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击败太平天国的湘军头号悍将李臣典,竟是死于壮阳药?

击败太平天国的湘军头号悍将李臣典,竟是死于壮阳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迪 访问量:1846 更新时间:2023/12/29 12:17:14

李臣典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是清政府击败太平天国的重要功臣,从一个普通士兵爬上了提督位置的励志少年,是几次将曾国荃从受伤被困的绝境中解救出来救命恩人,很得曾氏兄弟赏识。这样的李臣典,最终死于军中,被清政府追赠太子少保衔,还得了忠壮的美好谥号。

但是李臣典闻名却并不是因为战功,而是因为李臣典之死太过蹊跷,《清史稿》的记载也语焉不详,各种关于李臣典之死的传言也就甚嚣尘上,最大的传言就是李臣典死于服用过量壮阳药。那么,李臣典到底是不是因为服用壮阳药死的呢?

李臣典历史形象

一、自幼家贫,成年入伍。

李臣典,1838年出生在湖南邵阳巨口铺镇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贫,其父去世很早,留下李臣典、李臣章兄弟俩和他们的母亲,可谓孤儿寡母。李臣典的母亲含辛茹苦带大两个儿子,把儿子拉扯长大后也去世了。据传说,李臣典的母亲去世时,李臣典连给母亲买棺材的钱都没有,最后只能用篾席将母亲的尸体埋葬在一个叫“鲤鱼过江”的乱葬岗上。

李臣典十八岁的时候,因为家无所依,只能选择从军,争取用命来博一口饭吃。最初李臣典假加入了王珍的部队,后来追随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支援江西,抗击太平天国。从此,李臣典用生命拼搏,开了成为湘军吉字营重要将领的道路,开启了传奇的一生。

二、英勇善战,战功赫赫。

1858年,湘军和太平天国在江西吉安南门外大战,战况之惨烈竞至于让曾国荃身受重伤,几乎丧命,就在这危急关头,李臣典手持长矛勇猛争先,大喊大叫招呼兵士奋战,最终反败为胜,直接把太平天国的军队追杀到了永丰、新淦一带。曾国荃感觉很奇怪,我知道你小子勇猛,但是真不知道你小子这么勇猛,于是就破格提拔李臣典为宝庆营守备(守备主要职责是负责某一城镇的防御工作,在清代为正五品官员,已经是不小的官了,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的军分区司令,和副市长平级。)在之后先后攻克景德镇、浮梁等地方的战役中,李臣典都是曾国荃部队的先锋,此时已经成为曾国荃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了。

1860年,李臣典跟着曾国荃拿下小池驿的胜仗,又因为立功直接晋升为都司(已经是四品的官员了),还被赐花翎。李臣典被赐予花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已经成为清军军官里面举足轻重的人物,进入了清政府军机处的视野。同年5月,李臣典跟随曾国荃围攻安庆,屡次出击,打退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援军。战菱湖期间,没想到好好巧不巧,曾国荃又受伤坠马,不幸中的万幸,李臣典又一次救了曾国荃的命。李臣典简直就是上帝派给曾国荃的天使,哪有救命还被同一个人救两次的(当然有,看完下文你就知道,还有第三次)!李臣典之后又带着张胜禄、张诗日等人在枞阳和太平天国的军队大战并取得胜利,然后一举击败了太平天国的援军,清政府的水师得以进屯枞阳。

1861,李臣典跟随曾国荃进攻安庆的西门,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成与辅王杨辅清带领四、五万人进入集贤关内,扎营40余座,城内守军亦列阵于西门一带,太平军相当于将湘军团团包围。湘军和太平军激战,一直到中午也没有决出胜败,李臣典骑着马往来奔驰,大声喊向诸将曰:“事急矣,成败就在此一举了!”最后,李臣典自己冲锋在前,与诸营合力进攻安庆。而安庆城中终于粮尽弹绝,湘军于是乘势猛攻。最终安庆北城墙倒塌,湘军蜂拥登城,攻入城内。安庆一战,李臣典功劳甚大,于是晋升为了参将(参将相当于现在的团长了,在清代属于三品官员),赐号“刚勇巴图鲁”。

三、攻取天京,功列第一。

1862年开始,湘军和太平天国开始了决战,李臣典跟随曾国荃开始进军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今江苏南京)。李臣典帅军轻取丹阳镇、勇夺秣陵关,成为一个记名总兵(记名总兵只是一个荣誉头衔,一般并无实际权力。总兵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记名总兵的人往往因为其它职务在身,但是因为在军中具备一定的威望或者势力,挂一个职,便于协调军事)。湘军常年在外作战,军中突然疫病横行。而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因曾国荃围攻天京,一日下三道诏旨,命令正在上海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李秀成立刻撤兵回救天京。五月,李秀成从松江撤退大举驰援天京。双方在天京大战,曾国荃部被太平天国包围,战事紧急,曾国荃亲自上阵督战,结果一不小心让炮火打上了脸颊,这个时候曾国荃的天使又出现了,李臣典与副将倪桂节拼命保护曾国荃,倪桂节竟然因此阵亡。哪有救命还被同一个人救三次的,你说!李臣典随后识破了太平军声东击西的计谋,太平军果然佯攻西路,主力进攻东路,湘军参将刘玉春战死沙场,炮弹穿壁墙如同下雨,拼命死守直到最终解围。因为功劳较大加上又救了曾国荃一命,李臣典被加提督衔(提督通常为清朝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官阶从一品,称得上封疆大吏了,加提督衔意味着官阶从正二品提到从一品,只是因为没有提督实缺而不能实任)。

1863年,李臣典与赵三元夜袭雨花台石城,再次立功以提督记名(还不是实职提督,但是已经接近了)。过了不久,朝廷就授予李臣典河南归德镇(今河南商丘)总兵(实职总兵本身为正二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正师副军级,加提督衔的总兵则为从一品,换算过来妥妥的正军级,少将或中将)。李臣典又和萧孚泗、张诗日等人一起攻夺了紫金山,又在诸校场击败太平军,连克近城诸垒。

1864年,李臣典帅军攻克了天保城,自此,天京城被团团包围。5月,李臣典帅军攻克地保城。6月,湘军轮番进攻天京城,虽然伤亡很大,但是没有取得实际效果。李臣典侦查到太平军粮草未尽,于是建议曾国荃在龙脖子(今南京中山门至太平门之间的城墙)重掘地道,认为湘军是疲惫之军,如果不能快速攻克天京城,日子久了可能就会失败。对于这个救了自己三次的救命恩人,曾国荃还是信得过的,于是就同意了李臣典的建议。李臣典率领副将吴宗国等人日夜挖地道,过了15天挖好了地道,李臣典召集九名主要将领发誓要获得胜利。第二天,攻陷天京,擒获洪仁达、李秀成等太平天国大小头目三千人,曾国荃纵兵焚烧抢掠7天7夜,血洗全城。

四、传言纵欲,死因成谜。

按照清代的野史记载、坊间传闻,朱东安著作的《曾国藩传》等诸多说法。李臣典原本就是贪图美色之徒,缺点非常明显:嗜杀、贪财,而且极度好色。在其作战过程中,每攻下一座城池,他所统领的队伍的残暴程度,即使在曾国荃的吉字营全军,也无人能够望其项背。

在攻破南京城后,李臣典除了下达“下令见长发者、新剃发者皆杀”的命令之外,还下达了将“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的乱命,传言洪秀全后宫中的貌美妃嫔更是被李臣典自己悉数收入军帐,那么多美女,李臣典自然力有不逮。这时邢氏兄弟出现了,邢氏兄弟首先来到了营地驻地,说免费送药给士兵,聚集一大批人后,引起了李臣典的注意。邢氏兄弟吹嘘自己的药,说强身健体有奇效,李臣典信了。邢氏兄弟用雄蝾螈配制了强身健体的药给李臣典,虽说药没什么大问题,可是却把错误的饮用方式告诉了李臣典。李臣典左拥右抱,为了御女,一天之内吃了六颗药,本来就不能再折腾的身体,纵欲后更是雪上加霜。传言李臣典一夜十女后,纵欲过度,力竭而亡。

病入膏肓

李臣典是吉字营第一悍将,是击败太平天国的首功之臣,曾国藩为了维护湘军的形象,当然不会向外公布李臣典的真实死因,向朝廷上书说李臣典暴毙原因是负伤染病而亡。《清史稿》记载李臣典之死是因为“臣典遽病,恃壮不休息,未几,卒於军”的记载。

“恃壮不休息”一词还是颇有内涵的。

李臣典死后,清政府在给予其“一等子爵,赏穿黄马褂、戴双眼花翎”的赐封上,又追加李臣典“太子少保,谥忠壮,吉安、安庆、江宁各建专祠”的谕旨,以示身后恩宠。

可惜这些荣华富贵对于李臣典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常言道,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只知一味地付出,到头来反误了卿卿性命!

附录:

名词解释一:赐花翎。

在清代,花翎一种孔雀翎冠饰,缀于帽子的后面,其作用就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花翎分为三等,即一眼花翎、两眼花翎、三眼花翎。一眼花翎最低,三眼花翎最高。赐花翎甚至是比封侯还要荣耀的事情,康熙年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领兵收复台湾后,清圣祖康熙帝封施琅为三等靖海侯,子孙世袭。然而施琅却上疏请求辞去三等靖海侯,请求皇帝赐予花翎

顶戴花翎

名词解释二:刚勇巴图鲁。

巴图鲁是蒙语,意思是勇士。清代初期,满族、蒙古族有战功者多被赐为巴图鲁。在巴图鲁称号之前,复冠他字为“勇号”,冠以满文如搏奇、乌能伊之类者,谓之清字勇号。后来也用于汉族武官,冠以汉文英勇、刚勇之类者,谓之汉字勇号。

最后补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发表过的一篇文章《李臣典死因质疑》:认为李臣典之死是由于攻城受重伤之后,又恰遇酷热天气,病情加重而亡。

学术界还是有学术界的看法的,大多认为李臣典之死是受伤,而非纵欲,纵欲只是传说而已。

标签: 李臣典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攻破天京第一大功臣李臣典,他的最终结局又将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史前魔王标签:李臣典

    太平天国:攻破天京第一大功臣李臣典,他的最终结局又将如何呢?【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李臣典来,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清军攻打天京的时候,他的是功劳最大的一个,因为当时的天京城非常难攻,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这个建议就是

  • 湘军重要将领李臣典掳掠妇女,因奸淫过度而致病,两周后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倚梧杉标签:李臣典

    湘军围困南京时,遭遇十一个月无饷可发。湘军士兵进城后疯狂抢掠,造成南京大浩劫。南京城墙坚固难破。湘军进攻南京便采用围困战术。从城外往城里挖地道,一共挖过三十多条地道。太平军从城内往外挖,将湘军所挖地道一一炸毀,连人带地道一起堵死。湘军工兵在挖地道过程中,被炸死或活埋的兵勇就近两千人,耗费炸药达十多万

  • 在安徽曹山发现汤和墓,被盗墓贼光顾多次,价值3亿的文物逃过一劫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汤和

    朱元璋屠杀功臣的史实已是耳熟能详,许多开国功臣都落个惨死的下场,不过汤和却在这场浩劫中存活下来。汤和与朱元璋是发小的关系,两人经常在一起放牛,随着朱元璋走上了造反之路,汤和也跟随朱元璋一起,当时汤和因功还成为了朱元璋的上司。明朝建立之后,汤和也成为明朝最大功臣之一,以汤和的地位,不可能没有遭到过朱元

  • 儿时玩伴汤和的一封信,让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从此朱元璋完成了从和尚到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汤和

    朱重八离开皇觉寺,等到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多年以后了,至正八年也就是公元1348年,朱重八外出游历回来了,回到了他精神寄托的地方,不过此时皇觉寺已经是人去寺空了,朱重八暂时流了下来,还当上了主持,虽然只有他一个人,但是大小也是一个主持,要是朱重八就这样在寺院了一直当主持,后来也就没有他什么事情了,他虽然

  • 春汤和意大利面用冷水还是热水?掌握揉捏技巧,柔中带刚,凉了不硬

    历史人物编辑:小葛说花草标签:汤和

    春饼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传统食品。春饼一般和卷菜一起吃。人们准备各种配菜和炒蔬菜。如果你吃葱,它们可能会不小心放在煎饼里。春饼虽然薄,但也很软很结实,放凉后也不会变硬。如何让春饼又软又硬,用什么水和面食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春汤面食用冷水好还是热水好?掌握揉捏技巧,软中带劲,凉了不硬。【春饼】材料

  • 63岁的汤和交还兵权,厚着脸皮提出一个要求,朱元璋听完很无语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汤和

    历史上,能成就一统天下伟业的封建帝王,不管是中国古代的帝王,还是外国中世纪的国王,若是一昧的谦让和平,定成不了大事。因为随着事业程度的升级,他们所处理的人和事,就更加复杂。此种情形下,优柔寡断或毫无城府的帝王,很快就会被拉下马,朱元璋就深谙此道。因此他成为皇帝后,杀伐决断的铁面阎罗本性也就暴露出来了

  • 鲁荒王夫妻惹怒皇帝,朱元璋赐死儿媳,汤和怕被杀再嫁一女给朱檀

    历史人物编辑:摄影师乐民标签:汤和

    朱元璋登基后,虽然留给大家的印象是广杀开国功臣,但是他在与那些功臣关系破裂前,还是花了不少心思拉拢他们的,除了对功臣们进行封爵加薪外,还在尽力促成自己子女与功臣子女的婚配。朱元璋认为:“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 ”。朱元璋儿子与功臣女婚配最有名的一对,就是燕王朱棣与时任魏国公(后被追封中山王)徐达女儿

  • 汤和墓一件陪葬品幸运躲过盗墓贼数次盗掘,面世后成为镇馆之宝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汤和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名将。汤和自幼与朱元璋为同乡好友,并推荐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军。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郭子兴农民起义军,后以功授千户。十四年,在滁州击败元军,升管军总管。次年,从朱元璋取和州(今安徽和县),渡长江,克太平(今当涂),俘元

  • 汤和63岁辞官上交兵权,厚脸皮要赏赐,朱元璋听后无话可说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汤和

    汤和作为一位明朝开国名将,早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他就跟随在左右为他南征北战,而且他们两个人还是发小,据说当时两个人穿一条裤子,因为汤和自幼失去双亲,所以她的性格孤独,胆子大,史书中记载:“举止洒脱、沉重敏捷。”我过我们根据记载,我们都知道,他为大明朝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却因为喜欢喝酒,常常酒后

  • 冬季进补,我家喜欢一鸡两吃的做法,汤和菜都有了,滋补又美味

    历史人物编辑:小小爱美味标签:汤和

    越到年边,好像市场里的菜也都涨价了~今天去买了一只鸡鲜活的土鸡,特别小的一只,都要六十几块钱,再买些菜,一百块都不够了吧~想着今天也就两三个人吃饭,就不打算整太多花样了~寻思着老规矩一只鸡分两种做法,汤喝菜都有了,再炒个时蔬,又是既简单,还营养丰富一餐家常便饭。鸡肉作为日常餐桌上的常客,我们家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