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严嵩打压徐阶;后来,一把火烧旺了徐阶;巧借势,扳倒严氏父子

严嵩打压徐阶;后来,一把火烧旺了徐阶;巧借势,扳倒严氏父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宋赞 访问量:4104 更新时间:2024/2/27 23:24:46

嘉靖帝朱厚熜是大明王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四十五年。他当皇帝的时间虽长,但有一多半年月不上朝视事。

从嘉靖二十一年起,他就以“壬寅宫变”为借口离开皇宫大内,移居西苑,整天与道士们混在一起,修斋建醮。

修斋建醮,就是建立道坛,每天向上天呈奉奏章祝词,乞求神仙给予福寿。把奏章祝词写在青藤纸上,叫“青词”,也叫“绿章”。

一、因青词,严嵩位居首辅,打压后进徐阶

1、严嵩成首辅。青词是一种赋体文章,要求以极其华丽的文字表达出对上天神灵的崇敬、膜拜,因此并不好写。这样的文稿,道士们难以做到,得让有才学的朝臣去办。

在大明王朝的嘉靖时期,写好了青词,那是绝对可以飞黄腾达、青云直上的。

所以,嘉靖一朝的臣子中,有很多撰写青词的高手。有的甚至除了撰写青词,再也不会别的。众多的青词高手中,严嵩的青词曾一度无人能匹。

原本就是个饱读诗书、颇负盛名的诗人的严嵩,既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又善于揣摩嘉靖的心思,故对青词一道得心应手,深得嘉靖帝赏识。“醮祀青词,非嵩无当帝意者”。

为此,在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八月,已经六十多岁的严嵩被诏授为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成了“宰相”。不久,严嵩成了嘉靖的心腹近臣,当朝首辅。

2、徐阶遭打压。除严嵩外,还有一个因善于撰写青词而深受嘉靖帝宠信的人,那就是徐阶。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徐阶亦因其出色的青词而成为“宰相”,位居首辅严嵩、次辅李本之后。徐阶的入阁,使严嵩感到了威胁,于是“中伤之百方”。

随着李本的致仕,徐阶虽然成为了次辅,但还是经常遭到严嵩的排斥、打压。幸亏嘉靖帝非常喜欢徐阶的青词,才屡屡幸免于难。

随着年龄的增大,严嵩撰写青词的能力越来越差,“往往失旨”。嘉靖又是一个心急性躁、求仙迫切的皇帝,故而所需青词的数量很大,但严嵩越来越难以满足嘉靖帝的要求。

久而久之,严嵩“积失帝欢”。徐阶自然而然地进阶上位,不断为嘉靖帝所垂青。

二、一把火,烧垮了严嵩,烧旺了徐阶。

1、严嵩犯了大忌。嘉靖四十年(1561年)12月31日晚上,只知纵情享乐的嘉靖帝,因与自己的爱姬在貂帐中玩火,引发了火灾,烧毁了自己的寝宫永寿宫。

于是,嘉靖帝想重修永寿宫,即询之于严嵩。严嵩认为不可能。因为此时正在修建奉天、华盖、谨慎三大殿,国库虚空,已经没有重修永寿宫的财力。

群臣趁机建议首辅,让皇帝回到皇宫大内居住。严嵩认为也不行。因为嘉靖帝差一点被害于大内,至今心有余悸,他是绝对不会回到大内的。

那么,让嘉靖帝住在哪儿呢?经过深思熟虑后,自以为深知嘉靖帝的严嵩,就恭请嘉靖帝移驾重华宫!

不料,这一建议惹得嘉靖帝龙颜大怒,严厉地斥责严嵩,你是想把我关起来吗?严嵩瞬间崩溃了。挖空心思的千算万算,没想到犯了大忌。因为,重华宫是当年景帝软禁英宗的地方。

2、徐阶加官晋爵。就在严嵩灰头土脸的时候,徐阶说话了。徐阶奏嘉靖帝,永寿宫可以修复,且“可计月而就”。嘉靖听了,稍作思考,疑惑地问徐阶,三大殿正在修建中,还有财力吗?

徐阶成竹在胸、慢条斯理地向嘉靖陈述道: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确实工程浩大,导致国库空虚。但是,正因为三大殿工程浩大,所以才能够修复永寿宫。

嘉靖帝越听越糊涂,不禁皱起了眉头,面露不悦之色。

徐阶一看嘉靖帝产生了疑惑,就赶紧解释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三大殿的工程“余料”,去修复永寿宫。工程越大,余料就越多,就越容易修复永寿宫。

为此,修建三大殿和修复永寿宫不但不矛盾、无冲突,反而可以充分利用原料,避免浪费。

嘉靖帝听到徐阶如此解说,不禁龙颜大悦,立即准其所奏。同时,钦命徐阶的儿子徐瑶承包工程,从速办理。徐瑶也不负所望,百日之后,如期完工。

于是,嘉靖帝给徐阶加官少师,也把徐瑶由尚宝丞(正六品)破格晋升为太常少卿(正四品)。

严嵩一看徐阶蒙恩受宠,“圣眷”多多,不由得慌了神。于是,以首辅的身份摆酒设宴款待次辅徐阶。宴饮之时,严嵩令子孙们团团拜倒在徐阶脚下,举杯托孤道:“嵩旦夕死矣,此曹惟公乳哺之。”

徐阶一见严嵩的颓废气象,不觉暗喜于心:你都难保了,何况你的这些后代。但行动上,徐阶立即避席,连说不敢当,不敢当。以示敬畏之心。

没想到,永寿宫的一场大火,竟然烧旺了徐阶,烧垮了严嵩。

三、巧借势,诱导嘉靖皇帝,扳倒严氏父子。

1、借道士,诱导嘉靖皇帝。虽说严嵩一时间失宠于嘉靖帝,但他拥权居势这么多年,门生故吏遍天下,也确实不是那么容易倒台的。徐阶自然不得不顾虑。

随着嘉靖最宠信的道士邵元节、陶仲文的去逝,逐渐得势的徐阶,为嘉靖引进了道士蓝道行。之后,徐阶通过蓝道行不断暗中打击严嵩,使得嘉靖帝对严嵩的疑虑越来越多。

要想彻底扳倒严嵩,仅凭道士蓝道行的“势力”还不行,还得靠真刀真枪。

2、借御史,扳倒严氏父子。在徐阶的支持下,御史邹应龙上奏了《贪横荫臣欺君蠹国书》,告发严嵩之子严世蕃贪赃枉法,祸国殃民;指控严嵩溺爱不明,受贿弄权。

早就耳闻严世蕃横行不法,对严嵩不甚满意的嘉靖帝,立即诏令查办。

结局是,严世蕃充军雷州,严嵩退休。严氏父子虽然都倒台了,但余威犹在。

不久,被充军的严世蕃私自跑回家中。此事被举报到了巡江御史林润处后,林润把手中早已掌握的严世蕃“通倭,变且不测”之事一并上奏了朝廷。于是,严世蕃进了“三法司”。

御史林润及“三法司”的黄光升等都想借此机会,彻底整垮严氏父子。于是,他们在对严世蕃的判决书中,大篇幅叙述严氏父子制造冤狱,残害杨继盛、沈炼等忠臣贤士的罪状,欲置严氏父子于死地。

徐阶见到判决书后,问道:

“诸公欲生之乎?”答曰:“必欲死之。”徐阶冷冷一笑:“若是,适所以生之也。夫杨、沈之狱,嵩皆巧取上旨。今显及之,是彰上过也。"

正当他们愣神之时,徐阶不慌不忙地拿出了自己写的奏章,交给了他们。

他们打开一看,奏章之中,只字没有提及沈炼、杨继盛之案,主要是罗列了严世蕃“私拟王府”、“招募亡命之徒”、“勾结倭寇”等令嘉靖帝痛恨、厌恶的罪名。

心领神会的黄光升等人,把照抄徐阶的奏折呈递给朝廷后不久,严世蕃就被以“交通倭虏,潜谋叛逆”的罪名判处了死刑。

嘉靖处死严世蕃后,随即又抄了严嵩的家。一无所有后的严嵩只好“寄食墓舍以死”!

正义,就在这种看似“荒唐”的方式中,得到了彰显。

这正是:世事变迁,历史永垂;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无论荒唐,多修自身;实至名归,罪责难逃!

主要参考文献:《明史奸臣传》、《明史列传第一百一》

标签: 徐阶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看似平淡无奇的徐阶,为什么可以最终取代严嵩?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徐阶

    在清流与严党的多次对决中,有“大明第一利剑”海刚峰的身先士卒;有耿直仗义高肃清的针锋相对;也有未来宰辅张居正的出谋划策。这些人根据自己的优势特点,都在倒严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能将这么多的人才统归麾下,他们的领袖肯定能力非凡。可是,整个倒严过程下来,隐忍低调的徐阁老,除了尊重领导与“和(huo)稀泥”

  • 高拱说错一句话,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让张居正后来居上捡了漏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高拱

    高拱本身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首辅大臣,他在隆庆皇帝登基的第二年,便接过了徐阶的位置,成为了内阁的首辅,这也就代表着整个内阁包括朝廷都受到了他的控制,因为隆庆皇帝不管事儿嘛!他基本上成为了大明朝最高领导人,这么出色的一个人,却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口没遮拦。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尤其是在高层官员身上发生这种

  • 历史上的张居正是什么样子?听听海瑞高拱戚继光万历皇帝怎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高拱

    张居正是我国古代备受争议的一个历史人物,支持他的人说他是革新除弊、济世救国“宰相之杰”,反对他的人说他是生活奢靡、专权擅政的权臣。同一个人获得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关注的历史资料有所侧重。为了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张居正,今天为大家遴选与张居正关系紧密4个典型人物,通过他们来映射张居

  • 高拱当上大学士后为何要将家搬到皇宫附近还被御史弹劾了?

    历史人物编辑:小韩韩说娱乐标签:高拱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朱元璋所设的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供他咨询决策,参预机务,后来这一机构被称为内阁,这些为皇帝服务的官员被称为内阁大学士。内阁在创设之初,定位为一个供皇帝咨询决策的机构,入选的臣子大多是翰林院的编修、检讨、修撰之类的官员,品级不高,却学识渊

  • 明朝内阁神仙打架:首辅高拱提拔张居正的人,差点要了张居正的命

    历史人物编辑:张桃子标签:高拱

    在古代,伴君如伴虎,是人尽皆知的名言。也正是如此,能坐到皇帝身边的大臣,几乎个个都是人精,比如明朝中期的内阁首辅高拱。高拱祖籍山西,家族世代为官,因此家教很严格。高拱五岁就能对对子、背诵千言古文,到了正式上学的年纪,便为了科举中第而日夜攻读四书五经,直到三十岁才考中进士,然后从翰林编修,一步一步爬到

  • 狡猾的张居正如何被严嵩,徐阶,高拱三大派系认定为“老实人”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高拱

    在职场中,我们免不了要站队,面对一把手和二把手白热化斗争,选择不好会导致自己粉身碎骨但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几千年来前赴后继,死去人不在少数,即使是现在仍旧有不少人心存疑惑。今天我们来看一个职场典范,张居正是如何做到让两派人马都喜欢的。张居正年少成名,16岁考中进士,被誉为是神童,当然这个人和

  • 大明王朝:“严党”没扳倒,高拱大骂徐阶,两人的矛盾就此埋下

    历史人物编辑:读史小白标签:高拱

    趁着中元节,嘉靖皇帝召见严嵩和徐阶,将轰动一时的“浙江贪墨案”轻轻处理——严肃处理前任“浙江巡抚”郑泌昌、前任“浙江布政使兼按察使”何茂才,至于牵扯其中的“严党”只字未提,就连罪行坐实的严世蕃也予以任何处理。一句话,“清流党”试图一举扳倒“严党”的计划,落空了。此时,高拱、张居正正在裕王府焦急的等待

  • 面对反对者的诸多阻挠,高拱是如何轻松解决封贡互市问题的?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高拱

    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虽说元朝作为一个统一王朝的时代已经结束,但是,蒙古势力依然存在,大明王朝北方边境始终得不到真正的安宁,双方一直都是摩擦不断。到了隆庆年间,蒙古势力鞑靼经常进犯明朝边境,烧杀抢掠,边境百姓苦不堪言,于是,时任内阁首辅高拱决定解决这个问题。那高拱的解决之道是什么呢?那就是

  • 李太后和张居正到底什么关系?她为张居正罢免高拱,从不管张居正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高拱

    李太后是万历的生母,隆庆皇帝只做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这个时候他年仅十岁的儿子万历皇帝朱翊钧登上了皇位。皇帝年幼,只能由皇太后来维持政治上的平衡,而这个时候,一向权倾朝野的高拱,却因为一句话的失误,被李太后给罢免了。要知道他可是内阁首辅,如此重要的大官,说罢免就罢免,这李太后未免太厉害了吧?那么她为什

  • 为他人做嫁衣,为何掌权多年的高拱,会输给张居正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高拱

    在嘉靖皇帝去世之后,明朝也进入到新的时代中,之前作为严嵩的替代者,徐阶也得到了首辅的位置。不过他还没坐多久,很快就遇到了大的麻烦,原本他和高拱等人一样,都是辅佐隆庆皇帝,可随着权位的争夺战越来越激烈,他与高拱等人也开始了权力争斗,高拱取得了胜利,取代徐阶成为首辅。可他没有想到,自己忙活了这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