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高季辅生平介绍及评价

唐朝宰相:高季辅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870 更新时间:2023/12/5 1:13:49

高季辅(596年-654年),名冯,字季辅,以字行,德州蓚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

高季辅出身于渤海高氏,早年曾参加农民起义,归唐后历任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吏部侍郎,多次指陈时政,得到唐太宗的称赞。

高季辅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多次辅佐高宗监国,在高宗继位后被拜为宰相,担任中书令,兼吏部尚书,封蓚县公,后又任侍中,加太子少保。

永徽四年十二月(654年1月),高季辅病逝,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赐谥号为宪。

人物生平

率部降唐

高季辅年轻时勤奋好学,精通武艺,以孝母闻名。武德元年(618年),汲县(今河南卫辉)百姓作乱,响应叛军。高季辅的兄长高元道时任汲县县令,也在叛乱中遇害。他率众出城,手刃仇人,将其首级祭于兄长墓前。不久,高季辅也加入起义军,纠集数千人,后与李厚德一同投降唐朝,被授为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

切谏时政

唐太宗继位后,高季辅被擢拜为监察御史。他弹劾大臣,不畏权贵,后升为中书舍人。

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命近臣评论时政得失。高季辅提出五条建议:

1、提拔、重用正直清廉的官员。

2、减少对百姓的徭役。

3、抑制公侯勋戚的奢靡之风。

4、提高地方官员的薪俸待遇。

5、提高皇弟在皇子面前的威严。

唐太宗看罢奏疏,深以为然。

辅佐太子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改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高季辅被授为太子右庶子。

贞观十八年(644年),高季辅又加银青光禄大夫,并兼任吏部侍郎。他主持铨叙,以允当著称。唐太宗特意赏赐他一面金背镜,以表彰他的清鉴。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留皇太子李治在定州监国,并命高季辅与高士廉、刘洎马周张行成等人一同执掌机要政务,辅佐太子。

担任宰相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高季辅与张行成在太极殿拥戴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 高季辅被任命为中书令,兼检校吏部尚书、监修国史,并封蓚县公。

永徽二年(651年),高季辅改任光禄大夫、侍中。永徽三年(652年),唐高宗立陈王李忠为皇太子,命高季辅兼任太子少保。

永徽四年(653年),高季辅因风疾卧病在家。唐高宗命其兄宗正少卿高季通前去探病,并经常派宦官前去观察他的进食情况。同年十二月(654年1月),高季辅病逝,时年五十八岁。唐高宗废朝三日,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赐谥号为宪。

轶事典故

贞观年间,高季辅多次上疏,陈述时政得失。唐太宗特意赐他一块钟乳石,道:“你进献的良言,如同药石一样,能救治国家。我便赐你药石,以此作为回报。” 后人便用“药石之言”比喻诚意劝人改过的良言。

人物评价

李勣: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辛苦作得门户,亦望垂裕后昆,并遭痴儿破家荡尽。

吴兢:太宗皇帝好悦至言,时有魏徵、王珪、虞世南、李大亮、岑文本、刘洎、马周、褚遂良杜正伦、高季辅,咸以切谏,引居要职。

刘昫:于燕公辅导储皇,高侍中敷陈理行,张北平斥言阴沴,皆人所难言者。苟非金玉贞度,松筠挺操,安能咈人主之意,献苦口之忠?宜其论道岩廊,克终显盛。古所谓能以义匡主之失,三君有焉。

宋祁:于志宁谏太子承乾,几遭贼杀,然未尝惧,知太宗之明,虽匕首揕胸不愧也。及武后立,不敢出一言,知高宗之昧,虽死无益也。季辅,行成数进谏,然雍容有礼,皆长厚君子哉!

个人作品

高季辅著有文集二十卷,曾参与修撰《尚书正义》、《留本司行格》。 《全唐文》则收录其奏疏一篇:《上太宗封事》。

标签: 高季辅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郑余庆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郑余庆

    郑余庆(748年-820年),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朝宰相。郑余庆出身于荥阳郑氏北祖小白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严震幕府,历任山南西道从事、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后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授同平章事,不久被贬为郴州司马。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再次拜相,

  • 唐朝宰相:陈夷行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夷行

    陈夷行(?-844年),字周道,颍川(今属河南)人,唐朝宰相,牛李党争中李党代表人物。陈夷行出身于颍川陈氏,进士及第,早年历任侍御史、虞部员外郎、起居郎、史馆修撰、司封员外郎、吏部郎中、翰林学士、谏议大夫、太常少卿等职。开成年间,陈夷行以工部侍郎之职拜相,加授同平章事,又改门下侍郞。他与郑覃同属李

  • 顾恺之:中国画祖、山水画祖之一 被评价为“三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顾恺之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东晋时期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关于他的生平,我们所知甚少。根据史料记载,他出生于一个士族家庭,其先祖很多人在东吴、西晋时期都做过官,父亲顾悦之曾担任州别驾一职。顾恺之最初在恒温与殷仲堪的幕下担任过官职,晚年进入朝廷担任散骑常侍,直到62岁去世。顾恺之在文

  • 如何客观评价孟尝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孟尝君

    倘若说起战国时期的优秀人物,人们都会想到“战国四君子”,即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此四人因为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并获得了人们的好感。但是事实上,这四人的品行却有待考究,比如孟尝君便不是一个善茬。孟尝君,妫姓

  • 三国时期山阳公与安乐公爵位比较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山阳公

    比如刘协和刘禅这两位亡国之君,就是很好的例子。一方面,就汉献帝刘协来说,延康元年(220年)12月10日,曹丕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刘协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曹丕在繁阳亭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对此,魏文帝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另一方面,公元263年,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后主

  • 如何客观评价孙坚妻子吴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吴夫人

    历史上有这么一位英雄的母亲便有些特殊,她的前半生并不美好,但她的后半生却一跃成为当时天下地位最高的几位女子之一。年轻的时候被迫嫁给了当时的战神,本来并非她所愿的婚姻竟然意外的幸福美满。长子是赫赫有名的新战神,小儿子和自己的女婿都是皇帝,这两个人甚至掌握了整片天下的三分之二的土地。而这个传奇的女性便

  • 唐代宗嫡妻崔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崔妃

    唐代宗还是广平王时,娶了一个妻子崔氏,崔氏是杨贵妃的侄女,母亲是韩国皇后,舅舅是当时的国舅杨国忠。崔氏原来仰仗着母亲一家的势力,对广平王的态度并不好,甚至是很暴躁的。唐代宗和崔妃在相处中也是有些真感情的,可惜安史之乱之后,因为一方的势力改变,两方权力失衡,所以关系也急剧转变。广平王的父亲不愿意让崔

  • 唐朝宰相:路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路随

    路随(776年835年8月16日),又称路隋,字南式。阳平(今山东莘县)人。唐朝中期宰相,副元帅判官路泌之子。路随于唐德宗时举明经,授润州录事参军。元和五年(810年),擢左补阙、史馆修撰,累迁司勋员外郎。穆宗即位,迁翰林侍讲学士,拜谏议大夫。唐敬宗朝,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文宗即位,擢翰林承旨,

  • 唐朝宰相兵部侍郎:独孤损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独孤损

    独孤损(?905),字又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代大臣。天复三年(903),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祐元年(904),进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次年,出为安南都护兼静海军节度使,未行,为朱全忠所杀。史籍记载《旧唐书》提及独孤损处:1、明年正月,责授濮州司户,(陆扆)与裴枢、崔远、独孤损等

  • 北齐基业开拓者文襄帝:高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高澄

    高澄,即北齐文襄帝,齐神武帝高欢嫡长子,生母为娄昭君,东魏时期权臣、政治家、军事家,北齐王朝奠基人之一,同母弟高洋建立北齐之后,追封皇帝,谥号文襄,庙号世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评价侯景:①"高王在,吾不敢有异;王没,吾不能与鲜卑小儿(高澄)共事!" ②“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