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的发小汤和,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他为什么能够得到善终?

朱元璋的发小汤和,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他为什么能够得到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莹兮历史阁 访问量:2186 更新时间:2024/1/24 7:24:50

朱元璋汤和从小便相识,也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所以二人也很玩得来,他们也曾一起给地主放过牛。

不过,汤和虽长朱元璋3岁,可是胆略却不如朱元璋。

当时,朱元璋、汤和他们这群小娃娃一起给地主放牛,放着放着,突然吹起了牛皮,又想到已经很久没吃过肉了,所以便怂恿朱元璋宰了地主的牛,吃牛肉。

朱元璋听到小伙伴们说想吃牛肉,看了看不远处正在吃草的牛,也忍不住了咽了一口口水,于是心一横便带头宰了牛,开开心心地吃起了牛肉。吃肉的时候自然是爽的,可是吃完了肉,怎么应付地主呢?

朱元璋思来想去,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告诉地主是牛自己走丢了,地主信了?显然没信,所以朱元璋被地主狠狠地揍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的爹、娘双双在饥荒、瘟疫中病逝,他得了地主刘继祖馈赠的坟地安葬了爹娘之后,为了谋一条活路,便去皇觉寺当了和尚。

此时,天下已乱,朱元璋虽然避祸于寺庙之中,却也难得安宁。

更何况,每逢乱世之际,也定是英雄豪杰笋涌而出之时,想当英雄豪杰,哪能缩在角落中看别人纵横叱咤?朱元璋也想恣意纵横一番,只是他却一直在犹豫,也不知道应该去哪争取自己想要的那种快意。

当他仍然躲在寺庙中犹豫不定的时候,他的儿时好友汤和却早已经投入了濠州郭子兴部,成为了红巾军的一员,已经成为了红巾军中的一个小军官。

这时候,汤和写了一封信送了过来,朱元璋拆开信一看,汤和竟然想让他也去投靠郭子兴,所以不禁一愣。不过,朱元璋确实很心动,因为投军了总能吃上一口饭,再也不用担心会饿死,可他心中又很害怕。

所以,他就让人卜了一卦,算了算吉凶,结果显示只有参加红巾军造反才有活路,他这才下定决心去了濠州。

朱元璋投军之后,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努力,终于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终爬到了皇帝的位置,一手开创了明朝。

汤和的那封信,可谓是改变了朱元璋一生的命运。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为了维护和巩固朱家的江山,想方设法地铲除了对朱家江山存在威胁的人,可是,汤和为什么却能让朱元璋始终信任他呢?

汤和之所以能够得到明朝众多开国功臣所梦寐以求的善终,实际上只是因为这两个字——识趣!

换句话说,汤和是一个拿得起,也放得下的人,这也是他的最过人之处。

拿起时,从容。

放下时,坦然。

明朝的开国功臣之所以很少有人能够获得善终,就是因为做不到“识趣”这两个字,更做不到坦然放下这一步。

汤和的识趣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朱元璋还没有成为统帅,也有很多人不服他。可是,汤和却一直对他很尊敬,一直唯他马首是瞻,这让朱元璋颇为开心。

当然,汤和最识趣的莫过于朱元璋晚年的时候,眼看天下无事,不想再让开国将领们继续掌控军权,怕他们会谋反篡位,可有不好明着说,正在他为如何收兵权而发愁的时候,汤和看透了他的想法,赶紧跑过去对朱元璋说:“皇上呀,臣老了,不能再给您鞍前马后了,希望您能让我辞官归里养老。”

朱元璋一听,顿时高兴了,真是瞌睡了汤和来送枕头呀!于是,他也就开开心心地答应了,并且为汤和在中都凤阳营造豪宅以供汤和养老。

汤和带了个头,也就有人渐渐看明白了朱元璋的用意,所以一个接一个地请辞。

只不过,正当汤和准备离开的时候,碰巧有倭寇来犯,朱元璋只好又找到了汤和:“汤兄弟呀,你虽然老了,可是现在倭寇来了,你还是再帮我去打一打吧。”

汤和听了朱元璋的话,也没办法不同意,所以想了想说:“皇上,方鸣谦懂得海事,又时常在想防御倭寇的办法,您让他和我一起去吧!”

朱元璋答应了。

然后,汤和就带着方鸣谦一起去了东南,然后按照方鸣谦的构想在东南一带打造了一个防御倭寇的防御体系。

他这边完成了防御倭寇的工事构筑工作之后,那边中都的豪宅也正好建好了他的豪宅,于是,汤和没有一点留恋权势、也没有一点犹豫地再一次向朱元璋请辞。朱元璋一看,果然是好兄弟,真是太懂咱了!

看到汤和一点也没有留恋和犹豫,朱元璋对汤和彻底放心了。

所以,汤和走之前,朱元璋送了黄金三百两、白金二千两、钞三千锭、彩币四十有副,汤和的夫人也得到了同样的赏赐,让他到了凤阳之后能够安安心心地过富贵生活。

对于朱元璋而言,汤和就是他立给所有开国功臣看的一个标杆——咱老了,你们也老了,为了咱朱家江山的稳固,你们还是学学汤和吧,你们主动走的,咱绝不会亏待你们!

所以,汤和的善终可以说是他高智商、高情商所换来的结果,他能从容拿起,也能坦然放下,这样的人很少。

有的人,拿得起,放不下,所以结局凄惨。

有的人,拿不起,却也放不下,所以结局会更惨。

只有像汤和这样既能拿得起、又能放得下,不贪恋权势,也不计较得失的人才能得到最好的结局,越之范蠡、汉之张良也如是。

标签: 汤和

更多文章

  • 悦心靓汤春季篇之小白菜蛤蜊汤和猴头菇鸡汤

    历史人物编辑:阳尔说历史标签:汤和

    小白菜蛤蜊汤制作方法原料:小白菜段60克,蛤蜊180克,水发粉丝,姜片少许调料:鸡粉、盐、胡椒粉各2克,料酒4毫升,三花淡奶少许,食用油适量做法:1 锅中注入适量食用油,放入姜片,爆香。2 倒入蛤蜊,翻炒均匀,淋入料酒,炒匀。3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搅拌匀,煮约2分钟。4 放入粉丝,加入鸡粉、盐、胡椒

  • 同样是告老还乡,为何朱元璋赏汤和黄金,送刘伯温一封绝交信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汤和

    文|和佛赏花去历代帝王,都是与君共患难易,与君同享乐难。所谓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对于从社会底层崛起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更在乎他得来不易的朱家王朝。尽管陈胜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在朱元璋的心中始终有种自卑额心里,毕竟自己这皇上不是从深宫中继承的,而是自己一路拼杀得到的。因此,朱元璋为自己和子孙守护

  • 63岁的汤和辞官,朱元璋问要什么赏赐?汤:100个美人!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汤和

    《明史》曾言:“媵妾百余,病后悉资遣之。”明朝初年,开国功臣汤和虽功勋显赫,然其懂得进退之法,告老还乡时,更凭百余美人成功保命,致世人赞誉无数。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皇权至高无上,这也使得很多朝臣在面对皇帝时,总是会保持着万分谨慎的态度。若臣子稍不留意,便可能触怒皇帝,威胁自身生命安全。提到古

  • 经方古方识要4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白通汤

    历史人物编辑:白天健身运动标签:汤和

    作为中医经方坚定的拥趸,为继承和发扬、宣传日渐式微的中医经方,新注册了账号,衷心感谢各位看官“驻指观看”,亦烦请各位“关注”与支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成】柴胡四两(12克)、龙骨一两半(15克)、黄芩一两半(15克)、生姜切一两半(4.5克)、铅丹一两半(15克)、人参一两半(4.5克)、桂枝去皮

  • 明太祖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为何唯独汤和能够幸免,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汤和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对功臣进行大肆屠戮,他的开国功勋们几乎被杀戮殆尽,但唯有汤和却得以善终:洪武11年,汤和被封为信国公,洪武22年告老还乡,洪武28年,汤和因病去世,被朱元璋追封为东瓯王。为什么唯独汤和躲开了朱元璋的杀戮呢? 汤和 第一,汤和与朱元璋的关系不一般。汤和不但是朱元璋的同乡,而且是在

  • 和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的大臣,大多不得善终,但是汤和为何是个例外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汤和

    明太祖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后,为防止手下威胁自己的帝位,便火烧庆功楼,大杀曾和其一起打下江山的有功之臣。在此过程中,为什么汤和可以不被杀害,而最终得到善终呢?提及汤和其人,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但查阅《明史》却很容易发现,汤和是明朝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是朱元璋建立大明江山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汤和,

  • 朱元璋疑心病重,处死多位功臣,汤和又是如何逃脱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汤和

    在明朝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绝对是一位堪称传奇的典范,从当年那个一介草衣,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的普通少年,到后来的一国之主期间经历众多,怪不得能被称为是众人奋斗的模范。并且在坐上皇位之后,朱元璋的众多举措也足以配得起他的身份,说是明君也不为过,给后来的明朝建立了特别扎实的根基,可是他对于有功之臣的做法却非

  • 洪武年间,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为何汤和能够幸免于难?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汤和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创者,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草根起家的皇帝之一。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大封有功之臣,一大批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文臣武将都得到了重赏,其中,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徐达被封为魏国公,常遇春被封为郑国公(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赏功臣时,常遇春已经病逝,因此爵位由其子常茂接任),汤和被封

  • 徐达等功臣都被朱元璋所诛杀,为何只有汤和逃过一劫?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汤和

    徐达等功臣都被朱元璋所诛杀,为何只有汤和逃过一劫?徐达等功臣都被朱元璋所诛杀,为何只有汤和逃过一劫?原因令人吃惊。我们知道当初朱元璋在建国之后,曾经以李善长作为领导人的淮人集团还有以刘伯温作为领导人的的浙东集团展开了火拼。结果,最终朱元璋成功的抓住这个时机,先是借助李善长还有胡惟庸之手对刘伯温进行了

  • 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单单放过汤和?原来是因为一封信

    历史人物编辑:中言说标签:汤和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历史上出身最为低微的皇帝,汉高祖刘邦好歹还担任过泗水亭亭长一职。朱元璋在肈造天下之后,心中不免有永保富贵的小农意识,为了使得大明江山万代相传,其中一个措施就是对往日的功臣们大开杀戒,一时间功臣良将均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惨结局。史书中就曾记载了一个故事,直接表明了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