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客观评价辽朝宗室耶律喜隐?

如何客观评价辽朝宗室耶律喜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743 更新时间:2024/1/25 23:23:06

在影视剧《燕云台》中,耶律喜隐喜得贵子后,又开始不安分起来,甚至有意利用儿子,好在日后谋取皇位。那么,历史上的耶律喜隐最终如愿了吗?他与儿子的结局如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李胡错失皇位,喜隐步父后尘

耶律喜隐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孙子,他和辽世宗耶律阮和辽穆宗耶律璟是堂兄弟,辽景宗耶律贤是他的堂侄兼连襟。

耶律喜隐的父亲李胡是耶律阿保机和述律皇后的三儿子,他勇猛强悍孔武有力,但是性情残酷暴虐。阿保机一直不看好这个儿子,可是皇后述律平却最宝贝他。

辽太宗耶律德光驾崩时,述律平原本想让李胡继位,没成想被耶律阮捷足先登。横渡之约后,李胡妄图谋反夺回皇位,结果事情败露被耶律阮囚禁到了祖州。

或许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喜隐和他的父王李胡一样,都有一颗想当皇帝的心。只是,命运似乎并不想眷顾他们。

喜隐是李胡的长子,他身材高大,擅长骑射,最初被封为赵王。但是他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缺点,生性轻浮没有恒心,稍微得志就忘了自己是几斤几两。

这种性格的人注定难成大事,只是心高气傲的喜隐,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谋反失败被囚,景宗上位复爵

《辽史》:喜隐,字完德,雄伟善骑射,封赵王。应历中,谋反,事觉,上临问有状,以亲释之。未几,复反,下狱。

应历三年十月,喜隐的弟弟耶律宛参与谋反被捕,辽穆宗耶律璟网开一面,将其释放。七年之后,喜隐也走上造反之路,结果仍以失败告终。

和七年前一样,耶律璟也没有将喜隐问罪。只是喜隐的父王李胡却被牵连入狱,不久后死在狱中,终年50岁。

李胡之死,并没有让喜隐幡然醒悟,他很快再次谋反,被关进牢里。这一次,直到耶律璟遇刺身亡,喜隐都没能恢复自由。

辽景宗耶律贤上位后大赦天下,喜隐以为自己谋反的事就此翻篇了,便自作主张去掉刑具,堂而皇之地来到朝堂之上。

在耶律贤看来,喜隐此举分明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于是质问他:“你是罪人,怎么能擅自离开囚禁之所?”之后耶律贤下令处死看守之人,将喜隐再度投入狱中。

虽然耶律贤对喜隐私自出狱颇为不满,但最终还是赦免了他,不仅改封喜隐为宋王,还将皇后萧燕燕的姐姐许配给他为妻。

既然不知悔改,必将自食恶果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保宁六年四月,喜隐因为被耶律贤鞭打怀恨在心再度谋反,遭贬斥后不久被召回。后来,耶律贤不计前嫌,任命喜隐为西南面招讨使,并且让他赴河东搜索吐蕃民户。

如果喜隐从此能安分守己,好好为大辽效力,必定能有一番作为。可是在乾亨二年,不知悔改的喜隐又走上了谋反之路。

这一回,耶律贤没有姑息他。耶律贤下令给喜隐戴上脚镣手铐,并命人在祖州专门建了一座监狱囚禁他。

《辽史》:宋降卒二百余人欲劫立喜隐,以城坚不得入,立其子留礼寿,上京留守除室擒之。留礼寿伏诛,赐喜隐死。

世事难料,就在喜隐被囚禁在祖州的第二年,两百多名北宋降卒在上京发动叛乱。势单力薄的他们打算劫持喜隐,拥立他当叛军首领。

然而事与愿违,叛军连监狱都没攻进去,只好改立喜隐的儿子留礼寿。上京留守耶律除室很快平定了这场叛乱,而喜隐和留礼寿父子俩均被耶律贤下令处死。

因为出身太祖系三支,耶律喜隐便一直自我感觉良好,总觉着只有自己才配做大辽之主。

可事实上,他只是一个志大才疏的平庸之辈,一个能力配不上野心的可怜人。

最终,他也为自己的执念和妄想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标签: 耶律喜隐

更多文章

  • 如何客观评价明朝孝端显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孝端显皇后

    古代皇帝都几乎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所以要想当上一国之母,竞争还是很大的,多少人一辈子入了深宫,却连皇帝都没见到过。也有多少女子进了深宫,为了争宠,玩尽心机,最终落得惨死的下场?都说一入皇宫深似海,走进了深宫大院,也就意味着此生进了围墙。也有很多女子进宫得到了皇帝的恩宠,最终光耀门楣,一人得道鸡

  • 唐朝宰相中书令:萧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萧嵩

    萧嵩(?-749年),字乔甫,号体竣,兰陵人,唐朝宰相,梁武帝之后,后梁明帝玄孙。萧嵩最初担任洺州参军,后得到连襟陆象先的提拔与宰相姚崇的赏识,累迁至尚书左丞、兵部侍郎。在担任河西节度使时,萧嵩用反间计除掉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又任用张守珪等名将,大败吐蕃,被拜为宰相,进封中书令、徐国公。他任相数年

  • 唐朝宰相:魏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扶

    魏扶(?-850年7月14日),字相之,唐朝官员,唐初名相魏征四世孙,同州澄城(今陕西澄城北)人。唐宣宗年间任宰相。人物生平魏扶虽居高位,但作为唐朝官史的两唐书没有他的传,根据其家谱作传,其先乃唐初名相魏征也。据《新唐书·宰相世系二(魏氏)》所载,他的祖父叫魏盈,父亲叫魏昌,虽无官职

  • 唐朝宰相:宋申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申锡

    宋申锡(760年-834年8月13日),字庆臣,今湖南省汝城县泉水乡石塘(唐朝时原义昌县府驻地)人。生于公元760年。宝历三年826年任礼部员外郎,828年进中书舍人,翰林学士,830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834年卒于开州贬所,836年诏追复尚书右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兵部尚书,谥曰文懿

  • 唐朝宰相:姜公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公辅

    姜公辅(730年-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唐朝宰相。建中四年十月,朱泚率叛军进攻奉天,姜护驾,献策有功,升为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因言忤德宗,罢为太子左庶子、右庶子,再贬泉州别驾。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即位,起用为吉州刺史,未及到任而卒于九日山。人物简介姜公辅,唐朝左相。

  • 唐朝宰相:崔祐甫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崔祐甫

    崔祐甫(721年-780年),字贻孙,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沔之子。崔祐甫出身于博陵崔氏第二房,进士及第,早年历任寿安县尉、起居舍人、司勋员外郎、御史中丞等职。大历十三年(778年),中书侍郎之职空缺,崔祐甫便以中书舍人的身份处理中书省的事务。这期间多次与宰相常衮发生争执,

  • 唐朝宰相:薛元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薛元超

    薛元超(623年-684年),名振,以字行,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唐朝宰相,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之孙,文学馆学士薛收之子。薛元超出身于河东薛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子舍人、给事中、中书舍人、黄门侍郎、饶州刺史、东台侍郎、简州刺史、正谏大夫,袭爵汾阴县男。仪凤元年(676年),薛元超拜相,

  • 唐朝宰相:崔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崔涣

    崔涣(707年-769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朝宰相,博陵郡王崔玄暐之孙,礼部侍郎崔璩之子。崔涣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早年曾任亳州司功参军、司门员外郎、巴西太守。安史之乱时拜相,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后奉命辅佐唐肃宗,又被授为江淮宣谕选补使。至德二年(757年),被罢为余杭太守。此后,崔涣

  • 唐朝宰相诗人:宗楚客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宗楚客

    宗楚客(?710年7月22日)唐代大臣,宰相,诗人。字叔敖,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西)人,祖籍南阳(今河南南阳市)。高宗时举进士,武后时累迁户部侍郎。后因奸赃罪流放岭南,岁余召还。神功元年(697),升任宰相。与武懿宗不和,贬为播州司马。长安四年(704),复为宰相。唐中宗时,封郢国公,官至中书令,与

  • 唐朝宰相:韦方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韦方质

    韦方质,韦云起孙,扶阳郡公师实子,雍州万年人,出身韦氏阆公房。则天初鸾台侍郎、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改修《垂拱格式》,方质多所损益,甚为时人所称。俄而武承嗣、武三思当朝用事,诸宰相咸倾附之。方质疾假,承嗣等诣宅问疾,方质据床不为之礼。左右云:“踞见权贵,恐招危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