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王朝:姚启圣是一品总督,敢直接斩三品官,为何要对百姓下跪

康熙王朝:姚启圣是一品总督,敢直接斩三品官,为何要对百姓下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孤城一梦 访问量:2926 更新时间:2024/1/19 11:12:01

本文仅从《康熙朝》解析,不涉及正史。

圣是康熙的一品大员,是福建的总督,全权负责平台的各类事宜。姚启圣有康熙御赐的尚方宝剑,能够直接斩三品以下官员不必上报,为何却要给老百姓下跪呢?

姚启圣原来是九品小官,在马场负责养马。但是姚启圣的官职虽然很低,但是智慧很高。康熙想要平台,周培公临终之前向康熙举荐姚启圣。周培公是为康熙平定三藩,打败吴三桂,从来没有轻易举荐过任何人,这次举荐姚启圣,可见姚启圣有才能。

康熙知道以后,对姚启圣非常重视。

首先派出钦差前去请姚启圣,没想到姚启圣把大内总管李德全给打了。接着康熙为了彻底收服姚启圣的清高之心,把姚启圣关了3个月。康熙要和姚启圣比试,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做学问,姚启圣都自认为不是康熙的对手。

骄傲的姚启圣彻底被康熙“诛心”,从此开始为康熙效犬马之力。

姚启圣被任命为福建总督,负责平台的一切事宜。康熙给了姚启圣一把尚方宝剑,可以斩三品官不必上报。姚启圣的权力真的很大。姚启圣也立刻召集府道台等官员开会,说了自己的权力,可以斩三品官。

姚启圣既然权力这么大,为何要给百姓下跪呢?

其实姚启圣下跪的百姓跟他还有仇,姚启圣的祖坟被这些人挖了,但是姚启圣没有生气,反而给这些百姓下跪。

原因就是姚启圣的“迁界禁海”的策略。姚启圣曾经给康熙提出对台要“剿抚结合”,同时提出三必剿和三必抚,他认为谈下来的远不如打下来的实在,要康熙一定先打,把郑经打老实了,然后才能好好谈。

而打的前提是困,姚启圣实行“迁界禁海”,就是内陆的渔民不准下海捕鱼,全部内迁30里,用这种方法困死郑经集团,实现收台。但是这个策略也损害了百姓利益,那些渔民世代靠海为生,现在突然不让下海捕鱼,非常气恼。

百姓迁怒姚启圣,就把姚启圣的祖坟挖了。而姚启圣为了平台大业,只能不顾自己的祖坟,他给百姓下跪,并不是祈求百姓不要挖他祖坟,是让百姓理解朝廷平台的决心,再苦再累坚持一些,平台以后就是太平盛世。

标签: 姚启圣

更多文章

  • 福建总督姚启圣,功劳甚大却没被封侯,只因奏折迟到两日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趣读屋标签:姚启圣

    清朝时期的总督权力非常的大,相对而言已经能够称为封疆大吏,不过虽然已经是封疆大吏,威震一方,上面却还有人压制他,那就是皇帝,康熙时期,有一位叫做姚启圣的福建总督,他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坎坷,不过他一生最大的惋惜之处就是没有被封侯,事情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从头说起,看完姚启圣的一生经历,我们大概也能够理

  • 《康熙王朝》背后的历史:侠客官员姚启圣,平定台湾的第二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姚启圣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皇帝派太监李德全去请九品芝麻官姚启圣的桥段相信为大多数观众所熟知。然而在二月河的原著小说,却找不到姚启圣如此落魄的段落。(被李德全被抽了一鞭子的另有其人)在真实的历史上,姚启圣家财万贯,武艺超群,饱读诗书,见义勇为,他大起大落的生平比武侠小说还要精彩得多。究竟他有哪些精彩经历

  • 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是怎样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姚启圣

    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也是大清朝的一代名臣,但三人的结局却比电视剧里要好得多。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三人可以说是康熙皇帝最得力的大臣,先是周培公帮助康熙帝击溃叛军,收服王辅臣,平定了三藩之乱,然后姚启圣在担任福建总督时,协助康熙帝平定台湾,最后就是李光地配合康熙

  • 《康熙王朝》姚启圣深得圣心,却为何不愿为官急流勇退呢?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姚启圣

    导读:在《康熙王朝》剧中的姚启圣经过周培公的举荐获得了升职和平定台湾的机会。但是姚启圣是有才能但是为人古板、脾气臭,甚至连康熙的面子都不给。否则不会再被启用前,官越做越小从顺治二年的福建巡抚的康熙五年降为马场的九品司厩把清朝的所有品级都做了一遍。甚至屡屡自持才华抗上,连顺治都想杀他。所以这是姚启圣在

  • 姚启圣:康熙时期收复台湾最大的功臣却被贬斥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缘人标签:姚启圣

    纵观康熙一朝,出现了太多的名臣,比如索额图、明珠、李光地、佟国维、张廷玉等。其中,姚启圣就是不得不提的一位。姚启圣(1624年——1683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绍兴人,官至福建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太子太保等职务。他是康熙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理论家和军事家,还是大清朝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姚启圣出生于

  • 传奇人物姚启圣,于官场沉浮,多次带领军队立下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姚启圣

    姚启圣是清朝康熙皇帝统治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他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帮助施琅一举收复台湾。康熙二年,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堂为官,担任广东香山知县,但由于允许商人在海上进行贸易,从而被罢免官职,他也因此转而经商。在三藩之乱爆发之后,姚启圣积极捐款募集士兵加入到康亲王的麾下,不久

  • 康熙痛恨姚启圣为何还给他封官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君读史标签:姚启圣

    当着姚启圣的面,康熙拿出先帝永不录用姚启圣的折子用火烧了,还告诫所有大臣今后谁在提起此事——斩!康熙为何能够重新启用姚启圣呢?在古代能够把大官最后直接一步一步做成九品小官去喂马的,恐怕也就只剩下姚启圣了,即使远在偏远的福建,姚启圣照样也把顺治得罪了,最后气的顺治下了一道圣旨永不录用姚启圣,难道顺正不

  • 姚启圣推荐叛将施琅,是什么理由让康熙皇帝心动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姚启圣

    郑成功的郑氏家族靠的是海上活动起家,清军不擅海战,这是郑军能够长期活跃于东南沿海的重要原因。郑成功处置失当,导致施琅这样一位杰出的海军将领投入清方怀抱,使清廷能够建立一支足以同郑军相抗衡的水师,这对后来局势的发展确实是关系匪浅的。施琅的一生证明他不愧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但自古中国的士大夫就崇尚气节

  • 是谁害死了平定台湾的功臣姚启圣?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姚启圣

    本与官无缘,奈何官缠身这哥们的当官之路又是坎坷又是搞笑。姚启圣从小就性情豪爽,慷慨大方,有游侠的气质,他那时候不想做官,只想当他的大侠。顺治初年,清军打进了江南,姚大侠被迫前往通州,来到通州,姚大侠被当地的豪强欺负了,一时想不通,投靠了清兵,因为他富有才学,被任命他为通州知州。随后姚大侠把欺负自己的

  • 《雍正王朝》:张廷玉一番话让康熙卸下包袱,堪称“贴心小棉袄”

    历史人物编辑:妖火说历史V标签:张廷玉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臣子虽然跟着皇上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但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丢掉性命。要想能够与这只虎和颜悦色的长久相处下去,必定得会一门技艺那就是揣摩圣意。在古代生杀大权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大臣们要想活得好要有出人的个人能力和灵活的处事经验。在古代朝堂上除了出众的能力,也需要拍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