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客观评价明朝孝端显皇后?

如何客观评价明朝孝端显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769 更新时间:2023/12/18 18:41:54

古代皇帝都几乎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所以要想当上一国之母,竞争还是很大的,多少人一辈子入了深宫,却连皇帝都没见到过。也有多少女子进了深宫,为了争宠,玩尽心机,最终落得惨死的下场?

都说一入皇宫深似海,走进了深宫大院,也就意味着此生进了围墙。也有很多女子进宫得到了皇帝的恩宠,最终光耀门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就像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女子,她就是明神宗的原配夫人孝端显皇后喜姐。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

在《明史·后妃传》中,仅仅通过这七个字来形容王喜姐:性端谨,以慈孝著称。从这里我们能够得知,这位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为人慈善,知书达礼,性格也比较低调,可以说是谨微言行。

当时的内阁首辅方从哲曾评价:中宫皇后,躬膺令德,俨体至尊,勤俭孝慈,徽音夙著。薄海臣民,仰母仪而颂女中舜者,非一日矣。

所以,在历史上对她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古代后宫之中,竞争其实相当激烈的,像如今的很多影视宫斗剧,就是古代后宫的真实写照。无数的嫔妃都希望能够获得皇帝的垂青,爬到更高的地位,获得更高的荣耀。

当时的王喜姐虽为人平和,也表面装作不在乎皇帝是否对她宠爱,但其实,她内心里还是有自己的如意算盘的。

当时的明神宗十分宠爱郑贵妃,甚至后宫中的所有事物都由郑贵妃来管理,虽不是皇后,但胜于皇后。

而那时候的王喜姐,由于身体虚弱,在生下一个皇长女之后,便再也没有怀过子嗣,在美女如云的后宫中,皇帝便逐渐忘记了他这位结发妻子。

我们都知道郑贵妃嚣张跋扈,嫉妒心强,不但如此,郑贵妃的野心是非常大的,她是一直想要取代王喜姐,坐上皇后之位,而王喜姐是一个十分十分聪明的女人,她明面上从来都没有和郑贵妃争过宠。

不但如此,郑贵妃所用的东西以及出行所坐的马车,规模都按照皇后的规模来制定,但王喜姐从来都没有表示过愤怒。

当时的皇帝是那么的宠爱郑贵妃,甚至一度王喜姐的皇后之位岌岌可危,那么为什么王喜姐能够坐稳皇后之位,直至42年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她使用了人性中的一个小手段。

当时太后在后宫中生活孤单,而后宫中的所有嫔妃都不愿意去照顾她这位老人家,只有王喜姐,每日不厌烦的去照料李太后。不但如此,她还想方设法的为李太后排忧解闷,像亲生女儿一样,陪伴在李太后身边。

就这样,逐渐的,王喜姐成为了李太后身边最信任的那个人,而她也成为王喜姐背后最大的那个靠山,这也就是为什么皇帝一直不敢废后的原因。即使郑贵妃势力再大,但没有太后的帮扶,她也是万万坐不上皇后之位的。

除此之外,王喜姐对皇太子朱常洛也是非常的好,由于郑贵妃嫉妒心强,经常在背地里陷害朱常洛。她甚至狠毒到想要派人去暗杀朱常洛,朱常洛迫于无奈,最后只能寻求皇后帮助。

王喜姐十分的善良,她多次不顾自己,去帮助朱常洛,甚至不惜得罪郑贵妃,但是她却赢得了皇宫中大多数人的赞赏,大家都十分尊敬这位善良并且仁慈的皇后。

也就是这样,王喜姐在后宫的互相斗争中,成为了那个笑到最后的人。在太子朱常洛即位时,王喜姐早已驾鹤归去,并且与皇帝合葬在一处。

她虽然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太多的故事,但是镇守中宫42年,这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她才是那场后宫游戏中最后的胜利者。

标签: 孝端显皇后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中书令:萧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萧嵩

    萧嵩(?-749年),字乔甫,号体竣,兰陵人,唐朝宰相,梁武帝之后,后梁明帝玄孙。萧嵩最初担任洺州参军,后得到连襟陆象先的提拔与宰相姚崇的赏识,累迁至尚书左丞、兵部侍郎。在担任河西节度使时,萧嵩用反间计除掉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又任用张守珪等名将,大败吐蕃,被拜为宰相,进封中书令、徐国公。他任相数年

  • 唐朝宰相:魏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扶

    魏扶(?-850年7月14日),字相之,唐朝官员,唐初名相魏征四世孙,同州澄城(今陕西澄城北)人。唐宣宗年间任宰相。人物生平魏扶虽居高位,但作为唐朝官史的两唐书没有他的传,根据其家谱作传,其先乃唐初名相魏征也。据《新唐书·宰相世系二(魏氏)》所载,他的祖父叫魏盈,父亲叫魏昌,虽无官职

  • 唐朝宰相:宋申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申锡

    宋申锡(760年-834年8月13日),字庆臣,今湖南省汝城县泉水乡石塘(唐朝时原义昌县府驻地)人。生于公元760年。宝历三年826年任礼部员外郎,828年进中书舍人,翰林学士,830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834年卒于开州贬所,836年诏追复尚书右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兵部尚书,谥曰文懿

  • 唐朝宰相:姜公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公辅

    姜公辅(730年-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唐朝宰相。建中四年十月,朱泚率叛军进攻奉天,姜护驾,献策有功,升为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因言忤德宗,罢为太子左庶子、右庶子,再贬泉州别驾。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即位,起用为吉州刺史,未及到任而卒于九日山。人物简介姜公辅,唐朝左相。

  • 唐朝宰相:崔祐甫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崔祐甫

    崔祐甫(721年-780年),字贻孙,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沔之子。崔祐甫出身于博陵崔氏第二房,进士及第,早年历任寿安县尉、起居舍人、司勋员外郎、御史中丞等职。大历十三年(778年),中书侍郎之职空缺,崔祐甫便以中书舍人的身份处理中书省的事务。这期间多次与宰相常衮发生争执,

  • 唐朝宰相:薛元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薛元超

    薛元超(623年-684年),名振,以字行,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唐朝宰相,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之孙,文学馆学士薛收之子。薛元超出身于河东薛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子舍人、给事中、中书舍人、黄门侍郎、饶州刺史、东台侍郎、简州刺史、正谏大夫,袭爵汾阴县男。仪凤元年(676年),薛元超拜相,

  • 唐朝宰相:崔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崔涣

    崔涣(707年-769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朝宰相,博陵郡王崔玄暐之孙,礼部侍郎崔璩之子。崔涣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早年曾任亳州司功参军、司门员外郎、巴西太守。安史之乱时拜相,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后奉命辅佐唐肃宗,又被授为江淮宣谕选补使。至德二年(757年),被罢为余杭太守。此后,崔涣

  • 唐朝宰相诗人:宗楚客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宗楚客

    宗楚客(?710年7月22日)唐代大臣,宰相,诗人。字叔敖,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西)人,祖籍南阳(今河南南阳市)。高宗时举进士,武后时累迁户部侍郎。后因奸赃罪流放岭南,岁余召还。神功元年(697),升任宰相。与武懿宗不和,贬为播州司马。长安四年(704),复为宰相。唐中宗时,封郢国公,官至中书令,与

  • 唐朝宰相:韦方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韦方质

    韦方质,韦云起孙,扶阳郡公师实子,雍州万年人,出身韦氏阆公房。则天初鸾台侍郎、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改修《垂拱格式》,方质多所损益,甚为时人所称。俄而武承嗣、武三思当朝用事,诸宰相咸倾附之。方质疾假,承嗣等诣宅问疾,方质据床不为之礼。左右云:“踞见权贵,恐招危祸。”

  • 唐朝宰相外戚:窦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窦威

    窦威(?-618年),字文蔚,扶风平陵人,唐朝宰相、外戚,隋朝太傅窦炽之子,太穆皇后堂叔。窦威出身于河南窦氏三祖房,雅好文史,早年曾出仕隋朝,历任秘书郎、蜀王府记室、内史舍人、考功郎中,后坐事免职。唐高祖太原起兵,窦威补任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参与制定朝廷典制。武德元年(618年),唐朝建立,窦威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