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前期宰相:来济生平介绍及评价

唐朝前期宰相:来济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983 更新时间:2023/12/13 23:05:17

来济(610年-662年),唐朝宰相,隋朝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之子。进士出身,贞观年间,任通事舍人。后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

永徽二年(651年),拜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永徽四年(653年),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六年(655年),拜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因反对废黜王皇后,被武则天所恨。显庆元年(656年),兼太子宾客,进南阳县侯。显庆二年(657年),又兼太子詹事。后坐褚遂良事累贬庭州刺史。

龙朔二年(662年),西突厥入寇,力战阵亡,时年53岁。著有文集三十卷,《新唐书志》传于世。

人物生平

幼遭家难

来济生于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祖籍南阳新野,东汉名将来歙十九世孙。高祖来成,北魏新野县侯,后降梁,迁居广陵,遂以此为家。父亲来护儿,隋朝名将,曾担任左骁卫大将军、左翊卫大将军、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封荣国公,恩礼隆密,朝臣无比。

隋大业十四年(618年),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弑杀隋炀帝。来护儿不屈于叛军,被宇文化及杀害。同时遇害的还有来济的大哥来楷(时为散骑郎、朝散大夫),五哥来弘(时为果毅郎将、金紫光禄大夫),六哥来整(时为武贲郎将、右光禄大夫)。 只有来济和哥哥来恒因为太小没有被杀。来济家族遭难后,流离艰险,而笃志好学,有文词,善谈论,尤晓时务。唐朝时举进士。

累官拜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任命来济为通事舍人。太子李承乾因谋逆被废,太宗命大臣讨论如何处理废太子,无人应答,只有来济说:“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太宗乃废黜李承乾为庶人,但是保下了他的命,并提拔来济为吏部考功员外郎。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任命来济为太子李治的司议郎,兼崇贤馆直学士,不久改任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驾崩,太子李治继位,是为高宗。

永徽二年(651年),来济任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653年),来济拜相,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永徽五年(654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以修国史之功封南阳县男,赐物七百段。

永徽六年(655年),来济拜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

反对立后

当时,高宗想以武昭仪取代王皇后,他首先赐武昭仪封号宸妃,来济和韩瑗劝谏:“妃子有正常名额,现在另立名号,这是不行的。”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将要立武氏为皇后,来济和宰相韩瑗劝谏说:“王者定立皇后,是为了承嗣宗庙、做天下人的国母,应该选择礼义名家、优雅贤淑的人,以符合国人的愿望,迎和神灵的旨意。所以周文王立姒氏,《关雎》颂扬,恩泽施於百姓,其福就像那样;汉成帝纵欲,以婢女为皇后,国运中途衰微,其祸患就是这样。希望陛下详察。”

然而,高宗不顾来济、韩瑗、褚遂良、长孙无忌的反对,废黜王皇后,立武宸妃为皇后。来济等都不自安;武后上表称来济忠公,请加赏慰,但心中其实厌恶他们。

显庆元年(656年),武后之子李弘被立为皇太子,来济兼任太子宾客,进爵南阳县侯,仍为中书令。

高宗曾经问统治百姓的好办法,来济说:“过去齐桓公出游,遇见老人,给他食物,老人说:‘请送给天下人食物,给他衣服,老人说:‘请送给天下人衣服。齐桓公说:‘我府库有限。怎能所有的人都给?老人说:‘春天不妨碍农事,就有粮食;夏天不妨碍养蚕,就有衣服。,由此来说,减省徭役,是统治百姓的好办法。”这时山东役使民夫,每年另外增加几万人,又商议用佣钱来代替雇工,纷乱烦扰,所以来济是针对这些所说的。

显庆二年(657年),来济又兼太子詹事。同年,许敬宗李义府诬告来济、韩瑗与褚遂良构成朋党,准备谋反。褚遂良贬桂州(今广西桂林市)都督,来济贬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刺史,韩瑗贬振州(今海南三亚市)刺史,终身不许回京。

战死庭州

显庆四年(659年),长孙无忌被逼自杀,柳奭(王皇后的舅舅)、韩瑗处死。

显庆五年(660年),来济改任庭州(在西突厥十姓的边界)刺史。

龙朔二年(662年),西突厥部落进攻庭州。来济统兵防御,对部下说:“我曾经触犯刑律,蒙恩赦免死罪,现在应当以身赎罪。”

于是来济不穿甲胄,率军出击,力战阵亡。时年五十三,追赠楚州刺史,供给灵车送回家乡。

历史评价

《旧唐书》:而韩、来诸公,可谓守死善道,求福不回者焉。

《新唐书》:高宗之不君,可与为治邪?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反天之刚,挠阳之明,卒使牝朱鸣辰,祚移后家,可不哀哉!天以女戎间唐而兴,虽义士仁人抗之以死,决不可支。然瑗、济、义琰、仪四子可谓知所守矣。

标签: 来济

更多文章

  • 唐朝前期宰相:张镐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镐

    张镐(?-764年),字从周,博州(今山东聊城)人,唐朝宰相。张镐出身于汲郡张氏,早年游学长安,初授左拾遗。安史之乱时随玄宗入蜀,后辅佐肃宗,拜谏议大夫。至德二年(757年),张镐被授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任河南节度使,讨伐安史叛军,后进封南阳郡公。因密奏肃宗,劝其不要接受史思明投降,并提防滑州

  • 唐朝中期宰相:张弘靖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弘靖

    张弘靖(760824)字元理,唐代大臣,书法家,中书令张嘉贞之孙,尚书左仆射张延赏之子。画家张彦远祖父。以荫为河南参军。元和(806至820年)中拜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高平县侯,出为河东卢龙节度使,迁太子少师。工书法。幼学元常(锺繇)。自镇蒲陕,迹类子敬(王献之),及处台司,乃同逸少(王

  • 唐朝中期宰相:韦贯之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韦贯之

    韦贯之(760年-821年),本名纯,字贯之,一字正理,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吏部侍郎韦肇之子。韦贯之出身于京兆韦氏逍遥公房,进士及第,德宗贞元年间中举后历任校书郎、长安县丞等职务,顺宗李诵即位后升任监察御史,宪宗李纯即位后历任礼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巴州刺史,在回京任中书舍人之职后,因

  • 唐朝中期宰相:苗晋卿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苗晋卿

    苗晋卿(685年-765年),字元辅,潞州壶关(今山西壶关)人,唐朝宰相。苗晋卿出身儒学世家,进士及第,历任修武县尉、奉先县尉、徐州司户参军、万年县尉、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吏部郎中、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安康太守、魏郡太守、河东太守、工部尚书、宪部尚书。安史之乱爆发后,苗晋卿因不肯出镇陕郡,被勒令致

  • 唐朝前期宰相书画家:欧阳通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欧阳通

    欧阳通(公元625~公元691)唐代大臣、书法家。字通师,汉族,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子。早孤,母徐教以父书。初拜兰台郎,仪凤中累迁中书舍人,封渤海公,天授初转司礼卿判纳言事,二年为相,因反武承嗣为太子被害。工于楷,书得父法而险峻过之,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传

  • 唐朝前期宰相:韩休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休

    韩休(673年-740年6月8日),字良士,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凤阁舍人韩大敏之侄,洛州司户韩大智之子。韩休出身于昌黎韩氏,制举入仕,后被举为贤良,历任左补阙、主爵员外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虢州刺史、工部侍郎、尚书右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韩休受到中书令萧嵩的举荐,担任黄门

  • 唐朝后期宰相:郑从谠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郑从谠

    郑从谠(?-887年),字正求,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朝宰相,司徒郑余庆之孙。兴元节度使郑澣之子。郑从谠出身于荥阳郑氏北祖小白房,进士及第,早年历任校书郎、尚书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吏部侍郎、河东节度使、宣武节度使、岭南节度使、刑部尚书,封荥阳县男。乾符五年(878年),郑从谠拜相,授中书

  • 三国曹魏宗室东海定王:曹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霖

    在《三国志》中记载曹丕的后人中封王的儿子有9人,其他未封王便早夭者人数不详。分别是魏明帝曹叡,赞哀王曹协,北海悼王曹蕤,东武阳怀王曹鉴,东海定王曹霖,元城哀王曹礼,邯郸怀王曹邕,广平哀王曹俨,清河悼王曹贡。曹霖出生的时间不详,生母是仇昭仪。出身并不是太高,是曹丕九个儿子里面活到最后的。黄初三年(2

  • 如何评价周文帝宇文泰?宇文泰的陵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文帝

    宇文泰,即周文帝,南北朝时期杰出军事家、改革家、政治家,西魏的实际掌权者,执政二十余年,奠定了北周的基础。大定二年(556年),宇文泰去世,谥号为文公。周孝闵帝受禅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年)追尊为文皇帝,号其墓为成陵。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评价总评宇文

  • 如何客观评价秦国将领李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信

    在影视剧《大秦赋》中,秦国灭楚之战一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嬴政弃用身经百战的王翦,让李信担任主将。结果,李信先胜后败,嬴政不得不重新启用王翦。那么,这位李信是何许人?他在历史上的结局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追击太子丹有功,深得秦王政厚爱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并没有为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