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天才如徐寿,也只能黯然离世!在那个没有一丝希望的时代,留下自己的光芒,盼望着黎明的到来。
徐寿,1818年生,江苏无锡人。是第一位在NATURE,即《自然》上发表科研论文的中国人,纠正了伯努利定律的错误。这一年是1881年,很巧合的事件,这一年徐寿63岁,距离其去世只有三年了!
NATUER
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在那么一个时代,童生都没有考上!用他自己的话说“尝一应童子试,以为无裨实用,弃去”。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不尽然吧!
当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时候,徐寿已经20多岁了,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是以世界霸主著称的,中国人的自信不是现在的人可以理解的,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不是一句笑话,而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确信并且执行的事啊!
在这样的一个国度成长起来的天才徐寿,对科举的认识一定比现在的我们更加深刻。科举不仅仅是一门考试,更是命运的转折点。
烧尾宴!
直接理解就是庆祝烧掉尾巴的宴会,在古人的理解中世界万物都有尾巴,除了人。烧掉尾巴,才能被称之为人。
烧尾宴
在这样的时代,徐寿作为一位农家子弟,科举可以说是他的最好出路,但是最终他没有走上这条道路。真的仅仅是因为他所说的原因吗?
徐氏世居无锡,“力田读书”,家庭比较贫苦,其祖父审发务农的同时兼作商贩,家境日渐富裕;其父亲文标大概是徐家的第一个读书人,但不幸的是年仅26岁就去世了,徐寿时年4岁;母亲宋氏含辛茹苦,将他和两个妹妹抚养成人。在他17岁那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在此之前,他已经娶妻,并有了一个儿子。
这样的经历让他过早地感受到了人世间的疾苦,在初试失败后,对现实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江南之地,科举六关,当他真的坚持下来的时候,家人是否还健在?
在时代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茫的。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天才如徐寿,又能怎么样?还是承受不起这时代给予的压力!但是天才就是天才,我们也应该庆幸,正是这时代的压力,才让这位天才,成为了中国化学的开创者,中国科学的领路人。
为了生活,也不仅仅是生活,更多的是梦想吧!徐寿自制了中国第一台改良蒸汽机,制造了中国第一艘自己制造的蒸汽船——黄鹄号,编译了《化学鉴原》(1871,清同治十年)、《化学鉴原续编》、《化学鉴原补编》、《化学求质》、《化学求数》、《物体遇热改易记》、《中西化学材料名目表》,加上徐建寅译的《化学分原》,合称《化学大成》,将当时西方近代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物理化学以及化学实验仪器和方法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徐寿
这几本书和徐寿译著的《西艺知新初集》《西艺知新续集》这一套介绍当时欧洲的工业技术的书籍,被公认是当时最好的科技书籍。此外,徐寿在长期译书中编制的《化学材料中西名目表》《西药大成中西名目表》对近代化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开创了中国化学元素造字的新方法,金字旁加读音字,为中国化学开创根基。他的译著影响着后面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后面中国的开化点燃了火苗。
可是就是这么一位天才,对时代的影响也只有这些,他的努力也不能改变,神州百年屈辱依旧发生,直到赤气横扫,神州复兴。
但是赤气能够成功,是不是也要感谢之前近百年的无数徐寿这样的人的默默耕耘。
天帝踏英招,星火传人道,天下是共土,日出东方一片红。天才可以改变世界,但是更多的时候,也只能在时代的洪流中随波逐流。如果当年没有徐寿的出现,后来天帝可以实现赤气横扫吗?个人以为更容易出现元嘉草草的行情吧!
华夏深远,眷顾不断!今天这样的时代,我们思考古人行为之时,更要活在当下,活在生命里!