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525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文/空弦
插画师/乌有
袁枚是清朝时期的著名散文家,诗人以及文学批评家,此外他还有一个身份,那便是美食家。
从少年时期开始,袁枚就凭借着才华之名而闻名于当时。乾隆四年,他考中进士进入朝堂为官,先后在江宁、沐阳等地区担任县令,共有七年之久,其对待工作认真,因此在任上颇有声望。
但袁枚的仕途之路颇为坎坷,这也使得他无意仕途转而研究文学。他主将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发灵性,凸显出诗人的个性,表现个人生活中教育的真实情感,凭借着突出的才华,与赵翼等人被并称为乾嘉三大家。
他的文章也极为出色,是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甚至与大学士纪晓岚齐名,被当时的人称为南袁北纪。
洪亮吉《北江诗话》中有云:通天老狐,醉辄露尾。
在袁枚七岁的时候,便跟随当时的大儒史玉瓒先生学习,他的才子生涯也自此开始。他本就聪明伶俐,且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学习,在十二岁的时候就成功考入县学之中。
等到他十五岁的时候,袁枚得到浙江督学李安溪的赏识,十八岁时又得到浙江总督陈元章的赏识,在他们的共同推荐之下,得以进入杭州凤凰山敷文学院。在此他的学业有所长进,也得以丰富学识。在他入学的第二年,他就被破格提拔为廪生。
雍正十三年,刚及弱冠之年的袁枚就参加科举考试,并且在其中成绩极为突出,获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
乾隆四年,年轻气盛的袁枚参加会试,命运之神再次眷顾了他,他获得了二甲第五名的成绩,并且得到了刑部尚书的帮助,被选入翰林院为官,担任庶吉士。
但这并不代表他仕途之路的一帆风顺,在他二十七岁的时候,由于在朝廷的考核中不过关,因此被外调到地方为官,曾经担任过沐阳等地的知县。
他为人正直,不畏惧权贵,推行法律制度,在各地都颇有政绩,也因此得到了许多朝中官员的赏识。但是他的官职始终没能得以调整,始终担任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官员,好在他仍然端正态度,也认真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袁枚此人见识远大,虽然在二十岁以前他一直在杭州地区求学,但自从成年之后他便开始四处漂泊,到各地考察风土人情,这也使他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他将人生中的第一次远行选做是去看望在广西担任幕僚的叔叔,从杭州到广西路途遥远,但在沿途他却欣赏到了无数名胜古迹,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也是这次广西之行,他写下了许多优秀的怀古诗以及游玩诗。
在到达桂林之后,他的叔父将其推荐给上司,他也当场以一篇文章获得赞叹,当地的人都欣赏他的才华,甚至其巡抚还专门写奏折推荐他参加乾隆元年举行的博学鸿词考试。这在当时的人都是极为羡慕的,但他却凭借着一篇文章就轻松得到。
乾隆十四年,袁枚的父亲不幸去世,他便感悟到了生命的宝贵,因此特意辞去官职,回到家乡赡养母亲。年仅三十四岁的他在南京购买了一处荒废的宅院,并且加以布置,起名为随园。
他还对其进行改造,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将随园建成了一个又有山水人文景观,又清幽迷人的私家园林,吸引了大量文人来此聚集。就这样,他以养病为借口住入了这座神仙小院之中,过起了悠闲的归隐生活,也有人将他称为随园先生。
归隐之后,袁枚就可以自由行动,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来生活,再也没有旁人能够对他进行束缚。在不停研究学问的同时,袁枚开始广纳弟子,并且凭借着才华吸引了一大批人慕名而来。时间一长,凭借着文学作品的积累,袁枚俨然成为了当时有名的诗坛将领,引领了一代全新诗风。
《蒲褐山房诗话》中有所记载:“盖子才游履所至,偶闻名公卿可喜可愕之事,著为志传,以惊爆时人耳目,初不计信今传后也。”
正直壮年之际就毅然辞官归家,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这都是世人所不能理解,但又十分钦佩的。能够放弃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而选择隐居不仕的生活,这对袁枚来说可谓是极为难得。但袁枚就做到了,他还用自己的努力来开创了一代诗风,极大地促进了清朝文学的发展。
参考资料
《小仓山房尺牍》
《蒲褐山房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