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客观评价北宋高滔滔?

如何客观评价北宋高滔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538 更新时间:2024/1/20 13:25:15

“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定。……内降遂绝,力行故事,抑绝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舜。”

以上就是《宋史》对高滔滔的评价。意思是说,高太后临政期间,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并且杜绝了内宫请托降恩。高太后还奉行俭约,文思院所贡大小物品,不取一件。所以,高太后被人们认为是女辈中的尧舜。

高滔滔的出身非常显贵,她的曾祖父高琼、祖父高继勋都曾官至节度使。而高滔滔的父亲高遵甫也做过北作坊使,娶北宋开国功臣曹彬的孙女为妻。

高滔滔的一生深受其姨母的影响,她的姨母便是宋仁宗的曹皇后。

由于曹皇后未曾生育,高滔滔三岁时便被曹皇后领养宫中。

而久无子嗣的宋仁宗也把堂兄濮王赵允让的十三子赵宗实接入宫中抚育。

高滔滔与年龄相仿的赵宗实因此成为两小无猜的小伙伴。

待高滔滔与赵宗实成年后,在仁宗及曹皇后的力促下,高滔滔与庆历七年(1047年)嫁与濮王府,成为赵宗实的妻子。

嘉祐八年(1063),仁宗赵祯病亡。由于仁宗并无亲生子嗣,嗣子赵宗实(嘉祐七年被赐名赵曙)登基即位,是为英宗。高滔滔也在治平二年(1065年)被册立为皇后。

英宗共育有四子四女,全部为高滔滔所出。英宗后宫不乏其他美女,却未能给英宗生下一男半女。这也从侧面说明高滔滔是位非常善妒的皇后,一如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

不过,英宗在当上皇帝后就体弱多病,在勉强地干了四年皇帝后(其中曹皇后垂帘一年),就撒手西去。

英宗逝后,他的长子赵顼即位,是为神宗。神宗的生母高滔滔被尊为太后。

对于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高太后和她的姨母曹太后是极端不赞成的。高太后甚至比她的姨母曹太后更为守旧。

高太后的丈夫英宗赵曙三十五岁早逝。她的儿子神宗赵顼也不长寿,只活了三十八岁。

神宗赵顼在元丰八年(1085年)崩逝时,他的儿子哲宗赵煦只有十岁。所以被尊为太皇太后的高滔滔垂帘听政,辅佐幼帝哲宗。

高滔滔垂帘后,立即着手废除新法。

因反对变法,在神宗朝被迫离开朝廷十五年之久的司马光被高太后重新召回朝廷,并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常务副宰相)。这预示着旧党人士卷土重来,一场新旧党争即将展开。

在高滔滔的授意下,司马光连上奏章,痛批新法,部分新法被立即废止。

而朝臣中的变法首领也曾到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的打击。

新党首领、宰相蔡确因没有为神宗守灵,被旧党纷纷指责为对先帝不恭。高滔滔最终将其罢相,逐出朝廷,下放到陈州。

支持变法的知枢密院事章惇、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韩缜随后也分别被贬到了汝州及颍昌府。

司马光取代了宰相蔡确的位子,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大刀阔斧地一顿猛操作,新法基本上完全被废止了。

高滔滔在政治上因循守旧,打击新党不遗余力,但在约束母族外戚方面的确严厉,这一点为后世所称道。

英宗赵曙在世时,多次欲提拔高滔滔的弟弟高士林,都被高滔滔婉拒。

神宗赵顼时期,高滔滔每次对娘家外戚的赏赐都很微薄。在神宗的力劝下,高滔滔才同意神宗赐给娘家一处宅地。

但修造府第的费用全部由高滔滔的个人收入买单,并未动用朝廷一文钱。而按例,这笔款项应由朝廷大农寺承担的。

高滔滔垂帘期间,确实厉行节俭,对自己母族的朝廷外戚约束也很严厉,因此也得到了《宋史》的高度评价。

但高滔滔在政治上非常保守,她一上台,即全面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由此引发了北宋新旧党争的再一次升级。

变法被全面废止后,北宋的军力和财力再一次面临倒退,北宋复兴的最后一次希望被高滔滔断送。

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六十一岁的高滔滔病逝。

高滔滔在神宗、哲宗两朝临朝辅政,她厉行节俭,严厉约束外戚,个人美德难能可贵。

但她垂帘后,将王安石变法一棍子打死,造成了国力的全面衰退。高滔滔大肆打击新党人士,引发了新一轮激烈党争。

高滔滔死后,哲宗得以亲政,新党人士重新得势,又卷土重来,对旧党展开新一轮的报复,死后的司马光也被追贬官职。甚至连高滔滔本人也遭到新党的追责,如不是儿媳向太后的极力保全,高滔滔太皇太后的封号都差一点被废。

所以说,“女中尧舜”的评价对高滔滔来说,有点过誉了。

标签: 高滔滔

更多文章

  • 公孙瓒与刘备是何关系?如何客观评价公孙瓒?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公孙瓒

    公孙瓒,字伯圭,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群雄逐鹿中原,最终只剩下曹操、孙权、刘备这三大势力。在这一过程中,众多诸侯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比如笔者今天要说的公孙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刘备的同学,公孙瓒一度获得了总督四州之地

  • 清朝宗室懿亲王:爱新觉罗.胤祹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胤祹

    他是康熙九子夺嫡中唯一手握兵权却没有参与的人,也是唯一在雍正继位期间寿终正寝的皇子,他就是十二阿哥胤祹(táo)。康熙六十一年的冬天,康熙皇帝驾崩畅春园,享年68岁。在为期数十年的激烈夺嫡之战中,四阿哥胤禛最终成为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最大赢家,胤禛继位后,将年号改为雍正,史称雍正

  • 西汉宗室齐王:刘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襄

    刘邦的长孙刘襄,虽然也贵为一方诸侯王,但却对西汉帝国的皇位存在一种执念。当然,皇族子弟想当皇帝,也算是人之常情,但是刘襄的心态不一样:因为刘襄觉得,自己才是最有资格的皇位继承者,至于其他人,都没资格。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刘襄如此自视过高?这一切,还得从刘襄的身世说起。1、刘襄尴尬身世话说刘襄不光是

  • 南唐烈祖皇后:宋福金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宋福金

    你能够将丫鬟和皇后联系在一起吗?丫鬟一般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被卖到或者甘愿来到府中成为下人,而皇后生来就是金枝玉叶,不仅家世背景优越,还要在言行举止和教养上面极其优秀,不然很难撑起母仪天下的气度。然而南唐的皇后宋福金却是个例外,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南唐皇后,是如何一路从陪嫁丫鬟逆袭到皇后的。宋福

  • 唐朝开国名将张士贵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士贵

    张士贵祖籍山西盂县上文村,出生在一个军功世家。他的曾祖父是北魏时的银青光禄大夫、横野将军张俊;祖父张和则是北齐开府车骑将军;父亲张国在隋时曾任陕县主簿、录事和参军等职,后来因军功授大都督,定居虢州卢氏县,张士贵便在此出生。张士贵出身将门,自幼习武,身手不凡。精于骑射,拉弓箭无虚发。他文武兼修,文才

  • 唐朝宰相之:李敬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敬玄

    李敬玄(615年-682年),亳州谯县(今安徽谯城)人,唐朝宰相。李敬玄早年曾为唐高宗的侍读,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尚书右丞、太子右庶子、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后进拜中书令,封赵国公。仪凤三年(678年),李敬玄被任命为洮河道大总管,率军征讨吐蕃,因不通兵事,大败而回。后被贬为衡州刺史

  • 唐朝宰相之:苏颋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颋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尚书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紫微侍郎、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

  • 唐朝宰相之:李适之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适之

    李适之(694年 -747年),原名昌,祖籍陇西成纪,唐朝宗室、宰相,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李适之早年历任左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天宝元年(742年),李适之拜相,担任左相,封清和县公。他与李林甫争权,但却不敌落败,被罢为太子少保,后贬宜春太守。

  • 唐朝宰相之:于志宁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于志宁

    于志宁(588年-665年),字仲谧,雍州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唐朝宰相,北周太师于谨曾孙。于志宁原为隋朝冠氏县长,后投奔唐朝,担任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天策府从事中郎,位列秦王府十八学士。后任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教导太子李承乾。他多次进谏,但李承乾不听,终至被废。唐高宗继位后,于志宁升任侍中,

  • 唐朝后期大太监王守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守澄

    王守澄(?-835年),唐朝末年宦官,活跃于宪、穆、敬、文四朝,曾三度参与皇帝的废立,在朝中掌权达十五年之久 。与朝廷朋党势力结合,卖官行为让官场风气为之败坏。文宗时,以他为首的宦官集团与素来憎恶宦官的皇帝势力发生多次激烈冲突,后来皇帝成功促成了宦官集团内部的分裂,终因失势而被酖杀 。而日后策动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