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汤和退休后花天酒地,朱元璋为何不杀他,还让他子孙享福三百年?

汤和退休后花天酒地,朱元璋为何不杀他,还让他子孙享福三百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徐晓林 访问量:3334 更新时间:2023/12/8 6:04:53

朱元璋当然想杀汤和,然而汤和早已看穿这一切,他聪明的选择隐忍退让,才让他的子孙得以安稳度日。到底咋回事?咱往下面看。

当年朱元璋见到晚年的汤和时,他惊愕于眼前的这幅场景,当年英勇无畏的大将军如今却只能斜斜躺在椅子上,嘴角流着涎水,艰难地向他行礼。而汤和似乎也知道了朱元璋的来意,他用复杂的眼神看着朱元璋。这是《明朝那些事》中所记载的一个辛酸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汤和也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人物。

汤和与朱元璋是同乡,他是明朝的开国大将也是六大公爵之一,其在朝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朱元璋登基后,对于开国大将们可以说是赶尽杀绝,而汤和则躲过了这一劫难,善终。

红巾军起义的时候,汤和带领10余人加入了郭子兴的队伍,并被封为千户。此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儿时玩伴朱元璋,于是给他写信让他也来投奔郭子兴。正在当和尚的朱元璋接到信后也动心了,不久后他便来到了郭子兴的阵营。朱元璋刚到的时候,只身一人,并没有多少人把他放在眼里,只有汤和把这个同乡当作亲近的人,汤和的官位比朱元璋大,年龄也要长朱元璋几岁,但是他却恭敬的对待朱元璋,或许这个时候汤和就看出了朱元璋有领导者的潜质。史书也曾记载:

“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

在朱元璋独自带兵之后,汤和与徐达成了他的左膀右臂,跟着他忠心耿耿的打天下,汤和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战功。朱元璋攻破常州后,汤和被任命为该地的守备,在张士诚的多次骚扰下,汤和仍将常州受的铁桶一般,而且多次击败张士诚的进攻,朱元璋对他的能力很是放心。汤和一直谨慎做人,尽心为朱元璋做事,因为他知道朱元璋是一个疑心重的人,但是他一次醉酒后的话却在朱元璋心里埋下了隐患。

一天,汤和向朱元璋上奏一些事情,但是并没有得到朱元璋的应允,当时汤和就觉得心里不舒服,他觉得自己如今越来越不被重视了,回到家后他越想越烦闷,就叫人拿了酒,喝的酩酊大醉。喝醉了还不算,他借着酒意口出狂言:

“我镇守此城,就像坐在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右。”

本是生闷气的气话,但是听在有心人的耳朵里,却酿成了大祸。他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常州在朱元璋和张士诚之间,他随时可以投靠张士诚。这话听在朱元璋耳朵里尤其得刺耳,本就生性多疑的他也认为汤和有异心,虽然他当时没有惩罚汤和,但却也记在了心里。

汤和也知道自己醉酒说错了话,于是更加小心翼翼地跟随,在依次歼灭了陈友谅、张士诚和陈友定之后,朱元璋顺利坐上皇位,明朝建立。汤和又随徐达一起西征,攻占山西、四川多地,本以为能凭这些战功获一个忠心的名号,然而因为在攻打四川的时候汤和犹豫不决贻误了战机,惹怒了朱元璋。在汤和伐蜀回来之后,朱元璋故意不封赏他爵位,汤和知道朱元璋的用意,已经吃过一次亏的他选择了隐忍,并没有一句怨言,对朱元璋更是言听计从。朱元璋见此情形,也没有继续薄待他,在1371年给汤和授予公爵之职。

即便如此,朱元璋仍旧没有完全对汤和放心,做了皇帝后他的疑心更重,也为了他的子孙能顺利继位,他敲打了许多开国功臣,包括汤和。加上功臣元勋们一个一个被除掉,汤和也预知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为了能让子孙后代安稳度日,汤和不敢表现出任何得僭越和出色,他愈发恭敬地对待朱元璋,还主动交出兵权,对于自己的功劳更是绝口不提。

1388年,年事已高的汤和主动请求要告老还乡,朱元璋也是很高兴,立即为他在凤阳修建了府邸,供他颐养天年。汤和回到凤阳后,并没有安心度日,为了自己和家人不被赶尽杀绝,他撑着病体为朱元璋查看东南沿海猖獗的倭寇。正式汤和得识相,让朱元璋并没有对他下手。后来汤和偶得中风,无法说话,实际上这样的情况是汤和想看到了,只有自己毫无能力才能躲得过杀身之祸,才能为子孙争一个平安。但是朱元璋还不放心,怕汤和是装病,于是将他请入宫廷治病,当得知汤和确实中风后,朱元璋才放了心,让汤和回老家休息。

回到家中修养的汤和,仍然是心中不安,于是年过70的他对外还是花天酒地侍妾成群,还宴请故旧。这是汤和最后的一步棋了,他想让朱元璋觉得他只贪恋富贵,他们一家对于权力根本没兴趣。就是这样汤和保住了一家人的性命,他死后,子孙后代也得到了朱元璋的照顾,可谓是时代公卿,富贵一直持续了249年,直到明朝灭亡。

综上所述,朱元璋并不是不想杀汤和,相反他还很多次都想下手,但是汤和的隐忍和顺从让他无法下手,汤和直到最后都没有做过任何越矩的事情,真所谓伴君如伴虎,汤和当年看出了朱元璋的才能,却并没预见自己的结局,如果知道最后的艰难他当初是否还会写出那封信呢?

标签: 汤和

更多文章

  • 汤和墓多次被盗,盗墓贼不识货!最值钱宝物没拿走,专家感叹惊喜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汤和

    如果说起盗墓贼这种行业,相信大家对此并不陌生,因为这种职业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从两千年以前的时候,就有人开始研究盗墓的方法和技巧,并且组建了最初的盗墓组织,他们从三五成群的小团伙,一直发展到动用军队来挖掘墓葬。就像曹操这样的大人物,也曾经做过挖坟盗墓的勾当,称得上是这个行业中的领军人物了。对于那些盗

  • 63岁的汤和辞官,朱元璋问他要何赏赐?汤:100个美人!成功保身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汤和

    公元1388年,眼见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63岁的汤和主动辞官,朱元璋甚是满意:“爱卿要何赏赐,朕全都赏你!”汤和道:“恳请皇上赏我100个美人。”“赏,“朱元璋高声应道,当即汤和就带着100个美人回家了。1326年,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家降生了一个男婴汤和。汤和和朱元璋是儿时玩伴,还住在同一条

  • 年老的汤和,给朱元璋索要百名美女,朱元璋送他子孙200多年富贵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汤和

    1388年,63岁的信国公汤和,率先向朱元璋辞官。朱元璋很高兴,问汤和想要什么赏赐,汤和笑眯眯地说:“请赐臣一百名美女吧!”文武大臣脸色骤变,暗想汤和是不是老糊涂了?文武大臣认为汤和在朝堂之上,公然提出这种荒谬的问题,不仅晚节不保,还会惹怒朱元璋,引来祸端。但出乎众人所料的是,朱元璋竟爽快地答应了。

  • 汤和向朱元璋讨要美女,群臣色变:这是在作死!朱元璋却哈哈大笑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汤和

    汤和向朱元璋讨要美女,群臣色变:这是在作死!朱元璋却哈哈大笑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可是一个狠人,这里的狠是有双重意思的。第一个狠是说他有很强大的手段能在军中那么多将士中脱颖而出,人够狠厉,第二个狠是讲他能在获得天下之后把屠刀对准曾经帮助过自己上位的那些功臣将领,实在是够狠毒。朱元璋喜欢卸磨杀驴这件事儿

  • 汤和墓:被盗墓贼光顾多次,却留下了一件价值上亿的稀罕文物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汤和

    1973年,安徽蚌埠郊外,考古人员打开了朱元璋下属领导“汤和”之墓。赫然发现,这座古墓已遭盗墓贼光顾,只见棺材盖已经被掀开,成了盗墓贼的“梯子”,墓底散落着一地碎瓷器和尸骨,经考古队清理,整个墓中值钱的,就剩下角落里一件价值过亿的元青花瓷罐了!汤和,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同

  • 汤和向朱元璋要100位美女,文武大臣心生鄙夷,朱元璋却面露喜色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汤和

    《明史》曾言:“和沉敏多智数,颇有酒过。”明朝年间,重臣汤和沉稳机敏,曾缔造无数传奇,然因一言之失,却曾遭帝王怀疑。若非辞官之际一荒谬之举,汤和亦将遭杀身之祸。在对明朝历史进行了解后便会发现,虽朱元璋的登基离不开身边优秀下属的帮助,可在登基之后,为了能够保证自身统治的稳定性,朱元璋则诛杀了许多开国功

  • 汤和为何能够得以善终?他低调到尘埃里,朱元璋毫无理由找他麻烦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汤和

    纵观古代历史,杀害开国功臣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皇帝都有这样的行为,只是杀害的程度不同。也许很多人会觉得皇帝杀害开国功臣,就一定是皇帝本身的问题,实际上在大多数时候,害死功臣的,不是皇帝,而是功臣自己。要是一个功臣能够像汤和一样低调,估计就算皇帝想要下手,也找不到什么理由,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

  • 朱元璋为汤和修建的陵墓:享受臣子最高规格,一个罐子价值3亿

    历史人物编辑:城市小人物标签:汤和

    【汤和雕像】汤和,明朝开国元勋,是朱元璋的同乡,两人关系很好。汤和逝世后,朱元璋特意为他修建了一座陵墓,让他享受明朝臣子的最高规格。【汤和陵墓里的神道】汤和的陵墓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郊曹山,由于为朱元璋为其修建的陵墓,其陪葬品丰富,历来就受到摸金校尉们的关注。【修缮后的汤和坟茔】【汤和陵墓地宫】由于朝

  • 62岁的汤和准备告老还乡,向朱元璋讨要10位美人,让百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汤和

    汤和是谁?汤和作为朱元璋的发小,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洪武21年,62岁的信国公汤和,以年老为理由,主动向朱元璋辞官。朱元璋仿佛猜到了什么一样,考虑到多年来汤和为自己出生入死,功劳很大,于是问他:“你既然要回乡了,那你想要什么赏赐?”汤和向皇帝抱拳,笑眯眯地说:“请

  • 朱元璋的发小汤和,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他为什么能够得到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汤和

    朱元璋和汤和从小便相识,也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所以二人也很玩得来,他们也曾一起给地主放过牛。不过,汤和虽长朱元璋3岁,可是胆略却不如朱元璋。当时,朱元璋、汤和他们这群小娃娃一起给地主放牛,放着放着,突然吹起了牛皮,又想到已经很久没吃过肉了,所以便怂恿朱元璋宰了地主的牛,吃牛肉。朱元璋听到小伙伴们说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