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张居正是什么样子?听听海瑞高拱戚继光万历皇帝怎么说

历史上的张居正是什么样子?听听海瑞高拱戚继光万历皇帝怎么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零点历史说 访问量:2972 更新时间:2024/2/27 23:23:05

张居正是我国古代备受争议的一个历史人物,支持他的人说他是革新除弊、济世救国“宰相之杰”,反对他的人说他是生活奢靡、专权擅政的权臣。同一个人获得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关注的历史资料有所侧重。为了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张居正,今天为大家遴选与张居正关系紧密4个典型人物,通过他们来映射张居正的多面人生。

▲张居正历史画像

海瑞:“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海瑞是明朝著名的大清官,也是明朝著名的谏臣,他在位期间基本是上怼天下怼地中间怼皇帝,而且由于他两袖清风、忠君为国,没有人能够拿他怎么样,即便是一篇《治安疏》将嘉靖皇帝骂的一无是处,得到的惩罚也只是监狱里吃盒饭。

海瑞与张居正没有多少正面的冲突,但是两者之间的矛盾却是不可调和的,因为他们的矛盾是思想层次的。具体来说,海瑞是朱元璋的狂热追随者,倡导凡事都要遵循祖制,而张居正是改革派,倡导的实用主义,怎么好用怎来。因此,两者虽然打交道不多,但是相互之间谁看谁都不顺眼。

▲海瑞影视剧照

张居正当权期间,朝中大臣反复向张居正推荐海瑞,海瑞自己也写信抱怨自己一直得不到重要,但是张居正依然坚持己见,决不重用海瑞。因此,隆庆三年至万历十年,张居正担任首辅期间,海瑞始终都是一个闲职,平时也就只能发发牢骚、提提意见,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力。

海瑞对张居正的这种行为也是无可奈何,毕竟他知道张居正也是一心救国,但是对于张居正的贪腐行为,海瑞也是很难容忍的,只是张居正当权期间,不喜欢听言官的叨叨自己,对他们打压的很严重。所以,在张居正被清算以后,海瑞对他进行了“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盖棺定论的评价。

所以,从海瑞角度来看,张居正应该是一个自身不太干净,有点激进,但出发点是济世救国的改革派。

高拱:“荆人宦保交结盘踞,内援外应”

张居正与高拱本是志同道合的学侣,两人政治思想基本相同,都主张通过改革来扭转明朝的颓势,对此,张居正与高拱分写了《陈六事疏》《挽颓习以崇圣治疏》,这两个奏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明朝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成为明朝中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正是出于相同的政治主张,让这两个身负“不世出之才,绝人之识”的人,在隆庆五年以前保持了非常亲密的合作关系。

然而,隆庆五年以后,张居正逐渐不满足次辅的位置,于是借助隆庆皇帝庆祝之际,联手司礼监太监冯保对高拱实施打压,将高拱“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篡改为“拱斥太子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禀报给李太后和年轻的万历皇帝,致使得到“便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的惩罚。

▲张居正与高拱影视剧照

高拱走后,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独揽朝政大权,加上李太后对其信任有加,大明帝国真正统治权落到了张居正手里。为了永绝后患,张居正一面诉说高拱功绩,一面指使冯保等人利用“王大臣案”做文章,继续诛杀高拱,不过由于时任吏部尚书杨博和左都御史葛守礼的阻挠,张、冯二人计谋并未得逞,于是张居正再次跳出来主动给高拱开脱。对于张居正这种贼按捉贼的做法,同样精通权谋的高拱自然也是看的明白。

因此,在高拱的眼里,张居正应该是一个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甚至可以出卖朋友的阴谋家。

戚继光:“臣官为创设,诸将视为缀疣,臣安从展布?”

戚继光是明朝名将,他的人生轨迹可以划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东南沿海抗倭,这个阶段他打出了自己和戚家军的名声;第二个阶段是在蓟辽练兵,抗击俺答,这个时期的戚继光遇到了“臣官为创设,诸将视为缀疣,臣安从展布?”的问题,正是在张居正支持下才得以圆满解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职务。隆庆元年十一月,戚继光还是神机营的一个副将,隆庆二年五月,他已经是都督同知衔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务,隆庆三年二月,又“光以总理兼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督师十二路军戍事。”每一次职务的调整,都有张居正的影子。

钱财。戚继光在蓟辽任职期间,不管是练兵还是修防御工事都需要大量钱财,虽然国库空虚,但张居正对他基本是有求必应。比如说修建空心敌台,当时“人情汹汹,流言四起”,唯独张居正对其毫不怀疑,极力说服隆庆皇帝同意此事。

权力。根据明朝祖制,武官是要受文官节制的,但是张居正为了戚继光开了武官节制文官的口子,甚至“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简单来说,戚继光在蓟辽这一代是绝对的权威,但凡想给他作对的人,都被张居正给踢走了。

▲戚继光影视剧照

在张居正无限制的支持下,戚继光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操练军队、修建工事,当然戚继光也确实用行动回报了张居正——在他的经营下,蓟辽一代防御体系很快建成,北方少数民族再也没有从这个地方对京城构成威胁。

因此,在戚继光的眼里,张居正应该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知人善任的伯乐。

万历皇帝:从“精忠大勋”到“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

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辅政大臣,同时也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作为辅政大臣,张居正整顿吏治、推行考成法,“清丈田粮”“绘制鱼鳞图册”,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军事将领,大明帝国重新焕发生机,万历对此表示“先生精忠大勋,朕言不能述,官不能酬,惟我祖宗列圣必垂鉴之,阴佑先生子孙,世世与国咸休也”。

作为帝师,张居正为了教导万历成为一个明君,可谓是殚精竭虑,不仅亲自编写了《帝鉴图说》《职官书屏》《大宝箴注解》等教材,还亲自安排万历的讲学、经筵等活动。万历皇帝对张居正这种复出也很感激,“手诏称元辅,称太师,称先生,皆尽古师臣之礼”。

▲幼年万历皇帝影视剧照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万历皇帝对亲政的渴望越来越来越强烈,而李太后竟表示要张居正辅政到30岁,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另外,张居正对万历要求十分严格,让他产生了畏惧心理,李太后更是动不动就以告诉张居正威胁万历,激发了万历强烈的逆反心理。而且张居正在很多礼遇上都直追皇帝,给别人留下了很多把柄,于是他去世的第二年,万历就以“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罪名进行清算。

因此,在万历皇帝心里,张居正应该是一个严格、有能力但又随时可能对自己取而代之的权臣。

张居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上文列举的这四个人,分别代表者御史(海瑞)、同僚(高拱)、下属(戚继光)、上级(万历皇帝),每个人对张居正的评价都不同,也都不算错,就如同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关注点不同,自然得到的结果不同,但是每个人关注的这一面又都是客观而真实存在的。

综合他们的评价,小编认为张居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至上的改革者;是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梦想,不惧流言、不惜手段的政客;是一个站在权力金字塔顶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权臣;是一个缺点优点都十分突出,有血有肉有温度的真实的历史人物。

▲张居正影视画像

史料来源:《明神宗实录》《明世宗实录》《戚继光传》等。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高拱

更多文章

  • 高拱当上大学士后为何要将家搬到皇宫附近还被御史弹劾了?

    历史人物编辑:小韩韩说娱乐标签:高拱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朱元璋所设的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供他咨询决策,参预机务,后来这一机构被称为内阁,这些为皇帝服务的官员被称为内阁大学士。内阁在创设之初,定位为一个供皇帝咨询决策的机构,入选的臣子大多是翰林院的编修、检讨、修撰之类的官员,品级不高,却学识渊

  • 明朝内阁神仙打架:首辅高拱提拔张居正的人,差点要了张居正的命

    历史人物编辑:张桃子标签:高拱

    在古代,伴君如伴虎,是人尽皆知的名言。也正是如此,能坐到皇帝身边的大臣,几乎个个都是人精,比如明朝中期的内阁首辅高拱。高拱祖籍山西,家族世代为官,因此家教很严格。高拱五岁就能对对子、背诵千言古文,到了正式上学的年纪,便为了科举中第而日夜攻读四书五经,直到三十岁才考中进士,然后从翰林编修,一步一步爬到

  • 狡猾的张居正如何被严嵩,徐阶,高拱三大派系认定为“老实人”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高拱

    在职场中,我们免不了要站队,面对一把手和二把手白热化斗争,选择不好会导致自己粉身碎骨但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几千年来前赴后继,死去人不在少数,即使是现在仍旧有不少人心存疑惑。今天我们来看一个职场典范,张居正是如何做到让两派人马都喜欢的。张居正年少成名,16岁考中进士,被誉为是神童,当然这个人和

  • 大明王朝:“严党”没扳倒,高拱大骂徐阶,两人的矛盾就此埋下

    历史人物编辑:读史小白标签:高拱

    趁着中元节,嘉靖皇帝召见严嵩和徐阶,将轰动一时的“浙江贪墨案”轻轻处理——严肃处理前任“浙江巡抚”郑泌昌、前任“浙江布政使兼按察使”何茂才,至于牵扯其中的“严党”只字未提,就连罪行坐实的严世蕃也予以任何处理。一句话,“清流党”试图一举扳倒“严党”的计划,落空了。此时,高拱、张居正正在裕王府焦急的等待

  • 面对反对者的诸多阻挠,高拱是如何轻松解决封贡互市问题的?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高拱

    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虽说元朝作为一个统一王朝的时代已经结束,但是,蒙古势力依然存在,大明王朝北方边境始终得不到真正的安宁,双方一直都是摩擦不断。到了隆庆年间,蒙古势力鞑靼经常进犯明朝边境,烧杀抢掠,边境百姓苦不堪言,于是,时任内阁首辅高拱决定解决这个问题。那高拱的解决之道是什么呢?那就是

  • 李太后和张居正到底什么关系?她为张居正罢免高拱,从不管张居正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高拱

    李太后是万历的生母,隆庆皇帝只做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这个时候他年仅十岁的儿子万历皇帝朱翊钧登上了皇位。皇帝年幼,只能由皇太后来维持政治上的平衡,而这个时候,一向权倾朝野的高拱,却因为一句话的失误,被李太后给罢免了。要知道他可是内阁首辅,如此重要的大官,说罢免就罢免,这李太后未免太厉害了吧?那么她为什

  • 为他人做嫁衣,为何掌权多年的高拱,会输给张居正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高拱

    在嘉靖皇帝去世之后,明朝也进入到新的时代中,之前作为严嵩的替代者,徐阶也得到了首辅的位置。不过他还没坐多久,很快就遇到了大的麻烦,原本他和高拱等人一样,都是辅佐隆庆皇帝,可随着权位的争夺战越来越激烈,他与高拱等人也开始了权力争斗,高拱取得了胜利,取代徐阶成为首辅。可他没有想到,自己忙活了这么长时间,

  • 内阁大学士高拱,解决蒙古和大明矛盾,建万世不朽之功勋

    历史人物编辑:邹宁标签:高拱

    明帝国和蒙古的矛盾源远流长,一直打到明朝中期。嘉靖和隆庆时期,大明最危险的敌人变成了俺答汗,他率领土默特部族是鞑靼部族之一。因其实力雄厚成为了鞑靼首领,俺答就是嘉靖时期发动的庚戌之乱,堂堂大明帝国,却让蒙古人在京城附近烧杀抢掠,明军却眼睁睁看着,这是大明帝国的耻辱。嘉靖四十五年,高拱加入内阁,隆庆五

  • 同是内阁辅臣,高拱和徐阶有着怎样的仇怨?非要对徐阶赶尽杀绝?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高拱

    明嘉靖、隆庆两朝,朝堂争斗最为激烈。在两朝过度的六年时间里,先是徐阶扳倒了权臣严嵩,随后高拱又搬倒了徐阶。此后高拱再度击败李春芳,如愿登上首辅之位。看似春风得意,然而风水轮流转,首辅高拱随后竟然又被张居正赶下台。客观而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四人正都是能臣,惺惺相惜确实存在,但高拱与徐阶之间却存在

  • 高拱用人不拘一格,明知殷正茂贪财,仍重用他带兵平叛

    历史人物编辑:王王美食屋标签:高拱

    高拱用人不拘一格,明知殷正茂贪财,仍重用他带兵平叛明朝官员官俸少,只够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不足以养家糊口。为了生存,大多数官员手脚不干净,变着花样捞灰色收入。虽然大家都这样,但并不是绝对不看官德。对于廉洁的官员大家从内心深处还是很尊敬的,而一旦被认为贪污腐化,其前途就要受影响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