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代历史,杀害开国功臣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皇帝都有这样的行为,只是杀害的程度不同。也许很多人会觉得皇帝杀害开国功臣,就一定是皇帝本身的问题,实际上在大多数时候,害死功臣的,不是皇帝,而是功臣自己。
要是一个功臣能够像汤和一样低调,估计就算皇帝想要下手,也找不到什么理由,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么汤和又是怎样低调,才能恰好躲过朱元璋的杀害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番。
患难见真情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条件特别差,为了能够活下去,朱元璋在十分年幼的时候就开始给地主刘德家去放牛了,当时与朱元璋一起放牛的小伙伴中,就有我们熟知的汤和,汤和比朱元璋大2岁,不过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十分耐人寻味。
有一次几个放牛小孩在一起玩耍,大家都觉得饿得不行,想要弄点什么东西吃,结果朱元璋就想办法直接把地主家的小牛给弄了吃,吃完地主找麻烦的时候,朱元璋没有牵连其余小伙伴,而是自己一个人承担下来,这样的担当让汤和对朱元璋佩服不已。
有了这次经历之后,朱元璋在放牛小孩群体中地位瞬间提升,大家都把朱元璋当成自己的领导,汤和也是从这个时候对朱元璋马首是瞻的,后来不管汤和走多远,只要有朱元璋在的地方,汤和这个年龄上的老大哥都会把朱元璋当成自己大哥对待。
元末的大饥荒以及各种接踵而至的灾难,最终带走了朱元璋的父母以及大哥生命,朱元璋和二哥没有办法,求爷爷告奶奶请求乡里乡亲的帮助,寻求到地主刘德时被无情拒绝,好在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帮助了朱元璋,让朱元璋得以顺利将一家三口葬好。
一切后事准备完成,朱元璋先去找到自己大姐寻求帮助,奈何大姐一家残忍拒绝了朱元璋,随后朱元璋去到二姐家,得到二姐夫厚待,只是乱世之中,朱元璋也不忍心长时间影响二姐一家人的生活,最后就离开二姐家选择自己谋生。
没有什么文化和技术的朱元璋,在乱世中无处可去,只能落魄去到皇觉寺中成为一名扫地神僧,在这里至少朱元璋可以得到饱饭吃。患难中的朱元璋,见证了人间真情与各种凄凉,在悲伤之余,好在还有一丝丝慰藉,让自己得以生存下去,也是这段时间的特殊经历,造就了朱元璋后来与众不同的性格。
他在皇觉寺一段时间后,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这封信就是好友汤和写来的,此时汤和参加黄巾军,已经成为黄巾军中的一个千户,他没有忘记当年与朱元璋在一起的那些患难岁月,想要邀请朱元璋出来和自己一起加入红巾军,创造属于自己的天空。
收到来信之后,朱元璋喜出望外,匆忙前往寻找汤和,可惜朱元璋才去到郭子兴军中,就被别人当成元朝间谍处置,原因只是朱元璋长相实在太特殊。幸亏汤和及时赶到,才避免了一场尴尬,作为对朱元璋的弥补,郭子兴给了他一个九夫长职位,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排长。
朱元璋才加入红巾军,就成为一个小排长,所以很多老兵都对朱元璋有意见,处处为难朱元璋,这个时候身为千户的汤和就成为朱元璋身边一个不可多得的重要人物,因为汤和借助自己的身份,不断为朱元璋开路。
就算此时汤和的身份地位远远超过朱元璋,可是汤和丝毫没有半点对朱元璋的不敬,反而是表现出来一种朱元璋才是自己大哥的态度,这让很多老兵都觉得奇怪,对朱元璋也刮目相看起来,靠着汤和的辅助以及朱元璋自身实力,很快朱元璋就得到郭子兴赏识,将自己干女儿马秀英嫁给朱元璋。
在这段特殊的患难岁月中,可以说是汤和帮助朱元璋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逆袭,换言之在某种程度上汤和就是自己的贵人,这是朱元璋后来一直和汤和保持较好关系的基础所在,也是其余功臣完全不具备的条件。
不争名夺利
朱元璋自从娶了马秀英之后,自己事业越来越好,最终脱离郭子兴自己出去单打独斗,这一路上汤和也跟随着自己,随着朱元璋事业越做越大,身边的优秀人才也越来越多,在将陈友谅以及张士诚等人搞定之后,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算是彻底实现人生逆袭。
成为皇帝之后的老朱,对待身边那些功臣,手段和态度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对于一些居功自傲,不懂得收敛的功臣,朱元璋已经采取一定措施,在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后,朱元璋开始封功臣。
按照当时的制度来看,国公的名额只有6个,可是朱元璋麾下优秀人才太多,这样一来封功臣就变得十分复杂,经过慎重思考之后,朱元璋把从小追随自己的汤和安置在第二梯队。
按照汤和的功绩和地位,其实完全应该排在第一梯队才合情合理,要是换成一般的人,必然会对朱元璋的安排有意见,可是汤和比较聪明并且淡泊名利,他没有争论什么,完全服从朱元璋的安排。
有了汤和的服从,朱元璋安排其余事情就更加方便了,就算有人觉得自己的赏赐不合理,只要看看汤和,就不会再有任何怨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汤和在此时扮演了朱元璋用来制衡功臣的最有利工具,所以在事情处理完之后,朱元璋对汤和更加满意了。
懂得明哲保身
尽管汤和的行为已经如此低调,但是在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开始大力铲除功臣,比如胡惟庸、蓝玉等人都已经纷纷被铲除,汤和心中还是有些恐惧害怕的,因此汤和就主动去找到朱元璋请求上交兵权回家养老。
朱元璋当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主动交出兵权,汤和这样做刚好符合朱元璋需求,朱元璋随便推辞了一下,就同意了汤和的请求,并且赏赐汤和在老家的豪宅以及很多金银钱财,以供汤和夫妇养老所用。
很明显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树立一个典型,让其余功臣能够效仿汤和交出兵权回家养老,这样朱元璋就不需要背负杀功臣的骂名了,奈何除了汤和之外,其余大臣似乎并没有领悟到这个真谛,继续居功自傲、有恃无恐。
我们看到后来的蓝玉等人都惨死,受到牵连的人数更是多到数不清,而在家养老的汤和觉得事情不妙,就在李善长动用私兵新建豪宅的时候,果断参了李善长一状,李善长后来果然被朱元璋抄家,一家老小全部受到牵连。
经过此事之后,朱元璋对汤和已经没有任何怀疑,后来的岁月中,汤和终于可以和家人幸福度过晚年了,而我们反观明朝的其余开国功臣,能够得以善终的实在是少之又少,从这些人的生平事迹中,我们无法看到汤和一样的品质,也许这就是他们最终悲剧的本质原因。
事实上汤和的明哲保身或者隐忍,远远不止这些,就连汤和自己的女儿嫁给朱元璋儿子,结果朱元璋儿子用小孩炼丹,汤和女儿因为参与并且鼓励了此事,最终被朱元璋毫不留情就杀掉,汤和面对女儿的罪行,没有借助自己和朱元璋的关系去求情,已经充分看出汤和这个人的隐忍能力。
对于一个女儿被杀都能遵守规则并且毫无怨言的权贵来说,汤和已经低调到了尘埃里,所以朱元璋面对这样一位老友兼知己,完全找不到任何理由来收拾汤和了,汤和能够得以善终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结语
当别人对自己有意见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多反思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身上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引起别人不愉快,只要经常反思自己,其实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或者悲剧,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远离自己而去的,要是一个人总是在怀疑猜忌别人的状态下度过,必然最终因为自己的错误害了自己,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这一规律同样适用!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