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岑羲生平介绍及评价

唐朝宰相:岑羲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264 更新时间:2024/1/8 2:12:25

岑羲(?-713年),字伯华,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岑文本之孙。文昌右相岑长倩之侄。

岑羲进士出身,历任太常博士、郴州司法参军、金坛令、汜水令、天官员外郎、中书舍人、秘书少监、吏部侍郎。

710年(景云元年),岑羲升任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便被罢相,出任陕州刺史。712年(先天元年),岑羲再次拜相,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后以保护睿宗之功进拜侍中,封南阳郡公。

唐玄宗继位后,岑羲依附太平公主,图谋不轨,意欲作乱。713年(开元元年)七月,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岑羲伏诛。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岑羲年轻时考中进士,累迁至太常博士。691年(天授二年),宰相岑长倩被诬谋反,下狱而死。岑羲因是岑长倩的侄子,也受到牵连,贬为郴州司法参军。

在担任金坛县令期间,岑羲因政绩突出,与弟弟长洲县令岑仲翔、溧水县令岑仲休并称江东三岑,受到宰相宗楚客的赞誉,又被江南道巡察御史荐为汜水县令。

回朝任职

704年(长安四年),武则天命宰相举荐官员。凤阁侍郎韦嗣立便推举岑羲,并道:“只可惜他被伯父岑长倩所连累。”武则天道:“只要他有才干,就不会受到连累。”于是任命岑羲为天官员外郎。此后,刘守悌、裴惓等受到亲属牵连的官员相继获得擢升。

705年(神龙元年),唐中宗复位,岑羲被任命为中书舍人。不久,侍中敬晖打算上表朝廷,请求降封武氏诸王,请人起草奏疏。岑羲执笔而书,言辞恳切,因此惹怒武三思,被贬为秘书少监。

707年(景龙元年),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失败被杀。侍御史冉祖雍趁机诬陷相王李旦与太平公主曾与太子同谋,请求中宗审问调查。岑羲与中书侍郎萧至忠上表劝谏皇帝,力保李旦与太平公主。后来,岑羲监修《中宗实录》,将此事记述下来。

708年(景龙二年),岑羲改任吏部侍郎。当时,一同负责选官的吏部侍郎崔湜、太常少卿郑愔、大理少卿李元恭都大肆受贿,以贪腐著称。只有岑羲恪守正道,受到舆论的称赞。

担任宰相

710年(景云元年),唐中宗驾崩,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殇帝。岑羲被擢升为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不久又持节巡抚河南道。

不久,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杀死韦皇后,废黜唐殇帝,拥立相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岑羲出任陕州刺史,后历任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并监修国史。

712年(先天元年),岑羲再次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因此前保护睿宗的功劳,进拜侍中,封爵南阳郡公。同年八月,唐睿宗禅位于皇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

当时,太平公主权倾朝野,岑羲与窦怀贞、崔湜全都依附于她,日夜谋划作乱。宰相刘幽求和禁军将领张暐计划除掉他们,但是事情泄露,都被流放岭南。

政变伏诛

713年(开元元年),太平公主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李晋等人密谋,打算废黜唐玄宗,另立皇帝。

同年七月,太平公主定于四日起兵作乱,命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右羽林将军李慈率军闯入武德殿,又命岑羲与窦怀贞、萧至忠在南衙举兵响应。结果尚未行动,消息便已泄露。

唐玄宗与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宰相郭元振商议后,命龙武将军王毛仲率军由武德殿进入虔化门,斩杀常元楷、李慈,并闯入朝堂,擒斩岑羲、萧至忠。 岑羲死后,家产也被抄没。

轶事典故

岑羲拜相后,兄长岑献担任国子监司业,弟弟岑仲翔、岑仲休担任州刺史,岑氏兄弟子侄数十人都官居要职。岑羲感叹道:“物极必反,我得有所戒惧啊。”但却并未因此有所黜退。

人物评价

张鷟:唐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李晋、中书令崔湜、萧至忠、岑羲等,皆外饰忠鲠,内藏谄媚。

个人作品

著作

岑羲曾参与编撰《氏族录》、《则天皇后实录》、《中宗实录》、《太极格》。

诗文

《全唐文》收录有奏疏一篇:《为敬晖等论武氏宜削去王爵表》。

《全唐诗》收录有诗作六首:《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涘字》、《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饯唐州高使君》、《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夜宴安乐公主新宅》。

标签: 岑羲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裴耀卿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裴耀卿

    裴耀卿(681年-743年),字焕之,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 ,唐朝宰相,宁州刺史裴守真之子。裴耀卿出身河东裴氏南来吴裴,历任秘书正字、相王府典签、国子主簿、詹事府丞、河南府士曹参军、考功员外郎、右司郎中、兵部郎中、长安令、济州刺史、宣州刺史、冀州刺史、户部侍郎、京兆尹。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 唐朝宰相:宇文融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宇文融

    宇文融,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人。明辨有吏干。开元初任监察御史。时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流失,税收受到影响。他建议检括逃亡户口和籍外占田,充使搜括户口,并自任劝农使,率劝农判官20余人出使各地,清出客户80余万和大量土地。进御史中丞,出为魏州刺史。请复九河旧道,开稻田以利人,回易陆运。入为鸿胪

  • 唐朝宰相:裴休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裴休

    裴休(791年864年),字公美,汉族。河内济源(今河南济源)人,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运城闻喜)。唐朝中晚期名相、书法家,浙东观察使裴肃次子。裴休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 。唐穆宗时登进士第。历官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中书侍郎、宣武节度使、荆南节度使等职,曾主持改革漕运及茶税等积弊,颇有政绩。晚年官至吏部

  • 唐朝宰相:高季辅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高季辅

    高季辅(596年-654年),名冯,字季辅,以字行,德州蓚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高季辅出身于渤海高氏,早年曾参加农民起义,归唐后历任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吏部侍郎,多次指陈时政,得到唐太宗的称赞。高季辅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多次辅佐高宗监国,在高宗继位后被拜为宰

  • 唐朝宰相:郑余庆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郑余庆

    郑余庆(748年-820年),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朝宰相。郑余庆出身于荥阳郑氏北祖小白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严震幕府,历任山南西道从事、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后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授同平章事,不久被贬为郴州司马。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再次拜相,

  • 唐朝宰相:陈夷行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夷行

    陈夷行(?-844年),字周道,颍川(今属河南)人,唐朝宰相,牛李党争中李党代表人物。陈夷行出身于颍川陈氏,进士及第,早年历任侍御史、虞部员外郎、起居郎、史馆修撰、司封员外郎、吏部郎中、翰林学士、谏议大夫、太常少卿等职。开成年间,陈夷行以工部侍郎之职拜相,加授同平章事,又改门下侍郞。他与郑覃同属李

  • 顾恺之:中国画祖、山水画祖之一 被评价为“三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顾恺之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东晋时期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关于他的生平,我们所知甚少。根据史料记载,他出生于一个士族家庭,其先祖很多人在东吴、西晋时期都做过官,父亲顾悦之曾担任州别驾一职。顾恺之最初在恒温与殷仲堪的幕下担任过官职,晚年进入朝廷担任散骑常侍,直到62岁去世。顾恺之在文

  • 如何客观评价孟尝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孟尝君

    倘若说起战国时期的优秀人物,人们都会想到“战国四君子”,即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此四人因为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并获得了人们的好感。但是事实上,这四人的品行却有待考究,比如孟尝君便不是一个善茬。孟尝君,妫姓

  • 三国时期山阳公与安乐公爵位比较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山阳公

    比如刘协和刘禅这两位亡国之君,就是很好的例子。一方面,就汉献帝刘协来说,延康元年(220年)12月10日,曹丕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刘协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曹丕在繁阳亭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对此,魏文帝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另一方面,公元263年,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后主

  • 如何客观评价孙坚妻子吴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吴夫人

    历史上有这么一位英雄的母亲便有些特殊,她的前半生并不美好,但她的后半生却一跃成为当时天下地位最高的几位女子之一。年轻的时候被迫嫁给了当时的战神,本来并非她所愿的婚姻竟然意外的幸福美满。长子是赫赫有名的新战神,小儿子和自己的女婿都是皇帝,这两个人甚至掌握了整片天下的三分之二的土地。而这个传奇的女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