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儿子中了进士,为何张廷玉却请求降名次?张说让天下寒士先

儿子中了进士,为何张廷玉却请求降名次?张说让天下寒士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梓轩 访问量:2564 更新时间:2023/12/15 4:52:23

古代受儒家化的影响,那些“富过三代”的,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家风建设。清代大学生张英便是位极为在乎家风的人,他在自己的著作《聪训斋语》中,多次提到欲做人,先“立品”的说法,所谓“立品”便是“与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须有益于人,便是善人”。

一、做人立品张廷玉

立品二字,传至张廷玉,更是被发扬得淋漓尽致。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科殿试金榜中,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获得了进士一甲三名探花的喜人成绩,换成现代的话,就是全国大型考试第三名的成绩,在当时这就算是人生三喜中的“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张廷玉却在这时,请求雍正把他的儿子名次下调一个档次,改为次一档次的二甲第一名。皇帝奇了怪了,从来都只听说想要高中的,这要求下调还是头一回听说,便问道:“爱卿,这是何故呢?”

张廷玉说:“天下人才众多.三年大比莫不望鼎甲,官宦之子不应占天下寒士之先。”这话说得漂亮,尽显一代名臣的家风建设,且看“天下有才华的人很多,大家十年寒窗都期盼着能够在这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中取得一个好的名次,我的儿子是出生于官宦之家,就更不应该去和这些苦读谋一个出路的寒门子弟争出路了”。

关于“立品”,从这处就可以看到张廷玉能够成为三朝重臣的原因了,他是真真切切一言一行都是在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以身践行家风“立品”!做人立品,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落到自己头上,要牺牲个人利益的时候,却又变成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张廷玉能够果断作出决断是多么“高尚”的品德。

当然,雍正看着这位一心为国的大臣,颇为欣赏这种品质,事后,他下令张若霭以二甲第一名的成绩“官礼部尚书,袭伯爵”。

二、抵制送礼,清廉做人

张廷玉的良好家风还体现在另一件事上,我们可以多方面认识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立品”的。

以张廷玉能够成为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就可以知道雍正给他的信任和地位,他这种级别如果想要获得利益,肯定会有大批的人给他送礼,可他却始终以为官清廉著称。有一次,他到一位下属家里看到了一幅喜欢的画,当时,他的儿子张若霭便想着父亲平日里难得有喜欢的东西,就跟那位官员讨要了过来,挂在家里,打算给父亲一个惊喜。

张廷玉回家看到这幅画后,认真端详了一会儿,确认就是自己之前看到的作品,便把儿子叫到跟前仔细询问是怎么一回事。了解了儿子目的之后,张廷玉严肃的教育儿子做人要“立品”,怎么能够因为自己的喜好就拿来别人的珍藏,并说道:“我无介溪之才,汝有东楼之好矣。”

介溪指的明朝奸臣严嵩,东楼指的严嵩之子严世藩,严嵩有收集名画的爱好,为了得到《清明上河图》就曾杀死了几个人,他的儿子严世藩便千方百计收集名画讨好老爹。张廷玉此番是告诫自己的儿子做人要行得端立得正,不要搞这些花里花哨的事情!张廷玉眼见自己的儿子拿着名画还给了原主,才满意的原谅了自己的儿子。

做官让寒门士子优先,做人也不以势压人,凡事对他人有益,这样的人又怎能不令人钦佩。无怪乎满清太庙,张廷玉能够成为其中唯一一位汉臣。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标签: 张廷玉

更多文章

  • 八阿哥胤禩审案三部曲,蒙了康熙,蒙不了张廷玉

    历史人物编辑:红红美食标签:张廷玉

    《雍正王朝》评15:胤禩的精妙算计,被张廷玉轻轻化解小标题:八阿哥胤禩审案三部曲,蒙过了康熙,蒙不了张廷玉张五哥案案发后,太子惊慌失措,八阿哥胤禩一党也乱作一团。太子及其党羽贪墨枉法,八阿哥党羽草菅人命,只有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置身事外看热闹。之前,江夏镇的任季安和刘八女让四阿哥和十三阿哥铩羽而归,太子

  • 面对清朝重臣张廷玉,雍正恩宠有加,乾隆却无情打压,原因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其父虽为康熙朝的大学士,但他确是通过科举考试一步一步走上来的。自其康熙年间入值南书房以来,历经康雍乾三朝,一直任职中枢之中,因其为人谨慎,鲜少犯错,以致升迁的也十分快。张廷玉一介文臣,并非武将,因此没有年羹尧等人东征西战的本领,也没有鄂尔泰戎马倥偬的战功,亦非李卫等人往来

  • 三朝元老张廷玉,80岁还被乾隆抄家,晚年门可罗雀

    历史人物编辑:耿金涛标签:张廷玉

    封建时期皇帝的地位最高,他做的决定任何人都不能质疑,不管曾经为国家做出过多大的贡献,只要皇帝一声令下,抄家革职甚至失去性命,都有可能三朝元老,张廷玉80岁还被乾隆抄家晚年时期门可罗雀。三朝元老三朝元老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一方面是因为古人的年寿命比较短,另一方面则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能被三位皇帝看中,

  • 三朝老臣张廷玉被抄家,士兵搜出了一个箱子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张廷玉

    在清朝,能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最终还落得个“配享太庙”的人绝对也是屈指可数,而张廷玉就是其中的一位。三朝老臣张廷玉张廷玉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张英在康熙三十八年登上高位。一年之后,受到了良好教育的张廷玉也考中了进士,并且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张廷玉开始担任篡修官,并且入值南书房。康熙皇帝

  • 张廷玉为什么要绞尽脑汁配享太庙?原因令人不齿

    历史人物编辑:飞鸣说娱乐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为什么要绞尽脑汁配享太庙?原因令人不齿中国人一直追求的名利,对于已经功成名就的,更会想到死后哀荣,以及福荫子孙。太庙,是皇帝家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历代皇帝去世后,也会被请进太庙。作为王公大臣,死后牌位放入太庙,陪伴先帝,是顶级政治荣誉,上升到国家祭祀的标准。张廷玉是雍正帝特别信任的大臣,很多朝

  • 乾隆准备登基时,张廷玉突然阻拦:还有一份密旨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张廷玉

    众所周知,由于康熙在立储一事上犹豫不决,导致“九子夺嫡”的发生。兄弟之间为了皇位勾心斗角,相互残杀。最终,这场争斗以四皇子胤禛的胜利而告终,是为雍正帝。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雍正称帝后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皇帝写好诏书后,将其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皇帝驾崩后

  • 雍正帝宠臣张廷玉,“太庙”都能进,却为何无法进入“八旗”?

    历史人物编辑:竹林七叙侃历史标签:张廷玉

    太庙,明清时期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乃系皇帝一家直系的专门祭祀场所。但经皇帝许可,近支皇亲或有功于社稷的皇亲,或者大功于社稷的功臣,也可拥有“配享太庙”的资格。抬旗,即清朝旗人为抬高出身而抬升旗籍的制度。一般而言,指的是“汉军旗”抬升至“满洲旗”;或者由“下五旗”抬升至“上三旗”;再或者由“八旗包衣”

  • 在《雍正王朝》中,张廷玉为什么叫衡臣?

    历史人物编辑:运动的心标签:张廷玉

    在《雍正王朝》中,张廷玉之所以叫衡臣的原因是:张廷玉,字衡臣,在古代只有关系亲密的人才可以称呼对方的字,表达了雍正与张廷玉的关系十分亲密,表达了雍正对张廷玉信任,是一种非常亲切的叫法。我相信大家对《雍正王朝》并不陌生,它是由胡玫执导,唐国强、焦晃等主演的历史剧,讲述了雍正皇帝精彩的一生。在《雍正王朝

  •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张廷玉

    乾隆抄张廷玉的家,很好地诠释了儿子与父亲之间那种莫名其妙的竞争心理,乾隆这么做就是要证明当年雍正看走眼了。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经过九卿议定,乾隆皇帝下诏罢除三朝元老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随后不久,他再次下诏,命钦差大臣德保前往张廷玉的老家,收缴所有康雍乾三代皇帝赏赐给张廷玉的物品。明为收缴

  • 历史杂谈-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张廷玉

    历史人物编辑:沐子时尚的笔记标签:张廷玉

    1755年3月20日,张廷玉在家中去世,乾隆得知张廷玉去世的消息后,恍惚不已。随后按照清宗遗诏,允许张廷玉配享太庙,成为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文臣。作为汉人的张廷玉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竟然能够在众多的满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清朝的第一文臣。历经三代,晚年固执配享太庙的制度是中国古代帝王给予臣子的最佳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