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汤和为何能够得以善终?他低调到尘埃里,朱元璋毫无理由找他麻烦

汤和为何能够得以善终?他低调到尘埃里,朱元璋毫无理由找他麻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历史 访问量:1368 更新时间:2024/1/13 9:32:40

纵观古代历史,杀害开国功臣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皇帝都有这样的行为,只是杀害的程度不同。也许很多人会觉得皇帝杀害开国功臣,就一定是皇帝本身的问题,实际上在大多数时候,害死功臣的,不是皇帝,而是功臣自己。

要是一个功臣能够像汤和一样低调,估计就算皇帝想要下手,也找不到什么理由,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么汤和又是怎样低调,才能恰好躲过朱元璋的杀害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番。

患难见真情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条件特别差,为了能够活下去,朱元璋在十分年幼的时候就开始给地主刘德家去放牛了,当时与朱元璋一起放牛的小伙伴中,就有我们熟知的汤和,汤和比朱元璋大2岁,不过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十分耐人寻味。

有一次几个放牛小孩在一起玩耍,大家都觉得饿得不行,想要弄点什么东西吃,结果朱元璋就想办法直接把地主家的小牛给弄了吃,吃完地主找麻烦的时候,朱元璋没有牵连其余小伙伴,而是自己一个人承担下来,这样的担当让汤和对朱元璋佩服不已。

有了这次经历之后,朱元璋在放牛小孩群体中地位瞬间提升,大家都把朱元璋当成自己的领导,汤和也是从这个时候对朱元璋马首是瞻的,后来不管汤和走多远,只要有朱元璋在的地方,汤和这个年龄上的老大哥都会把朱元璋当成自己大哥对待。

元末的大饥荒以及各种接踵而至的灾难,最终带走了朱元璋的父母以及大哥生命,朱元璋和二哥没有办法,求爷爷告奶奶请求乡里乡亲的帮助,寻求到地主刘德时被无情拒绝,好在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帮助了朱元璋,让朱元璋得以顺利将一家三口葬好。

一切后事准备完成,朱元璋先去找到自己大姐寻求帮助,奈何大姐一家残忍拒绝了朱元璋,随后朱元璋去到二姐家,得到二姐夫厚待,只是乱世之中,朱元璋也不忍心长时间影响二姐一家人的生活,最后就离开二姐家选择自己谋生。

没有什么文化和技术的朱元璋,在乱世中无处可去,只能落魄去到皇觉寺中成为一名扫地神僧,在这里至少朱元璋可以得到饱饭吃。患难中的朱元璋,见证了人间真情与各种凄凉,在悲伤之余,好在还有一丝丝慰藉,让自己得以生存下去,也是这段时间的特殊经历,造就了朱元璋后来与众不同的性格。

他在皇觉寺一段时间后,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这封信就是好友汤和写来的,此时汤和参加黄巾军,已经成为黄巾军中的一个千户,他没有忘记当年与朱元璋在一起的那些患难岁月,想要邀请朱元璋出来和自己一起加入红巾军,创造属于自己的天空。

收到来信之后,朱元璋喜出望外,匆忙前往寻找汤和,可惜朱元璋才去到郭子兴军中,就被别人当成元朝间谍处置,原因只是朱元璋长相实在太特殊。幸亏汤和及时赶到,才避免了一场尴尬,作为对朱元璋的弥补,郭子兴给了他一个九夫长职位,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排长。

朱元璋才加入红巾军,就成为一个小排长,所以很多老兵都对朱元璋有意见,处处为难朱元璋,这个时候身为千户的汤和就成为朱元璋身边一个不可多得的重要人物,因为汤和借助自己的身份,不断为朱元璋开路。

就算此时汤和的身份地位远远超过朱元璋,可是汤和丝毫没有半点对朱元璋的不敬,反而是表现出来一种朱元璋才是自己大哥的态度,这让很多老兵都觉得奇怪,对朱元璋也刮目相看起来,靠着汤和的辅助以及朱元璋自身实力,很快朱元璋就得到郭子兴赏识,将自己干女儿马秀英嫁给朱元璋。

在这段特殊的患难岁月中,可以说是汤和帮助朱元璋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逆袭,换言之在某种程度上汤和就是自己的贵人,这是朱元璋后来一直和汤和保持较好关系的基础所在,也是其余功臣完全不具备的条件。

不争名夺利

朱元璋自从娶了马秀英之后,自己事业越来越好,最终脱离郭子兴自己出去单打独斗,这一路上汤和也跟随着自己,随着朱元璋事业越做越大,身边的优秀人才也越来越多,在将陈友谅以及张士诚等人搞定之后,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算是彻底实现人生逆袭。

成为皇帝之后的老朱,对待身边那些功臣,手段和态度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对于一些居功自傲,不懂得收敛的功臣,朱元璋已经采取一定措施,在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后,朱元璋开始封功臣。

按照当时的制度来看,国公的名额只有6个,可是朱元璋麾下优秀人才太多,这样一来封功臣就变得十分复杂,经过慎重思考之后,朱元璋把从小追随自己的汤和安置在第二梯队。

按照汤和的功绩和地位,其实完全应该排在第一梯队才合情合理,要是换成一般的人,必然会对朱元璋的安排有意见,可是汤和比较聪明并且淡泊名利,他没有争论什么,完全服从朱元璋的安排。

有了汤和的服从,朱元璋安排其余事情就更加方便了,就算有人觉得自己的赏赐不合理,只要看看汤和,就不会再有任何怨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汤和在此时扮演了朱元璋用来制衡功臣的最有利工具,所以在事情处理完之后,朱元璋对汤和更加满意了。

懂得明哲保身

尽管汤和的行为已经如此低调,但是在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开始大力铲除功臣,比如胡惟庸、蓝玉等人都已经纷纷被铲除,汤和心中还是有些恐惧害怕的,因此汤和就主动去找到朱元璋请求上交兵权回家养老。

朱元璋当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主动交出兵权,汤和这样做刚好符合朱元璋需求,朱元璋随便推辞了一下,就同意了汤和的请求,并且赏赐汤和在老家的豪宅以及很多金银钱财,以供汤和夫妇养老所用。

很明显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树立一个典型,让其余功臣能够效仿汤和交出兵权回家养老,这样朱元璋就不需要背负杀功臣的骂名了,奈何除了汤和之外,其余大臣似乎并没有领悟到这个真谛,继续居功自傲、有恃无恐。

我们看到后来的蓝玉等人都惨死,受到牵连的人数更是多到数不清,而在家养老的汤和觉得事情不妙,就在李善长动用私兵新建豪宅的时候,果断参了李善长一状,李善长后来果然被朱元璋抄家,一家老小全部受到牵连。

经过此事之后,朱元璋对汤和已经没有任何怀疑,后来的岁月中,汤和终于可以和家人幸福度过晚年了,而我们反观明朝的其余开国功臣,能够得以善终的实在是少之又少,从这些人的生平事迹中,我们无法看到汤和一样的品质,也许这就是他们最终悲剧的本质原因。

事实上汤和的明哲保身或者隐忍,远远不止这些,就连汤和自己的女儿嫁给朱元璋儿子,结果朱元璋儿子用小孩炼丹,汤和女儿因为参与并且鼓励了此事,最终被朱元璋毫不留情就杀掉,汤和面对女儿的罪行,没有借助自己和朱元璋的关系去求情,已经充分看出汤和这个人的隐忍能力。

对于一个女儿被杀都能遵守规则并且毫无怨言的权贵来说,汤和已经低调到了尘埃里,所以朱元璋面对这样一位老友兼知己,完全找不到任何理由来收拾汤和了,汤和能够得以善终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结语

当别人对自己有意见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多反思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身上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引起别人不愉快,只要经常反思自己,其实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或者悲剧,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远离自己而去的,要是一个人总是在怀疑猜忌别人的状态下度过,必然最终因为自己的错误害了自己,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这一规律同样适用!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标签: 汤和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汤和修建的陵墓:享受臣子最高规格,一个罐子价值3亿

    历史人物编辑:城市小人物标签:汤和

    【汤和雕像】汤和,明朝开国元勋,是朱元璋的同乡,两人关系很好。汤和逝世后,朱元璋特意为他修建了一座陵墓,让他享受明朝臣子的最高规格。【汤和陵墓里的神道】汤和的陵墓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郊曹山,由于为朱元璋为其修建的陵墓,其陪葬品丰富,历来就受到摸金校尉们的关注。【修缮后的汤和坟茔】【汤和陵墓地宫】由于朝

  • 62岁的汤和准备告老还乡,向朱元璋讨要10位美人,让百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汤和

    汤和是谁?汤和作为朱元璋的发小,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洪武21年,62岁的信国公汤和,以年老为理由,主动向朱元璋辞官。朱元璋仿佛猜到了什么一样,考虑到多年来汤和为自己出生入死,功劳很大,于是问他:“你既然要回乡了,那你想要什么赏赐?”汤和向皇帝抱拳,笑眯眯地说:“请

  • 朱元璋的发小汤和,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他为什么能够得到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汤和

    朱元璋和汤和从小便相识,也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所以二人也很玩得来,他们也曾一起给地主放过牛。不过,汤和虽长朱元璋3岁,可是胆略却不如朱元璋。当时,朱元璋、汤和他们这群小娃娃一起给地主放牛,放着放着,突然吹起了牛皮,又想到已经很久没吃过肉了,所以便怂恿朱元璋宰了地主的牛,吃牛肉。朱元璋听到小伙伴们说想

  • 悦心靓汤春季篇之小白菜蛤蜊汤和猴头菇鸡汤

    历史人物编辑:阳尔说历史标签:汤和

    小白菜蛤蜊汤制作方法原料:小白菜段60克,蛤蜊180克,水发粉丝,姜片少许调料:鸡粉、盐、胡椒粉各2克,料酒4毫升,三花淡奶少许,食用油适量做法:1 锅中注入适量食用油,放入姜片,爆香。2 倒入蛤蜊,翻炒均匀,淋入料酒,炒匀。3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搅拌匀,煮约2分钟。4 放入粉丝,加入鸡粉、盐、胡椒

  • 同样是告老还乡,为何朱元璋赏汤和黄金,送刘伯温一封绝交信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汤和

    文|和佛赏花去历代帝王,都是与君共患难易,与君同享乐难。所谓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对于从社会底层崛起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更在乎他得来不易的朱家王朝。尽管陈胜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在朱元璋的心中始终有种自卑额心里,毕竟自己这皇上不是从深宫中继承的,而是自己一路拼杀得到的。因此,朱元璋为自己和子孙守护

  • 63岁的汤和辞官,朱元璋问要什么赏赐?汤:100个美人!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汤和

    《明史》曾言:“媵妾百余,病后悉资遣之。”明朝初年,开国功臣汤和虽功勋显赫,然其懂得进退之法,告老还乡时,更凭百余美人成功保命,致世人赞誉无数。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皇权至高无上,这也使得很多朝臣在面对皇帝时,总是会保持着万分谨慎的态度。若臣子稍不留意,便可能触怒皇帝,威胁自身生命安全。提到古

  • 经方古方识要4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白通汤

    历史人物编辑:白天健身运动标签:汤和

    作为中医经方坚定的拥趸,为继承和发扬、宣传日渐式微的中医经方,新注册了账号,衷心感谢各位看官“驻指观看”,亦烦请各位“关注”与支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成】柴胡四两(12克)、龙骨一两半(15克)、黄芩一两半(15克)、生姜切一两半(4.5克)、铅丹一两半(15克)、人参一两半(4.5克)、桂枝去皮

  • 明太祖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为何唯独汤和能够幸免,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汤和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对功臣进行大肆屠戮,他的开国功勋们几乎被杀戮殆尽,但唯有汤和却得以善终:洪武11年,汤和被封为信国公,洪武22年告老还乡,洪武28年,汤和因病去世,被朱元璋追封为东瓯王。为什么唯独汤和躲开了朱元璋的杀戮呢? 汤和 第一,汤和与朱元璋的关系不一般。汤和不但是朱元璋的同乡,而且是在

  • 和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的大臣,大多不得善终,但是汤和为何是个例外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汤和

    明太祖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后,为防止手下威胁自己的帝位,便火烧庆功楼,大杀曾和其一起打下江山的有功之臣。在此过程中,为什么汤和可以不被杀害,而最终得到善终呢?提及汤和其人,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但查阅《明史》却很容易发现,汤和是明朝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是朱元璋建立大明江山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汤和,

  • 朱元璋疑心病重,处死多位功臣,汤和又是如何逃脱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汤和

    在明朝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绝对是一位堪称传奇的典范,从当年那个一介草衣,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的普通少年,到后来的一国之主期间经历众多,怪不得能被称为是众人奋斗的模范。并且在坐上皇位之后,朱元璋的众多举措也足以配得起他的身份,说是明君也不为过,给后来的明朝建立了特别扎实的根基,可是他对于有功之臣的做法却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