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孝圣皇后姓钮钴禄氏,但并非出自额亦都家族,因此算不上出身名门

孝圣皇后姓钮钴禄氏,但并非出自额亦都家族,因此算不上出身名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 访问量:2098 更新时间:2023/12/21 8:39:31

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作为乾隆皇帝的生母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其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所以人们都说她是大清朝最有福气的皇后。

不少史料和今人著作中,都记载孝圣皇后“出身名门”。然而了解清史的读者应该都知道,雍正当皇子的时候,孝圣皇后的身份仅仅是个低等的格格(王府中的称谓,非皇室公主)。就是雍正继位后,其封号也仅仅是熹妃。远不及年氏、李氏。

清代的后妃名分高低,主要取决于娘家的家族地位。孝圣皇后姓钮钴禄氏,属于满洲八大姓之一。何以她在儿子乾隆继位之前,其名分一直很低呢?

孝圣皇后的出身存在争议

孝圣皇后姓钮钴禄氏是没有任何疑问的,问题出在此钮钴禄氏非彼钮钴禄氏。甚至有学者认为,孝圣皇后出身低微。

比如晚清时期的王闿运,在他的《湘绮楼文集》中就指出:孝圣皇后钮钴禄氏实际上是承德人,家庭条件不好,13岁的时候跑到北京来,后来混入选秀女的队伍中,成为当时应届的秀女,后被分配到了雍亲王府当婢女。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雍亲王所宠幸,因此怀上了弘历。

王闿运是那个时代的人,按理说他的描述应该是可信的。但御史认为王闿运之说站不住脚,因为清朝选秀女的制度十分严格,八旗禁卫更是森严,一个从承德跑来的小丫头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地混到秀女的队伍中呢?如果是晚清时期,或许还有可能,但放在康熙朝则绝对不会发生。

孝圣皇后的出身在史料中确实是存在疑点的,皇室《玉牒》中就清楚地记录,钮钴禄氏生于康熙三十一年,满洲镶黄旗人,13岁时被指婚给26岁的皇四子胤禛,康熙五十年生下弘历。由此可见,孝圣皇后姓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这两点是板上钉钉的。

问题出在,孝圣皇后钮钴禄氏不正宗。我们所说的满洲八大姓不是泛指的,通俗地说,同样都是一个姓氏但地位却有高低。

以钮钴禄氏而言,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

“钮钴禄氏为满洲著姓,而居长白山者尤著,弘毅公其族最盛。”

意思很清楚,清代的钮钴禄氏分为很多支,地位最高的就是“世居长白山”的这一支,而“世居长白山”这一支中,又以弘毅公家族最为显赫。这里的“弘毅公”就是额亦都

钮钴禄氏是女真一个古老的姓氏,在努尔哈赤之前也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但自从第七世的额亦都开始,有了明确的分界线。这是因为额亦都跟随太祖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建立累累功勋,成为大清开国的功臣。

钮钴禄氏的发迹就源于额亦都,因此乾隆朝在编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时候,将额亦都这一支的钮钴禄氏奉为正宗。

孝圣皇后与额亦都家族的关系

有些今人作品中,就认定额亦都是孝圣皇后的曾祖。只不过孝圣皇后的祖父是额亦都十六个儿子中,不算出名的一个,所以也就无法与遏必隆这一支相比。

显然这个说法是缺少考证的。我们可以从孝圣皇后开始,一代一代往上数。孝圣皇后的父亲是四品典仪(王府属官)凌柱,凌柱的父亲是吴禄,吴禄的父亲是额宜誊,额宜誊的父亲是萨穆哈图。

根据《镶黄旗钮钴禄氏弘毅公家谱》的记载,萨穆哈图是额亦都的伯父,这样一来思路就清楚了:

孝圣皇后的曾祖额宜誊与额亦都是堂兄弟。

前面已经说过,额亦都是钮钴禄氏家族的奠基者,钮钴禄氏列入满洲著姓,也是从额亦都这一世开始的。所以孝圣皇后的曾祖,不能算是正宗的钮钴禄氏,虽然同为一个姓氏,却谈不上出身名门。

雍正当皇子的时候,雍亲王府中的福晋就是后来的孝敬皇后乌拉那拉氏,此外还有年氏、李氏、耿氏,她们的地位都要高于钮钴禄氏。

如果钮钴禄氏属于额亦都一脉,那么就其家族地位而言都要比其他三妃要高。要知道康熙朝遏必隆这一脉在朝中的影响力很大,遏必隆死后他的儿子阿灵阿承袭公爵,是康熙帝的心腹重臣,其他几个儿子也都身居要职。

有了这层关系,钮钴禄氏就算入雍亲王府的时间较晚,其地位也不会比年氏、李氏等低,再不济也不会是个格格的低等名位。

雍正即位后,晋丰乌拉那拉氏为皇后,年氏为贵妃,李氏为齐妃,钮钴禄氏为熹妃,在后宫排序中地位依然不高。而此时皇四子弘历早已暂落头角,几乎被康熙、雍正默定为继承人。

显然钮钴禄氏在雍正继位后,并没有享受到“母以子贵”的待遇,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她的出身问题。毕竟清代后宫的妃嫔,如果母家家族地位不高的话,是很难晋升到贵妃这个位置上的。

反过来说,如果不是因为弘历的关系,钮钴禄氏恐怕连个妃的名分都很难得到。当然这也与雍正帝的个人因素有关,钮钴禄氏肯定是属于不受宠的类型。只不过这个女人的福气好,前半生受到的种种冷遇,到了儿子继位后彻底扭转,成为大清朝最长寿、最有福气的皇太后。

标签: 额亦都

更多文章

  • 赵翼:到手的状元郎无端失去,却成就了他在史学界的崇高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赵翼

    赵翼:状元擦肩去,史坛立身来“史无前例”之时,几乎所有以前文人的作品,皆可冠以“封资修”,即使如岳飞,甚至连《林海雪原》的杨子荣都被批为“个人英雄主义”,在人们头脑的古典文学,都成了被偶尔撷取的零星残片,很是悲哀。能数得出来的古人诗词实在是不多,但有一联诗却是大行其道,原因好像是代表着不师古,不信古

  • 历史上的旅游达人(11)袁枚旅游家 行年七十走天涯 听水听风笑到家

    历史人物编辑:爱缺标签:袁枚

    #历史开讲#2023年3月14日,星期二,三亚的温度26°,晴《苔》其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其二: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日本湿苔园林这是清代袁枚的两首诗歌《苔》。这首诗歌的大意是阳光照不到,花儿自己开。暖凉自己知,何必问斜阳。在前几年的中央台《

  • 清朝才子袁枚的双面人生,一面是性灵说大家,另一面却是创业大佬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袁枚

    前言:提起袁枚,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那个提出了“性灵说”的大才子。袁枚的诗作清新别致,散文哀婉真挚,骈文辞藻清丽,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珍贵的佳作。但袁枚绝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清苦诗人,他的人生可谓是丰富多彩。前半生是科举界的一枚宠儿,后半生是创业界的网红大佬,一面是饱读圣书的清廉县令,另一面却是“好

  • 袁枚嘲笑打油诗人底气十足其诗歌到今天仍被经典传唱

    历史人物编辑:沉没在你心标签:袁枚

    《随园诗话》记载了一个文坛笑话:“蔡芷衫好自称蔡子,以诗示汪用敷,汪曰:‘打油诗也’。蔡曰:‘此《文选》正体,何名打油?’曰:‘蔡子不打油,何物打油?’”清朝时,有个叫蔡芷衫的诗人,喜欢自称“蔡子”,就像人家老聃叫老子,孔丘叫孔子,孟轲叫孟子,庄周叫庄子,诸如此类。不过这些大师级别的先贤都是别人尊称

  • 袁枚: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历史人物编辑:赖志刚标签:袁枚

    #可以说一句自己非常喜欢的诗词吗#平凡是什么?小时候不懂,什么是平凡,心中装着科学家、作家、演员的理想,对平凡只是不屑,因为科学家、作家、演员是绝不平凡的。后来,老师教育我们,平凡不可怕,平庸才可怕。什么是平庸呢?我也不懂,保尔柯察金就告诉我,“回首往事,因碌碌无为而悔恨,因虚度年华而羞耻”,这就是

  • 文学才子袁枚,为何辞官归家隐居不仕,沉迷文学开创诗风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袁枚

    字数:1525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文/空弦插画师/乌有袁枚是清朝时期的著名散文家,诗人以及文学批评家,此外他还有一个身份,那便是美食家。从少年时期开始,袁枚就凭借着才华之名而闻名于当时。乾隆四年,他考中进士进入朝堂为官,先后在江宁、沐阳等地区担任县令,共有七年之久,其对待工作认真,因此在任上颇有声望

  • 清朝文坛第一奇人袁枚的断案往事

    历史人物编辑:新移说娱乐标签:袁枚

    文/林岩袁枚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祖籍钱塘(今属浙江杭州),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评论家、美食家,留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集》、《子不语》等著作。很多人都知道袁枚很有文才,而其善于断案却鲜为人知。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袁枚考中进士,初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

  • 纪晓岚福建见鬼拉袁枚作证,袁枚:我也是听你说的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音节库标签:袁枚

    “朕以汝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剧使得纪晓岚诙谐、睿智、才华横溢的形象深入人心,剧中他与和珅斗智斗勇又惺惺相惜的故事让人以为纪晓岚位高权重,是可以跟和珅一掰手腕的人物,其实历史上纪晓岚主要从事文字工作,按现在的说法称为文史专家比较合适,是

  • 秦日纲做了什么,他的老乡石达开对他恨之入骨,一定要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李艳芹标签:秦日纲

    1847年,石达开和秦日纲先后受洪秀全相邀,同谋起事。巧的是,石达开和秦日纲还都是贵县人。要知道,在太平天国将领中,多数还是来自紫荆山根据地一带。照理说,石达开和秦日纲这两个老乡,应该抱团取暖才对。可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石达开却恨透了秦日纲,以致洪秀全不得不为平复石达开的怒火,公然处死了秦日纲。

  • 同是贵县老乡加亲密战友,为何石达开非要置秦日纲于死地?

    历史人物编辑:芸汐说历史标签:秦日纲

    晚清时期的太平天国,也具有浓厚的“老乡”情怀,来自同一地方的人往往被编入相同战斗单位。在日常生活与战争中,他们相互提携、相互帮助,一起为实现美好的天国梦而奋斗。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如石达开与秦日纲之关系。这两位都是贵县人,石达开是小地主,在当地也算是高富帅一枚;秦日纲则是矿工,年近三十都还没成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