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沐英后代犯法,万历皇帝不敢抓,张居正却提拔其子,让其轻松伏法

沐英后代犯法,万历皇帝不敢抓,张居正却提拔其子,让其轻松伏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国栋说历史 访问量:196 更新时间:2024/1/15 12:16:24

引言

冯梦龙说:

“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这句话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也就是说:“真正的智慧并没有定式,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能够适合当时局势的智慧就是高明的。”

这一观点,毋庸置疑是正确的。

但也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去运用智慧呢?冯梦龙接着说道:“

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

也就是说,在冯梦龙看来真正的智慧应该是能够打破陈规、束缚、定式的,如此方能见常人之所不见,能常人所不能。

而关于这一点,在他的《智囊全集》中便用寥寥数语讲述了明朝首辅张居正在审理沐英后人犯法时的一个策略,这也尽显了这位明朝第一首辅的智慧之处。

沐英其人

沐英,出生于元朝末年,乃是安徽凤阳人。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更为悲惨的是他的父亲、母亲更是相继离世。彼时的沐英年不过8岁,只得以乞讨为生。而恰在此时,他流落到了濠州城,遇到了朱元璋。见其可怜,朱元璋与马氏当时又无子嗣,便将其收为义子;更难能可贵的是视为己出,教其读书识字、兵法韬略。

不得不说的是,命运就是这样充满了偶然性。倘若沐英遇不见朱元璋,或许沐英就此会沦落为一般的平民百姓,乃至会湮没于元末明初的大灾荒之中吧?

我们未曾可知,但在被朱元璋夫妇收留并接受了教育之后,年轻的沐英却一样在能臣武将辈出的元末明初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光辉战绩。

12岁时,他便跟随朱元璋左右出征,当然彼时的他不过只是一个战场外、侍奉朱元璋左右的看客而已。但待到18岁时,沐英已经出任军事要职。随后,他奉命领兵攻破分水关,俘获陈友定部将冯谷保等等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在洪武三年时,他已经被擢升为明初军事中枢机构大都督府的佥事。聪明敏悟、处事果决,也让他深得马皇后、朱元璋的喜爱。其后,他又随邓愈征讨吐蕃;随徐达北击元朝,这期间他都立下了赫赫战功,甚至还有俘获元朝国公脱火赤之举。

但真正奠定了沐英威名的则当属平定云南之举。

适时明朝初定天下,但是在西南边陲的云南等地则仍为元朝所敕封的梁王占领,朱元璋曾多次招降,可是均为梁王所拒。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征讨占据云南等地的梁王。

当时,梁王并不惧怕并妄图利用地理地形优势固守;可出乎他意料的是,沐英却冒雾前行,兵出奇招,直抵曲靖。眼见明军出现,梁王大军列阵白石江。

而主帅傅友德有意强渡,但沐英却提出潜渡的意见并被采纳。在几十个兵士,自下游渡过白石江之后鸣金吹角,本就慌乱的梁王军猝不及防之下又怎会有战斗力。配合正面强攻,梁王军溃败,梁王的平章达里麻都被俘虏。

听闻兵败如山倒的梁王选择自杀,昆明顺利收复。而彼时的云南西部为段氏占据,多有不臣之心,凭借胜势以及出类拔萃的军事策略,沐英又顺利击溃段氏势力。

可以说,在平定云南上沐英虽为副帅,但是当居首功。洪武十六年,朱元璋下诏班师回朝时,傅友德、蓝玉奉诏回京,沐英则被命镇守云南。

究其原因,是沐英对于朱元璋忠心不二,又兼有将才、治理地方之能,因此才获此任命。而在云南,沐英屯商兴教,更是交通中南诸方势力,不仅稳固了西南边陲,更为西南地区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然而天不假年,洪武二十五年与之感情深笃的太子朱标离世,听闻消息后沐英亦是悲伤至极,不久离世。朱元璋为此追封他为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这般待遇可以说尊崇至极,而沐英的后人也受其荫庇,获得了世袭罔替的权利。

在沐英死后,长子沐春袭爵西平侯,镇守云南。碍其无子,沐春死后其弟沐晟继承西平侯爵,又因辅佐张辅收复交趾有功,被晋为黔国公。

如是,沐氏也得以世守遇难,适时甚至有

"庄事如朝廷。片楮下,土酋具威仪出郭迎,盥而后,曰:"此令旨也。" 的威望。

黔国公沐朝弼

沐朝弼乃是沐英的第八代孙,袭爵黔国公,由沐英及至沐朝弼,早已是过了近二百余年。而彼时的云南,沐氏世代镇守之下,可以说俨然如方外之地;而大明王朝彼时也是危机四伏,对于边陲的控制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坦白讲,沐朝弼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心生轻慢之心的他早已成了一方诸侯般的人物,甚至生了不臣之心。《明史》中记载他:

"事母嫂不如礼,夺兄田宅,匿罪人蒋旭等,用调兵火符遣人诇京师"。

这些累累罪行,也让朝堂甚是不满;尤其是他派遣兵士到京城刺探情报之举,可以说触及了万历皇帝的逆鳞。

但如何处置他,显然十分棘手。他手握云南兵马,又野心勃勃,一旦逼之过甚,必然会激起他的强烈反抗。这也让众臣以及万历帝蹑手蹑脚,并不敢下诏捉拿他。可是倘若听之任之,又必然是养虎遗患,到时候难免自食恶果。

张居正的“智谋”

怎么办呢?张居正出马了,作为一位出色的改革家,张居正23岁进士及第,更是辅佐万历帝开创了万历新政的局面。

在张居正的提议之下,万历帝先是下旨擢升沐朝弼之子沐昌祚,命其出任要职,如此一来沐府上下沉浸于被奖励的喜悦之中,全然没有了担忧。

但是,接下来正如人们所说的那般“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得”一般,不出月余,张居正便命钦差下诏召见沐朝弼入京。

如是之下,沐朝弼陷入两难之地。反之,则爵位尽失,族人受其所累;顺从,至少儿子、族人可袭爵。

相较之下,沐朝弼只得乖乖地束手就擒。是以正如《智囊全集》所言:

“居正擢用其子,而驰单使缚之,卒不敢动”。

//i1.go2yd.com/image.php?url=0SztJoC2Ea

小结

可以说,张居正作为一个成熟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尽显其智慧之处。而单就治罪沐英后人沐朝弼一事上,亦是将其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打破了沐朝弼与儿子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通过提拔沐朝弼的儿子,使他心安而内部更是因为利益,出现了对他的猜疑之心。

至于对于股掌之中的沐朝弼,等待他的也就只有任人处置的结果了。而在其后,沐朝弼被捉拿后,张居正又赦免其死罪,将其禁锢于南京。如此一来,更是安得其子之心,可谓是高明至极。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沐英

更多文章

  • 南京盗墓状元,盗完沐英墓之后,出手一件绝世国宝,没想到却被抓

    历史人物编辑:刘玲爱历史标签:沐英

    南京盗墓状元,盗完沐英墓之后,出手一件绝世国宝,没想到却被抓文|史哥哥随着盗墓题材的影视剧大量播出,人们对于盗墓话题也越来越感兴趣!摸金校尉在古代的特指曹操为盗墓职位设定的军衔,后来慢慢特指盗墓者,而想要当上摸金校尉,首先需要有一项基本的本领,那就是要擅长找墓室,同时到达墓室后,在先在墓室的东南角点

  • 清朝为什么不能让吴三桂像沐英一样,镇藩云南保持边关的稳定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沐英

    吴三桂之所以造反,与清朝对他的反复逼迫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清朝不削藩,满足吴三桂的要求的话,吴三桂肯定不会造反。也许吴三桂的后代会造反,但在吴三桂那一代不会。那么,吴三桂当时有什么要求呢?他的要求是希望自己像明朝的云南王沐英那样镇藩云南。只要他镇藩云南,他就能确保云南的安全,不给中央政权增添麻烦。吴三

  • 沐英后代妄图谋反,奸污兄嫂,张居正:给他儿子升官!果然擒获

    历史人物编辑:真相史料馆标签:沐英

    隆庆三年,明穆宗接到探子来报:黔国公沐朝弼派遣奸细刺探京城虚实,看样子没安好心。明穆宗一听很着急,现在大明朝边关不稳,北方安达可汗正在找麻烦,南边土司打来打去,贵州官员又说安国亨反叛,广西那边也不安生,现在连浓眉大眼的沐王府也要造反了,这岂不是末日来临?沐王府的老祖宗是朱元璋的义子沐英,这家伙本来是

  • 沐英是朱元璋收养的孩子,他的后代直到清朝,仍然在反清复明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沐英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史上是非常受欢迎的,作为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朱元璋能够建立明朝,无疑是让汉人从元朝的水深火热中走了出来。现如今看来,朱元璋的明朝更是历史上得国最正的朝代之一,朱元璋击败蒙古人夺得天下,并非靠的阴谋诡计,而是通过堂堂正正的战场对决,方式光明正大,成王败寇。其次汉族自古以来被

  • 为什么明朝的沐英家族会世代镇守云南,而且没有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沐英

    看过《鹿鼎记》的朋友都知道,这部剧里反清的一大势力之一就是沐王府,其实所谓王府的沐家封号并不是王,而是国公,只因为沐家在云南扎根两百余年。伴随着大明王朝的始终,俨然成为云南地方上的藩王,所以尊称为沐王。沐家以外姓为高爵实际主管一省军务两百多年,共计14世,这在中央集权加强的明朝是不能想象的。在大明建

  • 功勋卓著的沐英为什么能逃过朱元璋的死亡屠刀?

    历史人物编辑:周一影视自媒体标签:沐英

    沐英可以算是朱元璋的老乡,很小的时候跟随母亲逃兵乱,母亲死了,自己就成了孤儿,被朱元璋夫妇收为义子。“太祖与孝慈皇后怜之,抚为子,从朱姓”。从“怜”字看,八岁的沐英在朱元璋夫妇身边过的应该是不错的,不愁吃,不愁穿,有教育。沐英十二岁开始军旅生涯,应该是朱元璋亲兵,通信兵之类的。十八岁开始担任要职,为

  • “云南王”沐英什么来头?为什么深受朱元璋的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三读说史标签:沐英

    在云南有一个“黔国公府”,又叫“沐王府”,这个“沐王府”就是朱元璋的养子沐英镇守云南时的府邸,沐英深受朱元璋的喜爱,待遇就像亲王一样,所以就把他的府邸称为沐王府。后来吴三桂镇守云南时期,就把沐王府改成了平西王府。明年诏友德及玉班师,而留英镇滇中……子春、晟、昂皆镇云南——《明史·沐英》沐英富有军事才

  • 沐天波:沐英11世孙,崇祯死后仍忠于明朝,临终前连杀9名缅兵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沐英

    沐英是明朝第一代黔国公,他八岁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十二岁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开国之功后世代为明朝镇守云南。云南沐府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家族,而这份盛名,是历代黔国公以其对明朝的忠贞获得的。沐英为朱元璋戎马一生,镇守边关,而他的11世孙,明朝最后一代黔国公,沐天波,尽管没有先祖那样的丰功伟绩,但也没有

  • 明朝“化外”名将:火真、沐英、秦良玉,还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博主标签:沐英

    明朝十大“化外”名将:吴允诚、猛哥帖木儿、火真、猛如虎、虎大威、秦良玉、瓦氏夫人、满桂、麻贵、沐英。“化外”,即是中原周边各部族,也是明朝的一部分。10、吴允诚,蒙古人,原名把都帖木儿。1405年,把都帖木儿率五千兵马投奔明朝,朱棣赐名“吴允诚”。1410年,朱棣北征鞑靼,吴允诚充当前锋,追击本雅失

  • 云南王沐英:为大明镇守西南,因病躲过一劫

    历史人物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标签:沐英

    在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里,开国皇帝对功臣清洗最严重的两个朝代,一个是汉朝,一个是明朝。巧合的是,汉高祖和明太祖都是草根出身。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对功臣的清理几乎是全方位的,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比刘邦还要狠。在明朝的开国功勋当中,唯有一人独善其身,他就是朱元璋的干儿子,云南王沐英。明朝对西南地区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