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领导的人,城府有多深?老板问你:“我想开了老沐,但他手下人太多,我有点投鼠忌器,怕激起变化,你有什么好办法?”老板提出问题,你如果说没办法,那老板还要你干啥,还想不想干了?面对这样棘手的难题,只要你有足够的智慧,就可以轻松解决。比如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就曾用智慧轻松解决了类似的难题。早在洪武十四年,朱元璋的养子沐英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就留在云南镇守,他把云南治理得井井有条,得到朱元璋的嘉许。沐英深谙伴君智慧,所以朱元璋杀戮了不少功臣义子,但对沐英十分信任,《智囊》中还记载了他释疑朱元璋的故事。沐英去世后,朱元璋就让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
嘉靖十五年,沐英的六世孙沐绍勋英年早逝。沐绍勋有两个儿子,长子沐朝辅,次子沐朝弼。沐绍勋去世后,爵位由长子沐朝辅继承。但沐朝辅只活了20岁,爵位就传给了四岁的儿子沐融。沐融年幼,由沐朝辅的弟弟沐朝弼代替侄子镇守云南。不料,嘉靖二十八年,年仅六岁的沐融突然暴病夭折。黔国公的爵位又由沐朝辅的次子沐巩继承。这时,沐朝弼不愿交权,与寡嫂、幼侄关系紧张。为缓和关系,沐绍勋之妻李氏请求皇帝送沐巩和其母陈氏去京师居住,但还没等沐巩动身,又暴病夭折了。沐朝辅的儿子都死了,黔国公的爵位只好由沐朝弼继承。沐朝弼承袭了黔国公的爵位后,骄横不法,败坏纲常,不仅对其母李氏不尊,还霸占哥哥的田宅,奸污寡嫂陈氏,藏匿罪人蒋旭,屡屡遣人到京师刺探朝廷情况。由此猜测,沐家男子一再早逝,应和沐朝弼有关。将相之家夺爵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沐朝弼不仅仅在自己窝里闹腾,他还藏匿罪人,和外番私通,到京师刺探情况,这就引起明穆宗的怀疑了,你沐朝弼想干啥,难不成要做第二个朱宸濠,谋逆造反不成?沐朝弼作恶多端,不仅引起朝廷的猜疑,巡抚、地方官也一再弹劾他屡屡犯法乱纪,不得不严惩。沐朝弼闹得动静太大了,朝廷不得不将其逮捕治罪,不然朝廷也显得太无能了。所以,明穆宗就召集群臣,商议应如何逮捕沐朝弼。问题一出,朝臣一阵唏嘘,大家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甚至有不少人提出,不能逮捕沐朝弼。因为沐家自沐英起,就世代镇守云南,手中有兵、有粮、有地盘,树大根深,在地方很有势力,当时沐朝弼单单府中的家丁就有近万人,如果他得知朝廷要逮捕他治罪,岂肯束手待擒。所以,大家都怕逮捕令一出,沐朝弼果真兵变造反了;为了防止沐朝弼真的造反,还有人建议先发大军防备,为此朝臣争执不下。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拿不出好办法。智囊:黔国公沐朝弼,犯法当逮。朝议皆难之,谓朝粥纲纪之卒且万人,不易逮,逮恐激诸夷变。
这时,城府颇深地首辅张居正发话了:“这事好办,只需提拔他的儿子沐昌祚就好了!”众人不懂是何意思,直到明穆宗按照张居正的计策,派使者到云南后才明白。使者颁旨:罢沐朝弼的爵位,由其子沐昌祚嗣位,兵事、政事之权全部移交沐昌祚,沐朝弼发一半的薪水,不得参与云南事务。随后,使者又发了一道旨意:皇上请沐朝弼到京师喝茶!你猜怎么着,沐府上下,所有的家丁、士卒都在看新领导沐昌祚的脸色,不敢动手。就这么着,大家眼睁睁地看着沐朝弼被押赴京师,论罪处死,但明穆宗看着他祖先沐英对大明有功的份上,改为禁锢在南京,直到去世。智囊:居正擢用其子,而驰单使缚之,卒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而锢之南京,人以为快。
这时,满朝文武都赞扬张居正的手段高明,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问题。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特意高赞道:“奖其先则内愧,而怨望之词塞,擢其子则心安,而巢穴之虑重。所以罢之锢之,唯吾所制。”张居正这城府、这手段很高明吧。历史相似,智慧相通,比如西汉皇帝为了削藩费尽心机,汉景帝还闹出一个“七国之乱”差点翻车。后来,主父偃给汉武帝献上一个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在这项政令下,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就可以轻松地削藩了。张居正、主父偃的手段,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智慧是相通的,是可以借鉴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