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读这首词才明白:若人分三等,纳兰容若也不过是中等人,那你呢?

读这首词才明白:若人分三等,纳兰容若也不过是中等人,那你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感情风冷漠 访问量:2836 更新时间:2023/12/25 22:04:53

浣溪沙纳兰容若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康熙年间,纳兰容若在一个残雪之夜,独自徘徊,残雪凝辉,画屏冰冷,夜深人静,《梅花落》笛声,幽幽怨怨,月色朦胧,往事堪哀,惆怅满怀。“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相门翩翩公子,生来锦衣裹身,玉树临风,满腹诗书,最后结局却是坦途在身,荆棘在心,慧极易伤,情深不寿,英年辞世,耐人寻味的纳兰性德衣食无忧,前程似锦,何来忧愁,世事无不福祸相依,有钱人的快乐,我们想象不到。有钱人的痛苦,我们同样想象不到。就像纳兰性德,永远都是世人想象不到惆怅客。

情之一字,在中国文化中最是动人心魄,多少婉转流淌的诗词歌赋,都是生之于情,因情而起,情就是心的温度。下面一段“情”的三种境界的文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摘录分享:

《世说新语·伤逝》中记载,竹林七贤的王戎儿子死了,山简前去探望,看到王戎悲伤得不得了,山简就是西晋名士,司徒山涛第五子。于是山简劝道:“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戎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山简。王戎的回答,讲出了情的三个境界:

下等人——薄情

中等人——深情

上等人——忘情。

下等人—薄情:

“最下不及情”,“不及情”就是无情和薄情。无情和薄情不是有情、深情之外的另一种存在,而是达不到有情的程度,所以为“最下”。是薄情还是深情,与文化程度无关,与读书多少无关,而只反映着人内心的质地。就像古人那句: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读书多、有权势的人知识高、见识广,自己思想解释就越多,不愿意做的时候,他会刻意加以解释。

不要如打油诗说的那样:

世态人情薄似纱——真不差;

自己跌倒自己爬——莫靠拉;

一旦有事去找他——不在家。

……

对薄情不想多做讨论。

世事炎凉,唯情可化。

重点说第二种“深情”

中等人—深情:

这个词,恐怕今人已经不太懂了,真正懂这个词的,是古人,古人的深情,跳动在活着的每一处。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深情是表面上离经叛道的竹林七贤阮籍,在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仍故作镇定地与人下棋,却在下完之后吐血三升的痛断肝肠。

深情是竹林七贤的领袖嵇康,以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涛公然绝交后,又在广陵绝唱、慷慨赴死的最后,将唯一的儿子托付给了山涛的信任;是向秀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不得不屈从做官,经过嵇康的旧居时写下的那篇悲凉的《思旧赋》,其中多少欲说还休的追忆和思念…

深情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愿望;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相思;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刻骨,是“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的挂念,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沧桑,是“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坚定,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遗憾……

这种深情,就是认真;深情地活着,才是认真地活着。一个深情的人,才像个人。

上等人—忘情:

“圣人忘情”,圣人有情,但是不为情所累。我们平常人,却要么是薄情和无情,要么是深情到自伤,难以自拔。

对忘情境界最诗意的表达,则是庄子的那个经典寓言: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水干了,鱼儿暴露在地上,它们相互吹着湿气、吐着泡沫湿润对方。与其这样辛苦,不如各自回到江河湖海,自在游、快活生,而彼此相忘。

人间多少相濡以沫,世人都以为温暖动人,其实是不得已。学会转身和抽离,并非心中无情,而恰恰是情太深,尝尽了其中滋味而终于看透,于是做得到放手。魏晋玄学天才王弼的一句话:“有情而无累”这才真正是“忘情”的最高境界。顺应所有的遭遇,顺应世间的一切,心中放下一切的执念,“不强求”,这所有的心有不甘,所有的自伤伤人,看透了,都是一种强求,所以金庸《书剑恩仇录》里说:情深不寿,纳兰容若也是情深不寿……

或许忘情的境界太高,离我们太远。卑微如我们还不能失去深情,“这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不管生活给予什么,都会高昂着下巴坦然接受,把困苦的生活活出诗意,把薄情的世界活出深情,那是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是我们活得高贵的根本。只要真情过,不论结果,已是值得。

标签: 纳兰容若

更多文章

  • 多情自古空余恨,多情的“满清第一词手”纳兰容若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纳兰容若

    “多情自古空余恨”,作为对纳兰容若最贴切的形容。在他的词中,爱情是他重要的创作源泉。他一生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年仅30岁的他就离开人世,到底是什么压死了纳兰容若??纳兰明珠是清朝康熙年间权倾朝野的重臣,官居内阁,长达十三年。明珠作为一代权臣,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他把儿子纳兰容若培养成为

  • 深爱表妹,却难得相守,18岁纳兰容若伤心写下“人生若只如初见”

    历史人物编辑:周靖聊美食标签: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字容若,写词功底很高,是清代三大词人之一,也被人誉为“大清第一情种”。不过他只活了31岁。他的感情经历并不多,但他对待感情都很真挚。他的初恋是表妹雪梅。可惜初恋通常没有好结果,纳兰容若同样如此。纳兰容若十多岁的时候,遇到了表妹雪梅。纳兰容若深爱表妹,最后却不得不分离,18岁的他悲哀绝望下,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为什么“男不读纳兰容若”?

    历史人物编辑:体验美食标签: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清.纳兰容若《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有人说男儿应该志在四方,纳兰容若的诗词读多了,容易使自己陷于小情小爱之中,所以说“男不读纳兰容若”!这个被誉为“清初第一词人”的才

  • 纳兰容若:爱妻病逝后停灵一年不下葬,八年后和亡妻在同一天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纳兰容若

    他,是一位人世间的匆匆过客,年仅30岁就撒手人寰,但他留下的爱情故事却缠绵悱恻地余味悠长了300多年的时光,至今依然动人心扉——借由他的词作;他,是一位出身于显贵之家、文武全才的佳公子,可却拥有一肚子无法向外人道的愁苦,但,他那满腹的抑郁忧愁却超越了时空,终被人们所知悉、所品味欣赏、所扼腕叹息——借

  • 纳兰容若人生最后一首词,不是写爱情的,却比情诗更让人心酸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纳兰容若

    很多人对纳兰容若的评价很高,都说他是封建历史时期,最后一个优秀的诗人。清朝自他之后,人间再无人能有李白杜甫一般惊采艳艳的古诗词人。虽然这样的形容有些夸张,但是也的确可以看出纳兰容若在诗词上面的成就。他作为清朝初始,唯一一个能文能武,才艺绝佳的诗人,他短暂的一生,却给世人留下太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和令人心

  • 纳兰容若这首写给爱妻的一首词,凄凉悲伤,最后七字道尽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纳兰容若

    说到词人,可能读者都会想到李煜和李清照等人。若是笔者提起纳兰容若呢?大家肯定都知道,不会被突然想起,又不会被轻易遗忘,这就是又低调又重要的纳兰容若。他留给我们的印象也和他的人生经历相似。作为皇帝的侍从,纳兰容若一生并没有经历什么大起大落,但也不会因为人生经历不够坎坷而碌碌无为。就算是李清照和李煜更令

  • 当年,纳兰容若知道心爱的表妹被选入宫,竟然跑进宫要带表妹私奔,可表妹对他

    历史人物编辑:西柚秀标签:纳兰容若

    当年,纳兰容若知道心爱的表妹被选入宫,竟然跑进宫要带表妹私奔,可表妹对他说了一番话,却让他伤心欲绝,从此后,到死都没有再见……纳兰容若是朝廷重臣纳兰明珠的儿子。他是曹雪芹祖父的同事,是年羹尧的岳父,还被乾隆认为和巨著《红楼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他却在而立之年溘然长逝……一次,当乾隆读完和珅给他呈上

  • 纳兰容若最后悔的一首词,未见如今独感伤,当时只道是寻常

    历史人物编辑:电影大酱标签: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这一生,求而不得,爱而无果,他的爱情就像是一幕幕的悲剧。他的诗词创作,也多借由此有感而发,写下的句句血泪箴言。其间,最令他感到后悔不已的诗词,莫过于这一首词:《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是谁独自在

  • 这首词记录了纳兰容若最后的一场爱恋,断肠之痛令闻者泪下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纳兰容若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容若这位千古伤心词人,王国维盛赞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梁启超称他为“清初学者第一”。他有着惊世的才华,同样有着似水般的柔情。感情的挫折造就了这位千古伤心词人。容若活得这半生,爱情比例占大部分。他尝过初恋那种混沌初开的甜蜜之情,他有过炽热而刻骨铭心的爱情,他尝

  • 她是纳兰容若最爱的女子,康熙皇长子的生母,为了家族选择了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刘玉奎标签:纳兰容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读起纳兰容若的这首词,总是能让人浮想联翩。然而,一生一世一双人这种爱情,在当时的社会却只能出现在梦里。而容若所爱的那个女子,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那就是康熙帝的惠妃。康熙帝惠妃,纳喇氏,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