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湘军猛将李臣典,两次救下曾国荃,攻破天京后为何离奇暴毙?

湘军猛将李臣典,两次救下曾国荃,攻破天京后为何离奇暴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哥侃文史 访问量:1573 更新时间:2023/12/13 0:35:47

在太平天国灭亡之后,市井百姓之间一直有这样一句传言说“曾国藩成功靠的是曾国荃,曾国荃立功靠李臣典

要知道,曾国藩训练的湘军在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之中,出现了许多的猛将,而这些猛将就是曾国藩得以立功的最大功臣。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曾国荃率领的“吉字营”,靠着“吉字营”的奋勇拼杀,曾国藩才能成功将太平天国剿灭。

而李臣典作为“吉字营”的第一悍将,他立下了多次功劳,于两次危难之际,顺利救下了曾国荃,他是攻占天京的头号功臣,为湘军剿灭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样一位猛将,却在27岁正是向上拼搏的年纪,突然暴毙了,民间对于李臣典暴毙而亡的死因也是多加猜测。

那么李臣典是如何成为了湘军猛将的?他又是在怎样的状况之下救下了曾国荃?最后对于他的离奇暴毙又引发了什么猜测呢?

李臣典于1838年出生在湖南邵阳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因为家里贫穷,李臣典从小就开始学会了挣钱,在邻居的帮助之下,李臣典开始蹲在街边卖马草。

他还有些小聪明,在卖马草的时候故意使诈,将马草卖两次,在主人不知晓的时候,他从中能够获取双倍的价钱。

李臣典画像

李臣典18岁的时候,如果没有加入湘军,成为一名将士,参加太平天国战争,或许他还是在村口靠卖东西为生,又或者是去做了农民都不一定。

1856年初,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的翼王石达开率领手下的士兵,在江西樟树镇与曾国藩带领的湘军陆师主力打了一场硬仗。

激战过后,石达开率先攻略了全省八府四十七县,一下子就将曾国藩给围困在了南昌孤城,多亏后来石达开被东调,才使曾国藩侥幸逃过一劫。

石达开铜像

曾国荃为了支援兄长今后的作战行动增加兵力,就立即开始在家乡招募兵马,18岁的李臣典也是在此契机之下加入了军队。曾国荃成功招募了3000多人,李臣典就是其中之一。

李臣典跟随这支队伍一同开赴江西吉安作战,他们第一次作战的地方就是在吉安,后来他们这支队伍也被称为是“吉字营”,李臣典就是在“吉字营”中渐渐成长为了一名悍将。

李臣典在跟着“吉字营”进入江西战场的前后,太平天国也派出了军队,先是从天京出发,一路沿着江往西上,进入安徽、江西等省份。

于吉安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攻打吉安非常重要,能够扭转湘军长时间以来,在江西战场上呈现出的颓废局势,但这对刚刚组建成的“吉字营”来说,还是有着很大的挑战难度。

而李臣典跟随着曾国荃,在吉安与太平军多次交手,虽然双方之间都各有胜负,但李臣典却敏锐的感觉到“吉字营”还是处于下风的位置。

在这种形势之下,曾国荃深思熟虑后,决定采取长围之策,根据他的计策,李臣典跟众多战友们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曾国荃画像

他们一同挖起了深深的长壕,筑起了高高的堡垒,紧接着就是修建栅栏,李臣典明白曾国荃这样做的目的,是不再与太平军硬刚,他反而是选择了防守的战术。

李臣典从进入这支队伍之后,就发现队伍在后勤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所以根本就不需要硬碰硬,等太平军物资耗尽,困死在吉安城内,“吉字营”就可以不战而胜。

这种“龟壳战术”也被李臣典给学以致用,甚至后来他在领导队伍攻打太平军的时候,也是靠着这个战术引诱了太平军,让太平军将自己的力量给耗尽,最终才能立下剿灭太平天国的功劳。

虽然李臣典在从军之后,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兵,但是他有着敢于在战场上拼杀的冲劲儿。

曾国荃的计策很是成功,太平军被困在吉安城内将近两年的时间,城内的物资基本上已经被耗完了,粮草断绝。

在这危急时刻,太平天国的统帅最终决定,派遣附近的队伍支援城内被围得太平军,他们准备了粮草、弹药等战略物资准备运进吉安城内。

曾国荃命令“吉安营”严阵以待,准备击敌,李臣典立即兴奋了起来,因为他跟着队伍在这里守了太长的时间,已经好久都没有上过战场了。

李臣典跟着“吉字营”,他们的营盘在城外,遭到了太平军增援部队的猛烈攻击,曾国荃没想到的是,增援部队来势汹汹,有了火炮的掩护,他们的攻击更加猛烈。

李臣典知晓在太平军的内外夹击之下,这场战斗肯定打得十分艰难,但他丝毫不畏惧。

李臣典也一直关注着,与他们一同在战场上厮杀的曾国荃的情况,在李臣典看来,曾国荃的情况不太好,他一直都处在下风中。

李臣典很清楚曾国荃对于“吉字营”的重要性,如果他出了什么事情的话,他们这支队伍很快就会因为失去将领溃不成军,最后全军覆没。

这不是李臣典要看到的结果,他还想立功成名。

于是,在曾国荃受伤严重,身体已经不堪重负,马上就要被太平军活捉的时候,李臣典立即团结周围的战友,组成了一支小部队,拼命冲进了太平军的包围中。

只见,李臣典在队伍的最前方,手里拿着一根长矛,与眼前的太平军厮杀了起来。

许是在战场上杀红了眼,李臣典也顾不得自身的安危,冒着被太平军围攻的风险,他快速来到了曾国荃身旁,将他救了出来。

太平军

曾国荃在危难之际,看到了李臣典的英勇无畏,心里对他很是赞赏,而李臣典将曾国荃救了出来之后,选择继续追击太平军。

他憋了好久的时间,眼看太平军就在眼前,他怎能忍住不打他们。

李臣典的英勇无畏也激发了众多战友们的激情,他们见局势扭转,便乘胜追击,继续追杀太平军。

前来支援的太平军没想到曾国荃带领的这个“吉字营”竟这么勇猛,尤其是眼前杀红了眼的李臣典,最终,“吉字营”追杀太平军,一直将其追赶到了永丰等地。

在这次的战斗中,李臣典终于脱颖而出,也被曾国荃给看到了他的勇猛,他也受到了曾国荃的重用,被破格提拔为了宝庆营的守备,今后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李臣典也都担任了重要的职位,冲当先锋。

1861年夏季,曾国荃趁着太平军东征之际,想要先拿下战略地位重要的安庆,在拿下安庆之前,他要率先将太平军补给粮草的重要位置枞阳给攻打下来。

可想而知,双方争夺这个重要宝地的战争是多么的激烈,李臣典收到了攻打枞阳的指令后,就带领手下士兵与太平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湘军每次往前进一步都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李臣典感到这场仗是不太好打,为了鼓舞士气,曾国荃不惜亲自奔往前线,投入到战场中。

曾国荃

但战事激烈,曾国荃慌乱之下竟从马上摔了下来,受伤严重,眼看形势危急,千钧一发之际,又是李臣典骑马杀入重围,灵活躲避了敌军袭击,他将身受重伤的曾国荃给拉上了战马,然后拼命突出了重围,进入了湘军的保护圈中。

后来,李臣典与其他诸营合力,一同攻下了安庆。

这也是李臣典第二次于危难之际救下曾国荃,他名声大噪,被晋升为了参将,湘军的每一名战士无不知晓他的事迹。

1862年,参将李臣典继续跟随曾国荃乘胜追击太平军,直接向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追击。起初,李臣典当先锋被派往夺取丹阳镇、秣陵关,他都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很快就被升为了总兵。

这一年,军中突然有了疫病,士兵们深受疫病的困扰,而李秀成也趁此机会来袭击,李臣典在这危难关头,识破了这是敌军的调虎离山,声东击西之计。

李秀成画像

所以,李臣典在副将牺牲之后,依然带领队伍拼死守护,最终成功被援军解围,此事后他又被提升为了提督。

1863年3月,在曾国荃的指示之下,湘军连续攻陷了天京城外的几个城镇,之后整整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才将天京城的外围给全部控制住。

李臣典知道他们马上就要迎来与太平军的决战时刻了,而后,他们花费了整整4个月的时间开始在天京城外挖地道,但是却因为距离太远,没有办法靠近天京城,一直没能够达到要攻城的目的。

在这期间,经过多天的观察,李臣典发现城内的太平军似乎是粮草快要用完了,所以他们的将士呈现出了疲劳的状态。

而这正是湘军趁机攻打进去的最好时机,所以他还专门找到了曾国荃,对他表示,现在还不急着打太平军,跟他们耗日子,等他们的战士都因为疲劳而战斗力不强的情况下,再将他们一网打尽。

曾国荃听取了李臣典的意见后就开始等待时机,终于1864年6月份之时,李臣典认为此时就最佳的时机,与曾国荃商讨之后,他们带领湘军开始发起了对天京城的总攻。

李臣典带领先锋士兵首先突破了城墙,攻入到了天京城内,此时城内已经是炮火冲天,一片狼藉。

而太平军也已经没有了战斗的气势,湘军们很快就攻破了天京,这一战使历时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而作为攻占天京的头号功臣,李臣典却在攻下天京不久之后就暴毙而亡,去世时他才仅仅27岁,对于李臣典暴毙而亡的原因,有许多资料都曾记载过。

有些是说,李臣典在攻下天京之前就已经受伤了,6月15日,他在攻城之时的地道洞口不幸受伤,那时伤势还未到很严重的程度。

16日,李臣典就带领战士们一起攻克了金陵城池,两天时间里他的伤情就有点严重了。

随行医生为他进行了诊治说是他的伤口在腰穴处,致使他的气脉阻滞,长时间下来的话,恐怕会患上更加严重的症状,而且他们攻打天京城的时候,天气是非常酷热难耐的,连续十几天的时间里都没能见到过一滴雨。

清军与太平军作战图

这样的天气状况也使得李臣典的病状很难在短时间内痊愈,更为严重的是,当时天京城内以及城外的湘军们也都或多或少染上了一些疾病。

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病情其实并不严重的李臣典,又感染上了其他的疾病。

李臣典在病情这样严重的情况之下,还不肯服用药物,他低估了自己的病情,也高估了自己的身体素质。最终,李臣典在军队中因为病情加重而亡。

但还有些资料记载李臣典暴毙而亡是有着其他不为人知的理由,说是李臣典本人是个好色之徒,虽说李臣典打仗时勇猛无畏,不怕死,但他的唯一缺点就是太贪图女色了。

他每次攻下一座城池,掠夺一个地盘,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抓女人,尤其是在攻打天京城的时候,他听说江南的女子长得娇小又貌美,心里就动起了歪心思。

不仅如此,他还以攻打下天京后可以享受美女为借口,来激励手下的士兵,所以在成功攻下天京后,李臣典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抢女人。

不仅是城内的普通老百姓,洪秀全后宫中的女人他也都一同抢了过来,昼夜不分的宣淫,最后他因为一夜“连御十女”,纵欲过度患上了疾病,在十几之后就死亡了。

李臣典作为“吉字营”的第一悍将,自然有许多人去关注他,所以在他离奇去世之后,不免会有许多关于他的传闻。

但传闻有真有假,是非曲折,经历了这么久的时间也已无从考证,但他曾作为湘军的一名猛将,立下战功的事情却是真实发生的。

参考资料:

王诚.李臣典死因质疑[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2):120.DOI:10.13793/j.cnki.42-1020/c.1991.02.021.

武云.湘军猛将李臣典[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9(12):23-24.

王艳娟.湘军将领曾国荃及其所部湘军述论[J].军事历史研究,2008(02):140-145.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李臣典

更多文章

  • 击败太平天国的湘军头号悍将李臣典,竟是死于壮阳药?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李臣典

    李臣典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是清政府击败太平天国的重要功臣,从一个普通士兵爬上了提督位置的励志少年,是几次将曾国荃从受伤被困的绝境中解救出来救命恩人,很得曾氏兄弟赏识。这样的李臣典,最终死于军中,被清政府追赠太子少保衔,还得了忠壮的美好谥号。但是李臣典闻名却并不是因为战功,而是因为李臣典之死太过蹊跷

  • 太平天国:攻破天京第一大功臣李臣典,他的最终结局又将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史前魔王标签:李臣典

    太平天国:攻破天京第一大功臣李臣典,他的最终结局又将如何呢?【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李臣典来,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清军攻打天京的时候,他的是功劳最大的一个,因为当时的天京城非常难攻,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这个建议就是

  • 湘军重要将领李臣典掳掠妇女,因奸淫过度而致病,两周后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倚梧杉标签:李臣典

    湘军围困南京时,遭遇十一个月无饷可发。湘军士兵进城后疯狂抢掠,造成南京大浩劫。南京城墙坚固难破。湘军进攻南京便采用围困战术。从城外往城里挖地道,一共挖过三十多条地道。太平军从城内往外挖,将湘军所挖地道一一炸毀,连人带地道一起堵死。湘军工兵在挖地道过程中,被炸死或活埋的兵勇就近两千人,耗费炸药达十多万

  • 在安徽曹山发现汤和墓,被盗墓贼光顾多次,价值3亿的文物逃过一劫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汤和

    朱元璋屠杀功臣的史实已是耳熟能详,许多开国功臣都落个惨死的下场,不过汤和却在这场浩劫中存活下来。汤和与朱元璋是发小的关系,两人经常在一起放牛,随着朱元璋走上了造反之路,汤和也跟随朱元璋一起,当时汤和因功还成为了朱元璋的上司。明朝建立之后,汤和也成为明朝最大功臣之一,以汤和的地位,不可能没有遭到过朱元

  • 儿时玩伴汤和的一封信,让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从此朱元璋完成了从和尚到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汤和

    朱重八离开皇觉寺,等到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多年以后了,至正八年也就是公元1348年,朱重八外出游历回来了,回到了他精神寄托的地方,不过此时皇觉寺已经是人去寺空了,朱重八暂时流了下来,还当上了主持,虽然只有他一个人,但是大小也是一个主持,要是朱重八就这样在寺院了一直当主持,后来也就没有他什么事情了,他虽然

  • 春汤和意大利面用冷水还是热水?掌握揉捏技巧,柔中带刚,凉了不硬

    历史人物编辑:小葛说花草标签:汤和

    春饼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传统食品。春饼一般和卷菜一起吃。人们准备各种配菜和炒蔬菜。如果你吃葱,它们可能会不小心放在煎饼里。春饼虽然薄,但也很软很结实,放凉后也不会变硬。如何让春饼又软又硬,用什么水和面食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春汤面食用冷水好还是热水好?掌握揉捏技巧,软中带劲,凉了不硬。【春饼】材料

  • 63岁的汤和交还兵权,厚着脸皮提出一个要求,朱元璋听完很无语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汤和

    历史上,能成就一统天下伟业的封建帝王,不管是中国古代的帝王,还是外国中世纪的国王,若是一昧的谦让和平,定成不了大事。因为随着事业程度的升级,他们所处理的人和事,就更加复杂。此种情形下,优柔寡断或毫无城府的帝王,很快就会被拉下马,朱元璋就深谙此道。因此他成为皇帝后,杀伐决断的铁面阎罗本性也就暴露出来了

  • 鲁荒王夫妻惹怒皇帝,朱元璋赐死儿媳,汤和怕被杀再嫁一女给朱檀

    历史人物编辑:摄影师乐民标签:汤和

    朱元璋登基后,虽然留给大家的印象是广杀开国功臣,但是他在与那些功臣关系破裂前,还是花了不少心思拉拢他们的,除了对功臣们进行封爵加薪外,还在尽力促成自己子女与功臣子女的婚配。朱元璋认为:“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 ”。朱元璋儿子与功臣女婚配最有名的一对,就是燕王朱棣与时任魏国公(后被追封中山王)徐达女儿

  • 汤和墓一件陪葬品幸运躲过盗墓贼数次盗掘,面世后成为镇馆之宝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汤和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名将。汤和自幼与朱元璋为同乡好友,并推荐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军。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郭子兴农民起义军,后以功授千户。十四年,在滁州击败元军,升管军总管。次年,从朱元璋取和州(今安徽和县),渡长江,克太平(今当涂),俘元

  • 汤和63岁辞官上交兵权,厚脸皮要赏赐,朱元璋听后无话可说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汤和

    汤和作为一位明朝开国名将,早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他就跟随在左右为他南征北战,而且他们两个人还是发小,据说当时两个人穿一条裤子,因为汤和自幼失去双亲,所以她的性格孤独,胆子大,史书中记载:“举止洒脱、沉重敏捷。”我过我们根据记载,我们都知道,他为大明朝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却因为喜欢喝酒,常常酒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