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雍正朝四大宠臣,年羹尧最倒霉,李卫最幸运,田文镜最潦倒!

盘点雍正朝四大宠臣,年羹尧最倒霉,李卫最幸运,田文镜最潦倒!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扒皮侃历史 访问量:4258 更新时间:2024/1/11 0:42:48

若要评出清代最勤政的帝皇,雍正说自己是第二,绝对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光是奏折批字就多达1000万,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此外,雍正在吏治反腐(高薪养廉)、经济改革(摊丁入亩)、西南治理(改土归流)上均建树颇多,这远不是乾隆这位守成之君所能比拟的。雍正之所以拥有如此大的成就,其手下自然会有一帮超级厉害的牛人,也就是所谓的亲信、宠臣,其中最受恩宠的是年羹、隆科多、田文镜李卫。但只有李卫得以善终,是最为幸运的;年羹尧就倒了大霉了,兔死狗烹,被下令自裁。

第一位、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只要稍微对清代历史有点了解的朋友都会知道康熙朝“九子夺嫡”事件,而其中最具实力的是八阿哥胤禩集团,而作为皇四子的雍正并不具备争夺帝位的实力。1722年11月,康熙皇帝突然病逝于畅春园,而雍亲王胤禛也意外地继承了帝位,这让众多皇子十分不满,甚至想发动政变,武力推翻雍正。此时,胤禩集团的核心骨干成员,时任抚远大将军皇十四子胤禵拥兵三十万屯驻西北,随时有可能进京,形势对雍正并不乐观。但是,年羹尧掌管西北军后勤、粮草、军饷,严密监视着四十四阿哥,使其不敢轻举妄动。1723年初,年羹尧被授予抚远大将军,出兵青海,剿灭策妄阿拉布坦,三个月解决战斗,这使得雍正的威望大为提高,帝位由此而稳固。1725年,雍正以“居功藐上,心怀不轨,结党营私、贪敛财”等92条莫须有的罪状,下令捉拿年羹尧,令其自裁而死!

第二位、国舅爷——隆科多。虽说年羹尧在西北牵制着胤禩集团的几十万西北精锐,但北京一带的局势也不容乐观,朝中大臣又少有雍正的亲信,若是胤禵强行东征,鹿死谁手未可知也!此时,国舅爷隆科多的地位就显现出来了,除了拿出康熙皇帝的遗诏证明雍正地位的合法性外,他担任的北京九门提督一职也让胤禩集团大为头疼。要知道,九门提督掌握着京师的警卫力量,当年朱棣造反之时,便受到严密牵制,若是朱允炆多狠心点,燕王朱棣早就被逮捕了!西北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家属都在京城,若是贸然起兵反抗,后果将不堪设想。再者,在京城的胤禩集团其他成员也不敢轻举妄动,否则必定会被就地消灭!可以说,没有隆科多担任九门提督一职,皇帝这宝座,雍正是绝对坐不稳的!但是,就在解决年羹尧问题后不久,雍正便拿隆科多开刀了。1725年6月,隆科多被迫辞去九门提督一职;1727年,正当隆科多持强硬态度与沙俄进行边界谈判之时,雍正以“欺罔贪婪诸状,妄劾道员金南瑛”之罪状,捉拿隆科多归案,并将其幽禁致死!

第三、模范官吏——田文镜。雍正皇帝是为勤政且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一上位便立刻解决康熙朝末年官吏贪污、地方亏欠、土地兼并等问题,而操盘手便是田文镜。进士出身,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田文镜十分受到雍正的喜爱,历任布政使、巡抚、总督鲁豫等职。在任上,田文镜清查积欠、实行耗羡提解;限制绅衿特权,严限交纳钱粮;严行保甲制度等。对不服从命令抑或办事不力的官员,立马上疏参劾,这自然会引起一些官员不满,先后受直隶总督李绂、监察御史谢济世参劾。然而雍正帝以其实心任事,称之为“模范疆吏”,任用如故,同时加官进爵。有了田文镜这位强大的操盘手,雍正颁布的许多政令都得到有效推行,地方吏治为之一心,财政收入也由此增加!但是,田文镜得罪的人太多(整顿吏治之故),为了平息朝中之不满情绪,雍正于1732年批评田文镜说:“近闻豫东两省,吏治甚有不协……更宜惩贪奖善,纠谬绳愆……否则不亦有忝厥职,大负朕恩耶?”无奈之下,田文镜只能上疏请求免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可以说,田文镜是雍正改革的操盘手,也是替罪羊,可悲!

第四位、幸运儿——李卫。电视剧《李卫当官》中李卫这个人是叫花子出身,大字不认识几个,但聪明伶俐,深得雍正喜欢,他办事细心牢靠,懂得如何与主子雍正相处,居功不自傲,十分地低调,官至两江总督,最后还得以善终,活到了乾隆朝。但历史上的李卫并不是叫花子出身,也不是个文盲,他家是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寨,出身在一个富贵人家。康熙年间花钱捐了个五品员外郎的小官,康熙晚年到京城户部任郎中管银库。在京城那种遍地都是红顶戴的地方,他这官小的不能再小了,可就是这样的小官敢顶撞权贵,当时有些亲王让手下的门人从上缴国库的银子中每一千两扣下十两,最后进到了亲王们的腰包。李卫看不过去,就在银库门前弄个箱子,上面写某亲王盈余。这时候还是雍亲王的雍正,就看中了李卫不畏权贵的正直。李卫为官虽敢顶撞权贵,不畏强权,但他实际上为人低调,做事细心踏实,关键一点是李卫既不结党营私,又干练有为,雍正帝即位后,便立即任命李卫为直隶驿传道,未到任又改任命为云南盐驿道。在盐驿道任上,李卫政绩显著。雍正二年(1724年),李卫升任布政使,主管全省财政税赋,但仍然兼管盐务的职务。雍正三年(1725年),李卫被提拔为浙江巡抚。雍正四年(1726年),李卫兼任两浙盐政使,整理盐政,查处私盐贩卖。雍正五年(1727年),李卫升任浙江总督,管巡抚事,后又相继任兵部尚书、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李卫为官为雍正整顿吏治和管理地方贡献颇多,缉查私盐、修筑海塘、捕盗靖邦,政治卓越。李卫从康熙五十六年(1717)时的五品员外郎闲职小官到雍正五年官至总督,十年间而成为朝廷一品要员、封疆大吏,其升迁速度不可谓不快,并成为雍正的心腹。纵观李卫一生,他家境一般,且雍正生性多疑,但是李卫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直平安无事,于乾隆三年(1738年)病逝,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确实是幸运儿。

雍正朝实际上不止四大宠臣,年羹尧、隆科多、鄂尔泰、田文镜、李卫、张廷玉等都是名重一时的大臣。但年羹尧最倒霉,田文镜最潦倒、李卫最幸运,李卫还和鄂尔泰、田文镜并称雍正朝“三大模范”,并得以善终。

标签: 李卫

更多文章

  • 雍正立储遇到难题,为何李卫对此问非所答?真是猴精的不得了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李卫

    其实在雍正上位之后,心腹之臣还是很多的。无论是老臣张廷玉还是自己关系最好的老十三,亦或是李卫,都是忠心耿耿。尤其是李卫,作为当初雍亲王府出来的奴才,一步一步也是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并且由于他“清白”的出身,也是成为了雍正最信任的人之一。所以在雍正因为立储的事情而犯难的时候,也是找李卫谈。雍正立储遇到难

  • 科考舞弊案中李卫作为地方官,居然敢派兵去考场抓现行?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李卫

    导读: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分两部分:第一、是李卫作为地方官敢越俎代庖的配合李绂来冲进考场,强行终止雍正元年的抡才大典。这可是雍正急需人才所开的恩科?第二、是李卫作为地方官包围考场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来对科考的举子搜身,他哪里来的这些兵?要知道清朝的科举考试可是三年一次,可雍正元年的恩科是为了选拔急需的人才

  • 王朝官员中的异类李卫:文盲却能当上封疆大吏,凭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李卫

    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号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使底层的老百姓可以通过读书考试获得做官升迁的权利,自古以来能做到封疆大吏的官员大多数都是饱读诗书通过科举之人,但能做官并不只有科举考试这一种途径,历朝历代都是可以捐钱做官的。要说通过捐钱做官做到封疆大吏最有名的官员,非雍正王朝时期的李卫莫属。李卫是江苏徐州人

  • 历史上的李卫当官和《雍正王朝》中有多少差别?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李卫

    由于雍正皇帝的猜忌心理,以致于当朝的很多朝臣和宗亲都先后被杀,但李卫却是非常幸运的一位,他不仅没有被杀,反而在雍正朝一直都飞黄腾达。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字——“知进退”。在《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和《乾隆王朝》的三部曲中,笔者个人还是最喜欢《雍正王朝》。剧中,区区一个乞丐出身的李卫在机缘巧

  • 清朝时期的和珅,跟李卫,谁的官位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李卫

    李卫和和珅都是清朝的名人。李卫死于乾隆三年后,和珅十年前死于乾隆,他们五年前才出生,两者并无直接交集。李卫官出任直隶总督、兵部尚书等;和神官赴文华殿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李卫的最高官员是直隶总督兼兵部尚书(从一品);和珅的最高职位是文华殿大学士、内阁首席院士、军事首领等一品官职。李卫只是一个

  • 雍正死后,乾隆是如何对待父亲宠臣李卫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李卫

    李卫,他在大清算是一个奇葩。没有读过书的他,靠着家里捐钱混了个一官半职。不过这样的人一般都只是为了一个身份而已,没想过在官场,有什么大发展。可李卫不一样,他却能够成为雍正皇帝的宠臣,而且是封疆大吏。在当时几乎无人敢惹,风头一时无两。客观说李卫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任何职,在位时能体察民间疾苦,深

  • 康熙生母佟佳氏——孝康章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听雷标签:孝康章皇后

    康熙生母佟佳氏——孝康章皇后康熙皇帝继位后,后宫曾有两宫并尊的局面,分别是康熙皇帝的嫡母和生母。康熙继位后,尊嫡母为母后皇太后(孝惠章皇后),上微号曰仁宪皇太后,居慈仁宫。尊生母佟佳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微号曰慈和皇太后(孝康章皇后)。当然,孝惠章皇后虽然不是康熙皇帝的生母,但作为康熙嫡母的她,还是极度

  • 叶桂桐 | 新时代的潘金莲(中)

    历史人物编辑:金学界公众号标签:叶桂

    二、潘金莲的家境与出身一个人的家庭状况与出身经历,跟其性格之间有着相当的密切的关系。这里试图通过《金瓶梅》与《水浒传》对潘金莲家庭状况与出身经历的不同描写来揭示《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性格的渊源关系。(一)潘金莲的家境关于潘金莲的家庭状况,《水浒传》中没有明确交代,只说道:“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

  • 叶桂桐 | 新时代的潘金莲(上)

    历史人物编辑:金学界公众号标签:叶桂

    一、《水浒传》中的潘金莲《金瓶梅》中的潘金莲的直接来源是《水浒传》,因此关于《水浒传》中的潘金莲,便不能不予考察,而且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将《金瓶梅》中的潘金莲与《水浒传》中的潘金莲相比较,才更易于看清楚潘金莲这一形象的演变进程。(一)嘉靖年间的潘金莲英雄传奇《水浒传》中的潘金莲,是为更好地表现“绝伦

  • 叶桂桐 | 新时代的潘金莲(下)

    历史人物编辑:金学界公众号标签:叶桂

    三、潘金莲的文化素养《金瓶梅词话》中的潘金莲与《水浒传》中的潘金莲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文化素养不同。而这种文化因素,无论在其性格特点的构成中,还是在其性格特点的形成原因中,都至关重要。这里则正是试图从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述潘金莲的。(一)潘金莲的文化层次根据种种迹象推断,《水浒传》中的潘金莲似乎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