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桓彦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宰相:桓彦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01 更新时间:2024/1/17 0:30:07

桓彦范(653年-706年),字士则,润州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唐朝宰相。

桓彦范早年曾历任司卫寺主簿、监察御史、御史中丞、司刑寺少卿,后与敬晖、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侍中。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扶阳郡王。

神龙二年(706年),武三思以五王诬陷韦后为由,通过唐中宗颁布诏令,将五王流放边疆。桓彦范被流放贵州,后被周利贞虐杀。时年54岁。唐睿宗继位后,赐谥忠烈,德宗建中三年(782年)追赠司徒。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桓彦范为人慷慨豪爽,早年以恩荫调任右翊卫,累迁至司卫寺主簿,受到纳言狄仁杰的赏识,擢升为监察御史。

任职法司

长安三年(703年),桓彦范升任御史中丞,次年又改任司刑少卿。当时,御史中丞宋璟弹劾司仆卿张昌宗勾结术士李弘泰,意图谋反,请求将其下狱治罪,武则天不许。桓彦范上疏劝谏,但却没有任何答复。

后来,内史李峤上奏称:“陛下登基之时,很多臣民不遵臣节,从而导致酷吏肆无忌惮地施行酷刑。恳请陛下为所有被周兴等酷吏治罪而家破人亡的人昭雪,赦免他们的罪责。”桓彦范也上奏陈述此意,前后共上奏疏十次,才获得武则天的采纳。

发动政变

长安四年(704年)十二月,武则天病重,避居迎仙宫。张易之与张昌宗侍奉左右,把持宫门,不许大臣探视。桓彦范与宰相张柬之、中台右丞敬晖等人决定趁机发动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张柬之利用职权安排桓彦范、敬晖为左右羽林将军,让他们掌握禁军。当时,皇太子李显在北门起居。桓彦范便利用禁军将军身份拜谒李显,密陈政变计划,得到太子的赞同。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桓彦范与张柬之、敬晖等人率五百羽林军向宫中进发,并命李湛、李多祚前往东宫,将李显接到玄武门。禁军见太子出面,鼓噪不已,桓彦范等人遂簇拥着李显闯入玄武门,直达迎仙宫集仙殿,并诛杀张易之兄弟。武则天自梦中惊醒,得知情况后,对李显道:“这是你的主意吗?如今张氏兄弟已经伏诛,你可以返回东宫。”

这时,桓彦范进言道:“太子不可返回东宫。昔日高宗驾崩,将爱子托付陛下,却久居东宫。如今天意民心尽归李氏,群臣不忘高宗恩德,故此尊奉太子,诛除逆贼。请陛下传位于太子,使万世不绝,这是天下之幸。”武则天不再说话。次日,武则天禅位于李显,是为唐中宗。

拜相封王

唐中宗复位后,桓彦范因功被任命为纳言,并封上柱国、银青光禄大夫、谯郡公。不久,唐中宗恢复唐制,更改官名,桓彦范也改任侍中。

后来,韦皇后干预朝政。桓彦范上表道:“陛下每次临朝,皇后总是坐在帷帐后面参预军国政事。臣发现历朝帝王凡与妇人共同执政的,最后都导致国破身亡。再说阴凌驾于阳之上,是违背天道的;妇人欺凌丈夫,是违背人道的。所以《尚书》、《周易》都认为妇人不能干预外政。臣请陛下以社稷为重,不要让皇后干预国政。”唐中宗不听。

不久,唐中宗又任命方士郑普思为秘书监,叶静能为国子祭酒。桓彦范再次上表反对,道:“陛下登基时,曾说要一切依照贞观年间。贞观时期,秘书监是魏征、虞世南、颜师古,国子祭酒是孔颖达,这些都是一代名臣,郑普思、叶静能一介术士,怎能与他们相比?臣担心人们议论陛下官不择才,希望陛下慎重选择。”唐中宗仍旧不听。

当时,武三思仍在朝中为相,对桓彦范逼武则天退位之事非常痛恨,又担心桓彦范会逐渐铲除武氏,便图谋桓彦范等人。他与韦皇后私通,在中宗面前不断进谗。五月,桓彦范、敬晖、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五人被罢去相位,加封特进、郡王,并赐铁券。其中,桓彦范封扶阳郡王,赐姓韦氏。

贬官遇害

神龙二年(706年),桓彦范被贬出朝廷,担任洺州刺史,后任濠州刺史。不久,驸马都尉王同皎谋诛武三思,事泄被杀。武三思趁机诬陷桓彦范等人与王同皎同谋,暗中指使许州司功参军郑愔向朝廷告发。唐中宗于是将桓彦范贬为泷州司马,并剥夺封爵。

七月,武三思暗中命人将韦皇后淫乱后宫之事大肆宣扬,并嫁祸给桓彦范等人。唐中宗震怒,命御史大夫李承嘉调查。李承嘉按照武三思的意思上奏道:“桓彦范、敬晖、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暐故意暴露丑闻,煽动叛乱情绪,托言废黜皇后,实际上是要动摇皇位。”唐中宗便命法司议罪,将桓彦范流放瀼州,禁锢终身。

后来,武三思又怂恿太子李重俊上表,请求夷灭桓彦范三族,唐中宗不肯。武三思担心桓彦范等人会复起,便采用崔湜的计策,命周利贞假传圣旨,将其杀死。周利贞在贵州追上桓彦范,命人将他绑缚,在竹槎之上拖行。桓彦范的皮肉都被竹槎刮掉,然后被乱棍打死,时年五十四岁。

平反昭雪

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追复桓彦范的官爵,赐谥忠烈,又赐实封二百户。

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将桓彦范的灵位放在唐中宗的宗庙中。

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又追赠桓彦范为司徒。

人物评价

苏颋:侍中执宪者,谯郡桓彦范、广平宋璟;太选持衡者,京兆韦嗣立、河内司马钟:并远识高量,领贤进善。

李适:神龙中,诸武擅权,惎间王室,则有若扶阳王彦范等推戴中宗,绍复洪业;景龙末,嬖韦窥国,渎紊乾纲,则有若徐国公幽求等左右玄宗,扫除凶秽。

刘昫:昔夫差入越,勾践保于会稽,不听子胥之言,而有甬东之叹。此五王除凶返正,得计成功。当是时,彦范、敬晖握兵全势,三思、攸暨其党半歼,若从季昶之言,宁有利贞之祸?盖以心怀不忍,遽失后图,黜削流移,理固然也。且芟蔓而不能拔本,建谋而尚欠防微,死即无辜,祸由自掇。失断召乱也,不亦宜哉!

宋祁:① 彦范工属文,然不甚喜观书,所志惟忠孝大略。居若不能言,及议论帝前,虽被诘让,而安辞定色,辨色愈切。② 五王提卫兵诛嬖臣,中兴唐室,不淹辰,天下晏然,其谋深矣。至谓中宗为英王,不尽诛诸武,使天子藉以为威,何其浅耶?衅牙一,为艳后,竖儿所乘,劫持戮辱,若放豚然,何哉?无亦神夺其明,厚韦氏毒,以兴先天之业乎?不然,安李之功,贤於汉平、勃远矣!

王化贞:张柬之等五王,合谋诛二张、迁武氏、反中宗之辟而复唐之,何其壮也。未久而妖韦蛊于内,诸武蛊于外,而五王者,厌厌不振以至于屠灭。千载之后,畴不痛之,而又惜之,且恨之。

后世地位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代宗评定前代功臣,桓彦范位列第一等十一人之内。

建中元年(780年),桓彦范与裴寂、刘文静等三十四人被唐德宗定为功臣上等。

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将三十七位功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内,其中就有“侍中扶阳郡王桓彦范”。

个人作品

《全唐文》收录有其奏疏两篇:《论时政表》《请穷治张昌宗疏》。

《唐文拾遗》收录有其奏疏一篇:《谏除方术人为国子祭酒奏》。

标签: 桓彦范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韦昭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韦昭度

    韦昭度(?~895年),字正纪,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末年宰相。出身京兆韦氏,博学多闻。咸通八年(867年),中进士,累迁尚书郎、中书舍人。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后,随唐僖宗逃入蜀地,拜户部侍郎。中和元年(881年),正式拜相,担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参与平定黄巢起义,拜为司空。讨灭凤翔节度

  • 唐朝宰相:卢怀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卢怀慎

    卢怀慎(?-716年),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唐朝宰相。卢怀慎出身于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侍御史、右御史台中丞、兵部侍郎、黄门侍郎,封渔阳县伯。他虽居高位,但为官清廉。唐玄宗继位后,任命卢怀慎为宰相,初授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升黄门监(即侍中),并兼任吏部尚书。他

  • 唐朝宰相:陈叔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叔达

    陈叔达(?-635年),字子聪,吴兴(今浙江长兴)人,唐朝宰相,陈宣帝第十七子,陈后主异母弟。陈叔达出身于陈朝皇室,曾授侍中,封义阳王。陈亡入隋,历任内史舍人、绛郡通守,后归降唐高祖,担任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唐朝建立后,陈叔达历任黄门侍郎、纳言、侍中、礼部尚书,进拜江国公。玄武门之变时曾建议唐

  • 如何客观评价北宋高滔滔?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高滔滔

    “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定。……内降遂绝,力行故事,抑绝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以上就是《宋史》对高滔滔的评价。意思是说,高太后临政期间,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并且杜绝了内宫请托降恩。高太后还奉行俭约

  • 公孙瓒与刘备是何关系?如何客观评价公孙瓒?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公孙瓒

    公孙瓒,字伯圭,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群雄逐鹿中原,最终只剩下曹操、孙权、刘备这三大势力。在这一过程中,众多诸侯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比如笔者今天要说的公孙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刘备的同学,公孙瓒一度获得了总督四州之地

  • 清朝宗室懿亲王:爱新觉罗.胤祹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胤祹

    他是康熙九子夺嫡中唯一手握兵权却没有参与的人,也是唯一在雍正继位期间寿终正寝的皇子,他就是十二阿哥胤祹(táo)。康熙六十一年的冬天,康熙皇帝驾崩畅春园,享年68岁。在为期数十年的激烈夺嫡之战中,四阿哥胤禛最终成为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最大赢家,胤禛继位后,将年号改为雍正,史称雍正

  • 西汉宗室齐王:刘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襄

    刘邦的长孙刘襄,虽然也贵为一方诸侯王,但却对西汉帝国的皇位存在一种执念。当然,皇族子弟想当皇帝,也算是人之常情,但是刘襄的心态不一样:因为刘襄觉得,自己才是最有资格的皇位继承者,至于其他人,都没资格。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刘襄如此自视过高?这一切,还得从刘襄的身世说起。1、刘襄尴尬身世话说刘襄不光是

  • 南唐烈祖皇后:宋福金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宋福金

    你能够将丫鬟和皇后联系在一起吗?丫鬟一般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被卖到或者甘愿来到府中成为下人,而皇后生来就是金枝玉叶,不仅家世背景优越,还要在言行举止和教养上面极其优秀,不然很难撑起母仪天下的气度。然而南唐的皇后宋福金却是个例外,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南唐皇后,是如何一路从陪嫁丫鬟逆袭到皇后的。宋福

  • 唐朝开国名将张士贵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士贵

    张士贵祖籍山西盂县上文村,出生在一个军功世家。他的曾祖父是北魏时的银青光禄大夫、横野将军张俊;祖父张和则是北齐开府车骑将军;父亲张国在隋时曾任陕县主簿、录事和参军等职,后来因军功授大都督,定居虢州卢氏县,张士贵便在此出生。张士贵出身将门,自幼习武,身手不凡。精于骑射,拉弓箭无虚发。他文武兼修,文才

  • 唐朝宰相之:李敬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敬玄

    李敬玄(615年-682年),亳州谯县(今安徽谯城)人,唐朝宰相。李敬玄早年曾为唐高宗的侍读,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尚书右丞、太子右庶子、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后进拜中书令,封赵国公。仪凤三年(678年),李敬玄被任命为洮河道大总管,率军征讨吐蕃,因不通兵事,大败而回。后被贬为衡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