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此人是湘军财神,胡林翼说他开口只会要钱,还为他编了一段顺口溜

此人是湘军财神,胡林翼说他开口只会要钱,还为他编了一段顺口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树人谈史 访问量:717 更新时间:2023/12/11 5:27:03

湘军不属于国家的经制兵,通俗的讲就是后娘养的,从组建那天开始就处在要钱没钱,要粮没粮的境地。因此,对于曾国藩来说,最急迫也是最头疼的就是筹措军饷。

我们知道,湘军前前后后花了几千万两白银,绝多大数都是曾国藩自己筹来的,这就需要找到非常合适的人。同时,不但筹钱的人有办法、有水平,更要经得起推敲,这样人们才肯拿出钱。胡林翼有句名言:聚才曰财,他把人才与经济的关系说得非常透彻。

理财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曾国藩有自己的看法。他开始办湘军的时候,没有任何钱,直到他做了两江总督之后,才有地方的行政大权和财权。在此之前,也就是从咸丰三年到咸丰十年,整整七年的过程中,他的所有军饷基本都是自己筹来的,没有地方支持,更无中央的财政划拨。

在这样的情况下,理财所用的人是否合适,就显得特别重要。对此,他提出理财一定要用精细之人。这也代表了曾国藩用人中的特别趋向。曾国藩理财用精细之人,以及用人不疑的典型案例,莫过于黄冕了。

黄冕是长沙人,字南坡,吏员出身。初任知县,受两江总督陶澍的器重,他对盐务、漕务极为熟悉,有超出常人的实践经验,也深受林则徐的赏识。他几经弹劾、罢官,又屡起屡仆。

1853年,曾国藩召他任营务处,成为重要谋士,出了不少对湘军发展至关重要的主意,特别是提出多造三板炮船,以适应水师内河作战之策,为曾国藩所赏识。1856年,曾国藩被困江西,黄冕以吉安知府的身份招聘几千人增援,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吉字营”,后交给曾国荃统领,最终发展到五万人,是打败天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后,湘军急剧扩张,所需军费更多,常因军饷匮乏而愁眉不展。曾国藩找到黄冕,请他负责在湖南筹钱。黄冕积极活动,奔走呼号,最初把筹饷的牌子挂在家中,但刚挂出去,就引来一片骂声。有人晚上偷偷将牌子砸坏,各处分局更是遇到了很多阻力,黄冕不得不调军队来维持秩序。有人向朝廷告状,说他把筹饷局设在自己家中,公私不分,朝廷下令让曾国藩核查这件事。

筹钱是第一要务,曾国藩为黄冕辩解,还向户部打报告,请求颁发两千张执照给黄冕。其中监生一百张,从九品八百张,封典职衔二百张,发到湖南交黄冕手中,作为曾国荃“吉字营”的经费,所得银两都到直属曾国藩的粮台报销。

黄冕知识渊博,阅历很深,在江南做官时间很长,因而对江南财政、吏治了如指掌。曾国藩最看重人的工作经历,每当有疑难的事情,就找黄冕商量。黄冕有感于大半生蹉跎,没想到遇到曾国藩对他如此信任,因此办事不遗余力。

同治元年、二年间,是湘军围攻金陵的关键时期,而两江地区天灾频发、粮饷短缺,淮盐又在湖南滞销,军饷无法接续,前方将士时有哗变之。曾国藩为此向黄冕请教,黄冕提出盐米互市之策,即动员湖南米商贩米到江苏、安徽,然后贩运淮盐道湖南行销,一时救了急。后来曾国藩整顿两淮盐政,所定的各项章程,大多采纳的是黄冕的建议。

曾国藩经常说:为什么江西筹饷没有两湖旺呢?两湖筹饷为什么筹得好?因为黄冕在那里主持这个事情,他理财是个精细之人。

胡林翼主政湖北,是湘军的钱袋子,但他首先还是要支撑湖北,湖北是湖南筹饷局最直接也是最融洽的饷源。每当湘军缺饷时,黄冕就向胡林翼提出请求,胡林翼也是见到他就头疼。后来,胡林翼把黄冕向他要钱编了几句顺口溜,说:

“开口便要钱,未免讨人厌;官军急攻城,处处只说战。性命换口粮,岂能一日骗?眼前又中秋,给赏又难欠。唯祈各路厘局大财神,各办厘金三万串。“

黄冕共为筹措了多少钱呢?曾国藩后来向户部核销的时候,共计花了三千多万两白银。其中黄冕筹集的有六百万到七百万两。这样一个数额,在湘军中几乎占了四分之一。

攻下金陵后,剿灭太平天国的战争终于打完了。黄冕已经七十多岁,他向曾国藩请辞。曾国藩对这样一位有功之臣爱护有加,怕离任审计再审出什么,便向朝廷打报告说:黄冕年过七十,风湿病又犯了,他走路需要人扶着,恐怕再难以让他继续作贡献了。在曾国藩的爱护下,黄冕没有再出仕,清廷也没有追查他。同治九年的黄冕病逝于老家长沙。

标签: 胡林翼

更多文章

  • 当曾国藩被包围在南昌城内岌岌可危时,胡林翼和罗泽南应该怎么办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胡林翼

    “凡善弈者,每于棋危劫急之时,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往往因病成妍,转败为功;善用兵者亦然。今江西之势亦可谓棋危劫急矣。当此之时,若雄师能从北岸长驱,与水军鼓行东下,直至小池口、八里江等处,则敝处青山、湖口之师,忽如枯鱼之得水;江西瑞州、临江之贼,忽如釜底之去薪。以不援为援,乃转败为功之要着也。若阁下仍

  • 胡林翼出山时,为何要选择到偏远的贵州去工作?在贵州容易出成绩

    历史人物编辑:根想说娱标签:胡林翼

    胡林翼作为与曾国藩齐名的晚清中兴名臣,其发迹的路线与曾国藩相比,更具有戏剧性。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八月,胡林翼的父亲去世后,他从京城扶棺回湖南益阳老家丁忧,直到6年之后,在花了一万零六百多两银子的情况下,捐了一个知府,得以再次进入仕途。按照清朝当时官场上的规矩,捐官的人,可以挑选比较富裕的

  • 他是湘军第一猛将:如果他没救曾国藩胡林翼的命,清史必将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刘正标签:胡林翼

    曾国藩创立的湘军,手下名将众多,包括主帅、统帅、统领在内的17个高级将领之中,大部分是湖南人,而且有很多是书生出身。只有塔齐布、多隆阿、鲍超三人既非湘人,又非书生出身。塔、多二人为满族,且是军官,跻身湘军高层在一定程度上是借朝廷之力。只有鲍超是真正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进入湘军高层,并成为当时的“湘军

  • 胡林翼24岁考中进士,有后台有背景,升迁速度为何不及曾国藩?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胡林翼

    每天3分钟,了解真实的曾国藩!在曾国藩的一生中,有一个重要的帮手不得不提,此人就是胡林翼。胡林翼不仅学识出众,而且善于权谋,曾国藩甚至评价:润芝(胡林翼)之才胜我十倍。与曾国藩相比,胡林翼出道早,24岁就考中进士,有后台有背景,可是,在官场上,胡林翼的升迁速度为何不及曾国藩?反而需要曾国藩的提携和帮

  • 清末名臣胡林翼教你如何“和光同尘”,最牛的处世之道,道家法门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漫过今生标签:胡林翼

    和光同尘这个词来自老子的《道德经》,书中的记载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什么意思呢?指的是用虚柔的态度来化解纷扰,收敛自己的光芒,把自己变得像尘埃一样的谦卑。 很多人都不理解这句话,一个人明明光芒万丈,为什么非要让他收敛光芒,自降身份去当尘埃呢?殊不知,尘埃也有自己的智慧和生存之道,木秀于

  • 处处被制约,二把手如何干成大事?高人有高见,名臣胡林翼有高招

    历史人物编辑:殷嘉豪标签:胡林翼

    咸丰五年(1855年)二月十七日,武昌被太平军攻陷,湖北巡抚陶恩培自杀。危急时刻,咸丰帝将回援武昌的胡林翼推向了搏杀的前台,署理湖北巡抚。在随后一年多时间里,胡林翼率兵誓夺武昌,在付出湘军名将罗泽南战死武昌城下的惨痛代价后,终利用太平天国天京内讧,武昌守敌军心涣散之机,于咸丰六年十一月拿下武昌。收到

  • 因一制度缺陷胡林翼预言太平天国必败清朝也不能幸免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胡林翼

    晚清之太平天国,发轫于两广,兴盛于江南,是由农民所发起和领导的一场反清运动。自金田太平军起事以来,由于清朝官兵颟顸,无人可撄其锋镝。而横扫江南后,太平军却没有继续北上,一举推翻清朝,而是选择偷安而定都金陵,给予了清朝积蓄反击的机会。太平天国有一特点,其为一政教合一的国家,其管辖的百姓既是国民,又是教

  • 湘军二当家胡林翼,功劳比肩曾国藩,不火的原因在于运气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胡林翼

    【湘军军系列第五期,历史好奇怪原创作品,禁止转载】说起晚晴太平天国运动中功劳最大的汉族官员,毫无疑问很多人都会应激性的想起曾国藩,这是位号称末世圣人、千古完人的晚清中兴名臣。他从书生到高官,从文官到统帅的成功经历为人所称赞艳羡,多家来被当做成功学的灵魂代表,写的家书家训也被人给当成家庭教育的至理名言

  • 此人诬陷左宗棠,咸丰下令就地正法,胡林翼等人里应外合将其救出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胡林翼

    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是当时对左宗棠实力最大的肯定,同时咸丰因为此话真正关注到左宗棠。我们知道,左宗棠属于大器晚成之人,在太平天国爆发之后,左宗棠才正式走上自己的功名仕途之路。1854年,受骆秉章之邀,入佐湖南巡抚幕府的左宗棠在日夜策划,焦思竭虑下让湖南稳定局势,军政转危为安,

  • 湘军创始人中,为何只有胡林翼从未与人有过矛盾?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胡林翼

    当初和曾国藩一起打造湘军的主要人物,包括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等人。其中胡林翼的地位最为重要,他比曾国藩先担任封疆大吏,处处给予曾国藩方便。无奈的是胡林翼命薄,早早的就去世了,因此他被称为“湘军第一苦命人”。胡林翼的主要特长是善于化解各种矛盾,他担任湖北巡抚的时候,就能和满洲贵族官文搞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