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夏原吉:肥了天下、瘦了自己,朱棣给了他25年,他还明朝两大盛世

夏原吉:肥了天下、瘦了自己,朱棣给了他25年,他还明朝两大盛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月月烧川菜 访问量:2330 更新时间:2023/12/31 13:07:23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夏原吉,字维喆,号麓潛子,是明朝初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财政家。

他从洪武年间开始入仕,历经建文、永乐、洪熙、宣德四朝,长期担任户部尚书,与蹇义并称于世。

夏原吉

他在靖难之役后被朱棣重用,并辅佐明仁宗和明宣宗实施

“仁宣之治”

,为明朝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清廉俭约,不图私利,被赠太师,谥忠靖。

从乡荐到户部尚书

夏原吉出生于至正二十六年,其先祖是江西德兴人。他的父亲夏时敏在元末遭到贼寇的劫掠,带着妻子逃到湖南湘阴,在那里当了教谕,并生下三个儿子。

夏原吉是长子,从小失去父亲的照顾,但是他继承了父亲的学风,勤奋好学,力学养母。他以乡荐入国子监学习,并被选入进中书省制诰。

建文年间,正值靖难之役爆发,天下大乱,建文、永乐两帝争夺江山,百姓苦不堪言。

夏原吉身为户部右侍郎兼采访使,不顾危险,坚守忠义,护卫建文帝。

他曾奉命出使各地,安抚人心,调集粮饷,筹备战事。不幸被俘入狱,永乐帝见其才高节洁,不忍加害,反而重用之,拜为户部尚书。

夏原吉虽然改朝换代,但仍然恪尽职守,为明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永乐帝开创盛世

图源网络

在永乐时期(1402-1424),他积极配合永乐帝的对外扩张和内政改革,在多方面展现了自己的才干。

夏元吉为永乐帝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永乐帝曾经多次亲征北元、安南等地区,他还派遣郑和下西洋七次,与各国建立了友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这些军事行动都需要大量的钱粮物资来支持。夏原吉作为永乐帝的财政大臣,负责管理国库和税收。

他通过精心筹划和调度,在保证军队供应的同时,又不过分压榨百姓。他还推行了一系列的节约措施,减少了朝廷的开支。

此举无异于将国家财政陷入困境,因为白银稀缺而黄金泛滥,导致白银贬值而黄金升值,使得国家收入锐减,百姓负担沉重。

商业交易停滞不前,物价飞涨不止。民怨沸腾,朝野哗然。

夏原吉作为户部尚书,深知此事危害无穷。他不顾身家性命,冒着触怒皇帝的风险,上奏永乐帝,力陈利弊,并建议恢复以前的比价,即每两白银折合四两黄金。

他说:

“若以一两黄金折二两白银,则天下之人皆欲得黄金而弃白银;若以四两黄金折二两白银,则天下之人皆欲得白银而弃黄金。如此则可平衡供求之道,促进经济之兴。”

这样一来,就稳定了货币的流通,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缓解了民众的困苦 ,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

再次是对民生安抚恤典。永乐帝在即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大规模迁徙人口到北京、南京等地,并严厉打击反对派。

这些举措都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苦难和不安。许多人被强行迁离家园,失去亲友,生活困顿;许多人被诬陷为叛逆,遭到杀戮,冤魂不得超生。

夏原吉作为少保兼户部尚书 ,深知民间疾苦。他多次上疏为民请命,请求永乐帝减轻迁徙人口的数量和频率,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补偿和安置 。

他说:

“迁徙之事非小可也。天下之民皆有土地以居,有亲戚以依。今忽然移之于他方,则土地无所归,亲戚无所恃。”

他还主张对灾区进行救济和赈灾,并设立恤典院来处理民间纠纷和冤屈 。他说:

“天下之民皆有怨愤以积,有冤屈以结。今不设法以解之,则怨愤日增,冤屈日益。”

他还亲自督促各地官员执行恤典院的裁判,并平反了许多昔日被永乐帝杀戮的忠臣义士。

为明仁宗、明宣宗辅佐盛世

明仁宗即位后,继续重用夏原吉,并任命他为左都御史、左柱国、太师等职。

明仁宗在位期间(1424-1425),停止科举考试,禁止士人议论时政。

这些举措都给文化教育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和损害。许多有才学之士无法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只能隐居乡里或者流落江湖。

许多有忠言之士无法通过上书表达心声,只能默默忍受或者遭到迫害。这样一来,就削弱了文人阶层的影响力和活力,并引起了不满和反对。

夏原吉深知文化教育之重要,认为这样做不利于明朝的长治久安,于是多次上疏为士人请命,劝谏明仁宗恢复科举考试,并放开言路。

明仁宗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建议,但也有所松动,恢复了部分科举考试,并允许士人上书陈情。夏原吉的这一举动,为后来的文化复兴和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明宣宗即位后,也继续重用夏原吉,并任命他为太师、少傅、左都御史等。

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代历史上最贤明的君主之一,他们在位的十一年间,实行了“仁宣之治”,即以仁政和开明的态度治理国家。

他们不仅恢复了科举考试,培养了大批有才能的文臣武将,而且鼓励士人参与政治和文化活动,促进了学术和艺术的发展。

他们还派遣使臣出使西域、日本等地区,增进了对外交流和友好关系,展现了大明朝的强盛与开放。

仁宣之治是明初三大盛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璀璨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国内社会安定,民生富裕,吏治清廉,军备完善。

国内外四方来朝,纳贡称臣。仁宗、宣宗二帝以德服人,以智断事,以勤勉自励,以宽厚待民,他们堪称是中华民族的光辉楷模。

夏原吉作为明宣宗的得力助手,积极协助他进行各项改革和措施。他在财政方面,继续坚持平衡收支和节约开支的原则,在军事方面,支持郑和下西洋和平稳边疆的策略。

在民生方面,主张减轻赋税和徭役,并加强水利建设和灾后救济,在文化方面,倡导尊重儒学并容纳百家之言 。他还亲自参与编纂

《永乐大典》

等巨著,并推荐了许多贤能之士。

一生清廉俭约 不图私利

夏原吉虽然是朝中重臣,但是一生清廉俭约,并不图私利。他曾经说过:

“我自幼孤苦无依,知道百姓之苦。”

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并以身作则。他从不接受贿赂或索取好处,并拒绝亲友的请托或干涉。他对下属也很公正和慈爱,并不苛责或打压。

夏原吉在任职期间,曾经多次遭到诬陷或攻击。

有些人嫉妒他的地位或才能,并想要陷害他;有些人反对他的政策或主张,并想要排挤他;有些人误解他的意图或行为,并想要弹劾他。

但是夏原吉从不畏惧或屈服,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并以事实和理由来辩驳和澄清。他也从不怨恨或报复,而是宽容和谦逊,并以德服人。

他的品德和才能,得到了明仁宗、明宣宗和百姓的敬重和爱戴。

夏原吉在任职期间,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家庭和亲友。他对妻子忠贞,对子女慈爱,对兄弟友善,对亲朋关怀。

一生功勋卓著 被誉为“太师”

夏原吉一生功勋卓著,为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被誉为“太师”,是明朝前期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

他的名字被载入

《明史》《国榷》《通鉴续编》

等正史书籍,并被后人赞颂和纪念。

“文忠”、“文正”、“文定”

等谥号 。明宣宗还下令在北京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太师祠 ,以表彰夏原吉的功绩和美德 。

夏原吉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教育家、外交家。他以其博学多才、清廉俭约、忠诚敬业、仁爱平易等优秀品质,在明朝前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生清正廉洁,忠贞不渝,为国为民,功勋卓著,其一生事迹,可谓光耀史册 ,令人敬佩。我们应该学习夏原吉的精神和风范 ,并将其传承下去 。

标签: 夏原吉

更多文章

  • 这位牢中大臣凭啥让朱棣死前说出:夏原吉爱我!

    历史人物编辑:爱动漫的晓峰标签:夏原吉

    01公元1424年,永乐22年,明成祖朱棣64岁了。从31岁起兵造反,42岁登基以来,在朱棣的统治之下,大明王朝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似乎没有之一。修《永乐大典》,迁都北京亲自守卫国门,派郑和远航大西洋,这些都不是一个国力贫弱的国家能完成的。八方来贺,万邦来朝,在朱棣的帝国时代是真的实现了

  • 让永乐帝又爱又恨的名臣夏原吉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说文史标签:夏原吉

    公元1421年正月初一,是明永乐十九年,这一天永乐帝在新落成的北京皇宫奉天殿(今太和殿)举行盛大朝会,庆祝迁都北京和新宫殿正式启用。就在君臣上下满朝文武普天同庆的时候,却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影视剧照朝廷钦天监管时间的漏刻博士胡奫(yūn),通过占卜,竟然预言:永乐十九年四月初八午时,奉天殿、华盖殿、

  • 高巍上书朝廷实行推恩令,黄子澄只讲了一句话,建文帝默然无语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天地标签:黄子澄

    【建文纪事之四 】 有一天夜里,昏昏沉沉的朱元璋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两条龙,一条黄龙,一条是白龙,两条龙在天空中拼死搏斗。厮杀中,只见那天空雷鸣电闪、乌云遮天蔽日,暴雨倾盆,最后,那条强悍的黄龙在一瞬间狠狠地咬住白龙,白龙渐渐奄奄一息,委顿于地。第二天上朝后,还没有从梦中那场惊心动魄的二龙搏杀中恢复过

  • 朱元璋留给建文帝的黄子澄, 忠肝义胆, 却没能阻止朱棣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黄子澄

    明太祖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造反运动,开创了大明王朝,在皇位上兢兢业业的干了三十一年之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结局。在朱元璋去世之前,太子朱标已经先他一步去世了,出于对太子的感情,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史称建文帝。为了让文弱的建文帝能够真正的掌握朝政,朱元璋在去世之前已经将老资历的功臣们消灭得

  • 忠心耿耿的黄子澄,为何惨被肢解,家族男性被杀女性被辱?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黄子澄

    古代皇帝千千万,开国皇帝最厉害,要建立起一个新的政权相当不容易,其中,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个传奇,妥妥的草根逆袭,还是和尚出身的草根。只是他再厉害也无法改变后代为了皇位兵戈相见的局面。后人皆知朱棣推翻了侄儿朱允炆后登上皇位,朱棣的成功其实要感谢朱允炆身边有一个瞎指挥的军师——黄子澄。皇位不稳,力

  • 齐泰:建文忠臣,有抱谋国之忠,无制胜之策,身死而族灭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齐泰

    齐泰是明朝初期,建文帝朱允炆身边的一个大忠臣,出生在应天溧水,他原来的名字叫做齐德。在洪武十七年的时候,齐泰参加应天的乡试,并成功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第二年又成功考中进士,被朝廷授予了礼部主事的官职。有一次,皇宫三大殿之一谨身殿不幸被雷击中,这在古代被视为一种不祥征兆,朱元璋便赶紧跑去郊外的祖庙进

  • 齐泰、黄子澄都支持建文帝削藩,为何说一个有功,一个误国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齐泰

    说起齐泰、黄子澄二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将他们看作是一体,只要提到其中一人,必定会想起另一人。因为他们是朱元璋钦定的辅政大臣,共同协助建文帝治理天下。可在笔者眼中,这二人是大有区别的。其实他们虽共同辅佐建文帝,但在很多事情上,二人都持有不同意见。笔者认为,齐泰每次提出的建议,都十分可行,反而黄

  • 自比严世蕃的周公子,懂点历史但似乎不多——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历史人物编辑:小查闲聊标签:严世蕃

    周公子,本名周劼,1994年出生,江西南昌人士。因在朋友圈狂晒体制内优越,比如20万一斤的百豪银针,身价过亿的姐姐等家族财富出圈。现为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股权管理部员工(已停职)。据悉,周公子的偶像是明朝首辅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经常以当代严世蕃自居,偶尔舞文弄墨,在朋友圈浸淫了很久,直到

  • 大明王朝:高翰文单挑严世蕃——没有这把火,还真镇不住小阁老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严世蕃

    弄清楚《血经》的来历以后,严嵩亲自书写奏疏,委托陈洪上呈给刚刚出关的嘉靖皇帝。嘉靖皇帝一声“欺天”,并命陈洪立马调集东厂、镇抚司的锦衣卫做好抓捕准备,“严党”和“清流党”最后的对决时刻,到底来到了。既然《血经》出自芸娘之手,“严党”自然不会放过芸娘这个足以扳倒“清流党”的重要人证。正月十五晚,严世蕃

  • 历史上的严世蕃,究竟有多荒唐?和他比,现在的有钱人都弱爆了

    历史人物编辑:谷新光标签:严世蕃

    严世蕃,嘉靖朝“内阁首辅”严嵩的独子,号东楼,小名庆儿,再加上《金瓶梅》的疑似作者——王世贞和严世蕃有着“杀父之仇”,以致很多人认为严世蕃就是“西门庆”的原型人物。根据《明史·奸臣传》的记载,历史上的严世蕃并非《大明王朝1566》中的英俊形象,而是“短项肥体,眇一目”,也就是身体肥胖、脖子短小,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