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标的好兄弟沐英的后人一一第11世黔国公为何被母亲用毒酒毒死呢

朱标的好兄弟沐英的后人一一第11世黔国公为何被母亲用毒酒毒死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三说史 访问量:2622 更新时间:2024/1/16 12:15:38

在上世纪70年代,在南京将军山沐氏墓葬群,发现了沐元之墓。

沐启元之墓出土了200多件的珍贵文物,最珍贵的是,一个渔翁嬉荷琥珀杯,一条镶嵌了大量宝石的玉带和一块黔宁遗训金牌。

(金牌)

金牌上书30个字,

凡我子孙,务要忠心报国,事上必勤慎小心,处同僚谦和为本,特谕,慎之戒之。

据说这是沐英留给后人的家训。通过这个金牌家训,我们可以看出,一是沐英对朝廷的忠心耿耿,希望自己的子孙勤奋,谨慎,与人为善,与同事和平相处。沐英如此,他希望自己的子孙也是如此,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传承下去。二是沐英家势显赫,沐英把家训刻在直径13厘米长的金牌上,其可见一斑。

《滇南野史》记载沐启元是明朝开国功臣沐英的后人,那么沐英是何许人呢?

沐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沐英的年龄和太子朱标相差不大,而且两人是铁哥们,关系特别好。朱元璋看在眼里,喜在眉梢,觉得儿子以后有了这个左膀右臂,对他以后肯定有好处,并把沐英封为黔国公。

(沐英)

可惜的是朱标30多岁英年早逝,沐英对好兄弟的去世非常伤心,不久也跟着去了。

朱元璋感叹于沐英的忠诚,把沐英葬在了南京将军山,并且允许他的后人世世代代都葬在那里,后来此处就有了沐氏家族的墓葬群。

在沐英在世时,给子女留下了这三十字沐在家训,让后人谨记,要效忠朝廷。

(沐英)

但有时候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尤其是家庭显赫人家的子女,成长的条件好,慢慢就变得骄纵起来。

特别是到了沐启元这一代,沐氏家族第11世黔国公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此时已是崇祯元年,国家衰败,沐氏家族也慢慢褪去了光环,再加沐启元本身的原因,与当地地方官员的关系并不好。

此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关乎沐氏家族的大事。起因是沐启元的部下犯了错,被巡抚给抓了。沐启元觉得打狗还要看主人呢,要求巡抚放人。但是有错在先,有法律在那儿,巡抚坚持不放人。于是就僵在那里,沐启元暴脾气上来了,直接拉了一门大炮,放到了衙门府门口,扬言不放人,就放炮。

(沐英)

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眼看要酿成大祸。沐启元的母亲宋太夫人,一看儿子这已经是犯了谋逆之罪了。虽然还没有放炮,但是其行为已经构成谋反罪,是会被株连九族的。没有办法,宋太夫人只有大义灭亲,送了儿子一杯毒酒,送儿子去了黄泉。

母亲毒死儿子,听起来非常的不可思议,但是,她是为了整个家族考虑,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她的逆子做出了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呢。

《续云南通志稿》记载,宋太夫人对此事处理时说过这样的话,

“吾家累世忠贞,原无失德,岂因此子败祖宗臣节乎”。

宋太夫人如此处理这件事,免了家族的灭顶之灾,不得不说也是一个高招,但是她内心的苦,谁又知道呢?

同时宋太夫人还把先人留下的黔宁王遗训金牌一起放在了儿子沐启元的墓葬里,其目的就是让儿子谨记家训,即使做了鬼,也不要造反,要忠于朝廷。

正因为有史料记载,也有金牌作证,所以专家非常肯定,这就是沐英的后人沐启元的墓葬,而且专家也明白了沐启元就是因为自作孽,而被他的母亲用毒酒而毒死的。

标签: 沐英

更多文章

  • 朱沐英父子血洒鸣凤山,阴损小将韩宝靠月牙弓削首飞镰肆虐两军阵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沐英

    朱元璋坐殿南京,带领三十六路御总兵,战苏州取九江平定南七省稳定中原大势,之后又以摧枯拉朽之势北上开封会斗四宝大将脱金龙、鏖战黄河岸大破金龙绞尾阵、追击天荡山援救常遇春、决战沙雁岭火龙沟大败火龙祖张天杰成功逼死了元顺帝,从此天下一统,大明帝国安枕无忧。但是好景不长,老年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残害了许多开

  • 沐英:受恩10年,忠君15代,朱元璋只用一招,养出了明朝最强藩镇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沐英

    常宁公主,下嫁沐昕,西平侯(沐)英子。沐英,字文英,定远人。少孤,从母避兵,母又死。太祖与孝慈皇后怜之,抚为子,从朱姓。文忠走乱军中,几不能存。至是,闻太祖驻兵滁阳,皆来归……与沐英皆赐姓朱。英年少明敏,剖决无滞。后数称其才,帝亦器重之。年十八,授帐前都尉,守镇江。友德欲渡江,英曰:“我兵罢,惧为所

  • 会做官的人,城府多深?看张居正智擒沐英七世孙的故事,醍醐灌顶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沐英

    会做领导的人,城府有多深?老板问你:“我想开了老沐,但他手下人太多,我有点投鼠忌器,怕激起变化,你有什么好办法?”老板提出问题,你如果说没办法,那老板还要你干啥,还想不想干了?面对这样棘手的难题,只要你有足够的智慧,就可以轻松解决。比如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就曾用智慧轻松解决了类似的难题。早在洪武十四

  • 沐英后代犯法,万历皇帝不敢抓,张居正却提拔其子,让其轻松伏法

    历史人物编辑:国栋说历史标签:沐英

    引言冯梦龙说:“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这句话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也就是说:“真正的智慧并没有定式,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能够适合当时局势的智慧就是高明的。”这一观点,毋庸置疑是正确的。但也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去运用智慧呢?冯梦龙接着说道:“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

  • 南京盗墓状元,盗完沐英墓之后,出手一件绝世国宝,没想到却被抓

    历史人物编辑:刘玲爱历史标签:沐英

    南京盗墓状元,盗完沐英墓之后,出手一件绝世国宝,没想到却被抓文|史哥哥随着盗墓题材的影视剧大量播出,人们对于盗墓话题也越来越感兴趣!摸金校尉在古代的特指曹操为盗墓职位设定的军衔,后来慢慢特指盗墓者,而想要当上摸金校尉,首先需要有一项基本的本领,那就是要擅长找墓室,同时到达墓室后,在先在墓室的东南角点

  • 清朝为什么不能让吴三桂像沐英一样,镇藩云南保持边关的稳定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沐英

    吴三桂之所以造反,与清朝对他的反复逼迫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清朝不削藩,满足吴三桂的要求的话,吴三桂肯定不会造反。也许吴三桂的后代会造反,但在吴三桂那一代不会。那么,吴三桂当时有什么要求呢?他的要求是希望自己像明朝的云南王沐英那样镇藩云南。只要他镇藩云南,他就能确保云南的安全,不给中央政权增添麻烦。吴三

  • 沐英后代妄图谋反,奸污兄嫂,张居正:给他儿子升官!果然擒获

    历史人物编辑:真相史料馆标签:沐英

    隆庆三年,明穆宗接到探子来报:黔国公沐朝弼派遣奸细刺探京城虚实,看样子没安好心。明穆宗一听很着急,现在大明朝边关不稳,北方安达可汗正在找麻烦,南边土司打来打去,贵州官员又说安国亨反叛,广西那边也不安生,现在连浓眉大眼的沐王府也要造反了,这岂不是末日来临?沐王府的老祖宗是朱元璋的义子沐英,这家伙本来是

  • 沐英是朱元璋收养的孩子,他的后代直到清朝,仍然在反清复明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沐英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史上是非常受欢迎的,作为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朱元璋能够建立明朝,无疑是让汉人从元朝的水深火热中走了出来。现如今看来,朱元璋的明朝更是历史上得国最正的朝代之一,朱元璋击败蒙古人夺得天下,并非靠的阴谋诡计,而是通过堂堂正正的战场对决,方式光明正大,成王败寇。其次汉族自古以来被

  • 为什么明朝的沐英家族会世代镇守云南,而且没有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沐英

    看过《鹿鼎记》的朋友都知道,这部剧里反清的一大势力之一就是沐王府,其实所谓王府的沐家封号并不是王,而是国公,只因为沐家在云南扎根两百余年。伴随着大明王朝的始终,俨然成为云南地方上的藩王,所以尊称为沐王。沐家以外姓为高爵实际主管一省军务两百多年,共计14世,这在中央集权加强的明朝是不能想象的。在大明建

  • 功勋卓著的沐英为什么能逃过朱元璋的死亡屠刀?

    历史人物编辑:周一影视自媒体标签:沐英

    沐英可以算是朱元璋的老乡,很小的时候跟随母亲逃兵乱,母亲死了,自己就成了孤儿,被朱元璋夫妇收为义子。“太祖与孝慈皇后怜之,抚为子,从朱姓”。从“怜”字看,八岁的沐英在朱元璋夫妇身边过的应该是不错的,不愁吃,不愁穿,有教育。沐英十二岁开始军旅生涯,应该是朱元璋亲兵,通信兵之类的。十八岁开始担任要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