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会做官的人,城府多深?看张居正智擒沐英七世孙的故事,醍醐灌顶

会做官的人,城府多深?看张居正智擒沐英七世孙的故事,醍醐灌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述 访问量:4823 更新时间:2024/1/17 10:33:06

会做领导的人,城府有多深?老板问你:“我想开了老沐,但他手下人太多,我有点投鼠忌器,怕激起变化,你有什么好办法?”老板提出问题,你如果说没办法,那老板还要你干啥,还想不想干了?面对这样棘手的难题,只要你有足够的智慧,就可以轻松解决。比如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就曾用智慧轻松解决了类似的难题。早在洪武十四年,朱元璋的养子沐英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就留在云南镇守,他把云南治理得井井有条,得到朱元璋的嘉许。沐英深谙伴君智慧,所以朱元璋杀戮了不少功臣义子,但对沐英十分信任,《智囊》中还记载了他释疑朱元璋的故事。沐英去世后,朱元璋就让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

嘉靖十五年,沐英的六世孙沐绍勋英年早逝。沐绍勋有两个儿子,长子沐朝辅,次子沐朝弼。沐绍勋去世后,爵位由长子沐朝辅继承。但沐朝辅只活了20岁,爵位就传给了四岁的儿子沐融。沐融年幼,由沐朝辅的弟弟沐朝弼代替侄子镇守云南。不料,嘉靖二十八年,年仅六岁的沐融突然暴病夭折。黔国公的爵位又由沐朝辅的次子沐巩继承。这时,沐朝弼不愿交权,与寡嫂、幼侄关系紧张。为缓和关系,沐绍勋之妻李氏请求皇帝送沐巩和其母陈氏去京师居住,但还没等沐巩动身,又暴病夭折了。沐朝辅的儿子都死了,黔国公的爵位只好由沐朝弼继承。沐朝弼承袭了黔国公的爵位后,骄横不法,败坏纲常,不仅对其母李氏不尊,还霸占哥哥的田宅,奸污寡嫂陈氏,藏匿罪人蒋旭,屡屡遣人到京师刺探朝廷情况。由此猜测,沐家男子一再早逝,应和沐朝弼有关。将相之家夺爵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沐朝弼不仅仅在自己窝里闹腾,他还藏匿罪人,和外番私通,到京师刺探情况,这就引起明穆宗的怀疑了,你沐朝弼想干啥,难不成要做第二个朱宸濠,谋逆造反不成?沐朝弼作恶多端,不仅引起朝廷的猜疑,巡抚、地方官也一再弹劾他屡屡犯法乱纪,不得不严惩。沐朝弼闹得动静太大了,朝廷不得不将其逮捕治罪,不然朝廷也显得太无能了。所以,明穆宗就召集群臣,商议应如何逮捕沐朝弼。问题一出,朝臣一阵唏嘘,大家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甚至有不少人提出,不能逮捕沐朝弼。因为沐家自沐英起,就世代镇守云南,手中有兵、有粮、有地盘,树大根深,在地方很有势力,当时沐朝弼单单府中的家丁就有近万人,如果他得知朝廷要逮捕他治罪,岂肯束手待擒。所以,大家都怕逮捕令一出,沐朝弼果真兵变造反了;为了防止沐朝弼真的造反,还有人建议先发大军防备,为此朝臣争执不下。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拿不出好办法。智囊:黔国公沐朝弼,犯法当逮。朝议皆难之,谓朝粥纲纪之卒且万人,不易逮,逮恐激诸夷变。

这时,城府颇深地首辅张居正发话了:“这事好办,只需提拔他的儿子沐昌祚就好了!”众人不懂是何意思,直到明穆宗按照张居正的计策,派使者到云南后才明白。使者颁旨:罢沐朝弼的爵位,由其子沐昌祚嗣位,兵事、政事之权全部移交沐昌祚,沐朝弼发一半的薪水,不得参与云南事务。随后,使者又发了一道旨意:皇上请沐朝弼到京师喝茶!你猜怎么着,沐府上下,所有的家丁、士卒都在看新领导沐昌祚的脸色,不敢动手。就这么着,大家眼睁睁地看着沐朝弼被押赴京师,论罪处死,但明穆宗看着他祖先沐英对大明有功的份上,改为禁锢在南京,直到去世。智囊:居正擢用其子,而驰单使缚之,卒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而锢之南京,人以为快。

这时,满朝文武都赞扬张居正的手段高明,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问题。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特意高赞道:“奖其先则内愧,而怨望之词塞,擢其子则心安,而巢穴之虑重。所以罢之锢之,唯吾所制。”张居正这城府、这手段很高明吧。历史相似,智慧相通,比如西汉皇帝为了削藩费尽心机,汉景帝还闹出一个“七国之乱”差点翻车。后来,主父偃给汉武帝献上一个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在这项政令下,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就可以轻松地削藩了。张居正、主父偃的手段,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智慧是相通的,是可以借鉴学习的。

标签: 沐英

更多文章

  • 沐英后代犯法,万历皇帝不敢抓,张居正却提拔其子,让其轻松伏法

    历史人物编辑:国栋说历史标签:沐英

    引言冯梦龙说:“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这句话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也就是说:“真正的智慧并没有定式,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能够适合当时局势的智慧就是高明的。”这一观点,毋庸置疑是正确的。但也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去运用智慧呢?冯梦龙接着说道:“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

  • 南京盗墓状元,盗完沐英墓之后,出手一件绝世国宝,没想到却被抓

    历史人物编辑:刘玲爱历史标签:沐英

    南京盗墓状元,盗完沐英墓之后,出手一件绝世国宝,没想到却被抓文|史哥哥随着盗墓题材的影视剧大量播出,人们对于盗墓话题也越来越感兴趣!摸金校尉在古代的特指曹操为盗墓职位设定的军衔,后来慢慢特指盗墓者,而想要当上摸金校尉,首先需要有一项基本的本领,那就是要擅长找墓室,同时到达墓室后,在先在墓室的东南角点

  • 清朝为什么不能让吴三桂像沐英一样,镇藩云南保持边关的稳定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沐英

    吴三桂之所以造反,与清朝对他的反复逼迫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清朝不削藩,满足吴三桂的要求的话,吴三桂肯定不会造反。也许吴三桂的后代会造反,但在吴三桂那一代不会。那么,吴三桂当时有什么要求呢?他的要求是希望自己像明朝的云南王沐英那样镇藩云南。只要他镇藩云南,他就能确保云南的安全,不给中央政权增添麻烦。吴三

  • 沐英后代妄图谋反,奸污兄嫂,张居正:给他儿子升官!果然擒获

    历史人物编辑:真相史料馆标签:沐英

    隆庆三年,明穆宗接到探子来报:黔国公沐朝弼派遣奸细刺探京城虚实,看样子没安好心。明穆宗一听很着急,现在大明朝边关不稳,北方安达可汗正在找麻烦,南边土司打来打去,贵州官员又说安国亨反叛,广西那边也不安生,现在连浓眉大眼的沐王府也要造反了,这岂不是末日来临?沐王府的老祖宗是朱元璋的义子沐英,这家伙本来是

  • 沐英是朱元璋收养的孩子,他的后代直到清朝,仍然在反清复明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沐英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史上是非常受欢迎的,作为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朱元璋能够建立明朝,无疑是让汉人从元朝的水深火热中走了出来。现如今看来,朱元璋的明朝更是历史上得国最正的朝代之一,朱元璋击败蒙古人夺得天下,并非靠的阴谋诡计,而是通过堂堂正正的战场对决,方式光明正大,成王败寇。其次汉族自古以来被

  • 为什么明朝的沐英家族会世代镇守云南,而且没有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沐英

    看过《鹿鼎记》的朋友都知道,这部剧里反清的一大势力之一就是沐王府,其实所谓王府的沐家封号并不是王,而是国公,只因为沐家在云南扎根两百余年。伴随着大明王朝的始终,俨然成为云南地方上的藩王,所以尊称为沐王。沐家以外姓为高爵实际主管一省军务两百多年,共计14世,这在中央集权加强的明朝是不能想象的。在大明建

  • 功勋卓著的沐英为什么能逃过朱元璋的死亡屠刀?

    历史人物编辑:周一影视自媒体标签:沐英

    沐英可以算是朱元璋的老乡,很小的时候跟随母亲逃兵乱,母亲死了,自己就成了孤儿,被朱元璋夫妇收为义子。“太祖与孝慈皇后怜之,抚为子,从朱姓”。从“怜”字看,八岁的沐英在朱元璋夫妇身边过的应该是不错的,不愁吃,不愁穿,有教育。沐英十二岁开始军旅生涯,应该是朱元璋亲兵,通信兵之类的。十八岁开始担任要职,为

  • “云南王”沐英什么来头?为什么深受朱元璋的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三读说史标签:沐英

    在云南有一个“黔国公府”,又叫“沐王府”,这个“沐王府”就是朱元璋的养子沐英镇守云南时的府邸,沐英深受朱元璋的喜爱,待遇就像亲王一样,所以就把他的府邸称为沐王府。后来吴三桂镇守云南时期,就把沐王府改成了平西王府。明年诏友德及玉班师,而留英镇滇中……子春、晟、昂皆镇云南——《明史·沐英》沐英富有军事才

  • 沐天波:沐英11世孙,崇祯死后仍忠于明朝,临终前连杀9名缅兵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沐英

    沐英是明朝第一代黔国公,他八岁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十二岁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开国之功后世代为明朝镇守云南。云南沐府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家族,而这份盛名,是历代黔国公以其对明朝的忠贞获得的。沐英为朱元璋戎马一生,镇守边关,而他的11世孙,明朝最后一代黔国公,沐天波,尽管没有先祖那样的丰功伟绩,但也没有

  • 明朝“化外”名将:火真、沐英、秦良玉,还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博主标签:沐英

    明朝十大“化外”名将:吴允诚、猛哥帖木儿、火真、猛如虎、虎大威、秦良玉、瓦氏夫人、满桂、麻贵、沐英。“化外”,即是中原周边各部族,也是明朝的一部分。10、吴允诚,蒙古人,原名把都帖木儿。1405年,把都帖木儿率五千兵马投奔明朝,朱棣赐名“吴允诚”。1410年,朱棣北征鞑靼,吴允诚充当前锋,追击本雅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