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姚启圣才厚功高,为何康熙却不喜欢他?原因其实很简单

姚启圣才厚功高,为何康熙却不喜欢他?原因其实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图说不语 访问量:3049 更新时间:2024/1/19 6:08:50

在《康熙王朝》中,有三名汉臣贯穿了整部电视剧,分别是周培公,姚圣和李光地。三人都才华横溢,但性格天差地别,最后也造成了三人结局的差别。

清兵入关后,姚启圣游历于北直通州,受辱于土豪,一怒之下归附满洲旗军,清朝檄书署理通州知州,姚一上任,随即拘捕了该土豪,并把他杖刑打死,只好弃官而走。

姚启圣从小就有豪侠之气,曾在郊游萧山时,遇见两个兵卒抢掠女子, 上前佯装好语相劝,夺取佩刀杀了兵卒,救下女子送还其家。

三藩之乱时,姚启圣组织团练数百人,捐纳家财十五万两白银,投效大将军正白旗都统康亲王杰书,署诸暨知县,剿平紫山土寇。

康熙十四年(1675年)杰书命为浙江温处道佥事,从镶黄旗满洲都统拉哈达剿平松阳、宣平县耿军。十五年,姚启圣偕同副都统沃申、总兵陈世凯等协剿耿军,复云和。

杰书推荐姚启圣接任福建总督,继续与台湾郑氏政权进行谈判。姚启圣于福建总督(1678年—1681年)任内,在郑经回台湾时,攻占厦门、金门。

姚启圣于兵部尚书任内,与台湾郑克塽、刘国轩、冯锡范谈判,台湾比叙朝鲜,以藩属国内附清朝,例朝贡,不剃发,康熙不准。

姚启圣才华横溢,但因为正气浩然,骨子里面有一股犟劲,对官场歪风邪气十分不齿,不趋炎附势,再加上一张毒嘴,所以官越做越小,一步步遭贬,最后被贬到三里河马场做了看马官。姚启圣开始被康熙发现,得益于周培公的举荐。

虽然朝中官员说姚启圣其言往往刁毒,其心往往不忠。但康熙见姚启圣的时候,就看清楚了这个人,正直清廉,才能卓著,不搞山头派别,也不卑不亢。康熙相信只要作为皇帝能知人善用,姚启圣便能为自己所用。

果然如康熙所言,康熙启用姚启圣之后,姚启圣心里佩服康熙,也实实在在为康熙办事,姚启圣为政带兵执法严明,为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实像姚启圣这样的人,并不被康熙所完全接纳,甚至康熙还很恨姚启圣这种人,在心里已把他杀一千次了。因为姚启圣内心从未归顺朝廷,姚启圣虽然很佩服康熙,但还是看不起他。

姚启圣代表的是一种知识者的清醒,是一种对满族皇权的轻蔑和对官场陋习的厌恶。

这种“从道不从君”的清介之气,对于专制统治者来说是很不舒服的。而如姚启圣之巧舌如簧,对朝廷官员的蔑视和冷嘲热讽,再三挑战康熙的极限。

最后,在康熙对姚启圣赐封,姚启圣激动地喊出“皇上”的时候,康熙不耐烦地说声“想抗旨啊?”看到这里,会莫名感觉,似乎康熙既喜欢他,又想杀了他,康熙肯定又对这个老头子无奈了。

康熙为了煞一煞“当世奇才”姚启圣的傲气,也曾将他独自一人关在牢里,不准任何人与姚启圣交谈。长达3个月的幽禁,没人跟姚启圣说话,姚启圣被逼无奈,天天要书看。后来康熙召见姚启圣后对他说,

“朕平生两样东西不送人,一是读过的书,二是有过的女人。这本《仕林佚语》朕还没读过,你拿去读吧!”

作为皇帝,康熙肯定是不喜欢姚启圣这样的臣子的,如果康熙不是皇帝,他们二人也许能为师为友。

标签: 姚启圣

更多文章

  • 《康熙王朝》“官越当越小”的姚启圣:他凭什么得善终?三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八点钟史纪标签:姚启圣

    姚启圣,一个“官越当越小”的汉臣,“三只眼”索额图向康熙陈述姚启圣的履职记录:“顺治2年,姚启圣便官居福建巡抚之职,郑成功收台时,因资助粮草颇有微功,顺治6年,因抗拒朝廷的治闵方略被降为藩司,戴罪任职,顺治9年,因屡屡与上司争吵,又被贬为道台,到顺治13年,因酗酒渎职再被贬为知县,顺治16年,连微臣

  • 明明姚启圣在收复台湾中,贡献大于施琅,为何康熙却只奖施琅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姚启圣

    姚启圣为收复台湾,做了不少功课。其一,削减郑军实力。三藩之乱时,郑经也遥相响应,派中都督刘国轩率军攻打清军。刘国轩能海战也能陆战,因此他利用这种优势一路凯旋,直逼泉州。时任福建总督的姚启圣在奏明康熙后,率军围剿刘国轩。经过一番激战,郑军多被剿灭,刘国轩带着残军只能龟缩于漳州一带,导致郑军实力大减。其

  • 清史杂谈:康熙有两类物品从不赐人,却将其中之一赐给姚启圣

    历史人物编辑:平沙趣说历史标签:姚启圣

    姚启圣是康熙王朝里非常有个性的一个人物,与李光地并为康熙身边最重要的两大谋臣。姚启圣学问渊博,见识远略,而又性格孤傲,令康熙帝既爱又恨。都知道施琅收复台湾,然而背后谋划,运筹帷幄的却是姚启圣。施琅是将才,姚启圣是帅才。浙江绍兴人杰地灵盛产名人,姚启圣就出生于此。康熙二年,姚启圣参加乡试,以第一名中举

  • 康熙近侍李德全去请姚启圣,结果被打了一顿,不怕康熙报复吗?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姚启圣

    这是《康熙王朝》当中非常经典的一幕,让我给大家再还原一下。当时周培公病重,康熙皇帝前去看望他。之前康熙贬他到盛京,这一贬就是11年。康熙带来了三件事情,最后一件事情就是想重新启用周培公。当时周培公还怄气,和皇上半开玩笑的说:“我看皇上的第三件事,是不是到了盛京之后才想起来的?”(另外两件事拜昭陵还有

  • 收复台湾后,满族大臣提议放弃台湾,姚启圣一句话康熙才作罢

    历史人物编辑:新移说娱乐标签:姚启圣

    1662年,爱新觉罗·玄烨成为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二个皇帝。同年,郑成功病逝,郑氏集团内部发生权力斗争。清廷的辅政大臣们商议了一番,决定派使者去厦门,说服郑氏归顺。台湾问题最终能和平解决吗?01当时的郑经,还驻守在厦门,正想回台湾夺权,却又担心清廷进攻厦门。正犹豫之际,部下报告:清廷派使者来了。于是,郑

  • 康熙王朝:姚启圣是一品总督,敢直接斩三品官,为何要对百姓下跪

    历史人物编辑:孤城一梦标签:姚启圣

    本文仅从《康熙王朝》解析,不涉及正史。姚启圣是康熙的一品大员,是福建的总督,全权负责平台的各类事宜。姚启圣有康熙御赐的尚方宝剑,能够直接斩三品以下官员不必上报,为何却要给老百姓下跪呢?姚启圣原来是九品小官,在马场负责养马。但是姚启圣的官职虽然很低,但是智慧很高。康熙想要平台,周培公临终之前向康熙举荐

  • 福建总督姚启圣,功劳甚大却没被封侯,只因奏折迟到两日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趣读屋标签:姚启圣

    清朝时期的总督权力非常的大,相对而言已经能够称为封疆大吏,不过虽然已经是封疆大吏,威震一方,上面却还有人压制他,那就是皇帝,康熙时期,有一位叫做姚启圣的福建总督,他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坎坷,不过他一生最大的惋惜之处就是没有被封侯,事情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从头说起,看完姚启圣的一生经历,我们大概也能够理

  • 《康熙王朝》背后的历史:侠客官员姚启圣,平定台湾的第二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姚启圣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皇帝派太监李德全去请九品芝麻官姚启圣的桥段相信为大多数观众所熟知。然而在二月河的原著小说,却找不到姚启圣如此落魄的段落。(被李德全被抽了一鞭子的另有其人)在真实的历史上,姚启圣家财万贯,武艺超群,饱读诗书,见义勇为,他大起大落的生平比武侠小说还要精彩得多。究竟他有哪些精彩经历

  • 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是怎样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姚启圣

    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也是大清朝的一代名臣,但三人的结局却比电视剧里要好得多。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三人可以说是康熙皇帝最得力的大臣,先是周培公帮助康熙帝击溃叛军,收服王辅臣,平定了三藩之乱,然后姚启圣在担任福建总督时,协助康熙帝平定台湾,最后就是李光地配合康熙

  • 《康熙王朝》姚启圣深得圣心,却为何不愿为官急流勇退呢?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姚启圣

    导读:在《康熙王朝》剧中的姚启圣经过周培公的举荐获得了升职和平定台湾的机会。但是姚启圣是有才能但是为人古板、脾气臭,甚至连康熙的面子都不给。否则不会再被启用前,官越做越小从顺治二年的福建巡抚的康熙五年降为马场的九品司厩把清朝的所有品级都做了一遍。甚至屡屡自持才华抗上,连顺治都想杀他。所以这是姚启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