一个决定很有可能会动摇国本。明朝也是如此,末代皇帝崇祯虽然在位十七年勤勤恳恳,通宵达旦的处理朝政。但同时也暴露出他太多的缺点,最致命的就是性格犹豫不决。一般这样的人很难成大事,本来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首先要

  • 孙承宗:明朝最后的硬汉一门忠烈,子孙二十一人全部战死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孙承宗

    大明一朝,历经百年,虽然有过不少辉煌,但晚期的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也把黎民百姓带进了水深火热之中,自“遵永大捷”后,明朝面对清军再没有取得过一次像样的胜利。而“遵永大捷”的制造者,并不是英武盖世的武将,而是一位文臣出身,他就是被称为明末最强帝师,大明最后荣光的——孙承宗。外财不富苦穷人孙承宗自幼家境贫

  • 孙承宗:只要我孙氏还有一人在,就必灭清

    历史人物编辑:曹娜说历史标签:孙承宗

    "这个为大明奋斗半生的人走了。他为大明留下的,不仅是固若金汤的关宁防线,不仅是支撑辽东战局的袁崇焕,也不仅是几本汇聚心血的兵法。他为大明留下的是一种精神。大明王朝自朱元璋创立之后,几代帝皇励精图治,国力日渐强盛,四方来朝,堪称第一帝国。但是随着明朝内部权力斗争的风起云涌,外部又有少数民族虎视眈眈,自

  • 明熹宗老师孙承宗,被崇祯誉为明朝诸葛亮,他为什么不能拯救大明

    历史人物编辑:冰点历史V标签:孙承宗

    导言朱由检:汉则孔明,唐则裴度。旧辅孙承宗前劳难泯,死义更烈。崇祯皇帝觉得文臣祸国殃民,素来看不起文官,唯有对一人刮目相看,并称作:“汉则孔明,唐则裴度”,也就是视其为大明朝的柱石。究竟是谁呢?能让这位自以为是的末代皇帝这样高看!他便是明朝末年东阁大学士孙承宗,明朝末年优秀的国防谋略家,并且还是以前

  • 孙承宗徒有虚名?明史专家:确实如此,此人是拖垮大明的罪魁祸首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孙承宗

    纵观明朝末年这段历史,绕不开一个个所谓的国之栋梁们,孙承宗就是其中一个很特别的人物,因为他经略的关宁锦防线实在是太出名了。先说个结论,“孙承宗是一个被后人过誉的人物。”在明朝末年,关宁防线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沿线还修筑了无数个堡垒作为联动。孙承宗认为,设计这样的防线,就能通过层层递

  • 韦小宝和陈近南的感情由相互利用,直到最后才是“父子情深”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陈近南

    陈近南最初一见面就收韦小宝为徒,还让他当青木堂香主,不过是权宜之计,更多的是加以利用,让韦小宝当卧底罢了,至于韦小宝的生死,陈近南真的未必放在心上,说白了就的一个死间,在此之前,陈近南已经把韦小宝的底底细打听的一清二楚,一个妓女的孩子在陈近南的眼里实在是不值一提,但随着韦小宝的地位的不断的提高,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