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6年初,张献忠的大西军和清军在汉中地区正面硬钢,但是清军在许多明朝叛徒的帮助下,仅仅只用了4个月,清军就占领汉中。
1646年9月,张献忠意识到不能再和南明王朝打架,他俩应该联合起来一起对付清朝。不过张献忠的运气显然不是很好,才过去两个月,他的军营就遭到清军突袭,在混战中,张献忠不幸中箭身亡。
老大没了,要想确保团体的稳定,就必须再选出一个新老大。就这么的,孙可望便被推上老大的位置,统领着张献忠余部进入云贵地区,继续和清朝作斗争。
到1649年,孙可望已经占据西南,并将这打造成自己的大本营,哪怕是清军,一时都是无可奈何。
虽说表面上孙可望是老大,但实际上还有一位李定国在钳制着他。和孙可望一样,李定国也是张献忠的养子,只不过在张献忠的四位养子中,因为孙可望识字,又十分机经,因此被张献忠作为养子中的长子。
正是因为这一点,孙可望才能成为名义上的老大。当然了,孙可望的能力也不会差到哪去,1651年,孙可望派兵进攻湖南,直到1652年8月,大西军旗开得胜,收复了湖南大部分州县。
讲道理,依靠大西军的强悍实力,加上南明王朝在民间的影响力,简直是强强联合,要是相互配合好,说不定还真能把清军赶出山海关。但说是这么说,偏偏孙可望和李定国之间却发生了矛盾。
其实早在1647年,他俩的矛盾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孙可望主张进军广西,继续跟明军打仗。而李定国是坚决反对,他说不管是于公于私,大西军都应该跟清军打。
于公,大西军和明军都是汉族人。于私,大西军的创始人张献忠死在清军手上。但毕竟那个时候孙可望才是大西军的老大,再加上孙可望不想联明抗清,还对恢复中原失去信心,只想着固守华南,因此并不想接受李定国的建议。
看到孙可望这种态度,李定国气的拔出宝剑就准备自杀。这可把其他将领吓得,赶紧冲上去阻止李定国自杀,还一起跪下请求孙可望听从李定国,进军云南。
虽说孙可望最终接受李定国的建议,但是一想到自己手底下大部分将领是拥护李定国的,孙可望的心里就是一阵不爽。
虽说这场会议确定联明抗清的方针,但孙可望直到1649年才派人去跟南明王朝讨论这个事情。因为孙可望是真的不想联合南明王朝,于是他就想出一个办法,想把南明王朝的人弄到自己的地盘,然后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就可以压制住其他人,还可以更好的巩固自己的权力。
1951年,孙可望的机会来了。因为各地反清复明势力均被清军所灭,很多地方都被清军再次占领,就连南明王朝皇帝朱由榔都不得不掏出肇庆,进入广西开启他东躲西藏的日子。
就这么的,孙可望就派人找到朱由榔,说你可以来我这,我给你当小弟,并帮你对抗清军。
朱由榔一听,这是好事啊,手底下也能莫名其妙的多出几十万的小弟,何乐而不为啊!就这么的,朱由榔兴高采烈的跑到贵州安隆,准备去当孙可望的老大了。
就这么的,朱由榔这位老大被孙可望软禁,过了3年没有自由但是绝对安全的生活。
不过再怎么说,朱由榔跑到大西军这边,对大西军的作战是非常有帮助的,毕竟当时的人心都是向着明朝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大西军从清军手中,又把四川,湖南,重庆,广西等地给夺了回来。
如果历史这么发展下去,还都北京都不是没有可能。但偏偏就是这个时候,因为李定国的战功越来越多威望越来越高,孙可望不仅担心会威胁到自己,于是便开始想办法干掉李定国。
一边想着要干掉李定国,孙可望一边还想着要当皇帝。毕竟朱由榔是在自己的地盘,因此孙可望一直让朱由榔给他升官,最终还获封秦王。
当上秦王的孙可望日益骄纵,都已经在筹划当皇帝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朱由榔不得不偷偷写信给李定国,让他赶紧回来救命。
不过呢,信是送出去了,但消息也得到泄露,孙可望大怒之下一连之下杀了十八名南明重臣,史称“十八先生之狱”。
接到朱由榔的求救信,正好李定国在广东遭遇大败,也想着要回去,就这么的,1656年,李定国带着军队回到贵州,直接将朱由榔接走,随后进入云南。
这下子孙可望是暴怒,恨不得生撕了李定国。1657年,孙可望集结大军,不想着去对付清军,反而是同室操戈,令大西军进攻大西军,这更是给摇摇欲坠的南明王朝,又添了好几把火。
虽说孙可望的兵力多于李定国,但因为孙可望骄横妒功,军心不稳,再加上孙可望许多手下大将不愿意和李定国开战,因此他们便带着手底下的人阵前倒戈,转向李定国阵营,仅仅几天时间,孙可望的十万大军就只剩下五十多名贴身卫士。
在这种军心已变根本没有胜算的情况下,孙可望这能撤退逃跑,带过去的10万大军,也都成了李定国的军队。
其实这个时候,孙可望还是可以和李定国重修于好,联手抗清,毕竟孙可望的威望还是有的,至少李定国短时间内还不敢杀孙可望。
实在不行,孙可望承认失败,将所有的军队和权力都交出来,至少也能当个大富豪,隐居而终。
但孙可望偏偏压不住心中的怒火,既然当不了皇帝,又被李定国杀得大败,他干脆跑到长沙,投降清朝,为的就是能借助清朝的力量,干掉李定国,来达到他报仇的目的。
但是,他最大的仇,应该是对付清朝啊!不说民族大义,至少他的养父,将他带到历史舞台的张献忠就是死在清朝手上的啊!
但是在怒火攻心的情况下,孙可望根本没有想到这么多,毕竟他的心胸太窄,为了权力地位都可以抛弃国恨家仇,哪怕和仇人为伍都在所不惜。
孙可望毕竟是南明王朝当时的第一号人物,南明王朝几乎所有的情况机密他都知道。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李定国节节败退,导致李定国和西南抗清武装的最后失利。
当然了,孙可望这个叛徒,当的也没那么舒服。等清朝将他的价值都利用完,走狗烹的情况就发生了。
1658年7月,孙可望请求清朝运用朝廷驿馆,将他的弟弟从上海接到北京,不想就遭到许多清朝官员的弹劾。这可把孙可望吓得,赶紧上书顺治皇帝,希望能网开一面,不要治他的罪。
1659年,因为孙可望放债取利,在当时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但顺治皇帝还是借这个机会将孙可望贬低奚落一番,这又把孙可望吓的,赶紧上书摇尾乞怜。
像当初他对待南明王朝永历皇帝朱由榔的时候,那可是颐指气使说一不二,结果当上叛徒却只能摇着尾巴祈求可怜饶恕,这前后对比,也算是对他这位大叛徒的惩罚。
1660年11月20日,孙可望死了。至于是怎么死的,这在历史上都是一个谜团。不过在我看来,应该是被走狗烹了吧。
但是,就算将他千刀万剐,也无法消除他对南明王朝,对汉族的严重破坏。
可能没有他,李定国最终也会失败,但至少李定国能给清朝给予重创。仅仅因为一己私怨,就弃恩怨情仇于不顾,要是早知道这种情况,张献忠就不应该带他参加起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