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八阿哥胤禩审案三部曲,蒙了康熙,蒙不了张廷玉

八阿哥胤禩审案三部曲,蒙了康熙,蒙不了张廷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红美食 访问量:3793 更新时间:2024/2/27 23:36:38

雍正王朝》评15:胤禩的精妙算计,被张廷玉轻轻化解

小标题:八阿哥胤禩审案三部曲,蒙过了康熙,蒙不了张廷玉

张五哥案案发后,太子惊慌失措,八阿哥胤禩一党也乱作一团。

太子及其党羽贪墨枉法,八阿哥党羽草菅人命,只有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置身事外看热闹。

之前,江夏镇的任季安和刘八女让四阿哥和十三阿哥铩羽而归,太子胤礽关键时刻给胤禛追比国库欠款釜底抽薪,直接导致四阿哥胤禛被扣了一年的俸禄银子,田文镜发配陕西。

风水轮流转,张五哥案就是江夏镇一群宵小和太子胤礽的报应。

这个时候,白手套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太子和八阿哥都从来没有直接收过银子,中间有黄体仁和九阿哥代劳,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而今万一来了,黄体仁和九阿哥就首当其冲。

如果此案一开始,就由冷面王胤禛来审理,那么黄体仁肖国兴跑不了,任季安刘八女也跑不了,届时太子和九阿哥都得被牵连出来。

康熙皇帝一开始,就是准备这么干的,借张五哥案之题发挥,连修理太子带敲打阿哥党。

但由于邬先生的提醒,四阿哥胤禛打了退堂鼓,八阿哥胤禩成了主审官,康熙皇帝的如意算盘就打不成了。

胤禩之所以跳出来,主动向康熙皇帝请缨,可不只是为了邀功,而还有另外两个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是借此机会,打击太子,趁机上位;二是保护自己人,洗脱九阿哥的嫌疑,进而让自己置身事外。

在任命书下达之前,康熙皇帝已经敏锐地感觉到老八另有企图,所以才和张廷玉商量,另派十三阿哥胤祥陪审。实际上胤祥名曰陪审,实乃监审,不负责具体审案,而就是为了制衡胤禩。

可惜胤祥那时,道行还不够,远远不是胤禩的对手,轻而易举地便被胤禩牵着鼻子走了。

公堂之上,胤禩装出一副清正廉明的面孔,对刑部的诸位堂官玩起了“引蛇出洞”之计。胤禩鼓励刑部堂官主动交代,故意让司马尚交代出九阿哥,又来了一个突然袭击,让老九亲自将涉案的门人任季安和刘八女押到堂上,以示大公无私。

司马尚是太子的人,以为交代出九阿哥可以把水搅浑,让八阿哥胤禩投鼠忌器,可他没想到胤禩魔高一丈,早就猜透了他那点小心思,玩了一个将计就计。

这一步完全是为了洗脱自己和九阿哥的嫌疑,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胤禩不惜与胤祥妥协,对明明有罪的张五哥不再追究。

九阿哥是皇子,身份非比寻常,他往堂上一坐,司马尚就知道自己完蛋了,不仅前面的刑部冤狱有他的份,现在还加了一条攀扯皇子的罪名。

一场堂审,主审官胤禩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太子一个字,仿佛整个案件都和太子毫无关系。但是司马尚被摘掉顶戴花翎的时候,黄体仁肖国兴也一起认罪。

洗脱了自己人,给太子的人定了罪,胤禩的第一步目标已经达到。

但定了罪的人还可能翻供,任季安和刘八女更是两个怕死鬼,万一胤祥使力,对任刘二人用刑,那九阿哥仍然有可能被供出来。

黄体仁肖国兴虽然认罪,但还是铁杆的太子党,不会轻易供出太子是他们的幕后主使。

于是,胤禩害怕夜长梦多,就直接绕过胤祥,夜审了刘八女,任季安,肖国兴。

对刘八女和任季安,胤禩名曰审讯,实际上是代表九阿哥和他们串供,为两个坏人订立攻守同盟,有了那晚监牢里的一番连哄带吓的话,刘八女和任季安打死都不敢攀扯九阿哥,甚至连宰白鸭案的主谋任伯安,都能逍遥法外。

而对肖国兴的选择,胤禩更是用心良苦。

黄体仁是个官油子,老妖精,套黄体仁的话,胤禩没有把握,而这种诱供一旦开始,就等于把自己也搭了进去,万一黄体仁识破他胤禩的企图,反而又可能借机会要挟胤禩。

而肖国兴虽然也是太子的帮凶,但骨子里还是个书生,以两榜进士自居,容易被套路。尽管如此,肖国兴还是对胤禩保持了足够的警惕,直到胤禩撒谎,说夜审肖国兴是奉了皇上的密诏,是皇上要给肖国兴一个机会,肖国兴才欣然上当。

通过第二步的夜审,胤禩巩固了白天的战果,还坐实了太子的罪名,收获颇丰。

在第二步完成之后,按照正常程序,胤禩应该在次日去见十三阿哥胤祥,与胤祥一道给康熙皇帝递折子,将刑部的窝案和太子涉案的情况上报。

但很显然,一向以耿直著名的十三阿哥,是不会与胤禩一道上表的,相反还会对胤禩绕过自己,前往监牢夜审的行为表示不满,并再次提审刘八女,任季安,肖国兴等人,届时胤禩对肖国兴所说的谎言就可能被当堂揭出。

所以胤禩才当机立断,星爷去叩宫门,要求立即面见康熙皇帝,将审案情形单独密奏。明明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漏洞,但却可以打着维护皇家脸面的旗号,胤禩这一招虽然冒险,但也非常高明。

胤禩也是用了一番心思的,知道康熙皇帝那时候虽然对太子失去信心,但还没有下了废太子的决心,直接对太子落井下石很可能对自己不利,所以当晚,他明明做的是落井下石的事情,但在康熙皇帝面前,却还在口口声声为太子求情,给皇帝考虑,表演自己的贤明。

是的,如果胤禩在拿到肖国兴的口供后,在康熙皇帝面前要求严惩太子,马上就会引起康熙皇帝的警觉,反而是出口求情,让康熙对这个儿子很满意,觉得胤禩识大体顾大局。

与此同时,康熙皇帝对太子的失望进一步加深,甚至连夜去上书房,让张廷玉看肖国兴那张供状,意思很明确------太子该废了,衡臣你是什么意见呢?

康熙是当局者迷,加上夜里有点迷糊,才被胤禩牵着鼻子走,但到了张廷玉这里,胤禩的计划卡壳了。

原因很简单,这张供状不是通过正常渠道送上来的,其中一定藏着递状人的祸心,而那个人一定就是白天审案的八阿哥胤禩。

太子乃国之根本,可以堂堂正正地废除,不能不明不白地黑掉,所以张廷玉看到那张供状,不顾康熙皇帝的呵斥,二话不说就给烧掉了。

张廷玉什么都没有说,但他的意见在康熙皇帝那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供状一烧,康熙皇帝也马上反应过来,意识到了胤禩深夜密奏的蹊跷,所以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封了胤禩做亲王,却并没有为难太子。

标签: 张廷玉

更多文章

  • 面对清朝重臣张廷玉,雍正恩宠有加,乾隆却无情打压,原因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其父虽为康熙朝的大学士,但他确是通过科举考试一步一步走上来的。自其康熙年间入值南书房以来,历经康雍乾三朝,一直任职中枢之中,因其为人谨慎,鲜少犯错,以致升迁的也十分快。张廷玉一介文臣,并非武将,因此没有年羹尧等人东征西战的本领,也没有鄂尔泰戎马倥偬的战功,亦非李卫等人往来

  • 三朝元老张廷玉,80岁还被乾隆抄家,晚年门可罗雀

    历史人物编辑:耿金涛标签:张廷玉

    封建时期皇帝的地位最高,他做的决定任何人都不能质疑,不管曾经为国家做出过多大的贡献,只要皇帝一声令下,抄家革职甚至失去性命,都有可能三朝元老,张廷玉80岁还被乾隆抄家晚年时期门可罗雀。三朝元老三朝元老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一方面是因为古人的年寿命比较短,另一方面则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能被三位皇帝看中,

  • 三朝老臣张廷玉被抄家,士兵搜出了一个箱子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张廷玉

    在清朝,能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最终还落得个“配享太庙”的人绝对也是屈指可数,而张廷玉就是其中的一位。三朝老臣张廷玉张廷玉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张英在康熙三十八年登上高位。一年之后,受到了良好教育的张廷玉也考中了进士,并且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张廷玉开始担任篡修官,并且入值南书房。康熙皇帝

  • 张廷玉为什么要绞尽脑汁配享太庙?原因令人不齿

    历史人物编辑:飞鸣说娱乐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为什么要绞尽脑汁配享太庙?原因令人不齿中国人一直追求的名利,对于已经功成名就的,更会想到死后哀荣,以及福荫子孙。太庙,是皇帝家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历代皇帝去世后,也会被请进太庙。作为王公大臣,死后牌位放入太庙,陪伴先帝,是顶级政治荣誉,上升到国家祭祀的标准。张廷玉是雍正帝特别信任的大臣,很多朝

  • 乾隆准备登基时,张廷玉突然阻拦:还有一份密旨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张廷玉

    众所周知,由于康熙在立储一事上犹豫不决,导致“九子夺嫡”的发生。兄弟之间为了皇位勾心斗角,相互残杀。最终,这场争斗以四皇子胤禛的胜利而告终,是为雍正帝。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雍正称帝后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皇帝写好诏书后,将其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皇帝驾崩后

  • 雍正帝宠臣张廷玉,“太庙”都能进,却为何无法进入“八旗”?

    历史人物编辑:竹林七叙侃历史标签:张廷玉

    太庙,明清时期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乃系皇帝一家直系的专门祭祀场所。但经皇帝许可,近支皇亲或有功于社稷的皇亲,或者大功于社稷的功臣,也可拥有“配享太庙”的资格。抬旗,即清朝旗人为抬高出身而抬升旗籍的制度。一般而言,指的是“汉军旗”抬升至“满洲旗”;或者由“下五旗”抬升至“上三旗”;再或者由“八旗包衣”

  • 在《雍正王朝》中,张廷玉为什么叫衡臣?

    历史人物编辑:运动的心标签:张廷玉

    在《雍正王朝》中,张廷玉之所以叫衡臣的原因是:张廷玉,字衡臣,在古代只有关系亲密的人才可以称呼对方的字,表达了雍正与张廷玉的关系十分亲密,表达了雍正对张廷玉信任,是一种非常亲切的叫法。我相信大家对《雍正王朝》并不陌生,它是由胡玫执导,唐国强、焦晃等主演的历史剧,讲述了雍正皇帝精彩的一生。在《雍正王朝

  •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张廷玉

    乾隆抄张廷玉的家,很好地诠释了儿子与父亲之间那种莫名其妙的竞争心理,乾隆这么做就是要证明当年雍正看走眼了。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经过九卿议定,乾隆皇帝下诏罢除三朝元老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随后不久,他再次下诏,命钦差大臣德保前往张廷玉的老家,收缴所有康雍乾三代皇帝赏赐给张廷玉的物品。明为收缴

  • 历史杂谈-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张廷玉

    历史人物编辑:沐子时尚的笔记标签:张廷玉

    1755年3月20日,张廷玉在家中去世,乾隆得知张廷玉去世的消息后,恍惚不已。随后按照清宗遗诏,允许张廷玉配享太庙,成为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文臣。作为汉人的张廷玉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竟然能够在众多的满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清朝的第一文臣。历经三代,晚年固执配享太庙的制度是中国古代帝王给予臣子的最佳褒

  • 雍正王朝中雍正要杀张廷璐不能直接杀吗,为何要等张廷玉的折子?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张廷玉

    导读:在《雍正王朝》中技高一筹的四阿哥胤禛,如同黑马一般冲破皇八子胤禩和大将军王胤禔构成的夺嫡障碍顺利继承皇位。继位后的雍正为了施展胸中的抱负和展现皇阿玛选择自己继位的正确性,雍正决心按照自己的思路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可惜隆科多推荐的山西巡抚诺敏和廉亲王允禩推荐的雍正元年的恩科主考张廷璐都栽了跟头,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