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王朝:张廷玉为何重新举荐废太子胤礽,有何用意?

雍正王朝:张廷玉为何重新举荐废太子胤礽,有何用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华建超 访问量:2210 更新时间:2024/1/20 3:39:13

张廷玉雍正身边的身份是什么。张廷玉这个人当时在上书房,可以说是几个朝廷官员之一。康熙信任他,严重依赖他。康熙为什么会依赖他?主要原因是张廷玉的个人能力很强,可以说在“雍正王朝”,有两个人真正了解康熙。一是雍正身边的辅导员邬思道;二是康熙身边的张廷玉。

此外,张廷玉总是能够站在皇帝的角度,他从来没有组建过私人党派。《雍正王朝》中,张廷玉更是康熙非常倚重的大臣值一,张廷玉得到了康熙帝的信任,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在清朝成为皇帝最为信任的汉臣,实属不易。张廷玉在康熙身边从事文秘性质的工作,因此张廷玉经常接触到康熙帝。

此时的张廷玉非常了解,九子夺嫡的出现,会导致问题百出。太子胤礽被废,张廷玉仍然推荐他为新太子,这一点也不例外,原因就是废太子胤礽虽然被废了,但是胤礽仍然是皇子。太子被废之前,张廷玉曾经多次力保太子胤礽。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张廷玉要继续举荐废太子胤礽呢?

康熙皇帝“废太子”,大力让百官推荐新太子,举荐新太子的时候,上至六名九卿官员,下到地方总督级官员,纷纷为新太子保护。这些大臣全部举荐自己最喜欢的皇子。此时的三位大臣的研究,对于这一显示出非常不同的状态。佟国维马齐,这两位满洲官员,不仅坚定地选择支持八阿哥胤禩,而且在暗中活动。

到最后已经发展成以上书房的名义进行新太子的举荐,毫无禁忌。佟国维和马齐操纵上书房,以上书房的名义联合上书奏折。给予八阿哥重要的支持。至于张廷玉,此时,他在推荐新太子的问题上并没有表现出异常的活动和兴奋,不像佟国维和马齐一样,而且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整个研究似乎只是张廷玉没有打算在这件事上下功夫,只有张廷玉继续代表康熙帝行事,完全把自己排除在外。

张廷玉的角色,绝对是“忠于皇帝”的典范。张廷玉最大的优点是,这个问题的视角不同于其他人。康熙抛弃太子胤礽的时候,这是当务之急,不得不做出武断的措施。但在更深的层面上,面对后期帝国场景日益突出的困境,康熙已经对废太子胤礽产生了严重的不满。在剧中,太子胤礽确实没有什么是好的。

张廷玉之所以在新太子的问题上继续举荐胤礽,并不是想要结党营私,而是张廷玉深知,假如在新太子的问题上不解决好,那么康熙所要面临的问题就数不胜数了。张廷玉用密折将废太子胤礽重新举荐,这无疑是很危险的行为。假如康熙为此大怒,那么张廷玉的结局可想而知。胤礽是被康熙废黜的,这样的做法必然会被人描绘成为是质疑康熙。

在新太子的问题上,假如没有处理好,那么潘多拉魔盒就会打开。事实证明,康熙没有处理好太子的问题。历史上是没有张廷玉重新举荐废太子胤礽的,这只是电视剧的杜撰。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史中,康熙也没有处理好太子的问题。正因如此,才有了康熙晚年时期的九子夺嫡。在雍正王朝中,张廷玉重新举荐废太子胤礽,就是为了九子夺嫡的发生。

也就是说,张廷玉是为了避免皇子为了皇位起争夺之心。不得不说,张廷玉这样做,是在下一盘大棋。康熙更是深知张廷玉这样做的目的所在。令康熙没有想到的是,胤禩借着这次机会,连夜诱审太子亲信肖国兴,并将太子胤礽此前的作所作为全部套了出来。这样一来,胤禩已经知道了太子的底牌。

正因如此,康熙知道胤礽平时有着诸多违法乱纪的行为,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通过肖国兴的证词,让康熙看到了胤礽是如此的不堪。此时的康熙对废太子是真的太失望了。即使是张廷玉在这时候重新举荐胤礽,康熙也是不会同意的。康熙彻夜难眠,来到上书房,看到了在通宵达旦工作的张廷玉。

张廷玉看到肖国兴的证词后,当着康熙帝的面将证词烧毁。康熙明白张廷玉的良苦用心,对张廷玉说到“张廷玉,你的苦心朕知道了,你说你儿子的病很难好了,朕这个儿子的病只怕也是很难好了呀。我们各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吧。”正是这样的一句话,康熙将自己对于胤礽的态度依然表达了出来。

康熙认为自己的儿子胤礽,与张廷玉的儿子一样,都是病了。其次康熙认为胤礽“病”了,只不过康熙对胤礽很失望,至少还有回旋的余地。胤礽的“病”是“很难治”,但是这个时候的康熙并没有放弃胤礽,仍旧是对胤礽抱有着希望。张廷玉烧掉肖国兴的证词,康熙并没有对其有所惩罚来看,说明张廷玉的行为得到了康熙的认可与赞同。可是无论张廷玉怎么重新举荐废太子胤礽,只不过胤礽确实被废。没有回旋的余地。

标签: 张廷玉

更多文章

  • 雍正驾崩后,为何张廷玉火急火燎的要去找另外一道密诏?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与命运标签:张廷玉

    因为张廷玉知道,这道密旨事关他的仕途前程,可以让他手中的权利变得更加的稳固。公元1735年,雍正突然暴毙在圆明园,这位励精图治,勤勤恳恳治理国家的大清皇帝离开人世。他在位14年,国库由康熙帝的800万两增加至5000万两,可以说留给乾隆一个非常牢固好的基础。世人对雍正评价也是非常高,毫不夸张的说,如

  • 张廷玉堪称康熙的“小棉袄”,二人对话,就是一部职场圣经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张廷玉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与张廷玉君臣二人之间的关系,可谓是非常的让人钦佩,这主要归功于张廷玉的职场能力,这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四阿哥胤禛奉命追查国库欠款,康熙朝老臣魏东亭是欠款的大户,由于他还不清巨额的欠款,最终一条白绫驾鹤西去。张廷玉赶紧把魏东亭去世的消息报告给了康熙,康熙听到后几乎晕倒,毕竟这是自己

  • 大清朝最黑暗的皇帝——乾隆,将张廷玉玩弄于股掌之间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张廷玉

    文:文史咖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长达60年,在处理朝廷政务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同时,乾隆也是一位功绩卓著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繁荣时期中,康乾盛世就是其中之一。乾隆博学多才,他在治国理政和选拔任用人才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因此,他得以延续康熙时期的繁荣,一举将清朝推向发展的

  • 张廷玉为什么要绞尽脑汁配享太庙?这其中有何玄机?来看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回忆屋标签:张廷玉

    乾隆十年(1745年)四月,鄂尔泰病故,讷亲取代了他。虽然张廷玉面奏内阁班次应讷亲居首,但其心中亦有难言之隐。为了平衡各种因素,乾隆下旨,确定“嗣后内阁行走列名,讷亲在前;吏部行走列名,张廷玉在前”。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张廷玉以老病为由,上书辞职。乾隆帝专特降谕旨:“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

  • 乾隆皇帝为何不准三朝元老张廷玉配享太庙?

    历史人物编辑:小峰教你种黄瓜标签:张廷玉

    清朝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统治时期是繁荣时期,史称“康熙盛世”。这一时期,不仅有明君皇帝,还有不少文臣武将。其中,张廷玉代表的是更多的公务员。他是清朝唯一考入太庙的文官,也是清朝唯一考入太庙的汉臣。即便是后来成名的李鸿章、曾国藩等人,也没有达到入太庙的成就。即便是张廷玉,但他进入太庙的过程也

  • “三朝老臣”张廷玉谨慎一生,乾隆为啥要抄他的家?

    历史人物编辑:李艳芹标签:张廷玉

    不管是在如今的社会还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只有领导人就能将国家领导好。他们都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管理整个国家。在我国就是各级领导,反映到古代就是指皇帝需要贤良的大臣来辅导他们做好对国家的管理,而那些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的臣子是被所有人尊敬的,不管是天下的百姓还是身处高位的皇帝都应对他们

  • 张廷玉:康熙赏识,雍正重用,辅佐乾隆15年,为何晚年如此苍凉?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张廷玉

    在雍正帝多疑的一生中,心腹寥寥无几,类似年羹尧这样反目成仇的也是不在少数,唯独只有张廷玉在他这里最受信任,不仅生前重用,死后更是留下遗诏,让张廷玉百年后配享太庙。当时清朝还没有汉臣入太庙的先例,可想而知,这是怎样的殊荣。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配享太庙的三朝元老,在晚年时期却是格外凄凉,不仅曾经的风光不再,

  • “张廷玉”“白萌堂”走了,著名表演艺术家杜雨露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小含美食馆标签:张廷玉

    2020-02-23 12:19 羊城晚报•羊城派老爷子留给世间最后的语言:“宇宙这么大,我们还会遇见。”1941年1月1日出生于哈尔滨的杜雨露,是哈尔滨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剧协会员。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杜雨露参演了《雍正王朝》《大宅门》《天下粮仓》等多部家喻户晓的电视连续剧,为广大观众所熟知。

  • 雍正王朝张廷玉为什么要烧掉写有太子罪证的供状

    历史人物编辑:小鑫观史标签:张廷玉

    八阿哥夜审肖国兴,连夜将供出太子罪行的状纸上报康熙,康熙随即召见太子问话。虽然剧中没有康熙召见太子的经过,但不难想像康熙也只是旁敲侧击的斥责罢了,没有把状纸给太子看。太子接二连三的犯错,让康熙头疼不已。康熙深夜来找张廷玉。深夜来访,必有要紧烦心的事。开头康熙并没有提状纸的事,而是关心起张廷玉患绝症的

  • 三朝重臣张廷玉,为何晚年被乾隆抄家?你看康熙死前他都干了些啥

    历史人物编辑:陈子康标签:张廷玉

    一、引言对于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的重臣张廷玉,如今网上有个误解,那就是他晚年时遭到了乾隆抄家,实则这个说法不严谨!据《清史稿.张廷玉传》载:上(乾隆)以责(张)廷玉,命尽缴历年颁赐诸物。意思很简单,晚年的张廷玉,被乾隆训斥了一通,命他上缴赏赐之物。这跟抄家是完全两个概念。但此事出在张廷玉身上,威力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