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才子袁枚的双面人生,一面是性灵说大家,另一面却是创业大佬

清朝才子袁枚的双面人生,一面是性灵说大家,另一面却是创业大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苏小米观影 访问量:2616 更新时间:2024/1/19 21:05:26

前言:提起袁枚,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那个提出了“性灵说”的大才子。袁枚的诗作清新别致,散哀婉真挚,骈文辞藻清丽,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珍贵的佳作。但袁枚绝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清苦诗人,他的人生可谓是丰富多彩。前半生是科举界的一枚宠儿,后半生是创业界的网红大佬,一面是饱读圣书的清廉县令,另一面却是“好色”的“名教罪人”。

当官不顺心?干脆辞了吧

袁枚可不是天生就有商业天赋。事实上,袁枚出生于一个简单的书生家庭中,祖辈大多是当地州府的低官,没有实权也挣不下大钱,一家子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但这样家庭格外注重对子女学识上的培养,所以袁枚从小便能熟读四书,倒背五经,20刚出头就成为了进士,人生如同开挂。虽然科举之路顺畅无比,但袁枚毕竟是在满人的政府里做官,不会满文的他,很快就被翰林院踢了出来,最后只在溧水等地当了个七品芝麻县官。

但从小熟读圣贤书的袁枚立志,自己虽做不成国之栋梁,但做个优秀的县令还是绰绰有余!于是,年仅26岁的袁枚开始在当地推法制,赈灾情,抚民心,据说,等到他离任之时,当地百姓“一路壶浆擎父老,万家儿女绣衣裳”,“五步一杯酒,十步一折柳”,给了他非常高的待遇。

按照这个势头下去,袁枚极有可能成为一名名传青史的大清官。可袁枚并不这么想。虽然此时的他拿着铁饭碗,但身处官场难免有繁文缛节的束缚,自己明明身在壮年,又空有一身才华,必要在这里给自己找气受呢?

就这样,袁枚轻松结束了自己的当官生涯,开始追寻自己的“诗与远方”。

招商引资赚流量,袁枚一个不落

辞官的意义是什么呢?自然是要寻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下,袁枚就想到了一条好出路——创业。

事实上,袁枚并不是第一个想出创业这个法子的。早在他之前,渔就盘下了芥子园这个好地盘,在此地写书作诗,建戏台唱戏,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游玩,赚钱赚到手软。袁枚模仿着李渔的创业模式,也花重金买了一座废弃园林,命名为“随园”。

这废弃园林听起来是不怎么样,但实际上来头可不小。据说,这是曹雪芹笔下大观园的原型,不但名气大,文化气息也足,若是开发成一个景点,必然也能赚个盆满钵盈。但创业高手袁枚却做了个奇怪的举动,他将这园子开发后,竟世人免费开放。

按现在的话说,袁枚的这种行为就是在赚流量。通过免费开放,随园的知名度被越传越远,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流量赚够了,挣钱还会远吗?

随园大火之后,机智的袁枚在此地进行了“招商引资”。他向社会发布通知,吸引百姓到此地种植花卉蔬菜,现场贩卖,而袁枚只需要根据摊位的种类和面积挨户收集管理费即可。

这还不够,袁枚趁着随园大火的时候,创作了《随园全集》等一系列文化产品,在社会上简直是供不应求。在挣钱的同时,又巧妙地把自己的“性灵说”传递了出去,可谓是一举两得。

只能说,袁枚的商业头脑,即便放在现代社会也不得不让人佩服。

旁人看不惯算什么?活得自在才最重要

事业金钱双丰收,现在还剩下什么了呢?当然是爱情。袁枚虽然饱读诗书,圣人言论也听得不少,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好色。而且袁枚对于自己的好色丝毫不掩饰。在他的不惑之年,已经有十多房妻妾了,但他还嫌不够,仍四处游玩寻找美女。刘墉就曾大骂袁枚,人品下流,有伤风化。

对于这些评价,袁枚丝毫不在乎,依然我行我素。当时,袁枚做过最震惊文人界的一件事情就是——公开招收女弟子。

根据史书记载,袁枚前前后后收纳的女弟子算下来大约有五六十人。他还曾经带着这些女弟子在西湖举办了至少两次的闺阁诗词集会,编辑了一本《随园女弟子诗选》,甚至公开宣布自己最为得意的三名女弟子为“闺中三大知己”。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这样的做法无疑是离经叛道。但袁枚天生就是一个不受束缚向往自由的人,哪怕历史学家张学诚大骂,像袁枚这样的人就应该被凌迟处死,他也无所畏惧。毕竟,人生短短数十载,活出自己的味道才是最重要的啊。

参考文献《随园诗话》《小仓山房外集》《中国骈文史》

标签: 袁枚

更多文章

  • 袁枚嘲笑打油诗人底气十足其诗歌到今天仍被经典传唱

    历史人物编辑:沉没在你心标签:袁枚

    《随园诗话》记载了一个文坛笑话:“蔡芷衫好自称蔡子,以诗示汪用敷,汪曰:‘打油诗也’。蔡曰:‘此《文选》正体,何名打油?’曰:‘蔡子不打油,何物打油?’”清朝时,有个叫蔡芷衫的诗人,喜欢自称“蔡子”,就像人家老聃叫老子,孔丘叫孔子,孟轲叫孟子,庄周叫庄子,诸如此类。不过这些大师级别的先贤都是别人尊称

  • 袁枚: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历史人物编辑:赖志刚标签:袁枚

    #可以说一句自己非常喜欢的诗词吗#平凡是什么?小时候不懂,什么是平凡,心中装着科学家、作家、演员的理想,对平凡只是不屑,因为科学家、作家、演员是绝不平凡的。后来,老师教育我们,平凡不可怕,平庸才可怕。什么是平庸呢?我也不懂,保尔柯察金就告诉我,“回首往事,因碌碌无为而悔恨,因虚度年华而羞耻”,这就是

  • 文学才子袁枚,为何辞官归家隐居不仕,沉迷文学开创诗风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袁枚

    字数:1525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文/空弦插画师/乌有袁枚是清朝时期的著名散文家,诗人以及文学批评家,此外他还有一个身份,那便是美食家。从少年时期开始,袁枚就凭借着才华之名而闻名于当时。乾隆四年,他考中进士进入朝堂为官,先后在江宁、沐阳等地区担任县令,共有七年之久,其对待工作认真,因此在任上颇有声望

  • 清朝文坛第一奇人袁枚的断案往事

    历史人物编辑:新移说娱乐标签:袁枚

    文/林岩袁枚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祖籍钱塘(今属浙江杭州),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评论家、美食家,留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集》、《子不语》等著作。很多人都知道袁枚很有文才,而其善于断案却鲜为人知。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袁枚考中进士,初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

  • 纪晓岚福建见鬼拉袁枚作证,袁枚:我也是听你说的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音节库标签:袁枚

    “朕以汝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剧使得纪晓岚诙谐、睿智、才华横溢的形象深入人心,剧中他与和珅斗智斗勇又惺惺相惜的故事让人以为纪晓岚位高权重,是可以跟和珅一掰手腕的人物,其实历史上纪晓岚主要从事文字工作,按现在的说法称为文史专家比较合适,是

  • 秦日纲做了什么,他的老乡石达开对他恨之入骨,一定要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李艳芹标签:秦日纲

    1847年,石达开和秦日纲先后受洪秀全相邀,同谋起事。巧的是,石达开和秦日纲还都是贵县人。要知道,在太平天国将领中,多数还是来自紫荆山根据地一带。照理说,石达开和秦日纲这两个老乡,应该抱团取暖才对。可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石达开却恨透了秦日纲,以致洪秀全不得不为平复石达开的怒火,公然处死了秦日纲。

  • 同是贵县老乡加亲密战友,为何石达开非要置秦日纲于死地?

    历史人物编辑:芸汐说历史标签:秦日纲

    晚清时期的太平天国,也具有浓厚的“老乡”情怀,来自同一地方的人往往被编入相同战斗单位。在日常生活与战争中,他们相互提携、相互帮助,一起为实现美好的天国梦而奋斗。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如石达开与秦日纲之关系。这两位都是贵县人,石达开是小地主,在当地也算是高富帅一枚;秦日纲则是矿工,年近三十都还没成婚,是

  • 功劳不输燕王秦日纲,洪秀全为何不给他封王?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伊尔三四标签:秦日纲

    罗大纲是太平天国的奋王,但他这一个封号并不是生前给封的,而是死后追封的。作为太平太国早期的将领,罗大纲能征善战,战功显赫,而且还和李开芳、林凤祥、胡以晃以及黄文金并称为“五虎上将”,为什么没能封王呢?一在加入太平天国之前,罗大纲是天地会成员,长期和清廷做斗争,天地会当时和太平天国有过交往,很多成员投

  • 太平天国:燕王秦日纲为什么兵至舒城杨家店却大败而回?

    历史人物编辑:六月的雨标签:秦日纲

    提起太平天国运动,很多人一定对这场大规模反清运动十分熟悉。是想起来了它的轰轰烈烈,还是最后惨败的消失。或者只因留下了一些只言片语,而在脑海中寥寥带过,让它的辉煌淹没在历史中。(太平天国运动纪念画面)这场运动出了许多有名之士,有英勇的烈士,那么必然有被唾弃的小人。他们都在这段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1856年,太平天国五大高手对决,底层“剩男”秦日纲败得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秦日纲

    在小农意识异常浓厚的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争斗从未停止过;为了掌握大权,他们不惜发动“宫廷政变”或各种“靖难”,搞得血流成河,死伤惨重。1856年9月—11月,持续时间长达两个多月的“天京事变”就是太平天国内部权力之争的恶果,是五大高手为了争夺最高领导权而展开的一场对决。其中,底层“剩男”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