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宗室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生平介绍及评价

清朝宗室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649 更新时间:2023/12/9 6:03:22

世人皆知,顺治皇帝此生唯一深爱之人,便是董鄂妃。董鄂妃曾为顺治生下一子,可惜未过数月,即次年正月二十四日(1658年2月25日)便夭折,所以并未给他留下任何子嗣。

顺治皇帝这一生共有八个儿子,在他临终病重的时候,长子以及四子都已经夭折了。因此对于顺治皇帝来说,选择太子是一个难题。

有一说一,当时次子福全是太子之位的不二选择,因为他不但心思聪颖,而且是顺治皇帝最宠爱的董鄂妃家族所出。因此福全是顺治皇帝最宠爱的儿子,可是为何顺治皇帝后来却将皇位传给三子玄烨呢?

据史料记载,一开始的顺治皇帝的确是想将皇位传给福全的。可是孝庄太后却主张将皇位传给三子玄烨,因为玄烨从小在她身边长大,聪慧过人,十分讨人喜欢。顺治皇帝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所以也考虑过她的意见,面对皇位继承人,一时间,顺治皇帝举棋不定。

在顺治皇帝临终前,他又去问当时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是顺治帝在朝堂上十分器重的人,他的意见,顺治皇帝十分重视。汤若望的意见是立玄烨为太子,因为当时在皇宫中流行一种叫做天花的疾病,这种病一旦患上,便很难生存。可是玄烨却在这种疾病下躲过一劫,对天花有了抗体。

而福全却没有生过这场病,由于那时候的他还年幼,极有可能日后会得天花,如果不能顺利地活下去,到时候会引起皇位争夺。这是顺治皇帝不想看到的,在考虑了汤若望的意见后,他又将福全和玄烨召到自己面前。

顺治皇帝问了这两个孩子一个问题:“你们将来有什么志向”?福全回答:“愿为贤王”。玄烨却回答:“愿意效法父皇”。顺治皇帝惊讶地发现福全并没有想做皇帝的野心,而他也知道玄烨志向远大。最终,顺治皇帝下定了立玄烨为继承人的决心。

在顺治皇帝驾崩后,玄烨即位,史称康熙帝。康熙与福全的关系十分交好,他立福全为和硕裕亲王,并且允许他参与朝政。此时康熙的目的是为了分散朝堂之上鳌拜的势力。在康熙除掉鳌拜后,他进一步统一了朝堂之上的势力。

而此时的福全十分的识时务,他将权力全部归还给了康熙。即使是曾经皇位竞争的对手,康熙对福全也十分有爱,二人就如普通百姓家的兄弟一样,关系亲密。福全和康熙一样,对祖母孝庄太后都十分孝顺。

康熙二十七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依仗势力强盛,勾结沙俄,制造分裂。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又进扰内蒙古乌朱穆秦。消息传到朝廷,康熙决定回击噶尔丹,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出古北口。最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得敌军狼狈逃窜,大败厄鲁特军。

噶尔丹后来低头认输,派人请罪,表示愿意撤出边境,听从发落。康熙得知后,虽然答应了噶尔丹的请求,但还是要求福全不可掉以轻心,注意加强防备。

后来福全派人传信给噶尔丹,逾月未归,他估计噶尔丹早已出边境逃循,且当时军中粮草不足,只能维持几天,鉴于此,便自作主张,下令回师。谁知康熙对此十分不满,福全回到京城后,康熙帝指责福全不遵从命令,自行其事。

福全没有争辩,他流着泪说:"我复何言!"全部领了罪。王大臣等共议福全的错误,应夺去爵位,康熙帝考虑到福全击败厄鲁特的功绩,没有夺去他的爵位,改以罚俸三年,撤三佐领,还取消了议政权。

从这之后,福全开始沉迷于文学以及琴棋书画。在康熙去南方游玩时,由于数月没有与福全见面,甚至特地写了一首诗《候见裕亲王》:“花萼楼前别,已经春夏余。平明挂锦缆,日暮傍樵鱼。吴越当年景,江湖各自如。留心异事重,隔月信音疏”。

康熙四十二年,福全生病,康熙帝亲临其府探望。后来康熙帝出巡塞外,得知福全病情加重,特命随行诸皇子策骑返还京城看视。

在福全临终的时候,他做了一件十分逾矩的事情,福权请求康熙废掉太子,立胤禩为储君。皇储之事,是不能搬到明面上来谈的。可是福全却对康熙说了出来,这足以证明这对兄弟之间的交情。

康熙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日,福全病故,终年五十岁。康熙听闻,悲痛欲绝,痛哭不已。命人在黄花山为福全监造坟茔、建碑,规定除常年祭祀外,另有加祭。还特命画工精绘一张像,为康熙帝与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示手足同老之意。

康熙曾经盛赞福全“秉性宪和,持身谦牧”,福全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愿为贤王”的诺言,令后人赞叹不已。

标签: 福全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岑长倩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岑长倩

    岑长倩(?-691),荆州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岑文本之侄。早年曾任兵部侍郎。永淳元年(682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朝政。后迁为内史。天授元年(690年),拜文昌右相,封邓国公,权势仅在武承嗣之下。天授二年(691年),加特进、辅国大将军。因不同意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得罪了武氏,被罢相,出任武

  • 唐朝宰相:韦见素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韦见素

    韦见素(697年-762年1月),字会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太原尹韦凑之子。韦见素出身于京兆韦氏南皮公房,历任相王府参军、卫佐、河南府仓曹、大理丞、坊州司马、库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工部侍郎、尚书右丞、吏部侍郎,袭爵彭城郡公。天宝十三年(754年),韦

  • 唐朝宰相:岑羲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岑羲

    岑羲(?-713年),字伯华,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岑文本之孙。文昌右相岑长倩之侄。岑羲进士出身,历任太常博士、郴州司法参军、金坛令、汜水令、天官员外郎、中书舍人、秘书少监、吏部侍郎。710年(景云元年),岑羲升任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便被罢相,出任陕州刺史。712年

  • 唐朝宰相:裴耀卿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裴耀卿

    裴耀卿(681年-743年),字焕之,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 ,唐朝宰相,宁州刺史裴守真之子。裴耀卿出身河东裴氏南来吴裴,历任秘书正字、相王府典签、国子主簿、詹事府丞、河南府士曹参军、考功员外郎、右司郎中、兵部郎中、长安令、济州刺史、宣州刺史、冀州刺史、户部侍郎、京兆尹。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 唐朝宰相:宇文融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宇文融

    宇文融,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人。明辨有吏干。开元初任监察御史。时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流失,税收受到影响。他建议检括逃亡户口和籍外占田,充使搜括户口,并自任劝农使,率劝农判官20余人出使各地,清出客户80余万和大量土地。进御史中丞,出为魏州刺史。请复九河旧道,开稻田以利人,回易陆运。入为鸿胪

  • 唐朝宰相:裴休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裴休

    裴休(791年864年),字公美,汉族。河内济源(今河南济源)人,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运城闻喜)。唐朝中晚期名相、书法家,浙东观察使裴肃次子。裴休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 。唐穆宗时登进士第。历官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中书侍郎、宣武节度使、荆南节度使等职,曾主持改革漕运及茶税等积弊,颇有政绩。晚年官至吏部

  • 唐朝宰相:高季辅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高季辅

    高季辅(596年-654年),名冯,字季辅,以字行,德州蓚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高季辅出身于渤海高氏,早年曾参加农民起义,归唐后历任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吏部侍郎,多次指陈时政,得到唐太宗的称赞。高季辅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多次辅佐高宗监国,在高宗继位后被拜为宰

  • 唐朝宰相:郑余庆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郑余庆

    郑余庆(748年-820年),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朝宰相。郑余庆出身于荥阳郑氏北祖小白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严震幕府,历任山南西道从事、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后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授同平章事,不久被贬为郴州司马。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再次拜相,

  • 唐朝宰相:陈夷行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夷行

    陈夷行(?-844年),字周道,颍川(今属河南)人,唐朝宰相,牛李党争中李党代表人物。陈夷行出身于颍川陈氏,进士及第,早年历任侍御史、虞部员外郎、起居郎、史馆修撰、司封员外郎、吏部郎中、翰林学士、谏议大夫、太常少卿等职。开成年间,陈夷行以工部侍郎之职拜相,加授同平章事,又改门下侍郞。他与郑覃同属李

  • 顾恺之:中国画祖、山水画祖之一 被评价为“三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顾恺之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东晋时期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关于他的生平,我们所知甚少。根据史料记载,他出生于一个士族家庭,其先祖很多人在东吴、西晋时期都做过官,父亲顾悦之曾担任州别驾一职。顾恺之最初在恒温与殷仲堪的幕下担任过官职,晚年进入朝廷担任散骑常侍,直到62岁去世。顾恺之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